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入侵全球:在英國胖得像「豬」,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2020-12-02 騰訊網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澳大利亞鯉魚泛濫成災 政府懸賞

澳大利亞政府擬將一條植入晶片的鯉魚在帕拉瑪塔河中放生,能夠釣上這條鯉魚的垂釣者可以獲得100萬澳元(466萬人民幣)的獎勵,這條政令吸引了不少垂釣者前來嘗試。

不就是一條很普通的魚嗎,為何值得發布如此之高的獎金來懸賞呢?為了將其釣獲上岸,究竟需要捕獲多少條魚才行?對於我們來說,鯉魚可能是尋常可見的,但對於一些歐洲國家來說,鯉魚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鯉魚作為一種普通常見的淡水魚種,在國內的大江南北都有分布,但在國內的鯉魚在個頭體型上都相對較小,基本上都很難超過10斤,連「童年」都還未能度過。但在一些歐洲國家,卻能經常見到大型鯉魚出現,體重動輒就是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可謂是胖得像頭豬。同樣都是鯉魚,為何卻能在體重身形上有著如此大的差距?

鯉魚的來歷及形態

作為一種尋常可見且適應能力較強的淡水魚種,鯉魚在生殖繁衍上還是非常成功的,在國內的大江南北都能發現其身影,以至於不少人誤認為鯉魚只在中國分部。

1、鯉魚的發源地

鯉魚屬於亞洲原產的溫帶性淡水魚,喜歡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或水流緩慢的河川裡。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外的全世界。鯉魚很早便在中國和日本當做觀賞魚或食用魚,在德國等歐洲國家作為食用魚被養殖。

2、鯉魚的外觀形態

從外觀形態上來看,鯉魚給人一種憨厚老實的感覺,其身體側扁而腹部圓,口呈馬蹄形,在魚唇兩側生有鬍鬚,魚唇較為厚重。鯉魚整體呈流線型,在水體中有著較為迅猛的遊動速度。

小結:從外觀上來看,鯉魚是有些人畜無害的,並且從外觀上來看是比較乖巧的。並在在國內,鯉魚一直有著較為美好的寓意,因此也是深受大家的歡迎。

鯉魚的生理特性

鯉魚的原產地雖在亞洲,但隨著國家化的發展,鯉魚也趕上了這一波浪潮,從只在亞洲分布演變為了分布全球。鯉魚這種常見的淡水魚種,有何特殊之處呢?

1、鯉魚的適應能力

鯉魚雖屬於溫帶性的淡水魚種,但它卻有著耐寒、耐鹼、耐缺氧的生理特性,在面對一些較為惡劣的生活環境時,仍能順利地存活。當水溫相對適宜且食物豐富時,鯉魚們的生長速度較為迅猛。

2、鯉魚的進食習慣

鯉魚主要以水體中的藻類、青苔、昆蟲幼體等為食,屬於一種雜食性的魚種,對食物的挑剔性較低,因此在眾多水域中都能尋得它們所需的食物。

3、鯉魚的繁殖方式

鯉魚從幼苗到性成熟只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在每年的春季,鯉魚將魚卵產於淺水帶的植物或碎石屑上,受精卵在3~4天後即可孵化。在初夏氣溫適宜時進入快速生長期,冬季則在深水區潛伏過冬。

4、鯉魚的壽命體型

一般情況下,鯉魚的壽命可高達40年,目前被釣獲最大的鯉魚,其體重已超過200斤。而這條鯉魚由來自英國的捕魚者蒂姆-韋布(Tim Webb)在泰國抓釣獲,重達222磅(約合201.3斤),比之前的紀錄多了70多磅,打破了世界紀錄。

小結:鯉魚能在全球範圍內分布繁衍,這也跟它本身的適應能力息息相關,在面對不同的生活環境時,它們仍然能做到隨遇而安且快速適應,這也有助於奠定它們在淡水魚種中的地位。

為何鯉魚在國外能胖得像頭豬

想必大家經常都有看到亞洲鯉魚在國外泛濫成災的新聞,或是經常見到國內釣獲野生大鯉魚而上了頭條新聞,同樣是鯉魚,為何鯉魚在國人就能快樂地成長,並且胖得像頭豬呢。

1、沒有天敵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原產於亞洲地區的鯉魚屬於外來魚種,因此在亞洲鯉魚來到後,是沒有天敵可以抑制它們生長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鯉魚們的繁衍生息可謂毫無阻礙,它們不但能順利地長大,並且還容易出現體型較大的鯉魚。

