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這是無可置疑的,「民以食為天」造就了源遠流長的美食歷史和花樣繁多的菜系,而且各地都有五花八門的風味小吃,這就導致各家各戶都是做美食的一把好手。
由於我國歷史上經歷過極其艱難的時期,所以即便是看似不可能作為食材的奇怪生物,也會被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端上餐桌。就比如在外國人看來的「恐怖生物」,他們完全拿這些麻煩生物沒辦法。
中國網友經常調侃「入侵的外來物種,被吃到不夠吃,甚至被吃成瀕危物種」,反過來我國的物種要到了國外,那就是沒有天敵的無憂日子。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鯉魚,想必很多人都吃過鯉魚了,鯉魚的營養價值也很高,正確的吃法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益,所以鯉魚在我國的市場上還是很受歡迎的。我們經常見到的鯉魚,個頭不大,十斤就算是很大一條了,但這並不是鯉魚的極限,在英國泛濫的「大鯉魚」,至少能夠達到200多斤,這是為什麼呢?
鯉魚原產亞洲,它們是溫帶性淡水魚,但適應性很強,耐寒、耐鹼、耐缺氧,是雜食性魚類,所以當鯉魚被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時,它們很快就泛濫成災,然而在亞洲被視為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的鯉魚卻被歐美人視為有害物種。
因為原本看起來人畜無害、憨厚老實的鯉魚已經胖得像頭豬了。據報導,英國的捕魚者蒂姆-韋布在泰國釣到了一條體重超過200斤的鯉魚,這個體重打破了世界紀錄,而且它們壽命長達四十年,有更多的生長機會。
每條鯉魚的四十年時間裡,作為外來物種的它們,幾乎都遇不到天敵,而且它們有充沛的食物,原本歐美引入它們就是為了抑制當地藻類,所以歐洲鯉魚能夠一直長。
若是我國鯉魚能夠有這樣的生長環境,怕也是長不大的,因為我國人們喜歡吃鯉魚,即便是刺多,也很習慣吃了,無論是從釣野生魚,還是人工飼養的鯉魚,總不會胖得像頭豬,而可外國人不習慣,所以它們不會大規模地捕捉鯉魚。
鯉魚胖就胖了,為什麼歐美人會如此厭惡鯉魚呢?因為專門引起的鯉魚已經變成了外來入侵生物,生長在泥底的鯉魚在掘尋食物時常把水攪渾,增大混濁度,對很多動植物有不利影響。
而且它們龐大的體型並且數量眾多,這就會擠壓本地魚的生存空間,破壞了原本水域的生態平衡,這樣惡劣循環下去,所以就造成了如今的局面,鯉魚在歐洲人看來,就像是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
不過人人厭惡的鯉魚中也出了一條「網紅鯉魚」,它被英國人譽為「女神」的鯉魚本森,2005年,這條「小狗一般重的」鯉魚被英國《垂釣者來信》雜誌讀者們票選為「年度大不列顛最受歡迎的鯉魚」,因為它是一條金色鯉魚,還是英國最大的鯉魚,非常漂亮,所以有許多垂釣者慕名而來。
本森在13年的時間裡被先後釣上63次,但每次都會被放生,因為大家都很喜歡這條鯉魚,但它只活了20年,因為在產卵時因感染併發症而死亡,死後它的屍體還被製作成標本,由此可見這條鯉魚在英國人心中的受歡迎程度。
其實外來入侵物種在全世界有很多,在世界任何國家,對外來入侵物種都有嚴格的管理法規,因為它們對當地生態平衡存在嚴重危害,要重新達成生態平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