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外來物種」需謹慎,歷史上的例子太多了

2021-01-19 騰訊網

葡萄、核桃、胡蘿蔔等,這些常見的水果乾果蔬菜,都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極大的豐富了我國的農作物種。不過,對後世的人民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當屬一個目前在中國隨處可見的一種農作物:番薯。

學者們對番薯何時引進,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主流觀點認為:是明朝土地兼併加劇、流民現象嚴重、災難頻發,這時,就迫切需要一種農作物,可以不挑剔生長環境,產量又高,於是,番薯很是符合這種訴求。

明清時期,傳入中國的美洲原產農作物有近30種,但是,論功勞,估計沒有哪個物種可以比得過番薯了,它養活了太多的人,清初人口激增,是離不了它的。番薯在普通人看來,就是一種人畜無害的農作物,而且,很多研究還證實了它對人體健康的正向作用。

但是,它依舊有一個弊端,而且,古人早已經有所認識了。番薯給山區帶來了結構性貧困,當時的流民為了生存進山種番薯,他們的方法很簡單、也很粗暴,毀林開闢土地,番薯適應性太強,不需要怎麼管理就能高產。

看似大家都有飯吃了,但不出十年這個原本的林區就全毀了。結果是:水土流失加劇,土地越發貧瘠,遇上暴雨,就會形成泥石流,導致下遊河道淤積,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到當地的農民生活以及經濟的發展。明末為何災難頻發,生態因素被破壞就是一大原因。

為何先說番薯?就是以它為例,來看「引進」和「入侵」的區別。

看任何事物,都要用相對的觀點去審閱。「外來物種」的概念,自然是相對於本土物種而言的。很久很久以前,在那個車馬都沒有的年代,一個區域的物種從簡單到複雜,基本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產生的。也因此,一個物種能在一個地區蓬勃發展,定是經過了競爭這一環節,和其它物種之間達成了「相安無事」的某種平衡狀態。

後來,有車有馬了,也開始有了交流,但是,限於運輸工具的簡陋,那些距離相對較近的物種,才有可能「搬家」,就如張騫帶回的葡萄,直到現在,還是那一地區的葡萄口感最好。這是一種主動的引進方式,和它相對的還有一種就是被動引進,是無意識帶入的,比如:一些苗木中會含有病毒等。

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外來物種都是「引進」,那麼,「引進」和「入侵」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關聯呢?

這個例子說了很多遍,因為,它太具有典型性了。小龍蝦,它已經形成了某種經濟,小龍蝦可以說是一種「雜食性」物種,葷素不限,還能啃泥,它的適應性太彪悍。一隻小龍蝦對一條一尺來長的魚類構不成威脅,但是,一群小龍蝦就能將它給吃了。更厲害的是,小龍蝦還不放過其它蝦類,只要是小龍蝦泛濫的地方,從草到水生動物都得遭殃。

於是有人說:還好,有這麼多吃貨,現在的小龍蝦都是人工養殖了。但是,還是會有漏網之蝦,它們跑到了貴州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的泛濫更是給草海的生態平衡帶來極大的破壞。這就是「入侵」物種的概念,它可以自行定居、繁殖再擴散,最終,明顯影響到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繼而破壞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

可以說,入侵物種的危害,是可以直接摧毀當地生態系統的。

先看番薯,再看小龍蝦,就明白了「引入」和「入侵」的本質區別。同是外來物種,如是,沒有人為的毀林種番薯,番薯只會在原地待著,再怎麼繁殖,沒有人為幹預,很難對當地生態構成威脅;小龍蝦就不同了,它將其它物種當成了自己「口糧」,通過超強的繁殖能力,很快成為「一方霸主」。

舉例:B國禁止進口A國的稻草和稻草製品,理由是:A國爆發過水稻疫情。以後再聽到類似消息,應是不會再覺得不可理解了,這已經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的範疇了。

此外,澳大利亞的「兔災」,地中海的「毒藻」,美國五大湖的「斑馬貽貝」,夏威夷的「蛙聲」以及入侵我國的「紫莖澤蘭」、「大米草」、「松材線蟲」,「加拿大一枝黃花」、「克氏螯蝦」、「美國白蛾」等等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例舉不勝舉。由於缺少自然天敵的制約,這些外來入侵者不僅破壞食物鏈,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還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於很多人來說,外來物種真是一個新鮮概念,但是,它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只要是有交流的地方,就可見它的身影。

甚至於,有些擴散能力很強的物種,只需藉助風媒,一樣也可以漂洋過海。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只有全民都意識到它的危害性,它的危害才有可能真正降低。

參考資料:

