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能水中遊陸上爬的魚,比恐龍還早存在,魚類的活化石!

2020-12-03 魚之樂

肺魚,一種比恐龍時代還久遠的存在魚,魚類的活化石,有肺。漫長時間中,有些魚類演化出了四足,演化出了可以呼吸空氣的肺部,這部分魚類的一些種類踏上了陸地,而另一些種類則仍然留在水中。

肺魚的演化程度關係

肺魚擁有特化的鰾,它們的鰾演化出了類似於肺的功能,可以直接從空氣中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氧氣,這一點讓它們與其他的魚類區別開。現生的肺魚都屬於角齒魚目(Ceratodontiformes),角齒魚目下分三個科,角齒魚科(Ceratodontidae)、南美肺魚科(Lepidosirenidae)、非洲肺魚科(Protopteridae)。角齒魚科下只有一屬一種,即通常所講的澳洲肺魚。南美肺魚科下也只有一屬一種,即通常所說的南美星點肺魚。非洲肺魚科下有一屬四種,其中有兩個種分出了幾個亞種。

肺魚的洞穴和繭

肺魚的存在是魚進化為兩棲動物的證據之一。肺魚的身形類似鰻魚,但是鰭和肺部卻是高等動物的基本雛型。對於非洲和南美洲的肺魚,假如它們生活的地方發生乾旱,它們會給自己挖一個地下洞穴,並且用粘液給自己造一個繭,通過繭上的通氣孔呼吸空氣,甚至還可以降低自己的新陳代謝,以此來度過漫長的旱季。肺魚還會被淹死,如果長時間不給它們浮上水面呼吸空氣的話。

肺魚生活的沼澤和洪泛區

肺魚在非洲、澳洲和南美洲都有發現,然而澳洲的肺魚卻和南美洲、非洲的肺魚區別很大。南美洲、非洲的肺魚鰭條呈絲狀,在幼魚期會靠外鰓呼吸,成魚可以忍受乾旱的環境。澳洲的肺魚卻更偏向於古代的魚類,有著巨大的鱗片,槳一樣的魚鰭,而且終生不會上岸。在野外,肺魚的主要食物是軟體動物、貝類和植物,而且非洲和南美洲的肺魚會在雨季吃大量的食物,以備旱季休眠之需。

外鰓還沒褪去的肺魚

非洲肺魚和南美肺魚在幼魚時都有外鰓,這時候的小魚魚鰾還不發達,沒有類似於肺的功能,要靠鰓呼吸水中的氧氣維持生命活動。

南美肺魚科Lepidosirenidae南美肺魚屬Lepidosiren:

南美肺魚屬下只有一屬一種,南美肺魚(Lepidosiren paradoxa)即通常所說的南美星點肺魚。

南美星點肺魚分布於亞馬遜流域、巴拉圭流域,體長可達125cm,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的靜水中。幼魚以昆蟲、蠕蟲等動物性餌料為食,成魚則為雜食性,食物包括貝類、昆蟲和一些水草。星點肺魚可以很好的忍受低氧的環境,在旱季,它們會給自己挖30-50cm的洞穴,並且用粘土把自己密封起來,休眠期間降低新陳代謝,直到雨季來臨。在繁殖季節,雌雄星點肺魚會一起築巢,雄性星點肺魚會單獨看守和孵化魚卵。當小魚剛剛出生時,它們會有外鰓,這段時間它們會一直用外鰓呼吸,直到第七周,它們的肺部開始發育,外鰓逐步消退。

南美星點肺魚的幼魚底色呈黑色,身體上點綴著黃色的斑點,十分具有觀賞性,然而隨著幼魚的生長發育,底色逐漸變為黑灰色,身體上的斑點逐漸褪去,觀賞性也不是那麼明顯了。在水族貿易中,星點肺魚也經常出現在貿易的貨單之上,每年幼魚產季,都有足夠的小魚被進口回國內,以滿足魚友求新求怪的需求。在混養方面,星點肺魚作為底層魚可以混養一些偏靜的慈鯛,或者一些中小型的脂鯉,由於星點肺魚的性格和善,一般在混養中都能和它的室友相處良好,造景方面可以裸缸,也可以選擇造一個典型的池塘景。

