中國原生觀賞魚,中國鬥魚

2020-12-03 可為漁業

有一種魚,色彩絢麗,身段細長,氣宇軒昂,特別是那誇張的剪刀狀尾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廣泛分布於中國野外的溪流、溝渠,有著諸多別名。部分別名如下:

難道這就是風暴降生的塔利安一世,鐵王座正宗繼承人,安達爾人與先民正王,七大王國守護者,龍之母,大草原的卡麗熙,不焚者,奴隸的解放者——丹尼絲養的那條魚嗎?

紅藍叉尾鬥魚

中國鬥魚生物學的分類位置如下

硬骨魚綱,全骨魚下綱,骨鰾總目,鱸形目,攀鱸亞目,鬥魚科,鬥魚屬,圓尾鬥魚,紅藍叉尾鬥魚,香港黑叉尾鬥魚,越南黑叉尾鬥魚。

中國鬥魚形態結構

中國鬥魚之所以叫中國鬥魚(後面簡稱國鬥),得益於它們的習性,不論是原生品種,亦或是改良品種,均有因佔據領地、守衛巢穴、保護幼魚而相互攻擊的習性,即以好鬥而得名,這點在繁殖季節更明顯。國鬥不僅喜歡內鬥,對外也是戰鬥力十足,也會撕咬其他品種的魚,尤其是長的豔麗好看的,大小差距不大的。

在野生環境下,生存競爭殘酷,在體型上,國鬥並不佔據優勢,通常只有五六釐米到十幾釐米,食性上也不特別,和絕大多數小型魚一樣,孑孓(jié jué)、紅蟲、水蚤、小昆蟲等等,產卵量也不多,數量通常是幾百到一千。那麼,國鬥是憑什麼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活下來呢?

漫長的進化中,國鬥進化出了褶鰓,這一獨特的結構,能夠在空氣中直接呼吸一定量的氧氣,從而使國鬥在含氧量較低的水中進行生活。國鬥體質健壯,適應溫度寬廣,在較差的水質條件中也能生存,大部分國鬥分布在亞熱帶地區,但在黑龍江也有圓尾鬥魚的分布。

在延續種族方面,國鬥也有自己的優勢,鬥魚的繁殖方式為泡沫築巢,即雄魚用嘴吸入空氣,再吐出相對不容易破碎的泡泡,形成泡沫巢,雄魚與雌魚在巢下進行交配,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完成受精,之後雄魚會把散落的魚卵收集在一起。之後,雄魚會把母魚趕走,獨自負責整個孵化過程,這個時候的雄魚為了保護下一代,變的十分兇猛,即便是人把手伸過去也會被咬(不痛,如無必要,不要嘗試)。孵化後的小魚苗,有時可能因水流或者自身遊動而偏離浮巢,雄魚會用嘴含住,讓幼魚重新歸位。這種繁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幼苗的孵化率和成活率。

國鬥的泡沫浮巢
抱對的國鬥
剛孵化的國鬥魚苗

國鬥的文字記載歷史可上溯到宋朝,據張世南《遊宦紀聞》中記載,「三山溪中產小魚,斑紋赤黑相間。裡中兒豢之,角勝負為博戲。昔有鬥禽,未見有鬥魚,亦可觀也。」「斑紋赤黑相間」,指的表示紅藍叉尾鬥魚。德國著名的觀賞魚專家弗蘭克·舍費爾 (Frank Schafer)在《迷鰓魚大全(AllLabyrinths)》(1997)一書中對中國鬥魚的評價是:「最早的熱帶觀賞魚,也是迄今為止最美麗的魚種之一。」可見,國鬥作為觀賞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驚人的魅力。

開頭說了,國鬥曾廣泛分布中國,那麼現況如何呢?在野外,越來越難以找尋到這些小生命的痕跡,一個是環境汙染,儘管國鬥的生命力頑強,但也架不住化肥除草劑、工業廢水以及不斷擴張的城市化,另一個則是過度野採、電魚毒魚等等竭澤而漁的做法,對國鬥種群造成嚴重的打擊。

