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物種被引進中國,又反向出口歐美,現在還是美國排第四的海鮮

2020-09-05 芝麻小廝

這個世界,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各種各樣會讓人覺得奇奇怪怪的事情,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呢?很多時候都會聽到有人說哪個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哪個國家又出現了物種入侵的事件。

對於物種入侵這件事情,其實是令很多國家都為之頭疼的一件事,不過如果是對於我們中國來說的話,那結果可就完全不一樣了。畢竟我們中國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廣大群體——中國吃貨,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所以很多入侵物種在中國都是無法囂張多久的。

就好比如說之前美國的小龍蝦和牛蛙,美國人面對它們束手無策,可是在引進我國以後,最後的結局就是被搬上了飯桌,別說泛濫了,說是瀕臨「滅絕」也絲毫不過分。

物種入侵除了被人為帶來以外,還有一種途徑就是主動引進。其實物種到達一個新的環境的時候,並不是誰都會迅速適應且迅速繁殖的,也有的物種其實也是會和當地環境極度不適應的,以至於被滅絕也不是沒有可能。而關於主動引進的物種,畢竟是我們主動的,所以這些物種大多都是會成功適應我國的環境的。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介紹的這個物種,它就是我國曾經引進過的一個物種。它就是羅非魚,一種原產於非洲的熱帶魚,特性和很多入侵物種一樣,那就是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且產量也高。所以說羅非魚是一種很適合養殖的魚類,事實也的確是如此。

現在羅非魚在我國的廣西、廣東和海南這三個地方的養殖基地是最多的,不過令人疑惑的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吃貨面對羅非魚卻遲遲下不了口。小編想,或許這是因為羅非魚雖然是原產地在非洲,但卻是我們從越南引進的。而因為越南的衛生環境實在是太差了,所以大家遲遲下不了口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那麼國內沒有人願意吃羅非魚,那麼我們養殖了這麼多出來豈不是浪費了嗎?等等,大家可千萬別著急,我們不吃的話,還可以再出口國外不是嗎?所以我國也就成了羅非魚最大的生產和出口國家。我們出口最多的就是歐美各國了,其中美國更是最大的一個進口國,甚至羅非魚還一度成為了美國排名在第四名的海鮮。那麼為什麼美國人會這麼喜歡呢?

原因自然是因為,羅非魚的魚肉味道十分鮮美,口感也很高,除此之外還富含很高的蛋白質,正好就是美國人喜歡的味道。再來就是便宜,當然還有因為羅非魚肉多刺少,對於只會用刀叉的美國人來說實在是很友好的。你們吃過羅非魚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相關焦點

