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自網絡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為了阻止亞洲鯉魚在五大湖泛濫現象,美國密西根州州長斯奈德(Rick Snyder)啟動了「挑戰鯉魚入侵」項目。該項目將利用世界各地有創意有想法的人來解決亞洲鯉魚入侵的危機,能提供最佳解決方案的人,將獲得70萬美元獎金。
鯉魚在中國不僅是一種優質的食材,也是傳統的吉祥物。數千年來,中國人賦予鯉魚太多豐富的文化內涵,以鯉為祥瑞的習俗,在春秋時已經普及。「鯉魚躍龍門」寄託望子成龍的期盼,「連年有餘」、「娃娃抱魚」、「富貴有餘」等喜慶吉祥的場面中也少不了鯉魚的形象,這種文化甚至在我們的東鄰日本等地都非常盛行。
作為食材,鯉魚肥嫩鮮美,肉味純正,許多的經典菜餚都會用到鯉魚,能做成極其美味的佳餚,這是一種在亞洲地區特別受歡迎的魚類,但在歐美地區,亞洲鯉魚突然搖身一變成了入侵物種,泛濫成災,當地政府懸賞來徵集辦法消除鯉魚帶來的危害,因為對一些國家來說,鯉魚簡直已經成了一場噩夢。
鯉魚到底能長多大?
鯉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幾乎人人都在菜市場的水產區見過,小一點的一兩斤,大一些的七八斤,就足夠一家人吃上一頓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算是七八斤的大魚,也只能算鯉魚的「幼年」,甚至連童年都算不上。
據相關的科研資料,鯉魚通常壽命高達70年以上,而且鯉魚屬於雜食性魚類,水草、昆蟲、野果、小蝦幾乎碰到什麼吃什麼,食物充足的情況下,能不停的進食,生長速度很快。
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只需要6個月就能從魚苗長到2斤以上的大魚提供給市場銷售。野生環境下會生長得慢一些,但只要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僅僅10年時間,就可以生長成為1-1.5米的「巨物」,體重更是能接近百斤,鱗片也逐漸變成金黃色,在水中如同身披金甲的勇士一般。
目前已知被釣獲最大的鯉魚,來自英國的釣魚者蒂姆.韋布在2019年在泰國釣獲,重量約合201.3斤,在6個人的幫助下,用了一個半小時才拉上岸。
為何鯉魚在美國能胖的像頭豬?
近些年來,經常看到亞洲鯉魚在歐美地區泛濫成災的新聞,大量的鯉魚長到半米長、1米長,幾十斤上百斤依然無人捕捉食用,甚至因為生活環境優越,鯉魚無憂無慮的生長,成年的鯉魚甚至都長出了「大肚腩」,胖的像頭豬。而同樣是亞洲鯉魚,在中國卻需要大量人工飼養,野生更是越來越稀少,價格昂貴。這鮮明的對比到底是為什麼呢?
1、食物充足沒有天敵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為了清理淡水湖中的有害藻類,想利用喜歡啃食藻類的鯉魚來「生物治理」,引進了一批亞洲鯉魚,這批鯉魚在環境好、食物充足又沒有天敵的美國水域大量繁殖,加上鯉魚出色的跳躍能力,逃離了當時限定的水域,進入密西西比河、伊利諾斯河、五大湖等十多個河流湖泊,生活空間就更廣闊了,甚至進化出了跳躍能力更強的品種,給當地漁業生態幾乎帶來了毀滅性的的災難,這個當年請來的河伯,如今都快成龍王了。
一條漁船在鯉魚泛濫的河流上,鯉魚受驚嚇大量跳出水面,其實這是很危險的情況,十幾斤重的魚打在臉上非常容易受傷。
2、美國人不太愛吃淡水魚
美國東鄰太平洋,西鄰大西洋,漁業資源特別發達,吃海魚比較多,通常吃得比較多的有金槍魚、三文魚、羅非魚、 鱈魚等深海魚,營養豐富又不擔心水體汙染,對有一些「土腥味」的淡水魚還是比較排斥的,這是這也主要是美國的烹飪技術達不到,大部分家庭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刺比較多的淡水魚。繁殖生長快又無人捕撈食用,自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亞洲鯉魚橫行無忌,數量越來越多,逐漸遍布整個美國。
加上鯉魚屬於外來魚類品種,最初的作用是為了解決水體汙染,所以人們本能的都會有些排斥,既然有更好的海魚吃,為什麼還要吃這種淡水魚呢?
