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斯克入華推銷特斯拉 背後有哪些故事
搜狐科技文/崔鵬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想必早已被國內很多人所熟知,這位前PayPal聯合創始人,現任特斯拉(Tesla)、SolarCity和SpaceX的執行長,堪稱自蘋果賈伯斯和微軟比爾蓋茨後,明星效應最強的科技界大佬。
這兩天他又跑到中國來了,先是去清華做了個演講並與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進行了對話,後來又親自主持了特斯拉7.0系統在中國的發布。馬斯克與錢穎一的對話,提到了自家從汽車到火箭飛船的很多產品,爆點很多,背後的故事也很多。
Space X曾被馬斯克拿來證明「美國可以擊敗中國」
Space X也許大家略顯陌生,但「龍飛船」肯定能喚起很多人的記憶,2012年它搭載「獵鷹九號」火箭發射升空,拉開了私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的新時代。
在清華的對話中,馬斯克表示成立Space X時,他認為成功率最多10%。但它不但活了下來,而且很滋潤——Space X剛在今年1月完成10億美元新融資,又在9月份獲得了總額為70億美元的兩項新訂單,這個數字甚至逼近了明星公司Uber的總融資額度。馬斯克表示,依靠這種重複使用的火箭技術,能在10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
龍飛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開發成本約為3億美元。馬斯克本人也在2011年發表郵件「為什麼美國可以擊敗中國」(Why the US Can Beat China:the facts about SpaceX Costs),內文中表示公司旗下獵鷹九號火箭的標準發射費為5400萬美元,低於中國長徵火箭6000萬美元的報價。
他本人認為這是美國創新戰勝廉價海外勞工的典型事例,還表示美國的自由企業制度,允許任何技術更好的公司參與競爭,這將確保美國保持世界上最偉大的創新大國。
馬斯克對自動駕駛的信心超過奔馳和谷歌
說到自動駕駛,本次特斯拉在國內發布的7.0版本由馬斯克本人親自領導研發,最大的亮點就是釋放了多個自動駕駛相關功能,比如自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和泊車等。
馬斯克充滿信心的表示「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投入使用並在逐步完善,我想在3年左右的時間,我們會有完全自主駕駛的汽車」。而谷歌無人駕駛項目負責人的公開表態是爭取5年內讓它上路,奔馳也把該時間表放到了2020年以後。
馬斯克的信心可以理解,他認為自動駕駛在技術層面3年內就能搞定。但從目前看也許特斯拉還需要對技術做更多的測試:有大量升級7.0系統的用戶在國外論壇上抱怨稱,該系統會讓他們把特斯拉毫無徵兆的開到公路外面去,或者在高速狀態下頻繁變換車道。
馬斯克本人也在23日中午的發布會上面對媒體表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出了車禍,責任還是由車主承擔,建議車主還是要注意路況,自動駕駛還在測試中。所以壕們不要被鋪天蓋地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宣傳帶到溝裡去了哦。
一份報告讓特斯拉股價大跌,馬斯克損失30多億元
馬斯克曾在公開場合表態特斯拉已經佔據其一半的工作重心,他在這兩天的對話和採訪中都表示,被寄予厚望的廉價車型Model 3未來將在中國生產,並因此降低三分之一的成本和價格。
