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鯉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在中國為什麼卻「活」不過童年

2020-11-10 胖福的小木屋

亞洲鯉魚是美國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這些魚可以說在這個飲食文化當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其中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更是被我國人民親切稱之為四大家魚,像糖醋鯉魚、紅燒鯉魚、醬燜鯉魚、西湖醋魚 、水煮魚、清蒸魚、酸菜魚可以說,都是我們家喻戶曉的菜式。



但是亞洲鯉在中國「活」不過童年,但是在歐美,在河流裡活得自由自在,十分安逸,因為優渥的生存環境,肥得和豬一樣,動輒五六十斤。亞洲鯉甚至成為了歐美人的噩夢,這估計讓很多中國吃貨不解,為什麼不吃了他們呢?


亞洲鯉為什麼很難在中國長到五六十斤

亞洲鯉中最長壽的鯉魚良好的自然狀態下其壽命可達70歲左右,在其兩歲之前,雄性鯉魚生長速度很快,這有助於它較早達到性成熟,兩歲之後的雌魚生長快速,這有助於雌魚更多的產卵,如果鯉魚能在良好的自然狀態下生長10年,其體長可達1~1.5米,而且之後仍能緩慢增長,因此生物學家認為鯉魚最大甚至能長到100斤左右。



然而中國人對於亞洲鯉的消費需求非常高,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四大家魚淡水養殖產量達1315.1萬噸,足可見我們對於它們的喜愛。

因此中國漁民在其性成熟之後,就會開始捕撈,人工飼養的亞洲鯉能活的時間則更短,在大多時候,還沒有到性成熟期,就已經在市場售賣

除此之外,在中國流域,亞洲鯉的天敵眾多,限制了亞洲鯉進一步發育。



在中國,由於巨大的漁業捕撈壓力,無論是河流、湖泊還是近海,較大體型的魚類數量都急劇減少,並出現魚類小型化的趨勢。

總結來說,中國的生態環境、以及中國人的飲食需求限制了亞洲鯉的生長空間。


歐美人為什麼不吃了亞洲鯉

亞洲鯉顧名思義,原產於亞洲,1963年,美國為了防止水體中浮遊植物肆意生長、淨化水體,從中國引進了草魚, 並在隨後幾年引進了鱅魚、鰱魚和青魚,從此開啟了亞洲鯉侵略全球的徵程,或主動引進,或外來入侵,它們迅速在歐美安營紮寨。亞洲鯉魚而且適應能力極強,繁殖速度快,次能產下數十萬隻卵,再加上又沒有天敵,因此它們很快便取代當地的天然魚種,很快蔓延到密西西比河和伊利諾伊河流域。它們每天能攝入相當於其體重40%的水草、浮遊生物或野生蚌類,可以說對生態造成了極強的破壞。



美國人並沒有食用亞洲鯉的習慣,因為不喜歡它們的肌間刺,而且魚鱗多,難以處理。再加上美國早期會把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密西西比河等流域汙染嚴重,密西西比河目前是美國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主要汙染物是砷、汞、硝酸鹽和苯。據當地環保部門統計,每年的排汙費高達1250萬。。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亞洲鯉魚,體內會存在大量重金屬元素,當然不能食用。(不過有些水體亞洲鯉重金屬並未超標)

沒有有人類的捕食壓力,加上河水中豐富的浮遊植物資源,亞洲鯉的體型往往可以長得出乎意料的大,並且與養殖的同類相比,它們的體力和反應能力更強。它們在美國成長為了身長可達1.2米、重45公斤,躍高達2.4米的大鯉魚。

亞洲鯉還進化出了會飛的兇猛品種,科學家稱之為「飛鰱 」 (flying silver carp), 這種鰱魚的運動能力驚人,它們不僅能躍過 3m 多高的障礙物,甚至能躍出水面「飛行」6~7m。2012年1月19日,一位名叫迪格·皮特的美國釣魚愛好者在Calumet河上遊釣到飛鰱。這條魚長近1.2米,重達40千克。科學家才知道亞洲鯉進化出來了新品種。

而亞洲鯉對噪音又很敏感。你能想像體重近 30 公斤的鯉魚躍出水面,並爭先恐後跳到船上的情景嗎?別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當船隻靠近時,它們會突然躍出水面,有時漁夫們會佩戴頭盔來防止鯉魚的撞擊。一些品種的魚甚至能跳10英尺高。因此,亞洲鯉魚又以破壞船隻及船上設備甚至傷害船員而聞名。



