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博士」藍家湖 發現新魚種60多個

2020-11-25 中國水產養殖網

「魚博士」藍家湖 發現新魚種60多個

2015-06-01 15:4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河池日報        瀏覽量: 2928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有一名叫藍家湖的水產技術人員,被人親切地稱為「魚博士」。他從事魚類研究33年來,踏遍廣西30多個縣的江河溶洞,發現63個新魚種,為中國南方的淡水養殖產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日前,記者在都安採訪了藍家湖。
  
  發現63個新魚種
  
  這是藍家湖的家,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個實驗室。在都安縣城,藍家湖熱情地招呼記者進入家門,在3樓層一間黑暗屋子裡,隨著「呼啦」一聲,遮光窗簾被打開,屋子裡排列著的金屬架清晰可見,有三排,每一排分4層,每一層密麻地擺放著大小不一的玻璃瓶,瓶子裡裝著體型各異的魚類標本,少則數條,多則數十條。這些瓶子上,掛著一條條小標籤。
  
  「瓶子裡的液體是福馬林,它起消毒防腐作用;布條做的標籤上寫著的數字是年份及編號,前4位數字是採集的年月,接下來的6位數字是標本編號,再後面是採集的水域介紹。」藍家湖搬出一個玻璃瓶介紹道,那是他在1982年採集的標本,至今已經保存33年。
  
  「單位的實驗室已經容納不下這些魚類標本了,只好用家裡的一個房間作為標本室。」藍家湖說,這些標本是他33年的心血換來的成果,標本室標本數超過20000餘號,魚的種類超過300餘種。把廣西洞穴魚類種數從上世紀80年代記錄的6種增加到63種,其中大部分為珍稀魚類和新種。
  
  據了解,1958年,藍家湖出生於都安縣百旺鄉,1978年考上了廣西農學院淡水漁業專業,1982年大學畢業。當時,他完全有條件選擇留在都市工作。然而,他卻出人意料地選回到都安老家,在縣水產畜牧局工作。從此,他一心撲在中國南方洞穴魚類研究和喀斯特地形魚類資源調查研究上。
  
  「廣西屬於喀斯特地貌,洞穴類魚種資源非常豐富。」藍家湖說,通過深入洞穴尋找魚類資源調查,出發點就是把整個河池地區的魚類資源徹底的調查,掌握資源以後,提出相應的資源保護建議。
  
  進洞穴採集樣本
  
  1982年,他採集並收藏到第一份魚類標本。那是一年的春節,藍家湖聽村民說在離縣城30多公裡的五竹鄉,一地下洞穴內有一種不知名的魚。聽到這一消息,他喜出望外,急忙叫來單位同事一同前往。然而,他們連續深入洞穴兩次都毫無收穫。但藍家湖並不死心,仍然第三次帶人下洞,最後終於找到一種大眼睛的魚,被命名為大眼金線䰾。
  
  「魚類資源的調查,大量的工作都是野外作業,險惡的環境和採集樣本的艱難,考驗著人的耐心和毅力。」藍家湖說,進地下河、巖洞一般都是沒有路的,很多巖洞下去很陡很危險,有時像攀巖運動員樣,綁著繩子才能慢慢下去。
  
  藍家湖回憶,曾經一次進洞穴遇上山洪,至今讓他終生難忘。他在鳳山縣袍裡鄉一地下溶洞裡垂釣,期望能發現新魚種,突然發現河水不斷渾濁,漂浮物增多,藍家湖趕緊往洞外爬看,原來是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山洪暴發。「如果再推遲半個鐘頭,水堵住洞口,就被困洞會沒命的。」藍家湖說,一般越是艱難的洞穴,裡面的魚類越有研究價值。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天峨縣境內一條小溪中有種口型構造非常特殊的魚,他便趁著國慶假日趕到天峨,沿著崎嶇的山路步行了4個多小時,忙碌了一個晚上,才捕獲到9尾魚。經過鑑定,這種魚類為「吳氏盤口鯪」。
  
  今年,他又到湖南湘西採集湘西盲高原鰍,初步確定為平鰭鰍科擬平鰍,屬一個新種。同時,另在東興欽州採集拍攝魚類活體照片補充了香魚科,舌魚習科兩個科的活體照片,這些標本對魚類資源研究很有價值。
  