其實特斯拉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先是巴克萊分析師將特斯拉股票評價下調至減持級,又預測其並不能完成2015年5萬輛的交付目標,而且由於Model X的產能較低,華爾街甚至懷疑原定2017年上市的Model 3是否又會延期。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馬斯克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為3025輛,而2014年特斯拉在華的銷量為3500輛。雖然超過去年問題不大,但今年5000輛的目標應該是又無法完成了,嗯,又。
這還不是最糟的,在即將出版的12月刊《消費者報告》中,這份曾在8月測試中給予P85D高分的全美知名媒體,將特斯拉從它的推薦名單中剔除。它給出的理由是,車主反映了各種質量問題,比如天窗異響,需要更換電動機等。《消費者報告》認為其遠低於行業的平均可靠水平。
消息傳出後,特斯拉股價應聲大跌6.6%,創下了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馬斯克本人的淨資產也蒸發了5.62億美元。
SolarCity運營多年依然虧損,依賴政府補貼
馬斯克表示SolarCity暫時無法從美國業務中抽身,在美國外也只進了墨西哥市場,預計將在最快兩年內進入中國。
SolarCity近期的利空消息是有點多,《洛杉磯》時報曾做出統計表示,其接受了政府大量補貼。比如紐約州7.5億美元建設的一座太陽能電池板工廠,SolarCity每年1美元就能租用。彭博社記者甚至表示隨著馬斯克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州都想成為他的陪襯。
雖然股價上漲不少,但SolarCity運營多年還在虧損。今年8月份,華爾街做空大師查諾斯甚至放話稱SolarCity簡直是一個「次級債公司」,直接引發後者股市崩盤,馬斯克不得不自掏腰包500萬美元增持SolarCity。
超級高鐵明年開工,馬斯克對前人理念進行完善
2013年,馬斯克第一次向外界闡述了「超級高鐵」的想法,原理是在地面或地下建一個密閉管道,用真空泵將管道抽成真空或部分真空,行車阻力會大大減小,最終達到1200公裡的時速,接近音速。因為它處於全封閉的真空系統中,它可以對複雜天氣免疫,還可以使用太陽能作為驅動力。
馬斯克和名為HTT的眾包創業公司兵分兩隊,在推進該項目,並籌備明年「超級高鐵」的落地測試。目前已經有400位來自NASA、波音和雅虎等公司的工程師加入該項目,HTT落地測試項目的土地也已經得到批准。但該技術實現民用估計要等到十幾年之後。
其實馬斯克並非第一個提出「真空管道運輸」的人。1904年就有美國學者提出這個概念,1999年美國工程師奧斯特為真空管道運輸的概念申請了專利,並在2010年成立了開發真空運輸項目的公司ET3。他的目標遠高於馬斯克,預計管道內物體的速度能達到6500公裡每小時,也就是說從北京到紐約,只需要2小時。
在結尾處照例附上錢穎一和馬斯克的對話精彩實錄:
錢穎一:謝謝,歡迎同學們來到2015年清華管理全球論壇,每一年我們開顧問委員會,我們都會要開全球的論壇,每一年都會邀請一位顧委會的委員作為我們嘉賓,去年是蘋果的CEO,庫克,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埃隆·馬斯克來到這裡。
因為我們今天是在清華,所以大部分的觀眾也都是學生,我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從您教育經歷開始,我知道你是從南非搬到了加拿大,當時是進了女王大學,兩年之後你轉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兩個學校都學的專科,之後選擇了物理學,所以介紹一下你的大學生活吧。
當初並不確定要讀大學,物理很有意思
埃隆·馬斯克:事實上當時並沒有考慮的非常周全,我的大學其實並沒有仔細的考慮過,事實上我當時並不確定要去讀大學,不知道想要幹什麼,最早當我離開南非之後,我是想去美國,因為我認為那裡的技術非常的發達,商業環境也很好。
錢穎一:你為什麼選擇學商科呢?