這個時候科學家發現,亞洲鯉以每年50海裡的速度一路往北移棲,現在自伊利諾河遊往伊利諾州羅密歐村的運河。該水道連接密西西比河流域與五大湖,開始入侵美國本土魚類最後的陣地五大湖。



科學家們開始擔心這種大鯉魚會破壞五大湖區的生態系統,威脅當地4000萬人的飲用水源。所以開始想辦法消滅這些亞洲鯉魚。

除此之外,水生植物被亞洲鯉魚大量消耗,本土魚類賴以生存的食物無以為繼。水生植物減少, 本土魚類產卵環境被破壞, 造成本土魚種群銳減、難以生存,影響當地漁業經濟。



亞洲鯉成為美國人噩夢

2007年開始,美國政府採取投毒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沒有針對性, 不但沒有消滅掉鯉魚,反而毒死了許多本土淡水魚類。 誠然,備受挫折的美國政府決定用高科技的力量殲滅鯉魚———電網,在五大湖泊附近的河道安插電網,鯉魚跳躍的本領很強,電網抵擋不住會飛且群體龐大的鯉魚。

美國民眾也興起捕獵亞洲鯉魚的運動,當它們跳出水面,船上的人就用弓箭射擊,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14年1月,美國陸軍工程兵甚至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關於防止鯉魚進入美五大湖區的計劃,整個計劃預計將耗資180億美元,用25年建堤攔住亞洲鯉魚。可以說,亞洲鯉魚的入侵,已經讓美國人感到恐懼。

2018年2月,伊利諾州推出了一項新的試點計劃。根據計劃,政府將向漁民發放補貼,每1磅亞洲鯉魚10美分。所以這兩年以來,漁民也開始慢慢接受亞洲鯉魚,打上來送到專門的加工廠處理,按品種分類,有整條冷凍賣,也有filet以後再賣的 (超市賣的冷凍進口魚片那種),有部分也會整條地提供給生鮮市場。沒別人要的那些,會打碎成魚粉賣給寵物食品廠。



許多當地華人也開始創建漁業公司,收購亞洲鯉,並且進行鯉魚加工,把鯉魚做成魚丸、香腸、燻魚之類的出口,並將加工過程中的魚廢料回收再利用,製成有機魚肥。儘管如此,相比少眾的消費人群,亞洲鯉的繁衍還是沒有得到根本性遏制。

很多人問,為什麼不出口到中國,中國人並不喜歡吃冷藏的淡水魚,其次,歐美進口的亞洲鯉價格太過於昂貴,沒有在市場上購買的划算,再加上,中國擁有豐富的淡水魚養殖培育經驗,人工培育出來的亞洲鯉口感更好。



亞洲鯉在向全球入侵

正如我開頭所說,亞洲鯉魚目前除了入侵美國之外,在歐洲的水體中也廣泛出現,數量不僅繁多而且個也大。

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將各自的種群限制在一定的棲境和數量,形成了穩定的生態平衡系統。外來入侵物種通常在原有生活區域沒有危害,然而一旦擴散到新的環境,適應了當地環境並成為優勢物種,就會對區域生態平衡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而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世界各國來往的密切,生物入侵現象越來越嚴重,據環保專家統計,在我國已產生嚴重危害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已達283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我國就有50種。



