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為食物引進養殖,有人善意放生釀成災禍,如今多地列入黑名單

2020-10-11 一花一世界ice

對於外來物種,不管是我國還是它國,都是抱著十分謹慎的態度引進,因為大部分外來物種在本國有天敵,不會造成危害,但是去了它國,會因沒有天敵,適應性強,從而對它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態破壞,就比如非洲大蝸牛、水葫蘆、福壽螺、小龍蝦、牛蛙等,在全球很多國家都造成了危害,以至於這些外來物種被列入了全球百大入侵物種之一的黑名單。

在網上有這麼一種言論,那就是什麼外來物種在我國都不會泛濫成災,因為吃貨們會把它們統統吃掉,還舉了小龍蝦和牛蛙的例子,畢竟這2種外來物種都吃到了要靠養殖才夠吃的地步,那事實是這樣嗎?

並非如此,很多外來物種都很危險,即便是能吃,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也不可估量,就像昨天筆者介紹的巴西紅耳龜一樣,它能吃,但是它依舊被列入了全球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其危害可見一斑。說到紅耳龜,讓筆者又想到了另外一種從國外引入的龜類,它的威脅程度比之紅耳龜成不多讓,它就是鱷龜。

鱷龜原產於北美洲,是北美洲地區最大的淡水龜,因其背甲的邊緣有許多像鋸齒狀的突起,使它們的外觀像是穿上裝甲的鱷龜,故而得名鱷龜。

我國引進鱷龜的歷史並不久,於九十年代初引進,當時引進的目的主要作為食用龜,要知道我們自古以來就有著吃烏龜、甲魚的習俗,而鱷龜因其個頭大,肉多,在當時一度受到一些消費者的喜愛,所以乾脆就引進作食物養殖了。

吃過龜類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九十年代那會,鱷龜可是十分受歡迎的,它因為肉多,當時還被人們稱作「肉龜」呢。不過由於鱷龜的習性,在當時養殖它的農戶也不多,所以價格也一直比較貴。到2010年左右,消費者覺得鱷龜雖然肉多,但是口感上比甲魚以及我國本土龜類差了不少,於是鱷龜慢慢的不再作為食用龜類養殖了,而是作為寵物龜養殖了。

其實不管是作為食物來養殖,還是作為寵物來養殖,都沒什麼問題,但卻有些不了解鱷龜的人,覺得鱷龜不應該被當成食物和寵物養,於是就花錢買了鱷龜之後拿去「善意」放生。

在2016年的時候,廣東省就出現過這種事,當時還有新聞報導過,當時一位董姓男子,因看不慣鱷龜被當做食物宰殺,在水產市場花500元買了一隻鱷龜,然後拿到野外去放生了,結果就在當地農村地區釀成災禍了。

那麼鱷龜有多危險?巴西紅耳龜在國際上被稱作「生態殺手」,其危險性不言而喻,而鱷龜在國際上被稱作「加強版巴西紅耳龜」,這就可以想像得到它的危險性了。

鱷龜危險,主要還是跟其習性有關。鱷龜是少有的肉食性龜類,主要以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鳥以及其他龜類為食,並且它在我國還沒有天敵,一旦逃逸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將給本土的魚蝦、兩棲類、爬行類甚至鳥類等動物帶來巨大的災難。

目前鱷龜在我國的僅有部分地方出現了被放生釀成災禍的記錄,還沒有巴西紅耳龜那麼嚴重,但也引起了農業專家們的重視,所以如今的鱷龜在我國多地被列入了黑名單,可以養殖但禁止放生,以免鱷龜成為第二個威脅國內生態環境的「巴西紅耳龜」。

有一說一,善意放生動物是好的,尤其是野生動物,畢竟「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但並不是什麼動物都能夠放生的,況且鱷龜在我國也不算野生動物,而是水產養殖品,所以在放生前應該好好了解下,以免犯錯。