歐美不愛吃鯉魚,但是垂釣者的心頭好
歐美國家雖然不喜歡吃鯉魚,但垂釣者特別鍾情於釣鯉魚,英國卻有一條名為本森(Benson)的鯉魚甚至登上了倫敦的《時代》報刊,1995年「本森」被送到英國劍橋郡的藍鈴湖區,它的超級Size、完美的體型,讓自英國各地的釣魚愛好者著迷,都希望自己能夠親自釣上這條號稱是「英國最大的鯉魚」,大魚本森曾先後被釣上63次,2009年的時候意外辭世,死時體重為29公斤。
中國的鯉魚為什麼長不大?
1、人為捕撈眾多
如果問鯉魚最強的「天敵」是什麼,毫無疑問是人類了,鯉魚是中國餐桌上傳統的美味佳餚,每個人看見鯉魚的第一反應就是「紅燒」還是「清燉」,大量的捕撈者導致野生流域的鯉魚也是越來越少,幾十年前黃河裡還能捕撈到一米多長的大鯉魚,現在一尺長得都很難見到,一個在歐美泛濫成災的魚類,在中國硬生生的被吃成了需要大量人工養殖的地步。
2、食物匱乏,環境變差
國內水域的環境相對很多歐美地區還是比較差的,水中也沒有那麼多「藻類」,沒有充足的食物來源下,鯉魚的生長和繁殖速度會明顯放緩,所以也很難見到特別大的鯉魚。
3、國內水域有天敵
作為原生的魚類品種,經過數千年的自然調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鯉魚不可能像在美國那樣舒適,從產卵開始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天敵,如黑魚、鱖魚、翹嘴等魚都有可能對鯉魚造成威脅。
有網友調侃道,組建一個10萬人的「中國吃貨團」到美國吃鯉魚,用不了兩年,能把美國鯉魚吃成瀕危物種,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還有人比較務實地問:為什麼不將鯉魚加工後便宜售賣到中國。其實已經有國外公司這麼做了,但鯉魚價值低,運費卻不低,從美國運過來的冷凍魚,到中國基本和活鯉魚一個價格,中國人吃淡水魚又有吃活魚的習慣,所以並不是特別受歡迎。美國如何解決這些造成大麻煩的亞洲鯉魚,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亞洲鯉魚是美國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這些魚可以說在這個飲食文化當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其中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更是被我國人民親切稱之為四大家魚,像糖醋鯉魚、紅燒鯉魚、醬燜鯉魚、西湖醋魚 、水煮魚、清蒸魚、酸菜魚可以說,都是我們家喻戶曉的菜式。
但是亞洲鯉在中國「活」不過童年,但是在歐美,在河流裡活得自由自在,十分安逸,因為優厚的生存環境,肥得和豬一樣,動輒五六十斤。亞洲鯉甚至成為了歐美人的噩夢,這估計讓很多中國吃貨不解,為什麼不吃了他們呢?
