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材,尤其酒席宴上,更有無魚成席的說法。在我國,雖說漁業資源十分豐富,但一提及魚,人們就會想起那廣為人知的四大家魚,至於排不上名次的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因為一個「李」字沒有擠入四大家魚之中的鯉魚,再比如常用來燉湯喝的鯽魚,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本土魚種多如牛毛。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外來之魚,跟小龍蝦一樣,不但沒有泛濫成災反而被大量養殖。這種魚原產於非洲,能口中孵化魚卵,常被稱為「垃圾魚」,雖不大受國人喜愛,每年卻大量的出口歐美等國。
羅非魚,屬於熱帶性魚類,多年前引入我國,目前主要集中養殖在南方,像廣東、廣西、海南等溫度較高地區。這種魚棲息於水的中下層,食性極雜,對水質要求不高,即便滿是垃圾,汙臭水溝,只要溫度合適,生有水草便能生存,跟我們國產鯰魚有一拼,因而它常被稱為「垃圾魚」。另外,它有一個別之魚不能及的特點就是能口中孵化魚卵,有著超強的繁殖能力。
部分種類的羅非魚,有口孵行為,即雌魚將受精卵含在口中,直到孵化成幼魚,這種護幼魚行為對繁殖十分有利。水溫30℃時,受精卵在口中經過4天就會浮出魚苗。不過,孵出的魚苗扔在雌魚口中,直到有一定遊動能力時才離開母體口腔,但是離開口腔的魚苗不會立即脫離雌魚,會繼續遊在雌魚身邊,若遇危險,會迅速集結,雌魚再次將其吸入口中,等危險過後再放之出口。這是其它魚不具備的。
羅非魚,是我國主要的養殖水產品,其少刺、肉質好,含有較高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素有「白肉三文魚」之稱,也被人美化為「21世紀之魚」,然而,在國內很多人對其不甚喜愛,這可能是基於它們的生存環境,畢竟羅非魚有垃圾魚之稱,吃起來也有土腥味。除此之外,就是我國本土魚種類太多的緣故,自家之魚都吃不過來,誰還感冒於外來物種。
雖然羅非魚不是國人的菜,但在歐美等一些國家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們喜歡吃刺少的魚,而羅非魚恰有肉多刺少之優勢,再加上含有豐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這都迎合其生活習慣。因而,每年我國養殖的羅非魚除了部分內銷外,還是加工後大量出口歐美等國外的。你們那有賣羅非魚的嗎?味道怎樣呢?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