角齒魚科Ceratodontidae角齒魚屬Neoceratodus:

角齒魚屬下只有一屬一種,即澳大利亞肺魚(Neoceratodus forsteri)。

澳肺與其祖先的對比

澳大利亞肺魚簡稱澳肺,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南部地區,從化石資料來看,從前有七種不同的澳洲肺魚,但現在已經滅絕。現存的澳洲肺魚比其他大洲的肺魚更加古老,有證據顯示這種魚在最近的100萬年中沒有任何改變。這種魚有著槳一樣的魚鰭和巨大的鱗片,由於它們的魚鰭中包裹著骨頭,而不是像其他魚類那樣單純的鰭條,所以一旦魚鰭斷裂,則只能傷口恢復而魚鰭不能復原,這也是全品澳肺值錢的原因。

澳洲肺魚野外成體大小在170cm左右,重達40kg,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大型魚,這種魚一般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河流湖泊中。澳肺沒有在乾旱地帶存活的本領,如果長時間離水上岸,它們會死。野外的澳肺食性很雜,青蛙、蝌蚪、魚類、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水生植物甚至是樹上掉下來的果實都在它們的食譜上。在澳洲,澳肺是受法律保護的魚種,私自出口野生澳肺是違法的。澳肺的壽命很長,在水族館有飼養一條澳肺超過70年的記錄,但是它們的生長速度卻比較快,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和不會限制生長的環境,一條澳肺可以在三年之內從幾釐米的魚苗長到一米左右的大魚。

極其珍貴的白化澳肺

國內澳肺的進口量一直不多,而且在零幾年第一次進口澳肺之後,中間又斷了好幾年,直到最近才剛剛恢復進口,現在國內一條成年全品澳肺的價格在三萬到四萬之間,10cm澳肺魚苗的價格也在1萬元左右。雖然目前澳肺對大部分人來講還屬於消費不起的類型,但是我相信如果澳肺的魚苗每年都有進口,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澳肺的價格也會降到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另外,在人工繁殖的幼魚中還有白化的變異個體,這種白化澳肺基本屬於水族界的神物品種。

非洲肺魚科Protopteridae非洲肺魚屬Protopterus:

非洲肺魚屬下分為四種,商品名分別為維多利亞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短鰭肺魚(Protopterus amphibius)、虎斑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和長身肺魚(Protopterus dolloi)。

其中維多利亞肺魚分為三個亞種,學名分別為衣索比亞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aethiopicus)、剛果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congicus)和梅氏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mesmaekersi)。虎斑肺魚分為兩個亞種,學名分別為塞內加爾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 annectens)和布氏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 brieni)。

目前水族貿易只關注非洲肺魚的種,而沒有細究過非洲肺魚的亞種,其原因主要是每種非洲肺魚的亞種間外觀區別不大,從觀賞魚的角度來看沒有劃分的必要,所以這裡也不再討論非洲肺魚的亞種問題。

1.維多利亞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維多利亞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即通常所說的維肺,維肺又稱石花肺魚,本種是非洲肺魚中最大的品種,它們主要分布於河流、湖泊、沼澤和洪泛區,這種魚還是非洲主要的食用魚之一,這種魚在旱季可以在洞穴中用身上的黏液給自己造一個繭,靜靜地蟄伏几個月到幾年,等到下一次雨季到來。當雨季來臨,就到了它們的繁殖期,雄魚會築巢吸引母魚,等母魚產卵之後,雄魚會獨自守護巢穴。

這種魚主要以螺絲、貝類和甲殼類為食,咬合力驚人,在飼養中要注意千萬不要把手靠近肺魚的吻部,若不慎被咬傷則危險性很高。維多利亞肺魚分為三個亞種,常見的一般都是衣索比亞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aethiopicus),體長可達180cm。其他兩個亞種雖然體長不及衣索比亞非洲肺魚,但在外貌上並無明顯區別,剛果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congicus)成體體長100cm,梅氏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ethiopicus mesmaekersi)成體體長95cm。

