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之外的巴爾幹半島

2020-12-06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是東南歐的一個覆蓋47萬平方千米的地理區域,具有地緣政治和歷史的多種含義。

此名來源於巴爾幹山脈,該山脈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邊境延伸到黑海沿岸,貫通整個保加利亞。

巴爾幹半島西北部與亞得裡亞海(Adriatic Sea)接壤,西南部與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接壤,南部與愛琴海(Aegean Sea)接壤,東部與土耳其海峽(Turkish Straits)接壤,東北與黑海(Black Sea)接壤。

半島的北部邊界定義尚無統一標準。

巴爾幹一詞的起源不詳,可能與波斯語、土耳其語或其他土耳其語系的語言相關。

奧斯曼土耳其人將之帶到歐洲,其意為「樹木繁茂的山脈」。

巴爾幹半島的概念是由德國地理學家奧古斯特·澤尼(August Zeune)在1808年提出的,他誤將巴爾幹山脈視為橫跨亞得裡亞海到黑海的東南歐主要山脈。

巴爾幹半島一詞是19世紀魯米利亞(歐洲土耳其,Rumelia)的代名詞,指奧斯曼帝國在東南歐的幾個省。

19世紀末,塞爾維亞使用這個術語鞏固其在南斯拉夫領土上的民族主義思潮。

1991年6月南斯拉夫解散後,「巴爾幹」一詞具有消極的政治含義,代指戰爭衝突和領土分裂(巴爾幹化)。

學者們通常將巴爾幹半島視為一個地區,首選的可替代術語為『東南歐』。

巴爾幹半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保加利亞、科索沃、蒙特內哥羅共和國和北馬其頓的所有領土,包括克羅埃西亞、希臘、義大利、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和土耳其的部分領土。

巴爾幹半島大部分地區都覆蓋著北西-東南向的山脈,主要是從保加利亞的黑海海岸延伸到塞爾維亞邊界的巴爾幹山脈(Balkan mountains)。

位於保加利亞南部,希臘北部和北馬其頓東南部的裡洛-洛多佩地塊(Rilo-Rhodope massif)。

位于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和黑山的第納裡克阿爾卑斯山脈(Dinaric Alps)。

阿爾巴尼亞到北馬其頓的薩爾地塊(ar massif)。

北阿爾巴尼亞南部到希臘中部品都斯山脈(Pindus range)和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脈(Albanian Alps)。

此區最高山是保加利亞的裡拉(Rila),其中穆薩拉峰(Musala)海拔2925 m,希臘的奧林匹斯山(Mount Olympus)位列第二,海拔2917m,保加利亞的維赫倫(Vihren)位列第三,海拔2914m。

巴爾幹山脈全景(圖源:Deyan Vasilev)

主要巖石類型:花崗巖、片麻巖、灰巖

巴爾幹山脈中部(圖源:Evgord)

巴爾幹山脈西坡發育一組形狀奇特的砂礫巖——貝洛格拉奇克巖(Belogradchik Rocks),這些巖石的顏色從紅色到黃色不等,有些高度可達200 m,露頭面積約50km2。

由於河流侵蝕,隆升剝蝕,苔蘚和地衣的生長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自然過程,巖石形成了陡峭垂直坡度。

貝洛格拉奇克巖(圖源:Камен Ханджиев)

洛多佩山脈83%的地區在保加利亞南部,其餘地區在希臘。

最高峰戈裡亞姆·佩雷利克(Golyam Perelik)海拔2191m。

該地區尤其以其喀斯特地貌著名,發育深深的河流峽谷和大洞穴和特殊的雕刻形式,如特裡格拉德峽谷(Trigrad Gorge)。

此區水資源蘊藏豐富,河流密布,風景宜人。

洛多佩地塊(圖源:Нина Стайкова)

主要巖石類型:花崗巖、片麻巖、大理巖和石英巖

特裡格拉德峽谷(圖源:Nikola Gruev)

第納裡克阿爾卑斯是歐洲最崎嶇廣闊的山區之一,由海洋、湖泊沉積的中新生代白雲巖、灰巖和砂礫巖組成。

喀斯特地區主要由沉積在巨大的巴哈馬型碳酸鹽臺地上的中生代石灰巖和白雲巖構成,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使幾千米厚的碳酸鹽巖發生變形。

第納裡克阿爾卑斯山灰巖(圖源:Pavle Cikovac)