  • 我國最成功的入侵物種,反向出口給歐美,簡直就是「聚寶盆」
    我國最成功的入侵物種但是在我國卻有一種非常成功的入侵物種,它打破了無數的偏見,最後成功的出口給歐美國家,還每年為我國創造極其誘人的經濟價值,這個入侵物種就是——羅非魚。但是羅非魚在剛進入中國的的時候是最具入侵性的物種之一,泛濫成災的羅非魚破壞著當地的生態環境,當時在中國也很少有人吃羅非魚,因為當時大家都對它很有偏見,認為它是來自非洲的「垃圾魚」,還在它身上貼上一種廉價、低端的標籤所以在國內基本上賣不動這些羅非魚。
  • 該外來物種在歐美被禁,引進中國11年,如今下場比小龍蝦還慘
    可如今,回頭一看,要是當年沒有那些專家引進,咱們現在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夜市吃到小龍蝦、牛蛙了。基本上,任何能吃的外來物種,都可能在我國泛濫起來。然而歐美國家卻不同了,他們如今面臨極度危險的入侵物種,像是英國大閘蟹、美國的亞洲鯉魚。以他們的經驗來看,再引進一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物種,必定會讓國內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 印度引進中國特產,大量生產後又想出口回中國,國人:白送也不要
    物種入侵事件,在如今這個年代已經變得不新鮮了,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一些物種入侵事件,但現在的物種入侵事件,和以往不同的是,很多都是人類主動引進入侵物種,在引進前,人們看中了這些物種的經濟價值,但卻沒有全面思考是否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
  • 中國人不愛吃卻是美國人的最愛,靠出口大賺一筆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對外貿易也越來越頻繁,也經常引進一些外來物種,雖然很多人認為外來物種會導致物種入侵事件的爆發,但更多的外來物種卻創造了經濟價值,比如說小龍蝦,雖然也曾在中國的野外泛濫成災,但如今已經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一種美食,市場廣闊,並且店鋪開遍各個城市,創造了很多經濟價值。
  • 女排世界排名更新:義大利第四 美國第二 第一實至名歸
    2021年已經來了,中國女排即將集訓,而歐美等各個國家的聯賽還沒結束,特別是美國,2月份才開始,只能說中國女排的集訓時間將會很多。看來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後,郎平的壓力還是挺大的,要不然也不會如此早的集訓了。
  • 美國「鴨嘴魚」被引進中國,體長可達2米,在中國卻成了這樣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各國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旅遊業的大火,更是加深了各國之間的交流,但隨之而來的也是物種入侵的問題,很多物種在到新的環境後,因沒有天敵,所以繁殖速度很快,有的一下子就會泛濫成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過也不是所有引進的物種都會造成入侵的,有些物種在引進後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了。
  • 美國的噩夢:在美國水域泛濫成災的中國「四大家魚」
    1、人為捕撈眾多  如果問鯉魚最強的「天敵」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人類了,鯉魚是中國餐桌上傳統的美味佳餚,每個人看見鯉魚的第一反應就是「紅燒」還是「清燉」,大量的捕撈者導致野生流域的鯉魚也是越來越少,幾十年前黃河裡還能捕撈到一米多長的大鯉魚,現在一尺長得都很難見到,一個在歐美泛濫成災的魚類,在中國硬生生的被吃成了需要大量人工養殖的地步
  • 原產美國的太陽魚,送給日本後卻泛濫成災,中國引進後怎麼樣了?
    現代的物種入侵事件頻發,很多時候,其實是人類自己引起的,過去的物種入侵,一般都是物種隨著自然媒介到了不同的地方,由於當地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因此數量也比較少。而現在的物種入侵事件,時常是隨著人類便利的交通工具走遍全球,甚至是人類主動引進,自然也導致了現在物種入侵事件頻發的情況。
  • 全球都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被吃成了瀕危……
    因為恐怖的外表和生腥的味道讓他在歐美一些國家橫行霸道。3、亞洲鯉魚又稱為銀鯉,可以長成重量超過100磅的大魚,最初,引進它是為了清理美國南部鯰魚池的海藻。由於數量增多,一些鯉魚溜進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這裡,它們迅速泛濫成災。
  • 又一外來入侵物種!在國內被稱為「垃圾魚」,在歐美卻很暢銷
    十幾年前,國內對於一些外來物種包括植物以及動物方面都有設計,其中植物方面以水葫蘆為例,原本用來進行景觀觀賞以及進行其他方面利用的它已經在中國農村被淘汰,但隨著帶來的就是池塘中大量魚類的死亡以及見不著天日的廢水,堵塞水路交通。
  • 我國特有的珍貴樹木,被美國偷偷引進,結果腸子都悔青了!
    但是這種中國特有的樹木,卻被美國偷偷引種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是一個工業化國家,走工業化就需要一種油,桐油,這是潤滑機械等,而且桐油還是一種非常好的工業油料!但是美國和蔣介石籤訂這些援助的前提條件是中國必須低價出口桐油給美國,說到底,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 VASP計劃2025年越南海鮮出口實現120億美元收益
