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24格非終點 電影進階挑戰人眼極限(全文)_佳能 5D Mark III...

2021-01-11 中關村在線

  電影是一個每秒鐘24格的藝術,筆者覺得就算是一個對電影藝術一知半解的人,也會知道這一點,或許大家都知道「24格」這個數字,但是「24格」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雖然下文也會涉及到「電影為什麼是每秒24格」這種老生常談的知識 ,但這並不是今天故事的全部。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每秒24格,既不是電影速度演變的起點,當然也不會是電影速度終點。 


  當我們要討論電影到底是每秒多少格之前,首先需要先明確一點:電影的速度分為拍攝和放映兩種,大多數情況下,令拍攝和放映速度保持相同,觀眾才能在銀幕上看到行動自若的人(早期的影院都是手搖式放映機,所以要做到讓放映速度和拍攝速度完全一致是基本不可能的)。電影的放映速度自從上世紀30年代以來固定為24格每秒,除非有特殊的拍攝目的,不然是不會改變的。


以上視頻是一個關於幀數,對於視頻的影響測試。

  其實電影並非天生就是每秒24格。電影放映速度的選擇,主要是基於咱們人類的一種生理功能基礎,說俗氣點也就是產生連續運動的幻覺,我們人的雙眼及其數據傳輸系統每秒可以識別10-12格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格畫面保留1/15秒。如果在前一格畫面尚且保留的1/15秒內大腦又收到一幅新的畫面,那麼就產生了畫面在連續運動的感覺。所以最初的電影多為每秒16格的作品(當時選擇16格完全是出於成本問題,在那個年代電影膠片是非常昂貴的東西,也正是因為被成本綁架所以16格成了當時的標準)。


圖片來源於卓別林主要的電影《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不過16格也並非鼻祖,早期電影採用過不同放映速度,大概是從12格,然後進化為16格,如果你看過早期的電影(比如默片),裡面的人物動作有點像木偶一樣是一蹦一蹦的,就是因為那時的電影不是採用24格速度拍攝的,往往低於24格,所以現在採用24的速度回放時就等於做了加速,如果按照當年「正常」的速度來看的話,那麼卓別林或許沒有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麼嘚瑟。

·每秒24格為何成主流?

  其實在20世紀的頭幾年,電影拍攝頻率的標準離統一還有很遠,16格的標準大約是1905年往後開始建立,各電影生產國都向這個標準靠攏。從經濟和人力的角度考慮,頻率的統一有利於建立電影的國際化生產、發行秩序。


上世紀初的手搖式放映機

  在文章開篇中筆者和大家提了一句,電影的拍攝速度和播放速度並不是一回事,而且在當年的實際操作中,無論是拍攝還是放映,都難以恪守16格的規範,不過攝影師受過統一訓練,還相對遵守這條不成文的約定,但在放映一端就無奇不有了,畢竟那個年代沒有電子放映機,都是人工純手搖的放映。


電動化的放映機在無形中推動了電影向24格發展的進程

  在上個世紀20年代,起初人們為攝影機加配馬達和速度指示儀,將16格設定為基準,最高不超過22格。起初人人都說手搖優於電動化的馬達,但從20年代開始手搖慢慢告別電影拍攝,一個重要原因是運動鏡頭的增加,沒人能保證在手持攝影機運動的同時還能穩定地每秒搖出16格來。隨著馬達的普及,電影拍攝與放映的標準速度呼之欲出,但還差臨門一腳,那就是有聲電影的發明。


告別默片時代的字幕。。。電影迎來了新時代

  在20年代中期的電影錄音設備有兩種系統,它們都是以24格作為標準速度。這樣也就是加速推動了電影24格的時代。有聲電影要求畫面和聲音嚴格同步和膠片行走速度的絕對穩定,所以手搖式一定要被電動馬達取代。人眼或許能容忍畫面時快時慢,但對耳朵來說,輕微的速度變化就會引致聲音頻率或音調的極度失真。