【《史記》、《明史》、《「外來物種」的危害》】

相關焦點

  •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
    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外來物種入侵威脅加劇需警惕。一、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不易控制。
  •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 外來入侵物種什麼意思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很多新病蟲害造成農業損失,因為改變生態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水土、氣候問題,那麼你知道外來入侵物種是指什麼嗎?外來入侵物種入侵途徑有哪些?趕緊了解一下吧!
  • 當外來物種登陸中國:超半數外來有害物種系人為引種
    「外來物種」,如今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  張國良介紹,「外來物種」與「本地物種」是針對特定的生態系統劃分的,是否構成外來物種入侵,並不以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地理界限作為判斷依據。  張國良介紹,對於物種引進,我們國家有明確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規定:「從境外引進生物物種資源應當依法進行登記或者審批,並採取相應安全控制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規定:「輸入動物、動物產品、植物種子、種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必須事先提出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
  • 該外來物種在歐美被禁,引進中國11年,如今下場比小龍蝦還慘
    我國人口眾多,在任何需求上都佔據巨大市場,早在以前資源短缺的時候,不少專家就曾提出引進外來物種來彌補國內市場缺口。其實面對外來物種,各國都比較怕,因為他們可不想讓國內的一些外來物種成為「澳洲兔子」那樣泛濫。
  • 外來物種是如何被中國吃貨成功馴化的?
    中國地域遼闊,地形和氣候類型都很多樣化很多外來物種都需要進行本土化改造(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伏龍鎮梯田)(圖片:何永平野馬 / 圖蟲創意)▼這些食物名字中的「胡」、「番」、「洋」字,就已經暗示了這段歷史的存在。
  • 鱷雀鱔——外來物種。生物鏈——人類生存的基礎。
    最近在騰訊視頻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在廣州番禺區華南新城區的一個小區裡,出現了一種兇猛的大魚,幾乎將小區人工湖中所有的錦鯉全部團滅。這種鱷雀鱔是一種外來物種。該小區保安連夜抽水打撈,在幾個人的聯合努力下,這條鱷雀鱔才被抓獲。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外來入侵物種火紅蟻,咬人後果嚴重,戶外野釣需謹慎!
    戶外野釣,在兩廣地區,都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火紅蟻,它是一種外來入侵的攻擊性極強的蟻種,基本上如果讓它爬到人的身體上,第一件事,肯定是先咬上幾口然後再翹起屁股注入毒液,此時人體所感受到的就是強烈的刺癢和痛感,鑽心入骨的那種,每個人體質不同,感受可能不一樣,被火紅蟻咬後,一般體質好無過敏體質的會長包化濃,少部分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反應強烈,引起全身過敏,騷癢,腫脹,甚至胸悶缺癢窒息的極端情況!
  • 科學網—環保部:488個外來物種已入侵我國
    王捷:全國外來入侵物種整體形勢非常嚴重,特別是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互花米草當年引進時,是為了護堤岸的,但是現在已經被引種到其他的地區,包括廣西的北海等,互花米草泛濫成災,影響了當地生活生產,包括影響環境非常嚴重。
  • 來中國的外來物種瑟瑟發抖?吃貨們真的有那麼強的戰鬥力?
    據說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都被吃得很慘。那作為吃貨大國的我們,還害怕這些生物入侵嗎?答案是肯定的,害怕!在入侵物種面前,吃貨們情緒高漲的喊著紅燒、清燉、蒜香、油炸來消滅它們。而眾多的入侵物種只是冷笑,內心的想法應該是這樣的:哼!瞧把你們能耐的,來吃一個試試呀!
  • 為什麼有些外來物種會消滅本地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是否與本地物種僅存在競爭關係?大部分人認為種間 競 爭 明顯其實還存在種間 寄生,捕食等關係外來 入侵種影響生態系統的機理 及其帶來的生態學影響如下:1.競爭、佔據本地物種生態位,使本地種失去生存空間。2.與當地種競爭食物或直接殺死當地物種,影響本地物種生存。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生態平衡已受威脅,這些危機鮮有人知
    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發現有71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自然生態環境已造成或存在潛在威脅,已經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而從我國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調查中,存在215種外來入侵物種,也就是說,這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進入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其中有41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
  • 既要「引進來」,也要「管得好」 | 讀懂外來水生生物
    外來入侵物種具有強大破壞力中國疆域廣袤,氣候類型多樣,從北到南跨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等氣候帶,是世界上生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遼闊的土地和多樣的氣候條件使我國很容易遭受外來物種的侵害。這意味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數物種都有可能在中國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 曾作為食物引進養殖,有人善意放生釀成災禍,如今多地列入黑名單
    對於外來物種,不管是我國還是它國,都是抱著十分謹慎的態度引進,因為大部分外來物種在本國有天敵,不會造成危害,但是去了它國,會因沒有天敵,適應性強,從而對它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態破壞,就比如非洲大蝸牛、水葫蘆、福壽螺、小龍蝦、牛蛙等,在全球很多國家都造成了危害,以至於這些外來物種被列入了全球百大入侵物種之一的黑名單
  • 美國「後院起火」了,重點湖泊被外來物種入侵,當地漁夫苦不堪言
    不過雖然如此,但人類在經濟發展中,對於河流水域的破壞依舊難以制止,近現代工業化的發展,導致了很多河流出現了汙染的情況,比較典型的例子有英國的泰晤士河,印度的恆河等河流,就因為工業汙水和生活廢水的緣故,出現了大量的汙染,其次如今全球化的發展,同樣也給河流生態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它就是「外來物種入侵」的問題,因為這個因素,很多國家的河流水域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生態問題
  • 【常識】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常考知識點
    外來物種是指那些出現在其過去或現在的自然分布範圍及擴散潛力以外的物種、亞種或以下的分類單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繼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物種的「外來」是以生態系統來定義的。 外來入侵物種具有生態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傳播能力強等特點;被入侵生態系統具有足夠的可利用資源,缺乏自然控制機制,人類進入的頻率高等特點。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南京幾種常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以及它們的危害
    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開槍射殺了很多家兔子,還引進了貓來控制兔子數量,結果貓也在澳大利亞大量繁殖,每天吃掉很多小鳥。澳大利亞政府只得開槍射殺那些貓。我的家鄉南京也有很多外來物種,所以我們要研究外來物種入侵對本土生態環境的影響。我們控制外來物種入侵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捕殺,化學防禦和引入天敵。接下來我們就研究幾種南京常見的外來物種以及它們的危害。
  • 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