  藍家湖對魚類研究的熱情和執著,他已將一切危險置之度外,再驚險的洞穴也想法設法下去探個究竟。不論下鄉、出差,還是開會,他走到哪裡就採集標本到哪裡,節假日他也沒放過。
  
  33年來,藍家湖走遍了廣西喀斯特地區的山山水水,先後在30多個縣,進入300餘處洞穴採集標本,並發現洞穴盲魚30多個新種。
  
  「這些年採集標本花不花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2005年以前,每年要花近萬元;2010年以後,成本增加近倍,每年需要兩三萬元,「基本上把我所有的工資收入都花進去了」。
  
  大夥親稱「魚博士」
  
  近年來,藍家湖通過幾十年來所獲取洞穴魚類原始生態資料,先後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淡水魚類學研究》、《無眼原花鰍中國洞穴魚類一新屬和一新種》等有影響的論文15篇,他還連續6次參加中國魚類學會學術年會,並在會上作學術報告、宣讀學術論文。同時,他撰寫完成了30萬字的《廣西洞穴魚》專著,以及完成了5萬多字的《河池地區魚類資源調查研究報告》,為河池發展漁業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另外,他從2002年至今拍攝了數萬張魚類活體照片,撰寫《中國南方常見淡水魚類原色圖鑑》專著,將於近期正式出版。
  
  他編寫的這些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大家親切地把他稱為「魚博士」。如今,我國科學院北京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及日本、瑞典的魚類學家紛紛前來和藍家湖合作,開展洞穴魚類科研調查。
  
  「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發展壯大水產業,讓廣大山區農民群眾脫貧致富。」這是藍家湖想得最多的問題。藍家湖從武漢、江西引進了豐鯉親本,進行雜交選育。經多年努力,他成功選育出純合體遺傳型的豐鯉親本──興國紅鯉、散鱗鏡鯉純種。產品先後為廣西、廣東、貴州各地20多個水產苗種場推廣,每年雜交繁殖推廣豐鯉1億多尾,在30多個縣市推廣養殖,養殖單產提高了20--30%。
  
  同時,他對西江名魚──三角鯉人工馴養及繁殖進行研究並獲成功,如今每年人工繁殖三角鯉魚苗600多萬尾,苗種遠銷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及廣東、番禺等地,每年還向紅水河放流大規格三角鯉魚種15―30萬尾,進行江河魚類資源增殖,恢復生態平衡。
  