爵士歌王 (1927) 第一部有聲電影

  電影是一門感官的藝術,既然是感官就不光是只視覺,聽覺也是感受這門藝術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時代確立了24格的歷史地位 哪更不如說是因為有聲電影的問世,讓24格成為主流。1932年3月15日這天,24格每秒被正式審定為有聲電影的標準拍攝和放映頻率,得到全球電影界的承認,直至今日。

·高幀率電影走上歷史舞臺

  在電影界承認每秒24格的地位的幾年後,由於錄音和還音技術的進步,有人就建議減少拍攝與放映的速度以節約膠片,要將其重新改為16格,但是都沒有得到電影界的採納。因此24格每秒的電影速度歷經了八十餘年的洗禮,已被所有觀影者習慣。但是每逢電影技術變革,都會有人想挑戰24格的權威。

電影《霍比特人》

  最近這兩年,提高電影的格數突然成為電影界的一個熱點話題。在美國已經有的幾個領先的影院設備提供商,聯同幾個目的相同的大導演,極力鼓吹更高速度的電影拍攝及放映標準。中國觀眾熟知《霍比特人》已經用48格每秒拍攝,而《阿凡達2、3》據說會以60格拍攝,他們希望電影院現在開始升級設備,保障這批影片能以48格、60格的速率原汁原味地放映。


48幀技術可以讓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畫面更加豐富

   幾部採用更高幀數的電影上市後,雖然出現了一些爭議,媒體反映平淡的反差結果令人頗感意外。即便如此,它仍然傳達出一個信息——高幀率電影正在登上舞臺。在技術領域,當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沒有人會去抱怨什麼東西太先進了。一些觀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觀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實了。這段每秒48幀的影片把屏幕裡的世界變得栩栩如生,讓人難以分辨出何為虛幻何為真實。

48幀技術優勢

  1.從拍攝而言,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畫面更加豐富。

  2.解決了3D電影畫面抖動和頻閃問題,讓畫面更流暢逼真。

  3.可以更好地表現慢鏡頭。

48幀技術劣勢

  1.提高存儲和運輸成本。

  2.提高硬體設備要求。

  3.觀眾適應需要時間。


·3D技術推動高幀數電影發展

  3D技術是推動高幀率電影發展的驅動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之前就公開表示過,採用每秒48幀或者60幀畫面的方式拍攝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3D技術,製造出更加真實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義上給觀眾提供一種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因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幀拍攝的,在放映時觀眾只要帶上特定的眼鏡,影院可以把每秒48幀的影片分為左右眼每秒各24幀來進行3D播放。


3D飛速發展和背後的利益是分不開的,鐵達尼號3D版重拍最大的目的應該就是圈錢了。

  3D電影的發展如今突飛猛進。除了更好的觀感之外,各大院線和工作室高舉3D的旗幟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有錢賺。現今越來越多的家庭已經配置了家庭影院,而且你可以很容易地在網上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這種情況對傳統電影行業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各大院線需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才能在這種窘境中涅槃重生。自然,3D電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走進電影院觀影的理由;同樣,高幀率電影也能為院線提供理想的競爭力。所以即使升級一塊能夠播放高幀率的熒幕需要耗費很多錢,但這也是值得的。


3D技術推動高幀數電影發展

  在這一點上牛逼的大導演永遠是那麼的超前,我們的3D電影在這方面就要落後很多,我們只是為了3D而3D,比如什麼3D肉蒲團和什麼蜜桃成熟時33D啊。。。。。

·故事與事故的對決

    文章的最後筆者來說說自己的看法。48格的制式如果得到確立(目前看還很遙遠,並且要不要做也存在爭議),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電影特性將徹底被改變。其實隨著數字拍攝技術的崛起,拍攝48格的電影現在並非是難事了,筆者剛才在前面也說了,如果拋開院線的升級的成本和拍攝成本的話,48格是一個比24格更能取悅觀眾的「東西」 ,48格無疑將電影提升了一個高度,但是為什麼現在還能不被人接受呢?