阿爾巴尼亞北部瓦爾博納山口(Valbona Pass,圖源:Doron)

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是第納裡克阿爾卑斯山的一個子區域,是典型的高山山脈,地形陡峭和冰川作用顯著。

河谷區的最大高差可達1800m,尖峰的懸崖和山脊是此區典型的建造。

含有豐富的灰巖、白雲巖和巖溶地貌,東部還發育火山巖和變質巖。

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脈(圖源:Vlado Vujisic)

阿爾巴尼亞阿爾卑斯山脈東部(圖源:Tamnavac)

巴爾幹半島受亞得裡亞海、愛琴海和黑海影響,北部和山區冬季多霜雪,夏季乾熱,南部冬季氣候溫和。

由於森林被砍伐,半島灌木叢發育,南部和沿海地區常綠植物興盛,內陸地區森林廣袤(橡樹、山毛櫸、雲杉、冷杉和松樹)。

科索沃能源資源豐富,有大量的煤,鉛,鋅,鉻和銀礦藏。峻岭絕壁、溼地沼澤和古老森林守衛著昆蟲、爬行動物和稀有禽類等野生動物,為這些生靈提供了秘境家園(可參看紀錄片《Wild Balkans》)。

裡拉山(Rila)——巴爾幹半島最高山

(圖源:Deyan Vasilev)

斯庫臺(Lake Skadar)—巴爾幹半島最大的湖

(圖源:net_efekt)

巴爾幹是歐洲新石器時代第一個體驗農業文化的地區。

穀物種植和牲畜飼養方法是從『肥沃月灣(Fertile Crescent,中東新月形古代農業區域)』通過安納託利亞(Anatolia)到達巴爾幹半島,並向西北傳入中歐。

巴爾幹是最早的先進文明的所在地,被稱為文化的十字路口,是拉丁體系和希臘體系的交匯點,也是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交匯點。

吉列切克線(Jireek Line)

巴爾幹半島受希臘和拉丁影響的邊界

(圖源:Bogdan Giuc)

16世紀末,奧斯曼帝國擴張到巴爾幹,成為該地區的控制力量,但由於頻繁的奧斯曼帝國戰爭和孤立的經濟狀態,巴爾幹半島一直是歐洲最不發達的地區。

巴爾幹半島從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獲得獨立後,出現了多個民族國家,如1821年的希臘,1878年的塞爾維亞、黑山,1881年的羅馬尼亞,1908年的保加利亞和1913年的阿爾巴尼亞。

巴爾幹半島自1796年起的現代政治歷史

巴爾幹半島歷來是國際關係中複雜、多事的地區,有「歐洲火藥桶」之稱。

1914年,以波士尼亞和前南斯拉夫為主要成員的革命組織在塞拉耶佛暗殺了奧匈帝國的繼承人弗朗茲·費迪南德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巴爾幹地區曾被德、意法西斯佔領,受戰時剝削而遭嚴重毀壞。

冷戰後的前南斯拉夫內戰和科索沃戰爭都為這片土地帶來累累傷痕。

保加利亞帝國前首都塔諾沃(Tsarevets)—中世紀要塞

(圖源:Darsie)

巴爾幹半島旅遊資源豐富,其中世界文化遺產梅特歐拉(Meteora)被稱為「天空之城」,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被譽為「亞得裡亞海明珠」。

普利特維採湖群國家公園(Plitvice Lakes National Park)綴點著16片湖泊,是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

此外,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Belgrade)和波赫的塞拉耶佛(Sarajevo)也是巴爾幹半島極具魅力的歷史名城。

「天空之城」——希臘梅特歐拉(圖源:Stathis floros)

杜布羅夫尼克中世紀城堡(圖源:Edwardwexler)

湖間小徑——普利特維採湖群(圖源:Tomi Nieminen)

暮色下的塞拉耶佛(圖源:BloodSaric)