埃隆·馬斯克:我考慮兩個可能性,一個是電腦工程,另外一個是去女王大學。我去了沃德魯,但是我覺得那個地方女生不多,所以我就想可能沒那麼有意思吧。然後我就去了女王大學,我在那遇到了我的妻子,所以還不錯吧。我學了很多課程,商業、數學、工程,應該說涉獵比較廣泛。之後我去了沃頓,但是我當時沒有錢,為了去沃頓我必須得到獎學金,我不知道怎麼能得到獎學金,但是我還是申請了,他們也給了我獎學金。
埃隆·馬斯克:我在第一年結束了商業的課程,但有兩年的學制,所以我想做點別的,我就開始學物理。我當時想要不要去華爾街,還是說去做工程,學理科繼續深造,所以我當時拿到了物理的學位,然後又去了斯坦福,當時我決定要做研究了,所以我當時是去研究電池容量方面的一些技術。當時融合了物理學、材料學比較綜合性的學科,但是我後來就輟學了,第二天我就輟學了。
錢穎一:所以你是先學了商科,然後學了物理,然後你認為物理更有趣還是說更難呢?相比經濟學來說。
埃隆·馬斯克:是的,我覺得物理,或者說科學類更多是讓你了解到世界本身的本質,我們應該問怎麼樣的問題,討論宇宙的終級或者宇宙的真理,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方面。另外我學商科是認為畢業了之後可能需要給經濟學位的人打工,如果他們知道的東西比我知道的多,我是不利的,所以我需要知道新的東西。
錢穎一:你學商科是為了跟你未來的老闆有共同語言,僅此而已嗎?
埃隆·馬斯克:是的,我碰到我並不喜歡的老闆。
錢穎一:你就決定自己去創業了是嗎?
埃隆·馬斯克:對的,我就是這麼想的。
創業不知道做什麼就開了家公司
錢穎一:再講一講你現在在幹什麼,這是一張表,MIT技術評估,2015年50個最聰明的公司,全世界有這50家公司,我們在上面看到特斯拉、SolarCity、SpaceX在上面佔了三個格子,第一,第九和第二十二,這是不是很棒?對我而言,如果有一家公司列在表上,我們就已經夠自豪了,但你三家都上榜了,特斯拉是第一名,這是特別令人驚訝的,讓人覺得很羨慕的事情。
我知道這三家公司是你自2001年就開始加入的公司,在那之前你已經創造了兩家其他公司,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當你把那兩家公司賣了,在後來15年投注這三家行業非常不一樣的公司,分別是汽車行業、潔淨能源。你的前兩家公司是網際網路公司,後三家公司跟這個完全沒有關係,能跟我們介紹一下你當時是怎麼想的嗎?是不小心還是機遇巧合?
埃隆·馬斯克:當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想,我希望參與那些能夠對人類未來促成積極影響的事業,我想有五大領域,包括網際網路網、可持續能源、去其他星球生活、基因學和人工智慧,最後兩個領域我覺得好像是雙刃劍。
我在大廳裡晃悠跟人聊天,後來我想不去創業不知道該去哪,後來就創造了一家公司。
創建Space X時認為成功率最多10%
錢穎一:航空航天領域是政府從事的角度,技術角度入門太高,資本監管角度入門都很高,很多人也想入這個領域,但他們覺得幾乎不可能,你為什麼認為你可以進入這個航空航天領域呢?
埃隆·馬斯克:它的起源並不是為了創造公司而創造公司,2001年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討論我們六幾年就去了月球,肯定可以登陸火星了。後來我上美國航天局看火星計劃,發現什麼都沒有,後來我了解他們已經不把這個列入目標了,當時已經取消了登陸火星的目標。
後來我想搞一個慈善活動,把溫室氣體放到火星上去,如果去火星就是我們去過最遠的星球了,這個應當讓公眾覺得熱情澎湃,會給更多的預算,也許我們可以再搞一個所謂的登陸計劃。還去了三次俄羅斯,當時想買他們用過的火箭和航空器以便登陸火星,但後來沒買成,其實我的前提是錯的。
如果人們覺得不可能成功的話就會放棄,後來我想我應當創造一個公司來減少人們去外太空的成本。60年代以來這個技術沒有更多革新了,反而變的越來越糟,成本越來越高,這是我創造這個公司的前提。剛開始以為成功機率最多10%。
錢穎一:您創造SpaceX已經13年了,你的夢想是送人上火星,而且要用這種可反覆使用的火箭,因為可以讓成本下降10倍,最終是要下降100%,你當時說十到二十年可以上人上火星,現在已經2015年了,如果你的預計是正確的話,我們2020,或者2030年有人上火星了,這不是很遠的未來了,你還樂觀嗎?