亞洲鯉為什麼很難在中國長到五六十斤
亞洲鯉中最長壽的鯉魚良好的自然狀態下其壽命可達70歲左右,在其兩歲之前,雄性鯉魚生長速度很快,這有助於它較早達到性成熟,兩歲之後的雌魚生長快速,這有助於雌魚更多的產卵,如果鯉魚能在良好的自然狀態下生長10年,其體長可達1~1.5米,而且之後仍能緩慢增長,因此生物學家認為鯉魚最大甚至能長到100斤左右。
然而中國人對於亞洲鯉的消費需求非常高,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四大家魚淡水養殖產量達1315.1萬噸,足可見我們對於它們的喜愛。
因此中國漁民在其性成熟之後,就會開始捕撈,人工飼養的亞洲鯉能活的時間則更短,在大多時候,還沒有到性成熟期,就已經在市場售賣。
除此之外,在中國流域,亞洲鯉的天敵眾多,限制了亞洲鯉進一步發育。
在中國,由於巨大的漁業捕撈壓力,無論是河流、湖泊還是近海,較大體型的魚類數量都急劇減少,並出現魚類小型化的趨勢。
總結來說,中國的生態環境、以及中國人的飲食需求限制了亞洲鯉的生長空間。
歐美人為什麼不吃亞洲鯉了
亞洲鯉顧名思義,原產於亞洲,1963年,美國為了防止水體中浮遊植物肆意生長、淨化水體,從中國引進了草魚, 並在隨後幾年引進了鱅魚、鰱魚和青魚,從此開啟了亞洲鯉侵略全球的徵程,或主動引進,或外來入侵,它們迅速在歐美安營紮寨。亞洲鯉魚而且適應能力極強,繁殖速度快,次能產下數十萬隻卵,再加上又沒有天敵,因此它們很快便取代當地的天然魚種,很快蔓延到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諾伊河流域。它們每天能攝入相當於其體重40%的水草、浮遊生物或野生蚌類,可以說對生態造成了極強的破壞。
美國人並沒有食用亞洲鯉的習慣,因為不喜歡它們的肌間刺,而且魚鱗多,難以處理。再加上美國早期會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密西西比河等流域汙染嚴重,密西西比河目前是美國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主要汙染物是砷、汞、硝酸鹽和苯。據當地環保部門統計,每年的排汙費高達1250萬。。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亞洲鯉魚,體內會存在大量重金屬元素,當然不能食用。(不過有些水體亞洲鯉重金屬並未超標)
沒有有人類的捕食壓力,加上河水中豐富的浮遊植物資源,亞洲鯉的體型往往可以長得出乎意料的大,並且與養殖的同類相比,它們的體力和反應能力更強。它們在美國成長為了身長可達1.2米、重45公斤,躍高達2.4米的大鯉魚。
亞洲鯉還進化出了會飛的兇猛品種,科學家稱之為「飛鰱 」 (flying silver carp), 這種鰱魚的運動能力驚人,它們不僅能躍過 3m 多高的障礙物,甚至能躍出水面「飛行」6~7m。2012年1月19日,一位名叫迪格·皮特的美國釣魚愛好者在Calumet河上遊釣到飛鰱。這條魚長近1.2米,重達40千克。科學家才知道亞洲鯉進化出來了新品種。
而亞洲鯉對噪音又很敏感。你能想像體重近 30 公斤的鯉魚躍出水面,並爭先恐後跳到船上的情景嗎?別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當船隻靠近時,它們會突然躍出水面,有時漁夫們會佩戴頭盔來防止鯉魚的撞擊。一些品種的魚甚至能跳10英尺高。因此,亞洲鯉魚又以破壞船隻及船上設備甚至傷害船員而聞名。
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亞洲鯉以每年50海裡的速度一路往北移棲,現在自伊利諾河遊往伊利諾州羅密歐村的運河。該水道連接密西西比河流域與五大湖,開始入侵美國本土魚類最後的陣地五大湖。
科學家們開始擔心這種大鯉魚會破壞五大湖區的生態系統,威脅當地4000萬人的飲用水源。所以開始想辦法消滅這些亞洲鯉魚。
除此之外,水生植物被亞洲鯉魚大量消耗,本土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無以為繼。水生植物減少, 本土魚類產卵環境被破壞, 造成本土魚種群銳減、難以生存,影響當地漁業經濟。
亞洲鯉成為美國人噩夢
2007年開始,美國政府採取投毒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沒有針對性, 不但沒有消滅掉鯉魚,反而毒死了許多本土淡水魚類。誠然,備受挫折的美國政府決定用高科技的力量殲滅鯉魚———電網,在五大湖泊附近的河道安插電網,鯉魚跳躍的本領很強,電網抵擋不住會飛且群體龐大的鯉魚。
