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緩緩君
首發 | 緩緩說
01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和嘲笑之後,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終於發射成功了,一起上天的還有一輛紅色特斯拉跑車。
不知道埃隆·馬斯克會高興地要飛起來,還是激動到會老淚縱橫。
總之,他成功了。
SpaceX是埃隆·馬斯克創立的第三家公司,馬斯克想用它來製造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然後幫助人類移民火星。
過去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發射成本極其昂貴,所以無法在民用領域進行推廣,但如果能製造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那將大大降低火箭發射成本,為星際旅行提供可能。
然而,如此笨重的火箭從天上掉下來要想穩穩落地還完好無損,外行人想想都知道會很難,在業內更被視為天方夜譚。
所以,當馬斯克在TED的演講中大談自己「重複使用」火箭的理念時,遭到了專家的嘲諷和質疑。
更讓馬斯克受傷的是,嘲諷他的不僅有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那些專家,還有美國的總統候選人,以及大名鼎鼎的尼爾·阿姆斯特朗。
阿姆斯特朗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馬斯克心目中的英雄。
在CBS的 60minutes 節目採訪中,主持人問馬斯克:當你知道阿姆斯特朗、尤金·塞爾南都等美國英雄都反對你的想法時,你是怎樣的心情?
馬斯克雙眼溼潤,很心酸地說了一句:
「這些人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真希望他們能來看看,我的工作有多麼艱難。」
02
馬斯克確實非常艱難。
SpaceX最早的獵鷹1型火箭,三次發射,三次失敗,淪為了業內的笑柄。
但這並沒能讓他停下腳步。
馬斯克不改初心,砥礪前行,然後就遇到了更多更重大的失敗。
Jason-3回收失敗。
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回收失敗。
CRS-7空中解體。
Amos-6發生爆炸。
有人專門製作了一個視頻,記錄了馬斯克的失敗,然後配上反諷的文字,用於記錄他的恥辱。
在最艱難的時候,特斯拉(馬斯克創立的第二家公司)和SpaceX同時遭遇了危機,馬斯克從億萬富翁(1999年,他賣掉第一家公司Paypal的時候套現1.8億美金)變成了億萬負翁(負債4億美元)。
直到2016年4月8日,馬斯克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
這一天,SpaceX的獵鷹9火箭,成功實現了海上著陸,而這艘著陸船的名字叫「我當然還愛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
有人說,這是他對前妻的表白,也有人說,這是馬斯克對航空事業的熱愛。
2017 年,SpaceX 成功完成了 18 次發射任務,這相當於中國全年的發射總數。
2018年,2月6日15時45分(北京時間7日凌晨),「獵鷹重型」火箭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
7分58秒後,兩枚助推火箭也同時穩穩落了地。
這引起了《人民日報》的強烈關注。
因為「獵鷹重型」火箭,是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的超級火箭,馬斯克突破了人類在航天領域的極限。而1年多前,中國成功發射的國內最強的「長徵5號」運載火箭,其運載能力連「獵鷹重型」的一半都達不到。
在這篇標題為《美國人凌晨完成一項壯舉,告訴我們中美差距還有多麼巨大》文章的第一段,寫著這樣一段話:
就在幾個小時前,美國人成功發射了目前全世界運載能力最強的超級火箭——「獵鷹重型」。在一些媒體看來,這枚火箭的成功發射已經令人類「登陸和殖民火星」的夢想變得越發現實起來,重返月球更是不再話下……
比起這些噱頭,真正讓我們中國人震驚的是:造出這種火箭的竟然是美國的一家私人企業,而我們國家距離造出這種量級載荷的火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03
或許你會懷疑發展航天技術有什麼用?殖民火星更是天方夜譚。
砸這麼多錢,改善民生不好嗎?幹嘛要燒錢搞這個?
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話題:「登月無用,不如拿來改善民生」的說法有道理嗎?
答主@太空精釀 是這樣回答的:
600年前,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艦隊,但當時中國人認為探索海洋無用,我們失去了海洋。結果我們今天在南海頂著別人唾罵造島、撿別人的破爛造航母,只為交上晚了幾百年的作業。
100多年前,我們就有了中國第一輛汽車,但當時的皇室認為司機竟然要坐在他們前面,就算司機跪著開也覺得這奇淫巧技根本無用,我們又錯過了陸地。現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被國外蠶食,多少可能的民族汽車工業被摧殘得不成樣子,直到100多年後還未曾趕上來。
80多年前,國民政府就打算發展空軍,但後來覺得飛機換代太快價格太貴,不如把軍費放在銀行吃利息。結果被日本空軍打得趴在地上不成樣子,甚至出現孤零零一架飛機對戰整個日本機群的場景,最後還得跪求美國人支援。
直到現在中國的航空業才剛剛趕上來,但依然被美國逼得加班加點還是難以望其項背。
我們失去過海洋,失去過陸地,失去過天空。
現在有人告訴我們,那個全人類都只認識了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的太空,沒啥意義,別費錢了吧。
我們還要失去更多麼?