各位朋友,你們見過鱷龜嗎?你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焦點

  • 曾作為食物大量養殖,卻因人為放生泛濫成災,如今被列入黑名單
    但是很多老百姓卻不知道這一點,於是在人們養殖之後,會因為某些原因,放生了這些外來物種,從而對環境造成了影響,慢慢的這些外來物種也就變成了外來入侵物種,以至於被拉入黑名單了。,而且大部分都是作為食物引入的,比如牛蛙、小龍蝦、福壽螺等,後來人們才發現了這些外來物種的危害有多嚴重,但是已經晚了,因此只能出臺規定,禁止放生,違者重罰。
  • 40年前作為食物引入我國,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寄生蟲高達上萬條
    導讀:40年前作為食物引入我國,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寄生蟲高達上萬條作為外來物種,小龍蝦無疑是十分成功,現在在我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種夏季美食,在華中地區,小龍蝦也成了許多農村地區支柱型產業,不少農民都在從事小龍蝦的養殖
  • 引進用來觀賞,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漁民:若是魚塘裡有它就慘了
    如今喜歡散步的人是越來越多,飯後三五好友一起散步,除了聊天之外,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目的,那就是給家裡的寵物們外面放鬆的時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選擇的寵物也是越來越多了,除了常規的狗狗和貓貓,如今更多的新品種的寵物被人們養殖,比如烏龜、兔子、金魚等等,有一些還是從國外特意引進到我國作為觀賞用的。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魚類品種,它也是被引進作為觀賞用的,如今卻成為了一種負擔。引進用來觀賞,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漁民:若是魚塘裡有它就慘了。
  • 作為觀賞魚引進,最長可達3米,在國內沒有天敵,被放生後成災禍
    為此,國內一直在引進物種,而且是以可食用的蔬果為主,比如土豆、西紅柿、火龍果,這些物種的原產地都在國外。當然,物種引進也需要仔細甄別,有些物種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是有很強的破壞力,嚴重的話會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受損。
  • 「淡水殺手」雀鱔:體長1米多、能生200多萬魚崽,被我國視作危險
    而在我們國家曾經就有一種生物,叫做雀鱔,被人放生後就釀成了不小的災禍,直接被我們國家列進了黑名單。人們對於雀鱔了解甚少,誤以為是食用魚類雀鱔是一種淡水魚,一般是在熱帶河流、美國南部湖泊、中美地區、墨西哥以及西印度群島等地生活,在我們國家之前是沒有這種魚類的。
  • 因經濟效益高被引進,被人放生後瘋狂增長,威脅本土物種生存
    近些年來,隨著各國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從國外引進新物種也變得十分常見。有的物種能夠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讓食物更加多樣化,比如火龍果、秋葵等。不過,有些物種進入到國內之後,卻成為了人們揮之不去的噩夢,會破壞生態環境。
  • 被列入黑名單的美食,繁殖能力超強的 非洲大蝸牛,你認識嗎
    不用多說光一個四川就能夠外國友人吃上好幾年。雖說我國的物種豐富,但是我國也不少什麼都吃,有些在國外響噹噹的食材在我國就沒什麼銷量。而有一些入侵物種更是被我國直接拉入了黑名單,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一種被我國列入黑名單的入侵物種,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種讓中國吃貨都無能為力的動物是什麼。
  • 被列入黑名單的美食,繁殖能力超強的 非洲大蝸牛,你認識嗎
    不用多說光一個四川就能夠外國友人吃上好幾年。雖說我國的物種豐富,但是我國也不少什麼都吃,有些在國外響噹噹的食材在我國就沒什麼銷量。而有一些入侵物種更是被我國直接拉入了黑名單,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一種被我國列入黑名單的入侵物種,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種讓中國吃貨都無能為力的動物是什麼。這種動物就是非洲大蝸牛了。
  • 作為食物引進我國,卻因寄生蟲高達6千條被禁,見到請立即除掉