數字拍攝技術的崛起,讓拍攝高幀率電影變成簡單的事。

  關於48格的電影遭到抵制,筆者對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24格之所以在今天仍然是主流存在多種說法,但有一點大概可以肯定,沒有選定更高的頻率並不完全是因為成本。24格這個選擇非常準確的捕捉了人眼(觀眾的眼睛)的視覺特性,既保證了畫面流暢,又不至於「太」流暢,從而造成了一種「距離感」,為講虛構故事提供恰到好處的影像質感。也就是說,從一定程度來說這個頻率就是最適合人眼的,適合人眼看故事。


高幀數更適合拍攝運動和紀實題材

  有些人或許覺得這些很難體會,那麼我們來比較一下電影和電視就行了。中國的PAL制幀頻是25,每秒僅比電影多1幀,美國人用的NTSC是30(實際不到30,但為計算方便通常稱其為30),可以比較相同一組畫面,比如看一部電影,然後找相應的DVD(經過複雜的工藝轉製成電視格式),會看出細微區別。另一種體驗的方法就是看膠片拍攝的紀錄片,紀實感要比電視紀錄片弱。此外,愛看體育節目的美國人當初選擇NTSCT,也說明高幀頻更適合紀實,捕捉運動。


24格電影更適合「講故事」,近期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就是一部講故事的佳作。

  我們都知道卡梅隆導演(拍過《阿凡達》)是高幀率電影的推動者,他覺得大家都應該向48格進軍。看過卡梅隆導演片子的人不難發現他是一個不怎麼在乎故事的導演(除了《鐵達尼克號》),在他近些年的作品裡,我們看出來他是一個對技術非常感興趣的人,拍片的時候多數時間也都是跟一幫工程師交流。他提出的新技術,一般跟敘事沒什麼關係,都是如果把畫面搞的更酷。

  當然,你也可以說,電影發展到今天,虛構的敘事美學已經沒什麼可玩的了,跟觀眾中間隔的那層紙也沒必要留了,索性大家就來看奇觀,其實這麼想的讀者也沒有什麼錯誤,只是大家對於電影的理解不太一樣,有些人進了電影院是為了看大場面,這種人真的很適合去看48幀的電影,因為48幀可以更好的提升你的觀感,但是筆者這種對於電影故事本人更為著迷的人,還是會選擇24格的電影去觀看,因為那種「不太流暢」的畫面,和電影之間的距離感,才是我們看電影的初衷。

  所以新科技的出現勢必會對傳統造成衝擊,愛好技術的導演可以取悅愛好大場面(特效)的觀眾,喜歡講故事的導演也可以取悅我們觀眾,未來的電影市場將會是一個有更多選擇的市場,觀眾們將會在一段時間內發現48格電影和24格電影同時出現在影院中,然後對其選擇。筆者再說的簡單點,就是我認為24格電影適合講故事,而48格電影更適合講事故,至於看哪種完全看您自己的選擇。


寫在最後:

  在我看來24格電影終究會被48格取代,而將來48格也會很有可能被60格所取代,雖然現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電影/電視放映標準(這裡指的是全球化的統一),但是筆者相信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電影電視的放映標準就會像今天的鐵路一樣,出臺一個標準化規定,到了那個時候,不管是電視還是院線都會和我們的顯示器一樣,擁有60幀的高幀率,也只有真正到了那一天,一個全球化的放映/播放網絡才算真正的編織成功。