美國民眾也興起捕獵亞洲鯉魚的運動,當它們跳出水面,船上的人就用弓箭射擊,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14年1月,美國陸軍工程兵甚至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關於防止鯉魚進入美五大湖區的計劃,整個計劃預計將耗資180億美元,用25年建堤攔住亞洲鯉魚。可以說,亞洲鯉魚的入侵,已經讓美國人感到恐懼。
2018年2月,伊利諾州推出了一項新的試點計劃。根據計劃,政府將向漁民發放補貼,每1磅亞洲鯉魚10美分。所以這兩年以來,漁民也開始慢慢接受亞洲鯉魚,打上來送到專門的加工廠處理,按品種分類,有整條冷凍賣,也有filet以後再賣的 (超市賣的冷凍進口魚片那種),有部分也會整條地提供給生鮮市場。沒別人要的那些,會打碎成魚粉賣給寵物食品廠。
許多當地華人也開始創建漁業公司,收購亞洲鯉,並且進行鯉魚加工,把鯉魚做成魚丸、香腸、燻魚之類的出口,並將加工過程中的魚廢料回收再利用,製成有機魚肥。儘管如此,相比少眾的消費人群,亞洲鯉的繁衍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性遏制。
很多人問,為什麼不出口到中國,中國人並不喜歡吃冷藏的淡水魚,其次,歐美進口的亞洲鯉價格太過於昂貴,沒有在市場上購買的划算,再加上,中國擁有豐富的淡水魚養殖培育經驗,人工培育出來的亞洲鯉口感更好。
亞洲鯉在向全球入侵
正如我開頭所說,亞洲鯉魚目前除了入侵美國之外,在歐洲的水體中也廣泛出現,數量不僅繁多而且個也大。
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棲境和數量,形成了穩定的生態平衡系統。外來入侵物種通常在原有生活區域沒有危害,然而一旦擴散到新的環境,適應了當地環境並成為優勢物種,就會對區域生態平衡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而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世界各國來往的密切,生物入侵現象越來越嚴重,據環保專家統計,在我國已產生嚴重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已達283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就有50種。
如何解決生物入侵問題,維護生態平衡,目前是全球難題。
中國的吃貨可是世界聞名,那些入侵的外來物種經常會成為我們的口腹之物。所以現在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外國人面對大量外來物種無可奈何,中國人卻樂此不疲的嘗試著美味,比如鯉魚。
鯉魚在國內經常能看到,它的肉質鮮美繁衍速度很快,不過價格卻有點高。身為一個外來物種,它被中國人吃得快要沒有尊嚴,正常一隻鯉魚可能都不會超過10斤。而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歐洲的鯉魚,有些膨脹到五六十斤左右,幾乎養成了巨型魚類,被人們調侃為長得像豬!
亞洲鯉魚是原產地亞洲的鯉魚魚類,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統稱 。其實各國飲食差異有所不同,這種鯉魚原本就是身處溫帶性的產物,能在這裡長期繁衍下去可以理解。
但中國人對這種魚就是秉承著要吃它的理念,有時候還放在家裡養著好看,但外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並不很喜歡這種魚,大多時候都把鯉魚當作養殖業一樣慢慢養著,時間一長能不泛濫嗎?
最重要的是,鯉魚這種生物在歐洲地區幾乎是沒有天敵的,那樣的環境下它們的繁衍速度極快,不但能保持著正常的生長速度,還很容易養出身體極大的鯉魚。眾所周知,歐洲地區的藻類生長都會比較快,鯉魚本就是不怎麼挑食的一種生物,看到這麼多美味能不心動嗎?
歐洲人也不好這口,因為是亞洲地區淡水魚,他們沒能找到最合適的烹飪方法,無奈之下歐洲人就只能放任這種情況!而對比下來,鯉魚在中國的生長環境就會變得好很多,在中國,鯉魚的市場需求量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很多野生鯉魚都找不到蹤跡,不少養殖戶選擇開辦鯉魚養殖基地以維持市場需求。
除此之外,在中國的鯉魚會經常面臨一些生存問題,中國本就是適合很多物種生存,所以不少水域地區都沒有足夠的食物支撐,鯉魚們的生長速度自然會慢上很多。一般來說,這種魚類的生長期為三年,三年的時間足夠他們成為人們口中的美味了。更是有網友調侃:在國內活不過童年啊!
不得不感嘆,同樣的物種,在中國和歐洲的生存環境竟然有著天差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