    說到這,筆者想到一種不算是螺螄,但卻長得像螺螄的外來物種,它曾作為食物引進我國,卻因寄生蟲高達6千條被拉黑,見到請立即除掉。,現如今成了禍害,福壽螺就是其中之一。 福壽螺是一種原產自南美洲的一種軟體動物,主要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等,因其個頭大,肉多,在當地被作為肉類食物食用,後來在1980年左右,作為食物引入我國,目的是作為食物。這想法其實很好,畢竟福壽螺長得像田螺,個頭也比咱們水田裡常見的田螺大了5倍不止,肉也多。
  • 一種外來物種,捕獲後需深埋,曾有人養殖,如今被列入黑名單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類外,還有一種外來物種,被人們稱為不祥之物,如果遇到後會深埋它,該物種就是雀鱔,如果只看名字,有些人可能以為它只是一種鱔魚,和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差不多,但是,如果見過雀鱔的人會認為,它比常見的鱔魚要大得多,而且非常兇狠。
  • 巴西龜被放生或危害閩江 市民放生可選本地物種
    5月26日,本報A2版報導了大量「生態殺手」巴西龜被放入閩江,專家認為盲目放生可能會導致本地龜滅亡。連日來有不少讀者撥打本報電話,想要知道除了巴西龜外,常見的外來物種還有哪些。因價格便宜適應力強,巴西龜比本地龜更受歡迎「其實我們此前還沒注意到有人在閩江內如此大規模地放生巴西龜。」
  • 鱷雀鱔是古老魚類,作為寵物引入,如今成為水域禍害,咋回事?
    導讀:生物群落都是有其本地性的,每個群落內的生物都是一個循環的完整生物鏈,但是有些外來物種會打破這種生物群落的平衡,導致生物群落裡的某些生物成為其口中食,今天我們來講一種異常兇猛的外來物種,如今它已經對某些水域造成很大的威脅,那就是鱷雀鱔。
  • 蚊子殺手「大肚魚」,一天能吃2000蚊子幼蟲,為何被列入黑名單?
    如今,外來物種在世界各地泛濫,許多國家每年你都要花費巨量的資金用來治理入侵物種的問題。很多入侵物種,最早都是由國家引起,有一些是作為經濟物種引入,在偶然情況下進入自然環境,然後泛濫成災,比如我國的福壽螺。
  • 女子動物園餵動物已列入黑名單!
    24日,北京動物園回應:已經將涉事女子列入「北京動物園不文明行為黑名單」,下一步將把她列入「北京旅遊黑名單」。 家長動物園扎堆餵狼吃草 9月19日恰逢周六,北京動物園遊人眾多。在狼館展區外,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扎堆隔著欄杆餵食。
  • 邕江發現生性兇猛的外來物種鱷龜,千萬不要隨意放生外來生物
    1981年引入我國,2003年3月被列入首批入侵我國的16種外來物種「黑名單」。福壽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農作植物,可造成嚴重減產,是名副其實的水稻「殺手」。而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 被我國引進的6大魚類,圖5曾在國外很囂張,在我國野生的很少見
    虹鱒肉食性強,性格兇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種。虹鱒作為食用魚被引進國內,現已在大部分地區開展養殖。雖然在養殖過程中同樣出現過逃跑現象,但是野生虹鱒還是很罕見。在食客口中虹鱒一直被譽為「水中人參」。圖2、雜交鱘,作為養殖型水產,由俄羅斯引進,是由鰉魚和鱘魚雜交而生,常常不誤認為是中華鱘。
  • 原產北美觀賞魚,因「善意之舉」泛濫成災,或將成為下一種羅非魚
    在全球化的發展之下,很多物種流通也成了一個十分常見的事情,雖然國外很多物種都會成為當地最為煩惱的事情,可是在中國,那些物種只好依靠人工養殖,才能保證數量。羅非魚入侵中國河流,國人對其褒貶不一在這些物種中,大家最為熟知的入侵物種——羅非魚,它的存在,人們存在很多不同的評價。
  • 「4種致癌蔬菜名單」「十大致癌食物黑名單」……這些榜單不靠譜
    近年來,「4種(3種)蔬菜被衛生組織拉入致癌名單」「國務院防癌辦公布防癌蔬菜榜」「十大致癌食物黑名單出爐」等文章熱傳,這類文章都號稱權威部門發布了「致癌」或「防癌」食物名單。對於這些既「權威」又「善意」的提醒,不少網友表示真假難辨,不知到底該不該信。
  • 老闆在安徽有證養殖鸚鵡4年賠500萬 賣不掉也不能放生
    四年來他投入數百萬元養殖鸚鵡,但因相關法律一隻都沒有賣出去,他甚至想把鸚鵡放生,但發現放生也是違法的。  ◆有網友指出,不加甄別地將《華盛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中的物種,照搬過來認定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到底合不合理?
  • 老闆有證養殖鸚鵡4年賠500萬 賣不掉也不能放生
    四年來他投入數百萬元養殖鸚鵡,但因相關法律一隻都沒有賣出去,他甚至想把鸚鵡放生,但發現放生也是違法的。  ◆有網友指出,不加甄別地將《華盛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中的物種,照搬過來認定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到底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