  在上一頁中我說過24格更適合講故事,而高幀率更適合講事故,一個喜歡傳統敘事電影的我,為什麼要在文章的最後,露出真面目來鼓吹48格呢?還是剛才的那個想法,為了統一化,從技術上來說我們能將48格能夠輕鬆的拍攝出24格的味道,那種距離感,和虛構的美學更夠很好的保留(這裡的轉化並不是很難的事,技術上非常好實現),而且在48格轉化24格的電影中,偶爾加入真實48格,也可以給觀眾另一種觀感。可是卻不能用24格因為自身的技術限制卻無法拍出48格的味道,原因在於48格的那種細膩感是24格無法達到的,所以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能用48格代替24格呢。

  雖然在前文筆者不止一次的表達了對24格電影的不舍之情,但是不得不承認一點,48格電影的問世,已經開始對24格電影產生衝擊,上大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電影製作的課時,說了一句話「電影就是每秒24格的謊言」,畢業很多年了,大學中學的姿勢和知識忘記的差不多了,但是這句話一直深埋心中,但是也許就在不久的將來這句話會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而被別人淡忘,也許這也是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的一些變化,雖然還沒有機會觀看48格的電影,但我相信那一定是一個更加震撼更加真實的畫面,既然數位化放映設備具備這種能力,那麼48格總有一天會成為主流,就像當時24格取代16格一樣,雖然很多人對48格電影持懷疑態度,我們還是準備好迎接高幀頻電影時代的到來吧。

7佳能 5D Mark III 最新報價詳細參數

電影是一個每秒鐘24格的藝術,就算是一個對電影藝術一知半解的人,或許也會知道這一點。雖然下文也會涉及到「電影為什麼每秒24格」這種老生常談的知識 ,但這並不是今天故事的全部。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每秒24格,既不是電影速度演變的起點,當然也不會是電影速度終點。