另外要說的是維肺還有白子的變異型,白子維肺通體潔白泛粉色,整體魚只十分乾淨,比一般的維肺更有觀賞性,而且價格還不算貴,所以在水族貿易中更受歡迎。

2.短鰭肺魚Protopterus amphibious

短鰭肺魚(Protopterus amphibius)是非洲肺魚中最小的一種,本種成體體長僅達50cm,主要分布於沼澤和洪泛區,本種也可以在乾旱期生活在洞穴中的繭裡,但是存活時間僅為幾個月。本種外形更像是一隻水生兩棲動物,外鰓終生不會褪化,憑這一點就可以與其他肺魚區分開。

由於本種在水族貿易中進口較少,所以資料也並不豐富,根據有限的資料來看本種較其他品種更為好動,而且脾氣與其他非洲肺魚一樣暴躁,絲毫不受體型小的影響,所以飼養上最好單養。

3.虎斑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

虎斑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也叫鈍吻肺魚,該種是水族貿易中流通最廣的非洲肺魚,主要分布於在沼澤、河流及湖泊中。本種也和其他非洲肺魚一樣,在地下洞穴的繭中度過整個旱季。在野外,本種主要以甲殼動物和水生植物為食,偶爾也會吃青蛙和小魚。虎斑肺魚下分為兩個亞種,塞內加爾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 annectens)和布氏非洲肺魚(Protopterus annectens brieni),從觀賞魚的角度來講,兩個亞種並無明顯差別,這裡不再過多討論。

在外形上,本種有些類似於維多利亞肺魚,區別在於虎斑肺魚小魚的身體上有龜裂紋,兩種魚的嘴形也不同,這兩點可以將本種與維肺區別開。值得注意的是,本種的脾氣是非洲肺魚中最暴躁的一種,對不論是同類還是其他種類的魚都有攻擊性,所以儘量要單養,以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

4.長身肺魚Protopterus dolloi

長身肺魚(Protopterus dolloi)是非洲肺魚中最為細長的一種,體長可達130cm,這種魚雖然也會在乾旱季節給自己挖洞做繭,但是期間並不會降低自己的新陳代謝,這種魚不僅分布於池塘、湖泊、沼澤中,有時也能在河流中的開放水域發現它們。

