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人眼極限無窮盡!就算是8K解析度依舊不是終點!

2020-12-06 ZNDS智能電視網

提到8K電視,人們大都會像提到冥王星一樣對它感到陌生、感到距離感,雖然市面上已經有消費級的8K電視出現,但是過高的售價、超大的尺寸、近乎沒有的片源使得人們對當下的8K仍舊無感,就算聯合新興的5G傳輸技術,使8K視頻在20Gbps的速率下實時傳輸,達成「8K+5G」的黃金組合,也因內容匱乏而無人問津。

雖然新興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的確會受到挫折,但是為什麼「8K」會受到如此苛責呢?這其實是一場關於解析度的戰爭。

現如今,解析度一般是指屏幕解析度,不論是手機屏幕還是電視屏幕。解析度指的是屏幕每行像素點和每列像素點的乘積。直觀的講,如果一塊屏幕的解析度是1080P,那麼這塊屏幕上每行有1080個像素點,每列有1920個像素點。當然就現在來說已經很少提720P、1080P,更多的還是以2K、4K為主。

而體現在人眼觀感上,就再需要引入一個概念,就是ppi(pixels per inch)。ppi的意思就是每英寸有多少像素點,全球知名的手機廠商蘋果將自家超過300ppi的屏幕稱之為「視網膜屏」也正是因為當達到300ppi時,像素點的邊界將不再為人眼所察覺,人眼將不再感受到畫面的顆粒感,此時以前在功能機時代才能看到的屏幕上一點點的發光電將再也不會被「看到」。

4K像素點已不夠用,只能顯示兩條線
8K仍可以完整顯示4條線

但這僅限於小尺寸屏幕的手機上。想像一下戶外的大屏LED廣告牌,在仔細看的時候依舊可以看到那明顯的顆粒感。而回到電視上,相比於使用距離以「釐米」計算的手機,電視在我們家中的使用距離大多在3米左右,同時電視機尺寸的變大也使得ppi數據變化。

高解析度下連皮膚肌理都清晰可見

不過就像你永遠看不到窗外的蚊子是怎麼飛的一樣,當人眼距離屏幕變遠後,小小的像素點邊距帶來的顆粒感也不會那麼明顯。據等效ppi公式計算後在2米距離觀看55英寸4K電視的等效ppi約600左右,遠遠超過人眼所能分辨的數值,這已經足夠滿足一般家庭的使用。也難怪人們現在並不看好8K,畢竟4K已經夠看了,何必再破費。

然而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願意做「沒用」的事。在VR和雷射電視逐漸興起的時代,4K似乎也滿足不了他們。VR眼鏡帶給人們的「沉浸感受」需要更高的解析度和刷新率才不會出現「認知-器官」相悖的眩暈感;雷射電視則需要更高的亮度和解析度才能儘量避免受環境光的影響。

沉浸式VR音遊《Beat Saber》

雖然8K電視在現在僅僅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化外之地」,但是它代表了人們追求人眼極限的探索精神,而之後的16K,甚至更加高的解析度都是其為之奮鬥的目標!有人高談「情懷」,也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探尋極限,也有人坐井觀天。或許改變世界,真的需要有一些「無聊」的人去做一些「無用」的事。