2、食物充沛

鯉魚之所以能從亞洲來到歐洲,最初的原因便是歐洲國家希望依靠鯉魚的力量來遏制當地藻類的生長。對於鯉魚們來說,這些藻類便是它們最好的食物來源,有了如此充沛的食物來源,鯉魚想不長胖都有點困難呀。

3、無人捕撈

對於歐洲國家的居民來說,在面對鯉魚這種魚刺較多的淡水魚種時,他們一時也找不到適合的烹飪辦法。在沒有人願意食用鯉魚時,鯉魚們自然也是能順利的成長。

小結:對於國外的一些國家來說,鯉魚屬於一種外來魚種。在水域中往往沒有天敵存在,加上當地人的不愛食用鯉魚,並且當地環境較為舒適且食物豐富,在這樣的環境中,鯉魚自然是如魚得水,胖得像頭豬也是情理之中了。

鯉魚為何在中國很難長大

在大部分國人眼中,鯉魚不但寓意美好且營養豐富肉質鮮美,以鯉魚為主要原材料製成的美食比比皆是。在面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時,野生的鯉魚其實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日常所需,因此大部分地區皆有鯉魚的養殖基地。

1、天敵眾多

在國內的原生水域中,鯉魚不但需要直面水體中的危險,防止在幼苗期被其他肉食性魚種吞食外,還要遭受國人們的捕撈垂釣。在眾多「天敵」的虎視眈眈下,鯉魚想要成長為國外鯉魚那樣的體型,在自然水域中往往是很難實現的。

2、食物匱乏

相比於歐洲國家的「藻類泛濫」,國內自然水域中的食物往往相對匱乏,在沒有較為充足富裕的食物支撐時,鯉魚門的生長速度往往較慢,故而很難擁有較大的體型。

3、人為捕撈

對於我們大部分國人來說,鯉魚是可用於製作多種菜餚和美食的,在國內眾多美食愛好者的需求下,鯉魚也是常常被捕撈的對象。對於熱愛釣魚的人來說,能在自然水域中釣獲野生的大鯉魚,一直都是他們所期待的,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鯉魚想要長大就顯得有些困難了。

小結:在面對鯉魚這種淡水魚種時,大部分國人的反應都是將其捕獲帶回家食用,加上近年來環境的變化,以至於野生鯉魚的日漸減少。而人工飼養的往往1~2年便會上市,因此在國內的大部分地區,體型超過10斤的鯉魚並不多,可謂是童年都沒來得及度過。

