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鹹寧兒時見過的這種魚,你還認得嗎?你們那裡都叫什麼?
門前的河水總是清澈無比沒有任何的汙染小魚在河裡遊來遊去還記得嗎小時候經常用筲箕就能撈到不少魚,其中鬥魚是常客,但是慢慢的水質汙染等等原因已經看不到魚兒的身影了,不知道你家還有沒有呢?這種魚農村孩子幾乎都認識,因為它是叉尾鬥魚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所以也叫「普通叉尾鬥魚」,簡稱「普叉」,在國內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在廣西一般稱為菩薩魚,在廣東又稱龐皮婆,彭皮剎,在浙南地區也叫中斑魚,又有蓋斑鬥魚、天堂魚、菩薩魚、花手巾、塘貧魚等俗名。
-
中國原生魚簡介和發展探討
發帖簡介中國原生魚的初衷,是保護本土原生魚,保護生態。近些年,國內魚類資源的破壞已經到了可怕的地步。如果有一天,我們本土的美麗小魚在野外滅絕了,我希望能在魚缸裡找到它。我們還沒認識它的美麗,它就已經消失在地球上,那也太慘了吧。保護原生魚類,首先要認識它們。認識它們,看到它們的美,才知道珍惜它們。看到它們的生態作用,看到它們的經濟價值,才能保護它們。
-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五)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系列已經做完了四篇,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喜愛。筆者將繼續努力,整理更多出來,為推廣我國的原生觀賞魚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閒話不多說,本篇介紹一種玩草缸的朋友們比較熟悉的原生魚——白雲金絲。
-
蛇頭魚入侵,廣東多地現「蛇頭魚」,竟是好事?
地大物博的中國擁有五湖四海,而江河、大海中的海洋生物資源都是非常之豐富的。就單是魚類,我國已知曉的種類數量就多達3000多種,而不同的魚類有不同的生活習性,對於其生存的水資源也是不同的。近來,有網友爆料發現,蛇頭魚入侵,在廣東多地都發現了「蛇頭魚」,而當地人卻認為這是好事,因為這可能是因水質變好才出現的!這種魚呈現長圓筒形,頭較大,和「蛇頭」較為相似,因而首批發現者將之稱為「蛇頭魚」。這種「蛇頭魚」和廣東當地俗稱的「財魚」有相似之處,但上了年歲,且經驗豐富的垂釣者卻對「蛇頭魚」很感興趣。
-
一種非洲魚類,能口孵魚卵,國人稱為垃圾魚,卻大量出口歐美為啥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外來之魚,跟小龍蝦一樣,不但沒有泛濫成災反而被大量養殖。這種魚原產於非洲,能口中孵化魚卵,常被稱為「垃圾魚」,雖不大受國人喜愛,每年卻大量的出口歐美等國。羅非魚,屬於熱帶性魚類,多年前引入我國,目前主要集中養殖在南方,像廣東、廣西、海南等溫度較高地區。
-
魚至賤則無敵!中國最嘴賤的原生魚~麥穗魚
麥穗魚,原產亞洲,體長不到十公分,是中國最常見的淡水魚,幾乎有水的地方就有它生活,麥穗魚生命力極其頑強,如果哪個河流汙染嚴重,其它魚都死光了,那麼剩下的幾種裡肯定有麥穗魚。因為麥穗魚太常見了,太容易捕到,難免被養魚迷們嘗試著放到魚缸裡飼養,麥穗魚清殘餌還是很有用的,模樣也不是太難看,但是養過的朋友都知道這個魚特別嘴賤,不僅啄草還愛啄魚,在魚缸跟打了雞血似的見魚就啄,體型比麥穗魚大幾倍的金魚都能被麥穗追著打,被啄的體無完膚。其實麥穗魚不僅養在魚缸裡很煩,在其它地方也是令人討厭的傢伙。
-
童年常見的菩薩魚,忽然就不見了!你還記得它嗎?
菩薩魚,又叫中國鬥魚,天堂魚,是一種分布在長江以南的魚類,主要生活在華南地區,多棲息於水溝,池塘和稻田等小型靜水之中。菩薩魚的個頭非常小。大約只有5-6釐米,但是它的樣子卻非常好看,體型扁長,體色灰綠或藍,體側有10餘條藍黑色橫紋,橫紋之間略紅,魚眼是紅色的,看起來非常美觀,因此這種魚也被稱為「天堂魚」。
-
在國內被稱為「垃圾魚」,在歐美卻很暢銷
十幾年前,國內對於一些外來物種包括植物以及動物方面都有設計,其中植物方面以水葫蘆為例,原本用來進行景觀觀賞以及進行其他方面利用的它已經在中國農村被淘汰,但隨著帶來的就是池塘中大量魚類的死亡以及見不著天日的廢水,堵塞水路交通。
-
什麼魚被稱為「魚醫生」?
