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健康知識才能建成健康中國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普及健康知識才能建成健康中國

  7月16日和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連續舉辦兩場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文件。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表示,健康中國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全社會的參與、部門之間的合作,以及全民共建共享。

  宋樹立表示,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指出:把提升健康素養作為增進全民健康的前提,要增進全民健康,前提是要提高健康素養,要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並且將「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作為15項行動中的第一項。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主要包括行動目標、個人和家庭行動、社會和政府行動3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把健康知識、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廣泛地向全社會傳播,每個人都健康了,健康中國也就為期不遠了。」宋樹立說。

  院士建議健康科普這樣做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王隴德院士說:「很多知識宣傳不是一次就解決問題,得反覆宣傳,不能偶爾宣傳一天就完了,我們要真正讓它起到覆蓋的作用。」

  「對於兒童青少年,要在不同年齡段教給他們相應的重點知識。像小時候教他飲食方面的知識,形成運動鍛鍊的習慣;到了中學階段,一些預防疾病的知識就非常重要,例如讓他們了解結核病,教給他們呼吸道疾病如何傳播的知識;到了青春期,告訴孩子性知識就非常重要。」王隴德院士說。

  王隴德院士表示,「怎麼把權威健康知識轉化為簡便易行、百姓能聽得懂的知識,而且讓大家能操作,很快轉化為自己的行動,這不但需要衛生健康行業,也需要其他行業像傳播學的配合。實現聽得懂、聽得進,才能真正有效果。」

  對於食品衛生監管部門,王隴德院士建議:「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在餐桌上、櫃檯上擺一個小的宣傳桌籤,告訴大家,高鹽高油會引發高血壓、心肌梗死、中風,建議您採取清淡口味。經常吃飯時看到,就會引起注意。現在因為高鹽高油引起的慢性疾病上升非常快,所以我們很多行業協會應該向我們的主管部門提出這樣一些建議來。」

  合理膳食已成當務之急

  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表示,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礎。研究表明,不合理膳食行為,特別是高鹽、高油、高糖攝入是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不合理膳食行為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

  針對我國國民的這些健康隱患,《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提出了合理膳食行動。合理膳食行動是要針對全人群加強營養和膳食指導;重點鼓勵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集體食堂、家庭;要求政府部門制定並實施相關法規標準,實施貧困地區重點人群營養幹預。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分別低於7%和5%、貧血率分別小於12%和10%,孕婦貧血率分別小於14%和10%,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

  張志強表示,合理膳食行動在行動目標、主要指標以及具體行動內容上,聚焦當前人民群眾面臨的主要營養健康問題和不合理膳食行為,對「為什麼要合理膳食,什麼是合理膳食,怎麼做才是合理膳食」,分別從政府、社會、家庭個人3個層面提出了相應要求,而且特別突出了個人對自己的合理膳食應當負責的理念,呼籲每一個人都要行動起來。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介紹說:「減鹽、減油、減糖,是本次合理膳食專項行動的重點。行動中明確提出了三減的目標,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

  丁鋼強說:「在減糖方面,行動特別提出,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標準限制高糖食品的生產銷售。加大宣傳力度,推動低糖或無糖食品的生產與消費。要加快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增加蔗糖等糖的強制標識。幫助消費者快速選擇健康食品,加強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的監督管理。」

  生活習慣需要長期引導才能改變

  丁鋼強說:「從監測數據看,10多年前,全國人均鹽的使用量達到11克,到2012年的時候是10.5克,最近又做了一個監測,具體數據還沒有發布,大概已降到10克左右。我們的減鹽理念,在很多地方通過宣教和實施,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

  「下一步,有四個方面還會繼續推動,一是科普教育活動的常態化;二是推廣使用健康的小三件:限量鹽勺、限量油壺和健康腰圍尺;三是研究完善鹽、油、糖包裝標準,通過外包裝上標識,建議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鹽、糖,讓老百姓買任何食品的時候能自覺地看這個標識;四是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的一些替代品。」丁鋼強說。

  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說:「飲食習慣的改變非常難,不弄個十幾二十年,不一定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不能把改變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看得太簡單了,覺得專家講一講,給發個鹽勺、發個油壺問題就解決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讓大家行動?我們不是停留在鹽勺大了小了,而是怎麼保障鹽、油在每個家庭、每一個需要使用的地方能夠按量使用。」毛群安說。