  藍家湖洞穴採集魚類樣本,揭開了人類未發現的魚類新種,並開發多個名優特種魚類品種,這是我國南方淡水養魚一個新突破,有效地帶動了當地乃至廣西和中國南方的淡水養殖產業發展。歷年來,他多次榮獲縣、市、自治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今年還榮獲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稱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河池日報見習記者龍招江文/圖)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巢湖再次發現新魚種 學名為「紅狼牙鰕虎魚」
    巢湖再次發現新魚種 疑是「引江濟巢」隨江水進入巢湖水域  6月底,巢湖漁業管理局漁政人員在湖區執法檢查時,在漁民的蝦籠中發現一條未曾見過的魚,眼和魚鱗退化,身體較光滑,背鰭、臀鰭均與尾鰭相連。經專家近一個星期的驗證,該魚學名為「紅狼牙鰕虎魚」,屬巢湖發現的新魚種,標誌著巢湖中鰕虎魚科魚類從原來的二種增加到三種。  據巢湖漁業管理局介紹,該魚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特別是近海處。可能是近年安徽實施「引江濟巢」,隨江水進入巢湖水域。此魚為鱸形目、鰕虎魚科。根據掌握的資料和信息,去年已有漁民發現這種魚,但當時所見為幼魚,體形細長類似蚯蚓,今年的再次發現,終於獲得了該魚的完整信息。
  • 圖文:北京官廳水庫發現「四不像」新魚種
    中新網北京9月8日消息:北京官廳水庫發現一奇怪魚種。這條魚的頭部佔去整個身體的一半,扁扁的吻看上去就像鴨嘴獸。  據北京教學植物園工作人員說,這條怪魚是一延慶農民從集市上買回來的,全長675毫米、重960克。令人奇怪的是,魚頭部長323毫米,幾乎佔身體的二分之一,而且還長著長220毫米、形狀像匙的吻,如同鴨嘴獸一般。
  • 不同魚種,在不同的水層棲息,那麼不同水層都有哪些魚
    上水層,水面以下60釐米左右的距離,這個定義並不是很科學,但是在大水面水域,如湖泊、水庫等水較深的水域裡,這個距離基本上就能代表著上水層了;在這個水層中,白條、麥穗、鰟鮍、鰱魚、翹嘴、馬口、黑魚等棲息、遊曳在這個水層,以水面的草籽、昆蟲、浮遊生物等為主食;經過人工養殖的鯉魚
  • 釣魚魚種,北美最常見的魚種,中國也有些!
    今天給大家xia說下, 分享美國休閒戶外釣魚基金會關於淡水魚種的文章! 2、冷水魚: 顧名思義,這些魚種需要冷水才能生存。鱒魚是池塘中最常見的冷水種。鱒魚池僅限於該國北部地區或海拔較高華氏50(攝氏10度)和60度(攝氏15.5度)的水。 同樣重要的是要有適當的深度池來保持冷水區。這些物種的最低氧水平通常為5 PPM。
  •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臺媒:「臺灣快成無魚島」 北海岸魚種30年銳減75% 2016-01-03 10:06: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科研機構調查發現,30年來北海岸魚種從120種銳減至30種,只剩1/4,魚源枯竭速度超乎預期。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
  • 這種魚很像鯽魚,但它卻是外來魚種,在南方很常見,有釣友認識嗎
    提到鯽魚這個魚種,小編相信每一位釣魚人,對它都比較熟悉吧。鯽魚作為一種雜食性的魚種,同時它們有著較強的生存能力,因此在國內大部分地方都能發現它們的身影。小編相信,不少釣魚人第一次接觸釣魚的時候,就是從釣鯽魚開始的吧。並且在日常的垂釣過程中,鯽魚也是主要的垂釣目標魚。
  • 魚種 鱗煙管魚(馬鞭魚)
    鱗煙管魚,所屬動物界,屬煙管魚科(煙管魚屬),本魚體淡紅色亞圓筒形身體細長,長達1米多;吻呈長管狀,口小,位於吻端;尾鰭中央鰭條呈絲狀延長,體裸出
  • 2020年又一種生物滅絕,發現至今220年的魚種,這意味著什麼?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的長期演變之中,生物的演變可以說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但是在人類的影響之下,這個演變就變成了「轉變」,人類的活動可能在加速新一輪生物大滅絕的出現。根據《每日郵報》新報告指出,科學家已經證實,現代海洋首個魚類——魚種滅絕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壞消息,海洋魚類的滅絕意味著生態系統又發生了巨變。
  • 發現至今220年的魚種,這意味著什麼?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的長期演變之中,生物的演變可以說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但是在人類的影響之下,這個演變就變成了「轉變」,人類的活動可能在加速新一輪生物大滅絕的出現。
