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ingWest品玩
玄寧
馬斯克喜歡中國速度,中國玩家喜歡特斯拉帶來的供應鏈產業升級。
我們已經有多久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一名美國炙手可熱的企業家在中國的土地上翩翩起舞,下面的中國人喜笑顏開。
2020年1月7日,在開工一周年之際,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對外交付首批國產特斯拉轎車Model 3,同時啟動SUV車型Model Y的國產製造項目。據特斯拉介紹,目前上海超級工廠產能已達每周3000輛,國產零配件佔比30%,2020年底將實現全部零配件國產化,而未來的目標是年產量五十萬。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從美國總部連夜趕來參加交車儀式,在極富中國特色的登場音樂中,他不自覺的跳起了舞,喜悅溢於言表。馬斯克也再次登上當晚的《新聞聯播》。
目前特斯拉的產能主要依賴其在美國的工廠,而這些工廠建設到交車用了好幾年,如今僅僅一年,上海工廠便從荒地變為每周3000輛的成熟產線,馬斯克的開心,想必每個感受過「中國速度」的企業家都感同身受。
作為對比,上周五一份計劃書顯示特斯拉在德國柏林附近同樣計劃建設一座超級工廠,服務其歐洲市場。特斯拉計劃2021年7月這座工廠能投入使用,計劃年產50萬臺車,但這個預期很可能會拖延,要知道,這座工廠選址附近的柏林新機場早在2006年就開工建設,而交工日至今已延後8年。
一直形容自己身處「產能地獄」的馬斯克,自然愛極了上海工廠的高效。他在當天的活動感謝中國團隊和中國政府的支持。在此之前的1月3日,特斯拉還宣布了中國製造的標準版Model 3將由35.58萬元降至29.9萬(含補貼後)。
目前中國早已是特斯拉第二大市場,馬斯克看到這裡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的興奮不難理解。而更重要的是,當天國內輿論也是叫好聲一片。
幾乎所有人都很快認可了一個邏輯,那就是特斯拉作為一條「鯰魚」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會對整個供應鏈的成長帶來巨大幫助。人們認為,這就好比當年的蘋果之於智慧型手機產業鏈,它最終造就了一批極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手機廠商。
在類比特斯拉與蘋果時,這些分析提到的重要一點是,兩者作為優秀企業都有著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但事實上,馬斯克目前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也許和他的舞蹈能力一樣,很難算是他眾多才華中的一項,不然特斯拉在美國的交付就不會永遠都是問題,最後連按期交付都能成新聞。
這與特斯拉的快速增長和馬斯克個人的管理風格都有關係,在其供應鏈的一些關鍵環節甚至不乏靠人格魅力支撐的部分。據一名特斯拉美國總部供應鏈團隊員工此前對PingWest品玩透露:特斯拉的一些來自日本的供應鏈廠商,主動選擇不用押金或任何擔保而率先供貨,之後再收取貨款。這幫助特斯拉在現金流吃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渡過難關。
因此,特斯拉可能並不像蘋果那樣會直接帶來一套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而更多需要與中國供應商一起突破瓶頸,最終完善馬斯克設想的屬於未來的供應鏈體系。這就意味著,在這過程中,中國供應鏈企業就有機會更深入新一代供應鏈的建設細節。馬斯克百分百零件國產的承諾,也不是被迫的,而只是一個開始,特斯拉更多的供應鏈會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從這個角度,造車新勢力們比此前蘋果時期的國產手機廠商有更好的緊跟學習的機會。
除了理論上的鯰魚效應外,人們對於特斯拉入華的歡迎還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人們已經開始對國內部分廠商的新能源「騙補」等行為感到失望,但同時也因為在新能源領域最核心的三電技術領域,這幾年已經誕生一批中國的技術過硬企業,因此可以對特斯拉的入華更加坦蕩。
其實,與這些產業邏輯相比,國內對於特斯拉的輿論反應才是最難能可貴的。終於,當我們引入一個優秀的外資企業時,不再直接被認為是扶持本土企業的對立面。這是堅持改革開放、多年的產業政策探索和踩了各種坑走到今天才形成的共識,這種共識背後是對開放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尊重。
人們在看待一個優秀外企進入中國市場並享受不亞於國產對手的補貼時,開始習慣將目光放的更加長遠。政策制定和執行也更加科學,一名臨港政府官員曾對PingWest品玩表示:臨港如今引入外資都會利用精確的模型進行分析,不再只是一錘子買賣,而會量化分析其對整個產業鏈和社會經濟的帶動。而引入特斯拉就已經為臨港陸續吸引來多個優質的上下遊產業鏈上的前沿科技公司。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3年談判和最終交付並非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個漫長歷史進程的最新章節。它可追溯到80年代艱苦卓絕的入世談判,過程中是對過往不同行業不同開放準入程度帶來的不同產業發展結果的不斷反思。尤其是傳統汽車產業曾經樸素,但缺乏競爭機制的「市場換技術」策略最終令人失望的結局,以及與之相對比的家電、消費電子設備等科技領域在更開放的市場下形成的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新時代,從「科技是生產力」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再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開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讓競爭進入到一個圍繞創新的更高水平的階段。頂層設計如此,人們對「開放」的理解也如此。
這也是中國要向世界傳達的信息。在當天和上海政府的座談上,馬斯克已經開始「奚落」美國媒體。「一年前,許多美國媒體不相信上海的工廠一年內就能建成。」他說著聳聳肩。「但看看我們現在。」讓這麼一個美國最活躍的企業家來把全球化開放合作的中國方案傳遞出去,不能再合適了。*本文版權歸「PingWest品玩」公眾號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