長身肺魚屬於進口量小的品種,市面上並不常見,在飼養方面,長身肺魚也屬於暴躁的品種,儘量將其單獨飼養。

相關焦點

  •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目前市面上所有觀賞魚中可能要數恐龍魚歷史最為悠久。近日外媒報導了這種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的觀賞魚,這種魚享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因其歷史悠久的緣故,外人常叫它「恐龍魚」。恐龍魚的售價比一般的魚類要昂貴,但如今的恐龍魚的體格卻整體呈下降趨勢。
  • 地球上倖存至今的活化石,有些比恐龍還早
    地球上有些生物非常古老,他們會被稱作為活化石,但其實活化石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但現在普遍觀點來說,若一個生物是從很久以前的年代到現在,在構造上並沒有太大轉變,有著原貌並且能適應環境的改變,一直存活到現在就會被稱之為活化石。今天要介紹的是,從恐龍時代就一直存活到現在的。
  • 虎紋恐龍魚:長相奇特美觀,身體健壯,是水族裡魚類的——活化石
    圖中的生物,一看見知道它是屬於魚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長相奇特,並且很美觀的它叫什麼?又是生活在什麼地方?圖中的魚類,全部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它叫恐龍魚。就是因為,它屬魚類中的活化石,是一種古老的魚類,有的體格龐大健壯。背部還有著和恐龍一般的脊。這種魚兒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是非常強,不然也不會活那麼長的時間。而且自身的生長速度也是很快。如果你打算養的話,就不要打算別的魚兒了,因為它會全部吃掉。很多網友,看了以後都會有疑問,這種恐龍魚為什麼形態各異?他們的皮覅還不一樣?
  • 水中活化石--虎紋恐龍王
    恐龍魚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在水族裡有活化石之稱,和龍魚、肺魚一樣屬於「活化石」的大型魚類恐龍魚體格強建,生長快速飼養恐龍魚難度較難,小魚,小蝦之類的活餌均可接受冰凍南極蝦、凍魚蟲、魚粒之類的食物也可餵食,基本上它們不挑餌食的 。
  • 它是恐龍時代的魚類,自以為是水中霸王,沒想到輸給了中國吃貨
    筆者-小文地球漫長的46億年歷史當中,誕生了無數的物種,而說到過去曾稱霸陸地的怪物,人們都會想到恐龍,作為肉食動物的一種,恐龍尤其是霸王龍絕對是肉食世界中的佼佼者。話雖如此,恐龍的主要範圍還是在陸地上,在浩瀚的海洋中恐龍的存在根本不值一提,而在海裡除了橫行霸道的滄龍和巨齒鯊以外,還有一種歷史悠久的魚類,它們雖然生活在淡水中,但兇狠程度卻不亞於鯊魚。在中國東北跟俄羅斯的交界處,有一種名為鰉魚的大型淡水魚,這種魚類只生活在黑龍江的寒冷水域中,一般人鮮有耳聞。
  • 鴨綠江裡這種魚被稱為「活化石」,體長1米9還得用擔架抬?
    ▌來源:遼寧衛視什麼魚的體長1米9還得用擔架抬?答案是咱遼寧丹東鴨綠江裡的鱘鰉魚!今年4月,遼寧丹東3個養魚人曾捕獲一條身長1米9、估重120斤的鱘鰉魚。當時的養魚人說,這種10年生的鱘鰉魚僅僅算一般的,鴨綠江裡養殖的鱘鰉魚12年生的,體長一般都在2米以上、重量超過200斤。
  • 空棘魚什麼來頭,為何被認為是最稀有的魚類?原來它比恐龍還老
    這種魚類的活躍時間是在三疊紀的時期,比恐龍的還早出現,這種史前魚類的體格並不是非常的大,但是整個魚身相對於現代的的魚類來說還是比較巨大的這種魚的鼻孔有兩個,位置就位於魚身外側。馬達加斯加島西北方向的葛摩群島附近的深海中捕獲了好幾條空棘魚,人們這時才發現這個「活化石」並沒有消失,而是在深海中存活下來了。
  • 農博園「水中活化石」鱘鰉魚 祖先曾與恐龍共生
    能進這個區的,那可都是些「顏值在線」、品種獨特的魚類,它們有各類淡水、海水養殖魚、觀賞魚及趣味海洋動物。  而在眾多「佳麗」中,有個體型十分出眾的,名叫——鱘鰉魚。在農博會開幕當天,就有許多遊客被它吸引,他們舉著手機相機爭相給這幾個「大傢伙」拍照,還有一對父子站在玻璃圍欄前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著。它到底是啥來頭,能叫鎮館之寶呢?
  • 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會「走路」的魚,可惜人類很難再見到了
    水也被認為是所有生命的源頭,即使是陸地生物也無法離開水而生存,不僅如此,水中也孕育了無數的生命種族,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草履蟲,也是生活在水中。在遠古時候的地球,曾經有過大面積的海洋,在大面積的海洋中也生活這許多不同的魚類,它們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群體。
  • 遼寧鐵嶺普查水生生物發現東北七鰓鰻 比恐龍還早
    一支由13人組成的科考小組,完成了鐵嶺歷史上首次水生生物全面普查,發現兩種瀕危魚類。  這次發現的東北七鰓鰻是比恐龍還早的「活化石」。  首次發現東北七鰓鰻和九棘刺魚  昨日,鐵嶺市環科院科研室主任呂興娜介紹了事情經過。
  • 沙漠中最堅強的魚,離開水4年仍能存活,被稱為魚類活化石