相關焦點

  • 這種動物,在英國胖得像「豬」,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中國網友經常調侃「入侵的外來物種,被吃到不夠吃,甚至被吃成瀕危物種」,反過來我國的物種要到了國外,那就是沒有天敵的無憂日子。我們經常見到的鯉魚,個頭不大,十斤就算是很大一條了,但這並不是鯉魚的極限,在英國泛濫的「大鯉魚」,至少能夠達到200多斤,這是為什麼呢?鯉魚原產亞洲,它們是溫帶性淡水魚,但適應性很強,耐寒、耐鹼、耐缺氧,是雜食性魚類,所以當鯉魚被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時,它們很快就泛濫成災,然而在亞洲被視為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的鯉魚卻被歐美人視為有害物種。
  • 鯉魚在英國胖得像「豬」, 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童年
    ,但在國內的鯉魚在個頭體型上都相對較小,基本上都很難超過10斤,連「童年」都還未能度過。但在一些歐洲國家,卻能經常見到大型鯉魚出現,體重動輒就是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可謂是胖得像頭豬。同樣都是鯉魚,為何卻能在體重身形上有著如此大的差距?
  • 鯉魚「入侵」全球:在國外胖得像「豬」,在國內卻活不過童年?
    中國的吃貨可是世界聞名,那些入侵的外來物種經常會成為我們的口腹之物。所以現在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外國人面對大量外來物種無可奈何,中國人卻樂此不疲的嘗試著美味,比如鯉魚。鯉魚在國內經常能看到,它的肉質鮮美繁衍速度很快,不過價格卻有點高。
  • 這種魚類在歐美「泛濫」,胖的像「豬」,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不過很多人不明白,澳洲政府為什麼要發布如此之高的獎金來懸賞呢?原來在我們中國最常見的鯉魚,對一些歐洲國家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生態災難」,甚至毫不誇張的說是一場「噩夢」。在我們中國「活」不過童年的鯉魚,一些外媒的報導中,我們看到似乎鯉魚入侵全球,在歐美國家鯉魚胖得像「豬」,經常見到大型鯉魚出現,體重動輒就是五六十斤甚至上百斤,可謂是胖得像頭豬。
  • 亞洲鯉魚入侵美國後「胖得像豬一樣」為何在我國活不過童年呢?
    亞洲鯉魚在中國整不出什麼大動靜,但到了美國後卻泛濫成災,據說它們在那邊日子過得非常逍遙, 其身形已經「胖得像豬一樣」了,而且現在亞洲鯉魚已經差不多「佔領」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了。有報導稱當有船隻經過密西西比河河道時,河裡的亞洲鯉魚甚至還敢主動撞擊船隻,這霸氣簡直可以與那位「我艦奉命撞擊你艦」的蘇聯軍官有得一拼。雖然亞洲鯉魚在老美面前那麼囂張,但在中國它們守規矩得很,幾千年來從來沒發生過亞洲鯉魚敢在中國的河道裡野蠻撞船的事情。
  • 亞洲鯉魚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為什麼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
    亞洲鯉魚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為什麼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大家都知道,目前物種入侵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地大問題,物種的入侵會直接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使得本土的生物出現大規模的滅絕,而在這些入侵物種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亞洲鯉魚了,亞洲鯉魚其實是對於亞洲地區鯉形目鯉科魚類的統稱,其中就包括了我們非常熟悉的草魚、鯽魚等等。
  • 亞洲鯉入侵全球,在美國胖成豬,在中國為什麼卻「活」不過童年
    但是亞洲鯉在中國「活」不過童年亞洲鯉甚至成為了歐美人的噩夢,這估計讓很多中國吃貨不解,為什麼不吃了他們呢?歐美人為什麼不吃了亞洲鯉亞洲鯉顧名思義,原產於亞洲,1963年,美國為了防止水體中浮遊植物肆意生長、淨化水體,從中國引進了草魚, 並在隨後幾年引進了鱅魚、鰱魚和青魚,從此開啟了亞洲鯉侵略全球的徵程,或主動引進,或外來入侵,它們迅速在歐美安營紮寨。
  • 鯉魚入侵全世界:在澳洲胖得像頭豬,為什麼在中國都活不到成年?
    2020年10月15日,《科學日報》上刊載了一條新聞,內容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澳大利亞鯉魚病毒計劃「胎死腹中」」,這鯉魚病毒到底是什麼狀況?為什麼還誇張到上了《科學日報》,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熱聞?胖得像豬的鯉魚大家都不吃鯉魚,而且餌料豐富,這鯉魚就在澳洲水域裡瘋長,幸虧鯉魚嘴巴就幾根鬍鬚,要不然它還能對下水的人類造成極大的威脅!
  • 讓國外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卻失去了尊嚴,甚至活不過童年
    地球上的物種數量非常多,多到人類至今都難以統計,但並非每一個物種都會在全球的生態系統中均勻的分布;例如我國原本就沒有小龍蝦,是當年從日本引進來治理水質汙染的,而日本又是從歐美引進的;還有美國當年也沒有亞洲鯉魚,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從中國引進的,為了治理當地水系中水藻的泛濫
