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我國「禁養」,隨處可撿的野味,寄生蟲含量多,別吃別玩

2020-11-21 三九養生堂

說起吃,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和我國相比。大凡是飛禽走獸,只要經過蒸炸煮烤等烹飪手段,皆可成為盤中餐、腹中肉。

而要說到中國人的吃,得以廣東人的飲食更為龐雜。都知道廣東人好吃,吃的食物種類也是豐富。可是有一樣東西,廣東人卻從來不去碰它。

此物就是非洲大蝸牛

在老廣東人的眼裡,有一種蝸牛是可以吃的,俗稱為「東風螺」。在老人眼裡,這種蝸牛隻會生長在環境好的地方,吃了也被認為能給身體帶來不少的好處,尤其是在男性的滋補方面。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把非洲大蝸牛,當成是東風螺。

實際上,非洲大蝸牛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蝸牛物種,生長於非洲,卻不知是何原因,突然來到了我國,而且大量繁殖。在多個地區都有分布,其所到之處,常常伴隨著農作物以及植物的破壞。如果你認為僅僅是對農作物帶來的危害,那就大錯特錯了。

非洲大蝸牛,早已被我國列為首批有害入侵物種,這絕非是浪得虛名

非洲大蝸牛寄生蟲含量高、種類多。研究發現,此種蝸牛中的非洲寄生蟲含量是非常高的,而且種類也不盡相同。吃了非洲大蝸牛後,其中的某些寄生蟲,可以在人體內進行穿梭,危害身體的多個組織。進一步的發展就會對肺以及腦部,帶來更多的損害。國外曾經有16名漁夫,在吃了一餐非洲大蝸牛後,被確診感染了寄生蟲,導致腦部損傷。而在我國的多個地區也報導過由於吃非洲大蝸牛而發生感染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非洲大蝸牛還是細菌的媒介。這種蝸牛吃的東西非常複雜,從農作物到同伴的殘骸,甚至是堅硬的水泥都能被其消化。複雜的飲食習慣,就使得其自身攜帶了更多的細菌。而其生長環境也是很特殊,腐爛的土壤,或者是垃圾堆中,都是其主要的生長地。這樣的生活環境,也就導致了其體內的細菌成分頗多。研究也證實,不少人畜之間無法之間傳播的細菌,都可以通過該蝸牛進行傳遞。

即便是觸碰,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玩蝸牛的習慣,喜歡把蝸牛捧在手心,看它慢慢跑。其他的蝸牛就算了,這種非洲大蝸牛,還是不要這樣玩的好。放在手上的非洲大蝸牛,會逐漸釋放出一些黏性的物質,而這些物質也會誘發過敏。如果本身的體質比較虛弱,還有過敏的經歷,建議不要去觸碰該蝸牛。

如今的非洲大蝸牛,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是可以見到的。在外形上,除了體積更大之外,和其他的蝸牛之間,並沒有更大的區別。在小區的草叢中,或者路邊的花壇中,都能夠看到它的身影。喜愛吃蝸牛的人,建議這種蝸牛就不要吃了。

曾經有人說,人工飼養的非洲大蝸牛是可以吃的。在小編看來,完全沒有必要去嘗試,而且我國早已禁止非洲大蝸牛的養殖。如果說在市面買到所謂的人工養殖的,大家也不要去相信了,還是管住嘴,少吃這些物種比較好。