相關焦點

  • 佳能EOS 7D Mark II夜景人像 LED燈棒(全文)_佳能 5D Mark III...
    65點對焦系統輕鬆捕捉瞬間    佳能 EOS 7D Mark II擁有65個十字形自動對焦點,幾乎覆蓋整個取景器,輕鬆實現先構圖後對焦。100%取景器讓構圖更精準    佳能 EOS 7D Mark II 的光學取景器視野率約為100%。其圖像顯示範圍與所拍照片相同,因而可有效防止畫面周邊處意外拍入其他事物,能夠滿足專業人士及發燒友等對精密構圖的嚴苛要求。
  • 從《星際穿越》解析IMAX商業妥協之路(全文)_佳能 5D Mark III...
    在這次世博會中,共有五百萬人觀看了IMAX電影,震撼的效果使所有人過目不忘,IMAX電影真正被世界所接受。雖然這個銀幕只展出了六個月,數年後,一塊標準尺寸的IMAX銀幕於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裝,並使用至今。
  • 佳能5D Mark IV(單機)北京特惠16999元-佳能 5D Mark IV_濟南數碼...
    圖為:佳能EOS 5D Mark IV      通過雙核結構,佳能EOS 5D Mark IV相機可拍攝全像素雙核RAW圖像,將圖像後期處理帶入多維度。上市日期2016年09月產品類型高端單反操作方式全手動操作傳感器類型CMOS傳感器尺寸全畫幅(36*24mm)有效像素3040萬影像處理器DIGIC6+最高解析度6720×4480圖像解析度L(大):約3010萬像素(6720×4480
  • EOS 5D4伴我挑戰微觀生態世界(全文)_佳能 5D Mark IV套機_數碼...
    東方菜粉蝶    佳能EOS5D Mark IV,EF100mmf/2.8L Macro IS USM    F4,1/500秒,ISO200微觀生態世界有挑戰也有驚喜如果說生態攝影對於玩攝影的人是比較有挑戰的項目,那「微觀昆蟲攝影」則屬於生態攝影裡最具挑戰的項目之一,也正是因為這份挑戰,讓它成為最吸引我的地方。
  • ...RAW格式詳解與實戰應用_佳能 5D Mark III(單機)_數碼影像評測...
    玩過膠片的人都曾真實的還原過膠捲底片,也許很多人認為那才叫真正的底片加工,而其實在如今的數碼時代我們依然保留著底片理念,那這個「數碼底片」到底是什麼?其實只是一個沒有經過處理的原始數據包,它就是RAW存儲模式。大家都知道膠片只能衝一次就定影了,我們熟悉的JPEG格式圖像就相當於定影后的膠片,而RAW則相當於暗盒裡曝過光的膠片,但它的可控性更強,後期處理的空間更大。
  • 挑戰暗光線--佳能C300在紀錄片中的運用(全文)_佳能 EOS C300_數碼...
    這部影片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進行,暗部、低照度的困擾一直籠罩著團隊的主創人員,但是隨著佳能C300的幾項特殊功能施展開之後,大家都逐漸放心了。可以說這是一個略有些讓人"掃興"的拍攝:比起"舌尖感覺"的畫面,無法用光實在令人沮喪,但是蘇茂林並不這麼想,這幾年使用佳能C300的經驗告訴他,這件事是可以完成的,因為佳能C300有非常出色的暗部還原能力。
  • 一周新聞匯總 P&E2015帶你領略影像盛宴(全文)_佳能 5D Mark IV...
    不過,也外國網站有一些新的內容信息,消息稱兩臺相機規格應該都是真的沒有錯,但是有消息人士指出,佳能的5Dc可能不會真正上市。而5D系列也暫時不會具有4K攝像功能。這或許會讓人非常失望。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原因。
  • 擊穿全畫幅價格底線 佳能EOS RP微單相機速評(全文)_佳能 EOS RP...
    佳能全畫幅微單EOS RP正式發布。這臺名為「人品」的相機,是一臺輕量化的入門級全畫幅相機,定位類似於單眼相機中的6D2,為進階攝影愛好者提供更為實惠的全畫幅解決方案。佳能EOS RP海外機身售價只有8780元,是目前上市定價最為便宜的全畫幅微單。究竟這是一臺怎樣的相機,下面我們就來點評下這臺最便宜的入門全畫幅。
  • 強悍畫質 佳能5D MarkII感光度專項測試
    我們近期評測的佳能新全幅單反EOS 5D MarkII的感光度表現同樣受到大家關注,就讓我們通過5D MarkII的感光度專項測試來看一下無敵兔的實際表現。  佳能5D MarkII的具有ISO100-ISO6400的標準感光度,並可向下擴展一檔到
  • 挑戰人眼極限無窮盡!就算是8K解析度依舊不是終點!
    而體現在人眼觀感上,就再需要引入一個概念,就是ppi(pixels per inch)。ppi的意思就是每英寸有多少像素點,全球知名的手機廠商蘋果將自家超過300ppi的屏幕稱之為「視網膜屏」也正是因為當達到300ppi時,像素點的邊界將不再為人眼所察覺,人眼將不再感受到畫面的顆粒感,此時以前在功能機時代才能看到的屏幕上一點點的發光電將再也不會被「看到」。
  • 挑戰人眼極限 PPI角逐無峰值群機推薦