相關焦點

  • 8K是否有必要:人眼極限解析度不超4K
    1080p屏幕剛普及,4K技術就已來到,當人們對4K技術還沒弄明白時,8K解析度的電視已經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對此,《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Farhad Manjoo表示,人類的肉眼基本上無法欣賞4K級別以上的解析度,但是屏幕技術發展到超越人類肉眼識別極限則是一種趨勢。
  • 超越人眼極限 Nvidia和AMD都在準備8K
    【中關村在線軟體資訊】9月30日消息:4K,3840 x 2160解析度,超過800萬像素,4倍於1080p,才剛剛走進我們的生活中。現在,顯卡製造商就已經開始準備跳躍至更高的像素,8K時代。    AMD的總遊戲科學家Richard Huddy說:「如果我們能顯示水平解析度8K和垂直解析度6K,那麼按正常人20/20的視力,幾乎可以完美達到人類的視覺系統。」而且,人類在這個解析度看到的內容細節已經是極限,也就是說不會有16K或32K解析度了。Huddy繼續解釋說:「人類視覺系統總共可以接受4800萬像素,這也就意味著現在的顯卡需要比現在4K顯卡強大6倍。」
  • 挑戰人眼極限 PPI角逐無峰值群機推薦
    隨著蘋果推出Retina概念的視網膜屏幕以來,人們就開始更加注重手機屏幕的精細程度,蘋果的Retina屏幕,是一種具備超高像素密度的液晶屏幕,它可以把960×640的解析度壓縮到一塊3.5英寸的顯示屏內,按照PPI計算公式,該顯示屏幕的像素密度達到326像素/英寸,也就是326PPI。這也是賈伯斯認為的人眼的「極限」300PPI所「前所未見」的,不過,在手機市場上,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 Nvidia和AMD都在準備8K 接近人眼極限
    Nvidia和AMD都在準備8K 接近人眼極限 時間:2014-09-28 16:59:18 來源:新聞組-rainbow 作者:rainbow
  • 蘋果Retina已過時 手機解析度終點在哪
    ②326PPI的Retina並不是極限,而只是一個及格線。③手機的解析度極限在哪?人眼極限是600PPI。④無2K,不A屏,OLED屏需要更高的解析度。326PPI的Retina並不是極限,而只是一個及格線    蘋果公司所說的326PPI不是人眼分辨的極限,而是在一定距離下達到retina顯示效果的最低PPI,所以說326PPI不是極限,只是一個及格線。
  • 挑戰人眼視覺極限!聯想YOGA 5 Pro 4K版正式開售
    挑戰人眼視覺極限!10:56作者:李佳輝編輯:李佳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高清視頻的普及和遊戲越發逼真的視覺效果,讓筆記本電腦用戶對於屏幕解析度的要求逐漸提升
  • 每秒24格非終點 電影進階挑戰人眼極限(全文)_佳能 5D Mark III...
    電影是一個每秒鐘24格的藝術,筆者覺得就算是一個對電影藝術一知半解的人,也會知道這一點,或許大家都知道「24格」這個數字,但是「24格」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雖然下文也會涉及到「電影為什麼是每秒24格」這種老生常談的知識 ,但這並不是今天故事的全部。
  • 人眼和解析度的關係
    雖然20/20對於一個視力好的人來說是很合理的視力,但這並不是極限。每個人的視力程度的範圍都不一樣。健康的眼睛或有些戴眼鏡的人的視力可能更好。此外,識別文本時的視力要求通常要比觀察其他細節時高。解析度VS視角在攝影中,高質量的衝印像素通常都有300像素每英寸,它的細節允許一個視力20/20的人需要站在相距一英尺的位置查看。但是,像素不用總是這麼高。按照經驗法則,一張照片被放大後,最合適的觀察位置與畫面的距離和畫面對角線的長度相同。在這張相片的最遠觀察距離,它的可視角度達到了50度。
  • 人眼的解析度是多少?
    人眼是一個光學模擬結構,無法通過像數位相機那樣來精確測量像素。大腦的視覺皮層無法直接感知從眼睛傳輸的的信息,它是通過視網膜解析光信息並生成圖像。根據從眼睛傳輸到大腦的神經細胞傳輸頻率刷圖像。根據科學家和攝影師羅傑·克拉克博士的說法,人眼的解析度為5.76億像素。我們的自然界圖像解析度為5.76億像素,在垂直方向上約為18,000像素這一數值非常大,至少目前沒有這樣的相機具有接近人眼的解析度。
  • 人眼為什麼需要更高解析度?
    而20/50代表正常視力在距離50英尺處能看到的東西,這個人在20英尺處才能看到。如果把它換算成"米"作單位,20英尺大概六米,20/20視力也就是6/6視力。雖然20/20對於一個視力好的人來說是很合理的視力,但這並不是極限。每個人的視力程度的範圍都不一樣。健康的眼睛或有些戴眼鏡的人的視力可能更好。此外,識別文本時的視力要求通常要比觀察其他細節時高。
  • 「CV系列」 人眼的解析度