相關焦點

  • 45種野生動物禁養,會不會有人盜獵?
    仔細看了一下名單:竹鼠、山斑鳩、草兔、王錦蛇、狍子、白腹巨鼠這幾個野味菜單上出現率比較高、並且捕獵極為容易的動物在名單之上,所以禁養是一定會衍生出盜獵的,因為在已經有養殖的情況下,這些品種的盜獵都沒有停止過。
  • 去年還賣上千元1克,今年被拉入禁養黑名單,養殖戶:虧得底朝天
    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在國外,一直都有食用野味的習慣,也就是食用野生動物,像我國古代的時候,還把很多名貴野味列入了「八珍」棒,如果子狸、斑鳩、魚翅、燕窩、哈士膜等等。到了近代,隨著人們的科技進步,捕獵工具越來越先進,以及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很多野味慘遭人們無節制的「滅絕式」捕獵,以至於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
  • 一年消滅萬隻害蟲,曾是熱門養殖,今年遭禁養,農民卻拍手叫好
    因為虎紋蛙瀕危,在2000年之後被列入了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捉,只要捕捉20隻以上就違法。但是虎紋蛙在市場上依然受追捧,不得已,虎紋蛙成為了特種養殖蛙類。 筆者在前幾年的時候,還曾走訪過我們這邊的幾戶水產養殖戶,原本他們都是養魚的,發現虎紋蛙在市場上很熱,成本投入、效益以及市場行情都不錯,便投身進了虎紋蛙養殖,還想著趁著這幾年市場效益,賺一波錢呢,哪裡想得到今年虎紋蛙就遭禁養了。
  • 吃野味當心病毒和寄生蟲
    隨著「秋冬進補」季節的來臨,廣州人吃野味的現象有所抬頭。根據廣東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研究結果表明,南方的果子狸是人類SARS病毒的重要動物宿主之一。
  • 以食物身份進入中國,卻因含有6千多條寄生蟲被禁,你吃過嗎?
    當我們在享受著美食的時候,一些寄生蟲也會隨著這些美食進入我們的身體。以食物身份進入中國,卻因含有6千多條寄生蟲被禁,你吃過嗎? 實際上,當福壽螺剛開始進入中國的時候,曾一度引發了福壽螺的養殖熱潮,因為在很多養殖戶看來,這種福壽螺的長相與田螺相似,但是其個頭卻是普通田螺的5倍大小,肉也多,
  • 全網最熱搜的7種「野味」,請別再禍害它們了
    相反,穿山甲共可攜帶34個屬的寄生蟲和致病菌。捕捉、宰殺和食用均可能導致病原體或寄生蟲感染人體,引發疾病。最近的幾項研究則表明,馬來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穿山甲以蟻類和白蟻為食且食量巨大,對控制森林中螞蟻和白蟻和種群數量,防治白蟻危害有著巨大的作用。鱗甲目獨特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性和演化地位,也擁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 這些餐桌上常見的「野味」,幾乎都是寄生蟲或病毒的宿主
    但是據現在的科學研究,很多野味經過加工後色香味俱全,但是這些就著酒飯進入肚子的「美味」,它們確實寄生蟲或者病毒的主要宿主,直接接觸或者加工不當,就會將寄生蟲或者病毒引入自己身體,造成嚴重的後果。 田螺,這個是夏天喝啤酒的時候常見的一道菜,吸著田螺肉,喝著啤酒,別有一番風味,但是田螺含有大量的寄生蟲
  • 闢謠:禁養禁食野生動物名單發布?別傳了!你看到的都是假的
    近年來,投入到特色養殖中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通過《致富經》了解了特定的養殖產品,比如說水蛭、蛇、竹鼠等,從而加入到新興行業中。不過隨著進入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行業也帶來了很大的競爭,不少人可能投資幾百萬可能全打水漂,說白了還因那些特定養殖產品的餵養經驗不足,或者是被種苗廠誘騙。
  • 附在石頭上一野味,過去一撿幾十斤,如今瀕臨滅絕,鮮炒是珍品
    附在石頭上一野味,過去一撿幾十斤,如今瀕臨滅絕,鮮炒是珍品同樣是螺類,田螺和福壽螺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一個成了餐桌美味,人人愛吃,下酒利器,一個是人人唾棄殺不盡,滅不絕的入侵物種。只因食用價值上的區別。
  • 40年前作為食物引入我國,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寄生蟲高達上萬條
    導讀:40年前作為食物引入我國,如今卻被列入黑名單,寄生蟲高達上萬條作為外來物種,小龍蝦無疑是十分成功,現在在我國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一種夏季美食,在華中地區,小龍蝦也成了許多農村地區支柱型產業,不少農民都在從事小龍蝦的養殖
  • 多地已出現,這種東西別誤食,寄生蟲多達6000條,嚴重可致死!
    根據資料顯示,福壽螺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壽螺繁殖能力很強,一年可產卵20-40次,年產卵量3-5萬粒,可以迅速擴散,而且它食性雜,一旦爆發會破壞周邊的生態系統。一隻福壽螺可能藏著6000條寄生蟲福壽螺的可怕之處不是它的繁殖能力強,而是它體內藏有數不清的寄生蟲。
  • 科學家透露,最愛咬人的5種寵物狗,最後一種國內已禁養