    來自SeafoodNews 12月30日消息,越南水產生產和出口商協會(VASP)計劃採取幾項措施,加強會員企業參與全球供應鏈,促使漁業部門能夠在2025年達到120億美元的出口目標,該數值比今年高出40%。   今年上半年,COVID-19大流行導致出口大幅減少,但自7月以來,出口有所回升。今年的出口預計達到85.8億美元,與去年持平。
  • 引進「外來物種」需謹慎,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不過,對後世的人民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當屬一個目前在中國隨處可見的一種農作物:番薯。 學者們對番薯何時引進,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主流觀點認為:是明朝土地兼併加劇、流民現象嚴重、災難頻發,這時,就迫切需要一種農作物,可以不挑剔生長環境,產量又高,於是,番薯很是符合這種訴求。
  • 一種非洲魚類,能口孵魚卵,國人稱為垃圾魚,卻大量出口歐美為啥
    在我國,雖說漁業資源十分豐富,但一提及魚,人們就會想起那廣為人知的四大家魚,至於排不上名次的更是數不勝數,比如因為一個「李」字沒有擠入四大家魚之中的鯉魚,再比如常用來燉湯喝的鯽魚,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本土魚種多如牛毛。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外來之魚,跟小龍蝦一樣,不但沒有泛濫成災反而被大量養殖。
  • 亞洲鯉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在中國為什麼卻「活」不過童年
    亞洲鯉魚是美國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這些魚可以說在這個飲食文化當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無論是河流、湖泊還是近海,較大體型的魚類數量都急劇減少,並出現魚類小型化的趨勢。
  • 美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開採國,第三大石油出口國,那中國呢?
    美國能源信息署日前公布了這樣一則消息:2020年上半年,美國平均每天出口的石油上漲到了540萬桶,已然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石油出口大國。接下來,南生引用一組數據,讓大家感受下。
  • 7個來勢洶洶的「入侵物種」,可惜到了中國,差點吃成瀕危物種!
    美國的鯉魚,澳洲的兔子,丹麥的生蠔,一個物種的泛濫註定會給其他的物種帶來災難,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而很多時候物種的泛濫,就是因為它不好吃,或者是不會吃,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像雞屁股、豬大腸這些讓外國人無奈只能廢棄的邊角餘料,在中國吃貨的手裡都是絕佳的美味。所以很少有哪個入侵物種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泛濫!1.羅非魚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非洲鯽魚。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可惜到了中國,差點被吃成滅絕物種
    而很多時候物種的泛濫,就是因為它不好吃,或者是不會吃,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像雞屁股、豬大腸這些讓外國人無奈只能廢棄的邊角餘料,在中國吃貨的手裡都是絕佳的美味。所以很少有那個入侵物種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泛濫!一、羅非魚羅非魚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非洲鯽魚。
  • 河蚌入侵美國 螃蟹入侵德國 中國吃貨們成了救世主
    最近,美國新澤西州遭遇了一件令中國吃貨流口水的糟心事。原來,在新澤西州的一個池塘裡發現大量肉質豐厚的河蚌,而這些河蚌都是入侵物種。圖說:中國河蚌出現在美國新澤西的一個池塘裡。面對這河蚌,美國人可是如臨大敵。那麼這一次,這河蚌又是怎麼攻佔美國的呢?環境專家認為,這些河蚌應該是藏在亞洲鯉魚的身體裡,隨著亞洲鯉魚的引進,搭便車來到美國的。隨著鯉魚的大量繁殖,這些河蚌也在這裡「落地生根」。題外話說一句,亞洲鯉魚也是令美國人感到害怕的東西。美國人曾為了防止鯉魚進入五大湖區,甚至曾計劃花180億美元修巨型堤壩。
  • 美國牛蛙入侵德國,在德國泛濫成災,中國吃貨:趕緊出口到中國
    美國牛蛙入侵德國,在德國泛濫成災,中國吃貨:趕緊出口到中國,想必大家都知道前些年國外物種泛濫成災的新聞時常有看到,而且很多外國朋友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最後還只能是出口到中國讓中國吃貨來解決。最讓小優覺得佩服的是,不管是什麼入侵物種只要到了中國大廚的手中就會成為了盤中餐,而且還深受到中國吃貨的喜歡。像這種在美國泛濫成災的牛蛙,前段時間還「跑到」德國去了,牛蛙同樣在德國泛濫成災了。這樣的問題讓不少德國人民都非常的犯愁,德國朋友又不敢吃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