如何解決生物入侵問題,維護生態平衡,目前是全球難題。

相關焦點

  • 全球肆意入侵的「亞洲鯉」,在歐美國家胖成豬,在中國卻生存艱難
    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物種入侵的難題。如果入侵物種在當地缺乏天敵,那麼該物種就會出現頻繁繁殖的現象,最終導致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受到入侵物種的影響。眾所周知,亞洲魚類品種眾多,各種各樣的魚組成了亞洲人餐桌上的魚類文化。
  • 亞洲鯉入侵美國,泛濫成災胖成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
    ,作為入侵物種,它們在美國膨脹了,泛濫成災,長到像豬一樣肥,美國人也不敢吃,並給美國人民帶來噩夢般的困擾。>亞洲鯉在中國活不到成年?正因為亞洲鯉壽命長,繁殖快,無人食用,早已泛濫成災。它們現在已經入侵到美國各大河流湖泊,嚴重威脅當地水系的生態平衡。
  • 亞洲鯉魚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為什麼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
    亞洲鯉魚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為什麼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這些魚類在我們國家往往都會變成非常美味的菜餚,比如紅燒鯉魚、糖醋鯉魚等等,但是在歐美地區,這些鯉魚往往都能夠非常自在的生活到成年之後,甚至安安穩穩的結束一生,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亞洲鯉魚的身軀可胖成豬一樣
  • 拿胖成豬的亞洲鯉沒轍?害!還不是美國人自作自受
    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在國內往往連童年都活不過的鯉魚,近年來卻在歐美泛濫成災了!在搞清楚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歐美的這種胖的像豬一樣的鯉魚到底是什麼魚種。那麼老美他們為什麼不吃掉亞洲鯉魚呢?亞洲鯉在美國泛濫成災後,當地政府開始鼓勵大家用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是問題出現了。
  • 鯉魚「入侵」全球:在國外胖得像「豬」,在國內卻活不過童年?
    中國的吃貨可是世界聞名,那些入侵的外來物種經常會成為我們的口腹之物。所以現在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外國人面對大量外來物種無可奈何,中國人卻樂此不疲的嘗試著美味,比如鯉魚。而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那些歐洲的鯉魚,有些膨脹到五六十斤左右,幾乎養成了巨型魚類,被人們調侃為長得像豬!
  • 亞洲鯉入侵美國後,泛濫成災胖成豬,在我國卻「活」不到成年
    但是在國外,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亞洲的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了,河裡面的魚多到飛出水面,有的魚長到像豬一樣肥,都沒有人吃。美國人將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統稱為亞洲鯉魚。美國人最初引進這些淡水魚是為了淨化五大湖的湖水,處理環境汙染問題。
  • 這種魚類在歐美「泛濫」,胖的像「豬」,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不過很多人不明白,澳洲政府為什麼要發布如此之高的獎金來懸賞呢?原來在我們中國最常見的鯉魚,對一些歐洲國家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生態災難」,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是一場「噩夢」。在我們中國「活」不過童年的鯉魚,一些外媒的報導中,我們看到似乎鯉魚入侵全球,在歐美國家鯉魚胖得像「豬」,經常見到大型鯉魚出現,體重動輒就是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可謂是胖得像頭豬。
  • 鯉魚入侵全球:在英國胖得像「豬」,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鯉魚作為一種普通常見的淡水魚種,在國內的大江南北都有分布,但在國內的鯉魚在個頭體型上都相對較小,基本上都很難超過10斤,連「童年」都還未能度過。但在一些歐洲國家,卻能經常見到大型鯉魚出現,體重動輒就是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可謂是胖得像頭豬。同樣都是鯉魚,為何卻能在體重身形上有著如此大的差距?
  • 這種動物,在英國胖得像「豬」,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中國網友經常調侃「入侵的外來物種,被吃到不夠吃,甚至被吃成瀕危物種」,反過來我國的物種要到了國外,那就是沒有天敵的無憂日子。我們經常見到的鯉魚,個頭不大,十斤就算是很大一條了,但這並不是鯉魚的極限,在英國泛濫的「大鯉魚」,至少能夠達到200多斤,這是為什麼呢?鯉魚原產亞洲,它們是溫帶性淡水魚,但適應性很強,耐寒、耐鹼、耐缺氧,是雜食性魚類,所以當鯉魚被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時,它們很快就泛濫成災,然而在亞洲被視為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的鯉魚卻被歐美人視為有害物種。
  • 亞洲鯉魚入侵美國後「胖得像豬一樣」為何在我國活不過童年呢?