根據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最近,科學家發現,有一種魚能通過鏡像測試,認出鏡子裡的自己。這還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除了哺乳動物和鳥類以外,還有其他動物也能通過「鏡像測試」。能通過這個測試的動物非常少,而且都是非常聰明的動物,比如說黑猩猩。
-
小時候很醜長大成為亞洲美人魚,這種原生魚,很多魚友都有飼養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說起來這種原生魚,它們的野生品種,那可是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只有在人工飼養下的小魚苗,才被作為觀賞魚,進入到很多魚友的魚缸內。
-
容易認成熱帶魚的原生魚,現在野外消失不見。不是滅絕就是瀕危
大家好,這裡是小藍玩原生,養原生魚,我是專業的,中國地大物博,不乏很多漂亮的原生魚,很多人會和熱帶魚弄混,而且在某寶上也是和熱帶魚一起賣的,很可惜的是不是滅絕就是瀕危,指的是野外種群,不是人工繁殖的。一個原生魚缸一條到兩條就行了,特別好飼養,藻啊,飼料殘渣啊都吃。價格不貴,和川爬差不多,這個鰍在廣西分部不是很廣,僅僅只是在廣西大瑤山區有,瀕危等級目前是易危 VU D1+2。看得出來數量是非常非常少的,但是為什麼市場上又有這麼多呢?
-
說一說目前常見的一些我國原生類觀賞魚
為了理清一些常見的原生觀賞魚,我還特地,簡單做了一個線程圖,但是還是沒有完全做完,而且本人對於生物分類只是初涉皮毛,其中可能有些錯漏,如果發現,還請指正!其中一些,比如鰟鮍,蝦虎之類的,因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還不斷有著新品種被發現,所以就只列出了比較常見的幾種。本篇文章,也就只聊一聊一些最最常見的原生觀賞魚!
-
鱷雀鱔入侵廣東,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這種北美巨魚
中國的入侵種數量已達529種,其中陸生植物,陸生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為主要入侵類群,廣東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也是我國生物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2009年統計,廣東入侵物種數量超過200種,入侵植物超過90種。當前,薇甘菊、三裂葉蟛蜞菊、銀合歡、水葫蘆和馬纓丹已經在廣州處處開花。
-
新手飼養神仙魚前,你需要了解神仙魚的養殖技巧
神仙魚的種類劃分,學名有趣,有這麼幾個養殖技巧需要注意:神仙魚經常因為美麗的臀鰭和尾鰭,外表美若神仙,而被通稱為神仙魚。這種魚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卵生魚類,這是一種具有領地意識的的小魚,最好不要和別的小魚混養,否則會產生魚內的互相殘殺。
-
軍魚最大只有十幾斤,卻被稱為淡水之王,軍魚到底有何魅力?
然而,其中一種體型並不算是多麼龐大的「軍魚」,卻被許多人稱為「淡水魚之王」。其實軍魚學名光倒刺䰾,又稱堅魚、光魚等等,常見成年體型在2-3斤之間,極限個體可達7-8公斤。應該說,在我國江河裡,軍魚體型並不能算得上是如何「龐大」,為何卻會被稱為淡水之王?
-
美麗的中國原生魚(三)
認識了兩種我國常見的小型原生魚,這次我們再來認識一個大傢伙—胭脂魚。中國胭脂魚是鯉形目亞口魚科胭脂魚屬的一種。又叫黃排、粉排、火燒鯿、一帆風順。亞口魚科大多數屬種分布於 北美洲,現存約14屬,近80種。胭脂魚是迄今所知的亞口魚科分布於我國唯一的一種。胭脂魚在我國長江上、中、下遊皆有,但以上遊數量為多;福建,閩江也有但較少。
-
福利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原生魚,魚缸除藻能力強,原生魚潛力股
在原生魚家族中存在著一類觀賞魚,學名叫做「黑鰭鰁」。黑鰭鰁身上布滿黑色的花紋,體型有點像我們熟悉的小鰁魚。這種魚的性格比較溫順,而且體色相對來說比較鮮明,對其他魚也很友好,同時還會啃食魚缸中的藻類。原生魚普遍都很皮實,這種魚也不例外。
-
水中精靈寬鰭鱲,為何能成為中國「最美」原生魚?
寬鰭鱲是我國原生魚種,在我國的分布較為廣泛,主要分布於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瀾滄江及東部沿海各溪流,均有它棲息的身影。,尤其棲身的水域非常清澈,又有成群結隊的習性,在水中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所以被稱為溪流中最美的魚。
-
為什麼魚療中的魚要被稱為「親親魚」?它具有哪些作用?
這種魚類在學名上被叫做「星子魚」。它沒有牙齒,體型非常小,體長不過5釐米,是屬於熱帶魚類。在行業內也經常被人稱為「親吻魚」、「親親魚」。為什麼會有這種稱呼呢?為什麼靠這麼小小的魚兒能撐起整個行業呢?原來這種小魚是可以吸食出人體表皮上新陳代謝的死皮的,能夠去除壞死的皮膚角質。
-
「魚博士」藍家湖 發現新魚種60多個
,有一名叫藍家湖的水產技術人員,被人親切地稱為「魚博士」。他從事魚類研究33年來,踏遍廣西30多個縣的江河溶洞,發現63個新魚種,為中國南方的淡水養殖產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日前,記者在都安採訪了藍家湖。 發現63個新魚種 這是藍家湖的家,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