有人可能會說,雖然國鬥越來越少,但是也沒被列入保護物種行列,我們要把精力集中在更需要保護的動物身上。沒錯,珍稀動物更需要保護,這一點不論是理論出發,還是從實際出發,都講得通。我們的力量終究有限,人力有時而窮,從大局角度出發,合理的統籌分配可以更好地保護自然,珍稀動物面臨的威脅相對來說更為緊迫,需要更多的力量來進行保護。只是從一條普通國鬥的角度出發,我想說動物本身沒有價值,動物的價值是「被」人賦予的,動物的保護等級也是「被」人制定的,珍稀動物也是一步步「被」人珍稀的

動物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環境汙染,棲息地破壞和過度開發,總的來說,是因為人。動物保護所需要的力量太多了,大到讓人覺得,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多我這一份不多,少我這一份不少,真的不多,真的不少嗎?小時候,那隻被少年扔回大海的海星會告訴你,它真的在乎你這一份力量。人力有時而窮,盡人事而待天命,豈可坐而不動?多走幾步路,多給動物保護一些關注,少用一個塑膠袋,少開一個燈,便能給動物保護注入一份新的力量。

最後,給大家欣賞一下四大原生品種的國鬥。

紅藍叉尾鬥魚
圓尾鬥魚
香港黑叉尾鬥魚
越南黑叉尾鬥魚

△內容來源:水生動物健康評估,作者:林潔琪,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專業水產知識,去關注可為漁業百家號!