歷史殘酷而血腥,戰火和硝煙讓這片土地滿目瘡痍,也掩蓋了大自然的奇觀。

山脈、河流、森林、湖泊、巖溶、冰川,在這造化的鬼斧神工之下,幾百萬年如同彈指一揮,滄海桑田,悠悠變幻,等待心靈純淨之人去感受。

美編:杜欣雨

校對:張騰飛

相關焦點

  • 歐洲南部三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
    歐洲總面積約為1016萬平方千米,半島數量眾多,其中主要的半島有四個,分別是位於歐洲北部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該半島呈東北西南走向,總面積約為75萬平方千米,是歐洲面積最大的半島,此外還有位於歐洲南部的三個半島,從西往東分別是「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和「巴爾幹半島」。
  • 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列強都想得到它
    巴爾幹半島是位於歐洲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的陸地,在歷史上之所以鼎鼎大名主要在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巴爾幹半島在沙俄、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的包圍之下,同時由於與地中海聯結,這使得英國和法國也牽涉其中,列強都想控制巴爾幹半島以獲取利益。
  • 冬天裡的巴爾幹半島(一)
    巴爾幹半島與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及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並稱為南歐三大半島。曾先後被羅馬、拜佔廷、奧斯曼土耳其等帝國所統治。最近天氣轉涼,更幾期上回土耳其篇答應大家的續集——有關巴爾幹半島的旅行。巴爾幹半島佔據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西面是亞德裡亞海和愛琴海,東面是黑海。
  •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半島嗎,巴爾幹半島為何戰爭多?
    世界上有很多半島,面積較大的有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小亞細亞半島、中南半島、堪察加半島,北美洲的拉布拉多半島,歐洲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幹半島。有些半島為一國獨有或為大部為一國所有,比如俄羅斯獨自擁有堪察加半島,加拿大獨自擁有拉布拉多半島等。
  • 努爾基奇更新推特曬巴爾幹半島球員合影:巴爾幹半島男孩
    虎撲8月28日訊 開拓者球員優素福-努爾基奇今日更新推特曬出了一張來自巴爾幹半島球員在迪士尼園區內聚餐的合影(見新聞配圖)。配文寫道:「一些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男孩💯🇧🇦🇭🇷🇸🇮🇷🇸🇲🇪📷攝影師 特裡-斯託茨」圖片中的球員從左到右分別為:努爾基奇,戈蘭-德拉季奇,博班-馬裡亞諾維奇,尼古拉-武切維奇,弗拉特科-錢查爾,尼古拉-約基奇,盧卡-東契奇,伊維察-祖巴茨和馬裡奧-海佐尼亞。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巴爾幹半島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是爭奪巴爾幹最積極的大國,英法等西歐國家也通過支持希臘來插手巴爾幹事務。相比之下,義大利是個晚來者,1871年才完成統一,但義大利對巴爾幹也是有領土要求的。▲1941年義大利地圖,義大利佔領了巴爾幹半島西海岸一、義大利人擴張古羅馬人徵服義大利半島後,很快開始了對外擴張,近在咫尺的巴爾幹半島是其首要目標之一,尤其是隔得亞得裡亞海相望的巴爾幹半島西端
  •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上)——南斯拉夫的形成
    本文就用最簡練的語言講述南斯拉夫的故事,一網打盡巴爾幹半島的那些前南國家。  嚴格意義上說巴爾幹半島的國家包括:南斯拉夫、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和羅馬尼亞、土耳其的一部分。而南斯拉夫最終解體為下列國家: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北馬其頓、波士尼亞-黑塞哥維納,2008年科索沃獨立,但未被塞爾維亞認可。這些就是所謂的前南國家。
  • 為什麼巴爾幹半島被稱為「歐洲火藥庫」?三千年來戰爭就沒停過
    圖註:上圖深色地區為巴爾幹半島,淺色地區為巴爾幹區域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方,介於亞德裡亞海、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陸地。而對於巴爾幹半島的地理定義從來沒有定論,對於巴爾幹狹義的定義是以地理坐標為界。由此巴爾幹半島被定義為,介於本段開頭提到的三片海域以及北部的多瑙、瓦薩、庫帕三條河流之間,4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巴爾幹半島,歐洲童話裡走出來的仙境……
    巴爾幹半島——地處歐洲東南隅作為古希臘的發源地它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自然風光宛如是歐洲古老童話裡走出來的仙境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在土耳其語裡是"山脈"的派生詞,這方半島三面環海,浪漫的藍色多瑙河蜿蜒而過,站在古城牆上,回頭是重重疊疊的山巒,眼前是一望無垠的大海,歷史長河與自然壯闊仿佛在此刻完美融合,讓人心神震撼。