    這也是賈伯斯認為的人眼的「極限」300PPI所「前所未見」的,不過,在手機市場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如今再看手機市場,已經不再停留在300檔,已經全面開進400檔。挑戰人眼的極限。不過筆者了解到,1月24日亞馬遜官方商城卻悄悄上線了這款神奇的產品,並且標價4699元。更神奇的是剛上線不久,已經「缺貨登記」了。鑑於此類情況的發生,筆者已經感覺不到驚奇了,或許可以相信這又是哪個粗心的「臨時工」搞錯了!
  • 佳能EOS RP套機(RF 24-240mm)報12499
    這臺相機的定位非常簡單明了,為進階攝影愛好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全畫幅相機,讓更多朋友可以用上全畫幅。這臺相機不僅價格誘人,而且機身重量僅有440g,是一個真正「微」起來的微單相機。目前佳能 EOS RP套機(RF 24-240mm f/4-6.3 IS USM)在商家「成都智欣數碼」處報價12499元,官方授權,正品保障。
  • 另類的《霍比特人》:富有爭議的48幀電影
    作為中土傳奇的完結篇,電影《霍比特人 3:五軍之戰》目前全球票房已經高達7.8億美元,這部電影將於2015年1月2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我們都知道,電影被稱之為「24 幀的藝術」,但《霍比特人》系列卻採用了每秒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48 幀版的《霍比特人》能帶給觀眾什麼?會有更多的電影採用每秒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嗎?
  • 另類的《霍比特人》,富有爭議的 48 幀電影
    作為中土傳奇的完結篇,電影《霍比特人 3:五軍之戰》目前全球票房已經高達 7.8 億美元,這部電影將於 2015 年 1 月 23 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我們都知道,電影被稱之為 「24 幀的藝術」,但《霍比特人》系列卻採用了每秒 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48 幀版的《霍比特人》能帶給觀眾什麼?會有更多的電影採用每秒 48 幀的技術來拍攝和放映嗎?
  • 佳能16-35mm f/2.8L II/III畫質對比
    因此佳能在進入2010年之後先後更新了16-35mm f/4L IS USM和11-24mm f/4L USM兩支超廣,但遺憾的是光圈都是f/4這種小三元規格——11-24雖然在廣角端取得了進一步突破,但是光圈規格的限制使得它看起來仍然更像是17移軸這樣的特種產物,而不是16-35/2.8L II大三元序列的正統接班人。
  • 格非:鄉村的消失意味著什麼?
    5月9日,在山西汾陽賈家莊舉辦的首屆呂梁文學季,著名作家、清華大學教授格非分享了他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撰文 | 瀋河西 劉雨晴從上帝創造的鄉村到人創造的城市格非首先對「鄉村的消失」這一概念作出界定。在他看來,這一命題本身並不成立。所謂「消失」是指鄉村文明被城市文明所取代。西方有種說法,叫「上帝創造了鄉村,人創造了城市」。
  • 無線閃燈新玩法 佳能600EX II -RT實戰人像拍攝
    無線閃燈新玩法 佳能600EX II -RT實戰人像拍攝 2017年06月26日 11:24作者:申沛編輯:申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ISO十萬+10fps連拍 佳能1D Mark IV評測_佳能 1D Mark IV_數碼影像...
    可以說「小馬四」的種種特性讓很多人非常關注,而在各項測試開始前我們還是從相機的外觀說起。圖為:佳能EOS-1D Mark IV電池  相信很多人對於相機電池,尤其是低端相機的電池總有所抱怨而佳能1D Mark IV由於定位專業,所以在電池方面採用了令很多人羨慕的2300mAh、11.1V高電壓鋰電池。超大的容量保證了相機在續航能力上有著300-2000張的拍攝能力(依據不同拍攝模式、使用習慣而定),而11.1V電壓則為相機的超高速連拍和雙DIGIC 4處理器提供了最有力的「後勤保障」。
  • 拋棄常規旅遊概念 冬季來德州看候鳥吧(全文)_佳能 5D Mark IV...
    每年的觀鳥大會都是德州最主要的比賽項目之一,同牛仔節一樣吸引著很多人的參與。相信當你來到德州,來到這個鳥類的天堂,將會享受到完全不同於其它旅遊地點的感受。  6佳能5D Mark IV詳細參數
  • 萬盛奧陶紀國際極限挑戰節啟幕,300餘人挑戰極限蕩繩!
    2018年,奧陶紀景區邀請國內蕩繩第一人段樹軍,在天空懸廊和雲端廊橋之間,搭設了一根蕩繩,讓普通遊客體驗這種驚心的項目,瞬間刷爆了網絡,很多人都在問,什麼時候能「再來一次」?6月15日起,為期5天的極限蕩繩挑戰再一次在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