歡迎留言評論,相互交流

相關焦點

  • 說一說目前常見的一些我國原生類觀賞魚
    寫一寫我國的原生觀賞魚,這個念頭已經在我腦海裡盤旋了很久很久了,奈何本人實在是有些懶,而且本來認為的就目前的那點兒原生魚,不要太簡單,然而在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是我想的太簡單了。在不知不覺間,我國原生觀賞魚已經被開發出了大量的品種,不再是國鬥,鰟鮍之類的那麼幾種了。
  • 中國原生魚簡介和發展探討
    發帖簡介中國原生魚的初衷,是保護本土原生魚,保護生態。近些年,國內魚類資源的破壞已經到了可怕的地步。如果有一天,我們本土的美麗小魚在野外滅絕了,我希望能在魚缸裡找到它。我們還沒認識它的美麗,它就已經消失在地球上,那也太慘了吧。保護原生魚類,首先要認識它們。認識它們,看到它們的美,才知道珍惜它們。看到它們的生態作用,看到它們的經濟價值,才能保護它們。
  • 9種產自中國的觀賞魚,胭脂魚最高端,鰟鮍魚最常見
    每次逛魚市,都是熱帶魚的天下,尤其是南美一帶的熱帶魚,更是在水族市場泛濫,我們中國原有的觀賞魚有哪些呢?除了前些天談到的普叉鬥魚和圓尾鬥魚,還有很多漂亮的原生觀賞魚。水族箱養胭脂魚的魚友,不知道現在還剩幾個,這種魚屬於卵生魚類,但是,在水族箱沒有繁殖成功的案例,但是胭脂魚觀賞價值很高,可能是原生魚的緣故,胭脂魚以前都是上餐桌的魚類。麗色低線鱲,是生活在小溪流中的魚類,屬於雜食魚類,分布在瀾滄江和元江流域,是當地比較常見的原生觀賞魚,現在很多觀賞魚玩家,喜歡把原生魚養在魚缸。
  • 廣東稱為花手巾,廣西稱為菩薩魚,養殖還需要配鏡子的中國原生魚...
    「這是最早的熱帶觀賞魚,也是迄今為止最美麗的魚種之一。」 你以為看到色彩斑斕的觀賞魚就一定是國外熱帶魚?在浩瀚的中國大陸上有一種常見的原生魚,也是全世界水族館的寵兒。在西方國家,這種魚是最受歡迎的觀賞魚,這就是中國鬥魚。
  • 中國鬥魚逐漸登上國際舞臺,與泰國鬥魚相比,它們有何優勢?
    那麼,與泰國鬥魚相比,中國鬥魚有什麼優點呢,雖然說它們都是相似性質的絲足鱸科觀賞魚,在體型和大小上差距也不是很大。中國鬥魚首先受到了原生觀賞魚伺養者的喜愛中國鬥魚的分布其實是很廣的,它們廣泛的分布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喜歡活動於淺水或者水草茂密的水域,外型美觀、色彩也很豔麗,體長從六七釐米到十幾釐米不等。
  • 中國鬥魚進擊觀賞魚國粹之路,和金魚相比優勢明顯,等待時間沉澱
    嘔心瀝血把金魚的知識和內容基本出完了,算是2021年初致敬一下觀賞魚國粹,那麼接下來要聊聊另外一種觀賞魚,我個人也很喜歡的,也認為可以代表我們中國觀賞魚國粹的魚種:中國鬥魚。中國鬥魚其實真正登上觀賞魚的舞臺,被大家所認可為觀賞魚的時間不長,才不到10年的時間。
  • 蓋斑鬥魚--臺灣水下原生生態最新力作
    這次他前往臺灣北部某處水域,主要是為了拍攝原生淡水魚類-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棲地生態;可惜相關視頻只放在facebook(臉書)上,尚不開放在其他影音平臺中分享,不過好在我們還可以從作者授權的一些照片中窺見其原生環境的面貌。
  •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四)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原生魚中漂亮的魚真的很多很多,在認識了中國鬥魚,鰟鮍,胭脂魚後,我們繼續來認識另外一種水中的小精靈—鱲[liè] 魚。 鱲魚,又叫桃花魚。鯉形目鯉科丹亞科。是溪流中常見的小型魚類,分布於中國以及朝鮮和日本,可以食用。 常見的鱲魚有寬鰭鱲魚和長鰭鱲魚。不過兩種魚雖然長得很像,但並不同屬。寬鰭鱲屬於丹亞科鱲屬,而長鰭鱲屬丹亞科須鱲屬。
  • 中國鬥魚如何飼養?常見疾病又如何防治?
    中國鬥魚,因喜鬥而得名,雄魚色彩豔麗體型優美,雌魚色彩暗淡。中國鬥魚喜歡棲居於小溪、河溝、池塘、稻田等微流水或靜水中。它是最早一批被作為觀賞魚養殖的野生魚類,現在仍受廣大原生魚愛好者和水族愛好者的喜愛。 目前中國的鬥魚亞科魚類僅有1屬5種,即:鬥魚屬。
  • 北方最好別養這些觀賞魚,盤點南北方適宜飼養觀賞魚種類1
    中國疆土遼闊,生活習慣有南北差異,養魚自然也有南北的差異,根本原因就是水質的不同。我們都知道,不同的觀賞魚來自不同的原產地,而不同的原產地水質又是不同的。這個問題,很多朋友會忽略,所以這兩天,瘋瘋人就和大家來簡單聊聊,南北方分別適合養什麼魚?
  • 鬥魚科的觀賞魚都有哪些品種,哪些容易飼養,各有什麼優缺點?