    計算機視覺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話題,這個系列的定位並非要實現全面無遺漏的介紹,而是希望從簡單的概念著手,儘量避免使用生澀的專業詞彙,力求讓不具備專業背景知識的人也能夠在看完視頻後發出「哦,原來是這樣!」的感嘆。所以,在視頻表達方式的天平上,通俗易懂勝過專業嚴謹。不過不要擔心,每段視頻的發布頁面會儘可能將視頻中涉及到的專業參數的引用來源列出,供有需要的人士查詢。
  • 超越人眼識別極限 高解析度手機屏幕已走火入魔?
    如果有人把智慧型手機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寫成一部編年史,我們會發現這簡直就是一場屏幕尺寸和解析度大戰。從挑起戰爭的iPhone 4,到後來的HTC One X,再到Galaxy Note II,屏幕解析度成了廠商們爭先恐後追逐的目標。不過,很少有人想過:從qHD到720P,再到最新的1080P,把解析度這麼高的屏幕塞到手機裡面,你的眼睛真的看得出來嗎?
  • 超越人眼解析度!Eyefinity技術全解析
    超越人眼解析度!,有沒有想過人眼的視覺解析度大概是多少呢?以0.0002m為一個像素點,這樣就可以計算獲得底面長方形為2169x1213的解析度。    2169x1213就是人眼「注視」中、可以完全看清的區域,但別忘了人眼還有「餘光」,上下左右比較模糊的區域也屬於可見範圍,這樣估算下來,最終人眼的解析度大約是6000x4000。
  • RTX 3090再戰8K解析度3A遊戲:纖毫畢現,清晰銳利新視界
    為了在8K遊戲時提高玩家的流暢度,NVIDIA專門為RTX 3090定製了24GB的GDDR6X顯存,再配合上全新的DLSS超級性能模式,讓AI張量單元在遊戲中盡全力提升RTX 3090在8K解析度下的表現。不過老話說得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種超高解析度的體驗能給玩家帶來多少震撼?現階段8K遊戲能有多好的體驗?8K開光追還能玩嗎?
  • 科普|人眼到底有多少像素?
    如果硬要把人眼像素數取值的話,只能取人眼中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數了,不過這又不太科學,因為並不是一個細胞就能代表一個像素點的。關於5.76億這個略顯誇張的像素值,計算過程是這樣的:先了解一下人眼解析度這個概念。
  • 萬盛奧陶紀國際極限挑戰節啟幕,300餘人挑戰極限蕩繩!
    2018年,奧陶紀景區邀請國內蕩繩第一人段樹軍,在天空懸廊和雲端廊橋之間,搭設了一根蕩繩,讓普通遊客體驗這種驚心的項目,瞬間刷爆了網絡,很多人都在問,什麼時候能「再來一次」?6月15日起,為期5天的極限蕩繩挑戰再一次在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上演。
  • 深度解析:人眼到底等於多少像素
    之後就有不少人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算法,得出的結論少的有500萬,多的有100億,當然還有一個5.76億這麼一個看起來超級標準的數字。不過今天筆者也想來和大家討論一下,到底人眼有多少像素。所以說筆者就要緊接著把剩餘的條件全部用上來,看看我們繼續走下去能夠得到什麼樣子的答案。
  • 三星欲突破人眼極限 研發6億像素圖像傳感
    三星欲突破人眼極限 研發6億像素圖像傳感 2020-04-21 15:31:13 來源 : IT之家 繼發布全球首款1億800萬像素手機傳感器之後,IT之家了解到,三星傳感器業務團隊負責人、執行副總裁Yongin Park今日發文稱,三星目標是研發6億像素(600MP)傳感器,突破人眼極限。
  • 2K、4K、8K解析度屏幕有用嗎?看看它們怎麼說!
    2010年,蘋果iPhone 4將960×640的像素壓縮到一個3.5英寸的顯示屏內,使像素密度達到326像素/英寸(ppi),超越了人眼所能分辨出像素點的極限。如今,市面上幾乎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已經是視網膜屏幕了,而且ppi更是突破了400甚至500大關,視網膜概念似乎沒有意義了。
  • 手機進入6400萬像素時代,紅米發布首張6400萬樣張,逼近人眼極限
    而這兩者背後的相機傳感器,就是三星在今年5月發布的ISOCELL Bright GW1傳感器,成為全球首款用於智慧型手機的6400萬像素傳感器,也是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傳感器。而且其還支持高達100DB的HDR高動態範圍,遠高於常規圖像傳感器的60DB,而人眼的HDR極限範圍約為120DB,這意味6400萬像素的GW1傳感器正在逼近人眼極限,可以更好地模擬人眼看到的拍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