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這大千世界,假如有您的關注點讚,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
生物系統本身是需要經過長期的進化、排斥而形成的一個適應的環境,但是當一種外來物種進入以後,就會打亂這種平衡,我們也稱它們為「入侵物種」,入侵物種在進入一個新環境的時候他們也需要適應這裡的環境,不適應的則會死亡,適應的話則會大量的繁殖,在當地泛濫成災,導致當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我國最成功的入侵物種
但是在我國卻有一種非常成功的入侵物種,它打破了無數的偏見,最後成功的出口給歐美國家,還每年為我國創造極其誘人的經濟價值,這個入侵物種就是——羅非魚。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它的長相和鯽魚有些相似,因此也被人們稱為「非洲鯽」,早在19557年的時候,羅非魚就傳入了我國的廣東省,當時大家把羅非魚認為是「越南魚」,在這之後我國還引進了各種羅非魚,通過了雜交實驗獲得了優良的養殖品種。
但是羅非魚在剛進入中國的的時候是最具入侵性的物種之一,泛濫成災的羅非魚破壞著當地的生態環境,當時在中國也很少有人吃羅非魚,因為當時大家都對它很有偏見,認為它是來自非洲的「垃圾魚」,還在它身上貼上一種廉價、低端的標籤所以在國內基本上賣不動這些羅非魚。
我國成為世界上羅非魚最大的生產國及出口國
後來經過雜交獲得的優良羅非魚具有非常多的優點,比如說肉質鮮美、口感細膩,它還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這些優點讓它獲得了「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水裡的雞肉」等稱號,美國的FDA甚至把羅非魚作為「哺乳期女性首選水產品」推薦,如今的羅非魚已經打破了它的「垃圾魚」稱號。
於是我國看準時機,將這些羅非魚出口到歐美國家,而羅非魚本身沒有肌間刺的優點正是打開美國市場的最大優勢,近年來我國也一直保持著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生產以及出口國,原本的入侵物種,卻為我國創造了極大的價值。
美國是全球眾所周知的羅非魚進口大國,但是作為羅非魚最大的生產國,中國人對羅非魚的喜愛卻是非常冷淡,羅非魚在我國存在嚴重的內銷不足問題,這有一部分很大的原因是我國的草魚、鰱魚、鱅魚、鯉魚和鯽魚這五大類魚佔據了中國人的餐桌,所以很少有人會去買羅非魚。
但是最近受到貿易的影響,中國銷往美國的羅非魚關稅從10%增加至25%,羅非魚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於是很多人便打起了「為國吃羅非魚」的口號,這時羅非魚才真正地受到了中國人的正視,你會為了我國吃羅非魚嗎?
想了解更多旅遊知識請關注我,不只是讓你懂旅遊更是讓你懂世界,歡迎你們的點讚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