    導語:沙漠中最堅強的魚,離開水4年仍能存活,被稱魚類活化石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旅遊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都會選擇節假日外出旅遊,旅遊不僅可以緩解壓力放鬆心情,還可以增長知識,而且在旅途過程中會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 霸氣的恐龍魚,易飼養、極為皮實的遠古魚類
    不過,如果論起這些魚類的顏值問題,大多數都是相貌醜陋之輩,和我們目前的審美觀還是大相逕庭的。但是,我們不一定非要欣賞它們的美貌,除了可以欣賞它們的兇猛攝食行為以外,還可以欣賞它們的威武霸氣。一群來自於遠古的龍,從上億年前遊動而來恐龍魚是在遠古時期比較興旺的魚類,它們能夠經過億萬年的進化,得以留存至今,必定有它們的過人之處。恐龍魚是從軟骨魚進化到硬骨魚過程中的一種過渡生物,它們和龍魚、肺魚一樣,被稱為水中的活化石。
  • 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只需要一根棍子
    導語:世界上最笨的魚,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捕捉它卻只需要一根棍子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內容,你們知道嗎?魚類也有聰明與笨之分。巨大的海底世界有豐富多彩的魚類,而魚兒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競爭,有專門的生物學家對海底的魚類進行調研,它發現世界上最聰明的魚會進行水中灌籃,而世界上最笨的魚卻因為其容易捕撈而出名,今天就讓小威帶領大家一起去認識一下這種世界上最笨的魚吧!巨骨舌魚便是世界上最笨的魚,為什麼說它又笨又傻呢?
  • 熱帶魚當中比較好養的魚類—恐龍魚,活化石級別的魚類,你了解嗎
    恐龍魚是一種古老魚類,和龍魚、肺魚一樣屬於活化石大型魚類。體格見狀,生長中速,飼養不難。恐龍魚的體型都是筒形,身體上有菱形硬鱗,頭部有一對短鬚,胸鰭圓形,胸鰭根部和腹鰭根部有肉柱,靠著胸鰭的肉柱恐龍魚可以用胸鰭在水中「站立」,使其看上去像是某種爬行動物,「恐龍魚」這個名字也許從此而來。恐龍魚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背鰭分為一個個的小鰭,豎立的時候有的像一排小旗幟,有的像羽毛。恐龍魚遊動很有意思,快速煽動胸鰭,身體像潛水艇一樣在水中行進。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杆菊石在一處地方會大量存在,常常沒有其它種的存在,它能夠長至1米。目:菊石亞目;科:杆菊石科:俗名:菊石;時代:白堊紀晚期;分布:全世界。研究這種筆直菊石的生活方式仍無定論:有的古雅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在水中是垂直生活的,觸鬚在海床中搜索食物;有的則認為它們是水平地生活在靠近海面的地方。
  • 世界最古老腔棘魚再現 恐龍時代生物「活化石」
    據媒體報導,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
  • 是時候談談恐龍魚了
    一天,一個叫聖西蘭的年輕科學家在尼羅河中抓到了一條恐龍魚,看到之後大發感慨:「哇,世間居然有長相如此秀逗的魚,收藏之,回去研究一下。」回去之後,聖西蘭經過解剖,從中發現了很多魚類與陸上動物的聯繫,給陸上動物是由原始魚類進化而來的理論提供了重要依據。
  • 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原標題:深海驚現罕見"活化石"腔棘魚 曾是恐龍時代生物 腔棘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魚類之一,被看作是一種活化石。曾經被認為在6500萬年前滅絕,但1938年被人再次發現蹤影,腔棘魚便被稱為「恐龍時代的活化石」。
  • 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魚類,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
    鱘魚是世界上現有魚類中體形大、壽命長、最古老的一種魚類,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素有「水中熊貓」和「水中活化石」之稱,1994年3月18日,為了宣傳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意義,郵電部發行了《珍稀魚類--鱘》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鰉」。
  • 黃河口怪魚身份確認 原是魚類活化石雀鱔(圖)
    中新社發 尹文盛 攝     圖為蔣時傑向參觀者展示怪魚。,經中科院專家通過網絡傳輸照片確認,這一「怪魚」為魚類的活化石——雀鱔。  據介紹,雀鱔出現得非常早,繁盛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早期,分布於世界各地淡水區域,現在只生存在北美洲附近,主要產地是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歐洲曾發現一點二億年前的雀鱔化石,跟始祖鳥的化石同期,但估計雀鱔生活在一億五千萬年前。  專家介紹,雀鱔是一種肉食種類,食量很大,也很兇猛,屬於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