船舶、汽車、飛機、太空飛行器,都讓人類的身體得到了極大的延伸,然而,如果思想不願意延伸起來,又怎麼會有未來呢?
這個回答獲得了2.7萬個贊。
04
作為一名科技愛好者,我支持中國發展自己的航空航天事業,但我更樂於把馬斯克的成功看成是全人類的一項重大突破。
在我還是一名高中生的時候,我就看過一個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1970年,一位尚比亞的修女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 )給時任 NASA的科學副總監的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博士寫了一封信。
修女在信中問恩斯特博士:現在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連飯都吃不上,你們怎麼捨得在火星項目上花費數十億美元?
博士給修女回了一封很長的信,信中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詳細說明我們的太空項目如何幫助解決地面上的危機之前,我想先簡短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裡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這十分令人欽佩,因為中世紀時窮人很多,而且那時經常爆發席捲全國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檯和一個小實驗室,他白天賣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幾小時的時間專心進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後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裡,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
伯爵被這個前所未見的可以把東西放大觀察的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裡,作為伯爵的門客,此後他可以專心投入所有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光學器件。然而,鎮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這麼一個怪人和他那些無用的玩意兒上花費金錢之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閒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
「我會儘可能地接濟大家」,他表示,「但我會繼續資助這個人和他的工作,我確信終有一天會有回報。」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贏來了豐厚的回報:顯微鏡。
顯微鏡的發明給醫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由此展開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傳染性疾病。伯爵為支持這項研究發明所花費的金錢,其最終結果大大減輕了人類所遭受的苦難,這回報遠遠超過單純將這些錢用來救濟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和這封信一起寄出的還有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是1968年聖誕節那天阿波羅8號在環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項目所能帶來的各種結果中,這張照片也許是其中最可貴的一張。它開闊了人類的視野,讓我們如此直觀地感受到地球是廣闊無垠的宇宙中如此美麗而又珍貴的孤島,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離開地球就是荒蕪陰冷的外太空。
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我相信,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阿爾貝特·施韋澤( Albert Schweitzer )的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如果說,修女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和溫度,那麼博士代表的則是人類的進取和創新。
這個世界需要有人來關心當下的苦難,也需要有人去心系未來。
哪怕我們並不十分清楚自己正在做的事,會給未來帶來怎樣的改變。
就如同第一條從大海爬上淺灘的魚,它並不知道,它和它同伴的後代會在漫長的歲月中,進化成兩棲動物,進化成爬行動物,進化成哺乳動物,進化成古猿,並最終進化成人類。
但正是因為它們爬上了淺灘,才為人類的誕生創造了可能。
(提塔利克魚,被認為是最早登陸陸地的海洋生物,雖然有魚鰓和魚鰾,但魚鰭已經化成了四肢)
05
當埃隆·馬斯克用自家的火箭把紅色特斯拉跑車送上火星軌道的時候,特意在跑車裡安置了一個名叫Starman的假人,車上放著一本《銀河系搭便車指南》,不間斷地播放大衛鮑伊的名作《Space Oddity》那首歌。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場盛大的營銷,但我看到的是,一個永不服輸的人,為人類探索太空創造了新的可能。
我想在我有生之年應該都看不到人類移民火星的那一天,但當我看到人類離火星越來越近的時候,還是有一種淚流滿面的衝動。
這是一個關乎全人類的英雄故事。
這個故事和年齡無關,和人種無關,和國籍無關,但它是標誌著人類邁向星辰大海的文明之光。
我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這樣那樣的奇妙暢想,但長大後的我們大多為生計放棄了理想。
房子、車子、老人、孩子……生活有時候會壓得人喘不過氣,或許你也早已忘了你曾經的夢想。
但至少,對那些仰望星空的人,持一份敬意。
向埃隆·馬斯克致敬。
P.s
讀書時我最喜歡的科目是物理,最擅長的也是物理,空下來的時候會興致勃勃地翻看《時間簡史》,哪怕當時有很多都看不懂(現在依然看不懂)。
那時也曾想過將來要去搞科研,但填志願的時候卻選擇了電氣,一來是中國的科研氛圍並不算太好,更重要的是電氣的就業形勢很好。
對於家境平凡的人而言,大多會向現實妥協吧。
因為輸不起。
馬斯克把特斯拉送上火星軌道的新聞,讓我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雖然我的人生已走上了不同的軌跡,但這燃起了我努力奮鬥賺錢的欲望。
不知道我未來的孩子會不會有和我相同的夢想,但如果他有心搞科研的話,我希望自己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然後微笑著對他說一句:
「去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吧,你爸有的是錢。」
再P.s
人生除了苟且和享樂,還應該有一點傳承和希望。
(埃隆·馬斯克接受 60minutes 節目的採訪視頻)
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籤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已出版《我就喜歡這樣的你》,公眾號:緩緩說(huanhuanshuo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