埃隆·馬斯克:我覺得大概十年。
錢穎一:可反覆使用的火箭這個很困難,因為NASA已經把航空空間站終止了,你為什麼有信心做到這一點呢?
埃隆·馬斯克:此時此刻我覺得很有信心,我們可以重複使用火箭,我們兩次掉到海裡了,還有一次幾秒鐘火箭爆炸,我們還是取得了很多進步的。我特別樂觀,在未來的幾個月,我們可以把火箭安全的進行降落,我覺得這個有90%的可能。
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持續下去的話,我覺得2025年可能就是一個人可以上火星的時機。
錢穎一:也就是說十年間?
埃隆·馬斯克:差不多,可反覆利用很重要,以前不斷重複利用並沒有使得成本下降,反而使得每一次發射成本上升了,當時每年40億美元的預算,只能飛四次,所以說每一次要花10億美元來送一個火箭上太空,而且用了一次就廢掉了,所以人們就會考慮基於這一點。
錢穎一:每次使用它是不是成本會下降呢?
埃隆·馬斯克:我們火箭推進器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但是可能火箭是要60億,推進器只有十分之一的價格,佔到了一半的成本,我們要改進推進器的成本,這樣能夠降低總體的成本。可重複使用這個問題通過這個降低載人的成本,但是還有維護的飛躍。如果我們實現載人航空航天可能性的話,在火箭方面把成本降低民用航空成本差不多,也許每次飛行在6萬美元左右,這是我們最終的一個目標。
錢穎一:你的夢想是把人送到火星,你終極夢想是要在火星上創造一個城市,是這樣嗎?
埃隆·馬斯克:我想人類的歷史或者走向是兩個,第一是我們去了其他的星球,另外是滅絕,這兩個都是有可能的。你知道第一種是更好的辦法,這樣的話必須在另外星球開發一個棲息地,火星是一個選擇,我們應該嘗試這麼做,事實上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於我們來說有可能把生命帶到地球之外的地方去,不管是在長期還是短期,我想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儘快的行動。
特斯拉成功的機率曾經非常渺茫
錢穎一:現在有很多的汽車製造商也在造電力汽車,比方說尼桑有聆風,雪弗蘭有沃特,還有福特。你們跟他們不一樣,你的公司不在底特律,而是在矽谷,特斯拉的理念運作方式和傳統汽車製造是完全不一樣的,相比傳統製造業來說。在矽谷有很多其他競爭者,你對特斯拉是怎麼看的呢?
埃隆·馬斯克:我覺得我們特斯拉成功的機率一開始是非常渺茫的。一開始美國和其他國家電力汽車發端都不是特別的好。當時大的背景也不好,很多公司生存都非常的困難,在美國只有特斯拉和福特並沒有破產,當時在美國其他汽車公司都接近破產了。
錢穎一:你認為在那個時候特斯拉存活的紀律甚至比SpaceX機會更小?
埃隆·馬斯克:我認為10%的機會。我們很多時候都要破產了,特斯拉和SpaceX都是一樣,當時發射三次都失敗了,當時的預算只夠發了三次,我們當時做第四次好在成功了,否則的話我們就永遠拜拜了。
對特斯拉很多時候我們都快破產了,很多次。在2008年時候我們融資基本上在最後一天,最後一分鐘完成的,如果是那個時候沒有籌到錢的話,幾天之後我們就應該破產了。我們應該是非常驚險的活到了現在。
除了火箭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將變成電力驅動
錢穎一:Model S和Model X都是很貴的車,是奢侈品,人們想價格更低的車,性能很好,所以你們要出Mode 3,這是決定性的時刻,會決定誰佔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埃隆·馬斯克:我覺得不是這樣的,我想那個時候會有1億輛車推向市場,只能拿到市場份額10%,最多了,這是一個共贏的市場。這並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面,這並不是一個天然帶有壟斷性的行業,是競爭性很激烈,但是很難做到壟斷。所有交通都需要電力驅動的。
錢穎一:包括火箭?