  • 同樣是亞洲鯉魚,在美國長成百斤魚王,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比如說美國的野葛,就是引進日本,中國的小龍蝦也是從外國引進的,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亞洲鯉魚,則是美國從中國引進的一種物種,如今也成為了物種入侵的代表性物種。亞洲鯉魚其實並非指的鯉魚,它是指原產地亞洲的鯉科魚類,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的通稱,美國引進亞洲鯉魚,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從中國引進了這些魚,為的是改善生態,當時沒想到隨著亞洲鯉魚的繁衍,這些魚,已經嚴重危害當地生態環境,成為一種入侵物種。
  • 入侵的尼羅河鱸魚:在國外稱王稱霸,為何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隨著全球國際化的發展,國際上不少國家都曾遭遇過物種入侵,這些外來物種讓大家頭疼不已,並且多數情況下大家都無能為力。其中美國遭受亞洲鯉魚入侵,應該是最廣為人知的了,美國政府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去治理,可想亞洲鯉魚這種外來物種,為美國這個國家帶來了多大的經濟損失。
  • 全球肆意入侵的「亞洲鯉」,在歐美國家胖成豬,在中國卻生存艱難
    每個國家都會面臨物種入侵的難題。如果入侵物種在當地缺乏天敵,那麼該物種就會出現頻繁繁殖的現象,最終導致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受到入侵物種的影響。眾所周知,亞洲魚類品種眾多,各種各樣的魚組成了亞洲人餐桌上的魚類文化。
  • 拿胖成豬的亞洲鯉沒轍?害!還不是美國人自作自受
    在國內,鯉魚可以說非常常見,也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之一。在各大超市裡面,往往能夠賣到五六元一斤的價格,當然,一些野生的鯉魚也能夠賣到幾十元一斤。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在國內往往連童年都活不過的鯉魚,近年來卻在歐美泛濫成災了!
  • 亞洲鯉入侵美國,泛濫成災胖成豬,為何在中國卻「活」不到成年
    原產地在亞洲的鯉魚類——亞洲鯉魚,是美國人對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鯉魚等8種魚類的統稱。在我國這些魚類是人畜無害,深受廣大人民喜愛的美味佳餚。,它們在美國膨脹了,泛濫成災,長到像豬一樣肥,美國人也不敢吃,並給美國人民帶來噩夢般的困擾。
  • 亞洲鯉入侵美國後,泛濫成災胖成豬,在我國卻「活」不到成年
    但是在國外,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我們亞洲的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了,河裡面的魚多到飛出水面,有的魚長到像豬一樣肥,都沒有人吃。美國人將青魚、草魚、鱅魚、鰱魚、鯽魚及鯉魚這些鯉形目鯉科魚類統稱為亞洲鯉魚。美國人最初引進這些淡水魚是為了淨化五大湖的湖水,處理環境汙染問題。
  • 美國的噩夢:在美國水域泛濫成災的中國「四大家魚」
    目前已知被釣獲最大的鯉魚,來自英國的釣魚者蒂姆.韋布在2019年在泰國釣獲,重量約合201.3斤,在6個人的幫助下,用了一個半小時才拉上岸。  為何鯉魚在美國能胖的像頭豬?  近些年來,經常看到亞洲鯉魚在歐美地區泛濫成災的新聞,大量的鯉魚長到半米長、1米長,幾十斤上百斤依然無人捕捉食用,甚至因為生活環境優越,鯉魚無憂無慮的生長,成年的鯉魚甚至都長出了「大肚腩」,胖的像頭豬。而同樣是亞洲鯉魚,在中國卻需要大量人工飼養,野生更是越來越稀少,價格昂貴。這鮮明的對比到底是為什麼呢?
  • 越南「蝦王」入侵長江,在越南各個超過一斤,來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這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聯繫也變得越來越緊密,人們也時常會引進一些其他國家的物種,來豐富本國的生物多樣性,或者為了經濟價值和環境保護,但是由於各地的生態環境不同,有時候引進別的國家的物種,最終卻導致了外來物種入侵事件,反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甚至造成經濟損失。
  • 國外「鴨嘴魚」現身長江,在美國能長到2米,在中國卻活不過童年
    美國「鴨嘴魚」現身國內,在美國能長到2米,在國內卻活不過童年我們都知道,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特有的生存環境,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在我們的國內,只要不是我們國內原本就有的物種,從國外引進的物種我們都稱之為外來物種,有些外來物種可以對一個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 「長臂大蝦」入侵我國,在越南可長到3斤,到中國後卻活不過童年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我國有越來越多人口走出了國門,外國也有許多人來到中國。
  • 臺釣專釣對象魚,鯉魚吃食像「豬拱食」,臺釣鯉魚以「睡釣」為主
    臺釣的針對性強,專釣對象魚,剛開始被人稱為「池塘釣鯽術」,後來才被廣泛應用於自然水域,用來釣其它魚類,比如鯉魚、鰱鱅、白條等。臺釣鯽魚已經司空見慣,調漂方法是以調靈釣靈為主,而臺釣鯉魚時調漂方法則有所不同。鯉魚生性魯莽,吃食像「豬拱食」,當它來到窩中,總是用嘴不停地去拱水底的淤泥,常常把窩子拱得天翻地覆,渾水四起,這一點通過鯉魚的嘴唇厚度不難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