    看老道文章,學老道養魚,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很多魚友飼養觀賞魚可能是從飼養泰國鬥魚開始的,也有一些魚友是從飼養原生的中國鬥魚開始的,其實它們都是屬於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的觀賞魚,除了泰國鬥魚和中國鬥魚以外,這類觀賞魚還包括了我們比較熟悉的招財魚、藍曼龍魚、麗麗魚、珍珠馬甲魚等。
  • 我國的原生魚品種多多,這些原生魚,大家是否都見過呢?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隨著各位魚友喜好的逐步改變,越來越多的原生魚進入到了我們的觀賞魚大家族中,我國的原生魚種類繁多、色彩紛呈,其中最顯著的特點是鯉科類的原生魚佔據多數,它們佔到了我國原生魚一半以上的比例。
  • 有哪些不用加溫的冷水觀賞魚,可在草缸飼養,難道水草不用加溫?
    看老道文章,學老道養魚,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最近看到有很多的魚友希望養魚老道介紹一些可以在草缸裡飼養的冷水觀賞魚品種,說句實在話,這樣的品種其實是少之又少,因為草缸裡所需要的觀賞魚仍然是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的,不是說什麼品種的觀賞魚我們都可以往草缸裡隨便放的。
  • 就算是沒有氧氣泵也是可以養魚,這些漂亮的觀賞魚不用打氧也能活
    新人在飼養觀賞魚的時候經常會有些手忙腳亂,很多比較常見的器材都還沒有接觸到,像飼養觀賞魚經常用到的氧氣泵就是一種。對於很多觀賞魚們,水族箱中大量的氧氣才能支持它們正常生活,若是沒有,魚兒們很可能窒息而忘。
  • 有一種錦鯉屬於鬥魚,有一種鬥魚叫做錦鯉,我假裝認識鬥魚很多年
    譁仔說魚國鬥泰鬥原生鬥,鬥魚嫵媚伊人瘦。一朝邂逅少年家,好運悄至門扉扣。歡迎大家再次回到歡樂的譁仔寵魚學院。對不起,我是譁仔!六月份,《譁仔說魚》即將改版,將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和廣大魚友見面。敬請期待!這最後一篇文章,留給了我最喜愛的鬥魚。鬥魚主要分泰國鬥魚和中國鬥魚。中國鬥魚的主題文章發表在了今年1月,本文譁仔來介紹一下不一樣的泰國鬥魚。之所以說不一樣,是因為很多人認識泰國鬥魚,但是更多人不熟悉泰國鬥魚。也就是說,你把泰國鬥魚看小了!
  • 原生魚家族裡的群友精靈,還在找群遊小型觀賞魚?試試這種原生魚
    從小在南方長大的魚友肯定有在溪流或者江河中見到一種小魚,身上布滿條紋,有點像鯽魚。我們一般稱之為「花魚仔」。這種魚的學名其實上叫做「條紋小䰾」,是鯉科魚類,同樣屬於中國的原生魚。因身上布滿條紋而得名。不同於中國原生魚的是,這種魚比大多數原生魚要鮮豔的多,不像其他原生魚顏色單調。小䰾性格相對來說比較溫順,不會刻意去攻擊其他魚類,但是條紋小䰾比較「貪吃」,可能會從其他魚的嘴裡將食物搶走。條紋小䰾在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會出現群遊的現象,所以如果將一群條紋小䰾養在魚缸中,那樣的視覺效果還是非常壯觀的。
  • 藍色的觀賞魚都會有哪些常見品種,它們的習性如何?
    四、鬥魚中的很多品種都會有純正的藍色無論是我們看到的馬尾鬥魚、半月鬥魚、將軍鬥魚和中國鬥魚,都有各種藍色的品系出現,特別是泰國鬥魚的藍色更為豔麗,而中國鬥魚的顏色更為多姿多彩。在這樣的溫度下,鬥魚不但很少會患病,而且在發色上和狀態上都會保持良好,即使是對於低溫環境更加耐受的中國鬥魚也是如此,我們儘量不要去低溫飼養為好。
  • 開缸必備,便宜好養又漂亮的幾種觀賞魚
    對於很多新手魚友來講,一些價格不貴又非常好養的觀賞魚是首選。例如常見的有泰國鬥魚,中國鬥魚,曼龍魚,珍珠馬甲魚,麗麗魚,斑馬魚,虎皮魚,迷你鸚鵡,孔雀魚等等。這些都是水族市場上面比較常見的,都是適應性非常強的魚,有的不怕冷,甚至一年四季都不需要加熱棒。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種常見又好看的觀賞魚。
  •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八)
    最近較忙,本人又懶,所以拖到現在才開始整理《美麗的中國原生魚》系列第八篇。中國原生魚種類很多,只不過有些不為魚友所知,(鴻運水族器材DIY)或者還沒被開發為觀賞魚。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奇形怪狀的原生魚—小眼金線䰾。
  • 世界上最漂亮的十三種觀賞魚
    1、青蛙魚青蛙魚一種漂亮的海水觀賞魚,其體為綠色,身上有很多顏色的花紋、斑點,體形很小,色彩斑斕,在水族箱中很難飼養。青蛙魚從各個角度看都很迷人,因其體表的色澤和條紋與蛙類相似而得名。頭部有藍色條紋,眼睛紅色,主要生活在印度洋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