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螺螄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比如有網友說:「廣西的螺螄粉還能吃到嗎?」還有網友說:「夜市豈不是吃不到螺螄了?」實際上大家不必擔心,這個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螺螄並非我們常見的螺螄,而是一種主要生長在雲南省高原湖泊裡的一種螺螄,其學名叫做「環稜螺」,別說吃了,一般人見到見不到,所以大可放心的吃螺螄粉,也大可放心的去夜市嗦螺螄了。
當然,這個放心是讓大家吃能吃的且安全健康的螺螄,可不要什麼螺螄都吃。說到這,筆者想到一種不算是螺螄,但卻長得像螺螄的外來物種,它曾作為食物引進我國,卻因寄生蟲高達6千條被拉黑,見到請立即除掉。
(農田裡泛濫成災的福壽螺)
說到外來物種,沒有哪個國家的人會喜歡,畢竟它們會對本地物種產生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在以前的時候,人們並不知道這些外來物種的危害,以至於早期引進之後,現如今成了禍害,福壽螺就是其中之一。
福壽螺是一種原產自南美洲的一種軟體動物,主要分布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及烏拉圭等,因其個頭大,肉多,在當地被作為肉類食物食用,後來在1980年左右,作為食物引入我國,目的是作為食物。這想法其實很好,畢竟福壽螺長得像田螺,個頭也比咱們水田裡常見的田螺大了5倍不止,肉也多。
(農田裡的福壽螺卵,那個紅色的卵塊就是)
因此在當時引進的時候,曾一度出現了福壽螺養殖熱潮,很多養殖戶紛紛養殖福壽螺。結果發現這福壽螺的肉雖多,但是口感卻沒有田螺好,市場接受度十分的差,沒辦法,養殖戶只能紛紛棄養,而這些棄養的福壽螺就被丟到了野外,在水塘、沼澤、稻田、水渠、湖泊等地大量繁殖,從而泛濫成災。
福壽螺泛濫成災之後便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首先,福壽螺是一種雜食性螺類,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歡吃帶甜味的食物,因此對水稻、蓮、茭白、芋頭、荸薺、菱角、芡實、蕹菜等水生作物危害甚大。
(農民清除田裡的福壽螺及福壽螺卵)
其次,福壽螺的螺殼鋒利,農民在田間幹活的時候,容易被它的殼劃傷手腳,且由於福壽螺的糞便可汙染水質,從而導致本地淡水生物減少,甚至絕跡,影響水生物多樣性。
看到這裡,很多朋友可能會想,福壽螺既然是作為食物引入我國,那麼為何不靠吃消滅它們,就像小龍蝦那樣,將它們吃光不就行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可就危險了,它肉質差不說,身上攜帶的寄生蟲還十分的多,據相關數據記載,福壽螺身上的寄生蟲最高達6千條,若是處理不當的話,那麼吃了以後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至於有哪些危害,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後圓線蟲」、「 廣州管圓線蟲」、「 卷棘口吸蟲」等資料,福壽螺是它們的主要中間宿主)。
(被清除的福壽螺及福壽螺卵)
也是因為福壽螺的這些危害,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在國外,福壽螺都被列為世界性最嚴重的100種入侵生物之一,而且在我國,福壽螺還被禁食了,所以大家若是想吃螺螄的話,一定要認仔細了,可不要吃到福壽螺了。
另外,每年的6月到10月,是是福壽螺產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也是成螺以及高齡幼螺危害集中的旺盛時期,所以這段時間若是見到農田的作物上有紅色的卵,請立即除掉,這種紅色的卵就是福壽螺產的卵,同時見到福壽螺也立即除掉,免得它們禍害農作物。
各位朋友,你們那裡的農田裡有福壽螺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