埃隆·馬斯克:我認為所有除了火箭之外所有的交通都會是電力驅動的。
錢穎一:你對車的理解和概念和其他人不一飲的,你認為車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寵物」?
埃隆·馬斯克:算是吧,因為你要照顧你的車,要為車做很多事情。比如「空中升級」OTA,要升級你的軟體,要停到車庫,要護理它,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這是很常規的做法,你買了車理所應當做這些事情。就像買了電話,買了電腦,你要給他們充電,買車之後有一些事情期望裡面自然而然要做的。
3年內就會有完全的自動駕駛汽車
錢穎一:它讓我想起手機的概念,因為手機和固定電話是一樣的,現在人們用智慧型手機有很多的功能,而打電話只成了電話功能非常不起眼的一部分了。
埃隆·馬斯克:是的,我想我們未來需要自動駕駛,要純電動。無人駕駛是要發展的,我們自動駕駛的系統已經投入使用了,我們在慢慢升級這個系統。我的猜想是在三年之內會看到完全可以自動駕駛的車。
錢穎一:什麼時候人開車不再合法?你覺得這可能嗎?
埃隆·馬斯克:我不想變成這樣,我想可能有的轄區,或者有的地區會認為人開車在那個時候變成不安全的事情了。我支持人們開車,但是很可能未來某些地區認為人開車不安全,所以是不合法的。
錢穎一:監管機構認為沒有人開車是危險的,現在思維定式是這樣的,你認為未來可能是相反的?
埃隆·馬斯克:對,如果一定階段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夠成熟的話,那麼對人類駕駛來說問題就變成允不允許人再繼續駕車了呢?
錢穎一:你認為這是法律和監管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
埃隆·馬斯克:對,技術層面三年之內完全沒問題的。
Model 3未來將在中國生產,價格下降三分之一
歐陽教授:我想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續航裡程和成本當中取得一個平衡,特斯拉在這方面有什麼樣的,或者能做什麼呢?
埃隆·馬斯克:我們Model 3隻有Model X一半的價格,我們進口中國關稅很高。我們未來會在中國投產,這是長期計劃,會減少我們進口稅,降低購車的成本,最終可能會變成現在的三分之二的價格,本地投產之後你的成本大概降低三分之一,事實上續航裡程會更長。
錢穎一:能這樣做還是努力當中?
埃隆·馬斯克:還需要兩年的時間。
歐陽教授:你認為電動車還需要花多久能夠取代現在的汽油車。基於什麼你認為你的推論是正確的?
埃隆·馬斯克:我認為超過一半的,在2030年有超過一半的新生產的車會是電動汽車。我是很有信心的,一個車報廢是20年左右。即便到2030年有一半的車是電動的,但是一年的產量只有1億,而目前車有20億,所以要取代整個車還是需要花一段時間,中國的份量會是最大的。
錢穎一:另外你創立的公司SolarCity潔淨能源公司,你需要改變的領域。過去幾年好幾家大的太陽能公司都產生了問題,你可能也聽說過了。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你為什麼沒有步入其他倒閉公司的後塵,是商業模式還是知識創造了不同?
埃隆·馬斯克:中國是最大的太陽能板的生產國。雖然有些大公司的確倒閉了,但是儘管如此中國還是光學太陽能板最大的生產國,這是很棒的事情,而且沒有政府補貼。
我希望SolarCity可以促進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速度。這其實就變成了一個經濟問題,太陽能如果人們覺得價格更低發展速度就會更快。
錢穎一:你有沒有聽說過中國《三體》,這是中國很有名的科幻小說。
埃隆·馬斯克:沒有。
錢穎一:已經翻譯成英文了,得到很大的獎,是目前中國科幻度最高的作品了,叫做《三體》。
埃隆·馬斯克:我會買一本來看一看的。
錢穎一:你認為你是一個工程師還是說是一個企業家?哪個佔的更多?