  • 巴爾幹半島的往事與中國不滅的傷痛
    ②風景秀麗的「大火藥桶」傳聞中的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亞得裡亞海和黑海之間,同時半島的南部還是古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作為葡萄的重要產地,巴爾幹地區有著最為悠久的釀酒史,不過其真正聞名世界的還是其「大火藥桶」的響亮綽號。
  • 巴爾幹半島的眼淚,塞爾維亞的體育與中國
    巴爾幹半島的眼淚,塞爾維亞的體育與中國 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因紅著雙眼請求中國援助而走紅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將國人的視線聚焦在了這個巴爾幹半島中部的歐洲小國身上。今天的「塞鐵」和中國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一直被稱為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這塊地的病根究竟在哪兒?
    談到巴爾幹半島,大多數人可能並不能馬上想到這一地理名詞在地圖上對應對應的位置,但如果將巴爾幹和第一次世界大戰聯繫起來的話,或許就會有人很快反應過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歷史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正是發生在被譽為「火藥桶」的巴爾幹半島上的貝爾格勒。
  • 歐洲巴爾幹半島暴雨成災 動物園河馬出逃
    歐洲巴爾幹半島暴雨成災 動物園河馬出逃 2010-12-08 09:01:46 來源: 中新網
  • 歐洲巴爾幹半島爆發120年來最嚴重洪水 25人亡
    歐洲巴爾幹半島爆發120年來最嚴重洪水 25人亡 2014-05-19 14:28:23 來源:中國天氣網
  • 一戰的導火線發生在巴爾幹半島,德國為何首先進攻的卻是比利時?
    一戰前的歐洲1、巴爾幹火藥桶的爭奪在近代到來的長時間內,巴爾幹半島一直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盤,這裡生活的大多數都是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而這也是為何俄羅斯和土耳其大戰兩百多年的根本原因之一。隨著歐洲的迅速工業化,奧斯曼土耳其走向衰落,巴爾幹半島紛紛走向獨立,於是誰將填補巴爾幹半島的權力真空,誰能成為巴爾幹半島的主人,便成了中東歐各大國爭奪的焦點。其實爭奪巴爾幹半島的也就是兩個國家——俄羅斯帝國和奧匈帝國。
  • 巴爾幹半島曾經有多麼動蕩,如今就有多麼美麗!
    說起巴爾幹半島,除了半島南端延伸部的輝煌璀璨的古希臘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歐洲火藥桶」的綽號。近代以來,這塊土地頻繁發生戰亂,並且每一次戰爭,都對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大的影響。相比西葡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在歐洲東南角的巴爾幹半島(Balkans)則略顯神秘。作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也是歐羅巴土地上低調、神秘、誘人的部分。在這片土地上經歷的滄桑變化,以及背後的故事,足以讓每一位到訪的人流連忘返。
  • 巴爾幹半島球員大集合!組一隊什麼水平?
    今天,努爾基奇在ins曬出一張巴爾幹半島球員們的合影。圖片中的球員由左到右分別為:努爾基奇,德拉季奇,博班,武切維奇,錢查爾,約基奇,東契奇,祖巴茨和海佐尼亞。 解釋下,巴爾幹半島包括很多個國家 希臘、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黑山、北馬其頓和波赫全境。
  • 巴爾幹半島為何會成為歐洲火藥桶?網友:只怪其地理區位太特殊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巴爾幹半島似乎從未停止過戰爭。從古希臘時期的希波戰爭到被野蠻入侵的羅馬時代、再到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在這個僅五十萬平方公裡的半島上,希臘人、波斯人、羅馬人、匈牙利人、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先後為統治此地上演戰鬥和殺戮。
  • 探秘《權力的遊戲》取景地,巴爾幹半島這個國家同樣令人難忘!
    塞爾維亞最近大火,它位於歐洲東南部,是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提到巴爾幹半島,一向頗具傳奇色彩。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創痛就源於這裡——著名的「塞拉耶佛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它西臨亞得裡亞海,東瀕黑海,東南隔黑海與亞洲相望,北以多瑙河、薩瓦河為界。地處歐、亞、非三大陸之間,是歐、亞聯繫的陸橋。
  • 一半海水,一半古城:巴爾幹半島5大景點探秘,歐洲的明珠!
    如果您計劃去巴爾幹半島旅行,尤其是想參觀遊覽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塞拉耶佛,那麼您可能想知道在那做什麼?相比於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南歐另一大半島——巴爾幹半島略顯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