    亞洲鯉魚在中國整不出什麼大動靜,但到了美國後卻泛濫成災,據說它們在那邊日子過得非常逍遙, 其身形已經「胖得像豬一樣」了,而且現在亞洲鯉魚已經差不多「佔領」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了。有報導稱當有船隻經過密西西比河河道時,河裡的亞洲鯉魚甚至還敢主動撞擊船隻,這霸氣簡直可以與那位「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蘇聯軍官有得一拼。雖然亞洲鯉魚在老美面前那麼囂張,但在中國它們守規矩得很,幾千年來從來沒發生過亞洲鯉魚敢在中國的河道裡野蠻撞船的事情。
  • 讓國外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卻失去了尊嚴,甚至活不過童年
    地球上的物種數量非常多,多到人類至今都難以統計,但並非每一個物種都會在全球的生態系統中均勻的分布;例如我國原本就沒有小龍蝦,是當年從日本引進來治理水質汙染的,而日本又是從歐美引進的;還有美國當年也沒有亞洲鯉魚,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從中國引進的,為了治理當地水系中水藻的泛濫
  • 同樣是亞洲鯉魚,在美國長成百斤魚王,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比如說美國的野葛,就是引進日本,中國的小龍蝦也是從外國引進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亞洲鯉魚,則是美國從中國引進的一種物種,如今也成為了物種入侵的代表性物種。亞洲鯉魚其實並非指的鯉魚,它是指原產地亞洲的鯉科魚類,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美國引進亞洲鯉魚,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從中國引進了這些魚,為的是改善生態,當時沒想到隨著亞洲鯉魚的繁衍,這些魚,已經嚴重危害當地生態環境,成為一種入侵物種。
  • 美國的噩夢:在美國水域泛濫成災的中國「四大家魚」
    為何鯉魚在美國能胖的像頭豬?  近些年來,經常看到亞洲鯉魚在歐美地區泛濫成災的新聞,大量的鯉魚長到半米長、1米長,幾十斤上百斤依然無人捕捉食用,甚至因為生活環境優越,鯉魚無憂無慮的生長,成年的鯉魚甚至都長出了「大肚腩」,胖的像頭豬。而同樣是亞洲鯉魚,在中國卻需要大量人工飼養,野生更是越來越稀少,價格昂貴。這鮮明的對比到底是為什麼呢?
  • 鯉魚在英國胖得像「豬」, 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但在一些歐洲國家,卻能經常見到大型鯉魚出現,體重動輒就是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可謂是胖得像頭豬。同樣都是鯉魚,為何卻能在體重身形上有著如此大的差距?,但隨著國家化的發展,鯉魚也趕上了這一波浪潮,從只在亞洲分布演變為了分布全球。
  • 亞洲鯉,在歐美泛濫成災
    亞洲鯉顧名思義,原產於亞洲,1963年,美國為了防止水體中浮遊植物肆意生長、淨化水體,從中國引進了草魚, 並在隨後幾年引進了鱅魚、鰱魚和青魚,從此開啟了亞洲鯉侵略全球的徵程,或主動引進,或外來入侵,它們迅速在歐美安營紮寨。
  • 入侵的尼羅河鱸魚:在國外稱王稱霸,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隨著全球國際化的發展,國際上不少國家都曾遭遇過物種入侵,這些外來物種讓大家頭疼不已,並且多數情況下大家都無能為力。其中美國遭受亞洲鯉魚入侵,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了,美國政府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去治理,可想亞洲鯉魚這種外來物種,為美國這個國家帶來了多大的經濟損失。
  • 鯉魚入侵全世界:在澳洲胖得像頭豬,為什麼在中國都活不到成年?
    為什麼還誇張到上了《科學日報》,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熱聞?鯉魚在澳大利亞的「七宗罪」!胖得像豬的鯉魚大家都不吃鯉魚,而且餌料豐富,這鯉魚就在澳洲水域裡瘋長,幸虧鯉魚嘴巴就幾根鬍鬚,要不然它還能對下水的人類造成極大的威脅!
  • 亞洲鯉能在美國長到100斤重,在中國偶爾還吃不到,為何?
    作者:文/虞子期亞洲鯉魚又名「亞洲鯉」,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魚類,不過在美國,亞洲鯉的說法很多,因為他們將亞洲鯉為何在美國泛濫成災?亞洲鯉在美國泛濫成災,被美國稱為「最危險的外來魚種」,而這種魚為何會到美國,還是因為在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急需要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方式,減少當地藻類等水生植物的生長。
  • 美國「亞洲鯉」成災 派專家赴華考察鯉魚消費
    日前,美國亞洲鯉專家組Jim Garvey一行分赴上海、武漢、重慶,與中國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長江水產研究所,西南大學和中國TNC(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專家就如何解決美國入侵物種亞洲鯉魚問題進行調研考察。「這次美國專家訪華的目的之一也是考察中國的鯉魚銷售市場,為在美國成災的「亞洲鯉」尋找商業貿易的可能性。」
  • 越南「蝦王」入侵長江,在越南各個超過一斤,來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這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聯繫也變得越來越緊密,人們也時常會引進一些其他國家的物種,來豐富本國的生物多樣性,或者為了經濟價值和環境保護,但是由於各地的生態環境不同,有時候引進別的國家的物種,最終卻導致了外來物種入侵事件,反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甚至造成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