埃隆·馬斯克:如果只有這兩個選項的話我會說是工程師。但我最終想成為有用的人。
錢穎一:你有生之年要去火星。
埃隆·馬斯克:對,我想去火星,當然也有很多的困難,我希望空間技術的發展能夠讓更多的人去火星,也希望能夠讓人類成為一個跨行星的物種。
年輕人創業需要趁早,創辦公司要謹慎
錢穎一:除了技術創新以外,今年中國出現創業的熱潮,很多清華的學生也希望開創中國的特斯拉、SolarCity、Spac X,對於這樣的學生有什麼樣的建議,讀書期間創業是好主意嗎?
埃隆·馬斯克:如果說你看到了社會的一些需求,你會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來解決這個需求,那做這個事情最好的時間是在讀書的時候,或者剛畢業,因為那個時候沒有過多的責任,沒有要養家餬口,這個時候你應該說是挑戰或者承擔風險最好的時候。
創造公司是很難的,我可能並不會建議大家去做,總體而言要創造一家公司剛開始好像人們都很樂觀,人們都覺得無限可能,六個月之後,可能一年到頂就沒有這個感覺了,後來的幾年就是極端的痛苦,後面是失敗,這是很正常的經歷。
超級高鐵項目技術可行成本也比高鐵低
提問:上一次我是在倫敦看見你,你講到超級迴路鐵路。
埃隆·馬斯克:SpaceX在舉辦學生的設計比賽,我們想做1.5公裡長的測試,就在我們公司旁邊。我是管道交通的大粉絲,我覺得管道也是大家過低重視的一個行業。交通其實應當變成3D才行,你可以往上也可以往下。飛機也會受到天氣影響,但如果隧道的話就不會受天氣幹擾,沒有噪音,未來很有潛力。
錢穎一:這個在技術上、經濟上是可行的嗎?還是說你沒有時間,所以讓別人去做這個項目。
埃隆·馬斯克:這是可行的,我發表的白皮書已經通過全方位的數學計算對它進行了論證,而且很多外部的機構也確認了我的計算是正確的。也許可能從經濟上還是要進行更多的考慮,但這比高鐵更便宜,因為每英裡成本比高鐵要低,其實僅僅是一個隧道而已。
錢穎一:可能性是什麼?有多大?十年間或者二十年間能看到高迴路嗎?
埃隆·馬斯克:起碼某些地方未來能夠看到一些隧道得以建立,其實要獲得支持,要獲得許可,技術上是可行的,技術上很簡單。
錢穎一:經濟上?投資上可行嗎?
埃隆·馬斯克:我覺得經濟上也很簡單,也很可行,就是一個隧道。而且中間是一個車,有壓縮空氣的。
提問:問題是有沒有計劃在中國推廣SolarCity的業務模型?
埃隆·馬斯克:首先要問問他們,但我也會鼓勵SolarCity在國際上去推廣。但他們現在還是挺忙的,美國一個市場夠他們目前忙了,最近他們已經擴張到墨西哥,1-2年之後也許他們還會擴展到中國和其他地方,找到當地合作夥伴。
提問:如果像其他的人,其他企業家有大的夢想不能獲得融資怎麼辦?
埃隆·馬斯克:如果你是初創企業家,你沒錢,唯一能夠獲得的錢就是頭腦裡知識的話,那麼做軟體就是一個很好的起步項目,因為軟體不需要建一個東西,不需要買設備,買工廠,只需要一個實驗室,所以說這是最好的起始階段企業家的項目,一旦你獲得了一些資本,那麼你就可以去做一些資本密集的項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