  • 又一新魚種?烏江支流釣起「青紅怪魚」,有人認為是外來物種
    近日,就有貴州網友詢問長江君,在烏江一處支流裡釣起一條「怪魚」,問了很多人都認不出是什麼魚種,這會是又一種外來物種嗎?青紅色鱗片混搭,非常的豔麗網友介紹說,這條魚是他周末在烏江一處小支流垂釣時釣起來的,當時一出水就讓他嘖嘖稱奇——這條魚擁有草魚的體型,但鱗片呈現罕見的青、紅亮色,並且魚嘴「厚實」向下開口,看起來頗為少見。
  • 孔雀魚種魚該怎麼去挑選,如果選錯了那就尷尬了!
    大家好,我是魚友小毅,本篇文章將會教會大家如何去挑選孔雀魚種魚。蘭草孔雀魚現在養孔雀魚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呢,有一部分人還是不會繁殖,不會挑選種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怎麼去挑選好的孔雀魚種魚長公孔雀魚首先,我給大家講的是如何去挑選公的孔雀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孔雀魚像天空藍
  • 酉陽釣魚人,武陵山腹地發現成群「奇魚」,似為罕見裂腹魚
    近日,有酉陽(地處武陵山腹地)的一位網友稱,他在幽深險峻的武陵山中垂釣時,從一條「地下河流出的溪流」中,釣起許多罕見「奇魚」來……武陵山腹地釣魚,發現罕見「無鱗魚」「這個(溪流)裡全是這個魚,多得很,很容易釣……一下午吧釣了幾十條,用蚯蚓釣到,都是這個魚」
  • 新的入侵魚種被發現,和羅非魚很相似,上魚很簡單,你釣到過嗎?
    新的入侵魚種上魚過嗎?很多人將它和羅非魚搞混,味道很好近幾年來,入侵物種是有很多的,這給我們本土的物種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比較大的威脅,近年來入侵物種比較多,比如鱷龜、巴西龜和早年的小龍蝦等等,不過網友都覺得入侵我國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因為有著太多的優秀的廚師和各類菜系。
  • 貝湖珍稀魚 中國有「親戚」(圖)
    點擊進入>>>   圖為科考隊水生專家正在對剛從湖中打撈上來的魚進行研究。 本報特派記者 龐 劍攝  (本報貝加爾湖今晨海事衛星傳真)  本報貝加爾湖海事衛星今晨專電(特派記者毛國強)已有2500萬年歷史的世界最古老湖泊———貝加爾湖有著獨特的海洋生物和魚類資源,被譽為「世界珍奇海洋博物館」。
  • 大青鯊一種能威脅到人類的魚種,傳說中能「魚釣人」的就是此鯊
    大青鯊一種能威脅到人類的魚種,傳說中能「魚釣人」的就是此鯊在浩瀚的海洋中,有無數未知且兇猛的魚種,其中已知的鯊魚為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魚類,鯊魚給人類的印象,通常都是體型龐大且兇猛無比,是一種很危險的海洋動物,它們不僅僅欺負比它們小的魚種
  • Benthic World | 2020集魚國內首發綠色伏地魔底棲魚種·超級綠火箭跳鱸
    超級綠火箭的成體體長大約在6-8CM不等,屬於中性底棲魚種,由於常年生活在流速較快的環境中,也造就出了其大足鰭的特徵,偶見其神經質流速以及瘋狂遊動且佔領地盤的習性,但是並不會造成對於其他魚種的傷害。超級綠火箭跳鱸身體的背面一半呈虹彩般的軍綠色,其他部位則呈現出透明黃與褐色的漸變之色。其身體中部由黑色中線貫穿整個身體,並有金色邊框包圍,其腹部最為明顯。
  • 四民工欲毒魚下酒致中華鱘等珍貴魚種死亡(圖)
    四民工欲毒魚下酒致中華鱘等珍貴魚種死亡(圖)   民工農藥毒魚作下酒菜,不料闖下大禍被拘  四民工農藥毒魚作下酒菜,殃及下遊養殖基地,8500公斤價值190多萬的魚被毒死  4個農民工休息沒事,便商量用農藥毒魚下酒吃。
  • 一種很強壯的魚種
    在原產地是一種食用魚,幼年的泰國虎魚的基本體色是白色有黑色條紋的色彩。成年以後,白色會逐漸變成黃色。形成老虎一樣的花紋。是一種頗受歡迎的觀賞魚。我國的深圳曾經引進過這種魚的魚種進行人工飼養繁殖。並用於招待貴賓和觀賞用途。但現在國內觀賞魚市場上所能見到的本種魚大多數都是從泰國經新加坡轉口的。本種魚的體色是一種健康指示器。
  • 五種藥物對梭魚魚種的急性毒性試驗
    聚維酮碘、高錳酸鉀、二溴海因、晶體敵百蟲、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nbsp5∶&nbsp2)&nbsp是目前養殖魚類病害防治中常用的水產藥物,這類藥物對斑點叉尾鮰魚苗、錦鯉苗種、牙鮃稚魚、虹鱒魚苗、黃顙魚魚種、日本黃姑魚幼魚等的毒性研究已見諸報導,但尚未見到對梭魚毒性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