    導讀:科學家透露,最愛咬人的5種寵物狗,最後一種國內已禁養現在日子變得好了,很多人都喜歡養小狗,因為家裡養只小寵物不但可以放鬆自己,還可以給家裡帶來很多的樂趣。但是別看杜高犬兇猛、攻擊性又強,對主人卻是無比溫順,乖巧聽話,因此很多杜高犬也作為寵物犬飼養。但杜高犬對陌生人卻異常的警惕,雖說這是每隻狗狗的本能,但一旦有陌生人或其它動物闖入它的領地或是挑釁它,那麼平時一向表現乖巧的杜高犬可能會立馬和敵方開爭。若主人未能及時阻止,那後果絕對是無比血腥。這就是為什麼杜高犬誤傷人的原因,不過經過訓練過的杜高犬也不會平白無故發起攻擊,特別是作為寵物犬的杜高犬。
  • 野外撿點蚯蚓糞,養花勝過複合肥?你撿的不是蚯蚓糞,只是泥!
    昨天有個花友說最近總是下雨,他去外面撿了一袋蚯蚓糞,要用來養花。因為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說野外撿點蚯蚓糞,養花勝過複合肥!我問他怎麼撿的蚯蚓糞,他說就是撿蚯蚓洞口的那一坨泥巴。蚯蚓洞口的泥巴就是蚯蚓糞?我來打個假,你撿的不是蚯蚓糞,可能只是一坨泥。
  • 別吃!別碰!這個大蝸牛壞得很,弄死它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  有人高興了,這不就是來送肉的嗎?但其實別說吃了,連碰都不能碰!
  • 野味禁令之下,部分特禽活活餓死!上千萬特養戶如何尋找出路?行業...
    千億特養牽連廣大,養與不養農戶難抉擇  我國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由來已久,尤其近十幾年來在媒體宣傳、地方政府鼓勵、國家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特養產業已頗具規模。  據統計,我國以供應食品、毛皮、藥用原料、科研試材為目的人工繁育野生動物種類約100種。另據相關報導,中國工程院2017年發布的《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調查估算,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其中,食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626.34萬人,創造產值1250.54億元。
  • 古代筆記中的「吃野味鬧出人命案」
    雖然最終的「破案」和「抓捕真兇」還有待時日,但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這種帶來巨大災難的病毒是那些在華南海鮮市場嗜吃野味的人們「惹禍上身」的。喜歡吃野味,是我國飲食文化史上「源遠流長」的一種糟粕。造成此種怪癖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人迷信吃了野生動物有滋陰壯陽的奇效,有的人認為野生動物的肉質比家畜更加鮮美可口,有的人用吃野生動物來炫富和顯示自己的高貴……毋庸置疑,在我國古代的很多食譜和筆記中都記載著大量野味的烹飪方法,但與此同時,關於吃了野味猝發重病的記錄也是不絕於書。
  • 別碰!這種野生動物是病毒「蓄水池」
    01野味有多可怕?,可損傷腸胃大腦等多個臟器。果子狸已成為SARS病毒等多種病毒傳播的中間宿主,攜帶多種體內寄生蟲,包括旋毛蟲、斯氏狸殖吸蟲等,可損傷肺部及中樞神經.承 若 禁 食 野 味我 接 力 !作為與野生動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需要做到的是與之和平相處而不是為了獵奇去殘殺甚至食用它們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在行動禁食野味,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對野味SayNO!
  • 野味愛好者們別貪嘴了!別虛榮了!
    別再說動物有病毒了,我認為在動物眼裡,人類是坑死它們的超級病毒。歷史上各種「瘟疫」爆發並不罕見,可以說細菌、病毒與人類共生搏鬥。盤點世界十大瘟疫和我國歷史上疫情,發現人類史上的瘟疫不是發生在大饑荒,就是發生於戰爭。這兩大瘟疫誘因,造成了極其慘烈的災難,使千千萬萬的家庭流離失所,妻離子散。
  • 有人吃野味,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蟲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以後長點心吧,別再吃了」「拒絕一切野味,希望嚴懲嚴辦。」男子腦裡長11釐米長寄生蟲食用野生動物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危害?這組案例觸目驚心。據央視新聞,2018年3月以來,江西的李先生多次出現突然暈倒、口吐白沫、肢體抽搐等症狀,回家休養後,情況仍不見好轉,接連兩次被診斷為腦梗死。
  • 全面「禁野」後 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各省可調整
    黑眉曙蛇,別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在一些農貿市場裡多見。肉供食用,皮供工業用。蛇製備蛇酒,供藥用。蛇蛻也供藥用。雖然是大型無毒蛇,但活體蛇攜帶傳染線蟲、絛蟲等寄生蟲。絛蟲通過食物傳播,用其頭部的「鉤子」附著在寄主的內臟。引發人體噁心、嘔吐、內臟發炎、腹瀉、痙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