  「記得10年前我們倡導大家走起步來,經過了10年的宣傳,現在走路、跑步才慢慢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習慣。所以我們一定要久久為功。這次的行動,是10多年的一個行動,就是圍繞這幾件事,要落實、落細、落小,落到每個機關、家庭、學校、單位。」毛群安說。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鄢光哲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健康山東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提升群眾健康素養
    12月30日下午,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委對外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健康山東健康知識普及行動推進情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海燕 濟南報導  12月30日下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2019年11月,山東將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列入全省15個健康專項行動首位起,一年來,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亮點不斷,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健康素養,使之水平達到了22.02%。
  • 健康報:普及科學防疫知識 深入報導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健康報社啟動新聞報導應急機制,在戰「疫」打響第一時間即把「兵力」投入到主戰場武漢,利用報紙、微博、微信以及「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平臺,全方位立體化報導疫情防控阻擊戰。
  • 健康與我同行——中國女性健康系列活動十周年
    原標題:健康與我同行——中國女性健康系列活動十周年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由中國婦女活動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吾家網聯合主辦的「健康與我同行——中國女性健康系列活動」開展十周年慶典和「情系黃河——我愛吾家大型女性健康公益活動」啟動儀式於2014年3月7日在北京首都圖書館報告廳舉辦。
  • 兩會聲音|政協委員田字彬:普及醫學科普知識,提高居民健康素質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大附院大內科兼消化內科主任田字彬提出進一步普及醫學科普知識、提高居民健康素質的建議。普及基本醫學知識與技能,首先通過正規渠道吸引百姓關注權威的健康信息,使之能夠正確獲取、理解、甄別、應用這些健康信息。當前國家正在建立和完善健康科普的「兩庫、一機制」,即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國家級健康科普資源庫及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
  • 養樂多深耕中國17載 堅持與「菌」同行普及益生菌健康理念
    同時,養樂多無錫工廠第二廠房正式投產,養樂多在中國大陸的事業版圖進一步完善。 近日,養樂多與來自全國多地的媒體人齊聚無錫工廠,舉行了主題為「與『菌』同行、攜手『益』心」媒體交流活動,就腸道與人體健康的密切關係、養樂多在益生菌領域的研究進展,以及養樂多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與探討。
  • 湖南省兒童醫院128項內容打榜積分 推動兒童健康科普知識普及
    人民網長沙1月15日電 近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推行《全員健康傳播行為積分量化管理方案》,將積分制管理方式引入到醫院健康傳播工作全過程,全員通過128項項目內容打榜積分,並與其評先評優、晉職晉級直接掛鈎,充分激發醫務人員當好科普翻譯官的熱情,全面客觀地評價其健康傳播的能力,以推動兒童健康科普知識普及
  • 「益」生同行,養樂多專注益生菌健康普及事業
    今年恰逢養樂多廈門、福州、瀋陽、大連四家分公司成立十周年,這些年間不斷深耕普及市場,開拓渠道,現在在各大超市、連鎖賣場、便利店等都能看到養樂多的身影,消費者能夠輕鬆購買到安全、安心、健康、美味的養樂多活菌型乳酸菌乳飲品。
  • 王河中心小學:普及血防知識,關注學生健康
    為了加強全校師生血吸蟲病防範意識,普及血防知識健康教育,教育學生遠離水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王河中心小學將預防血吸蟲病作為當前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9月30日上午,學校邀請潛山市血防站血防專家,為學生做了血防知識專題講座。
  • 對健康知識科學比熱枕更重要
    人們追求健康、有品質的生活,對健康養生等話題自然也越來越關注。當「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這樣的專業詞彙,又與「可能致癌物」沾邊,無疑容易觸動到消費者敏感的神經。中國有句古話叫「關心則亂」。正因為人們關心健康、關注養生,才更容易迷失在良莠不齊的信息海洋中。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一體化推進 助力健康寧夏
    一年以來,各地的健康行動取得了哪些進展?有哪些亮點?近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與新華網聯合推出「健康中國行動——各地行品牌傳播活動」,以充分展示分享各地區、各行各業和廣大人民群眾推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的進展和成效,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亮點。本期,新華網聯合多家媒體,採訪健康寧夏行動的相關負責人,為我們解讀健康寧夏行動。
  • "健康傳播"傳播健康 談健康傳播學在中國的發展
    1989年—1993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政府第四期衛生合作項目中,增加了健康教育項目,目的是廣泛傳播婦幼保健知識。健康信息的傳播及傳播技巧的培訓問題得到了強調。由此,健康傳播概念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從完整意義上得到了確認。  何謂「健康傳播」?
  • '健康與我同行:中國女性健康系列活動'在京啟動
    新華網北京5月28日電經全國婦聯、衛生部批准,由中國婦女活動中心、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承辦的「健康與我同行——中國女性健康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今天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中國女性健康系列活動名譽主任顧秀蓮為活動揭牌。衛生部副部長蔣作君、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張世平分別講話。
  • 健康教育惠居民 科普知識進社區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致遠 通訊員 張宇 董瑩為更好地保障轄區居民身心健康,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意識,普及健康知識,傳播健康理念。9月11日,惠濟區長興路街道省體社區聯合省安全健康教育中心開展了秋冬健康衛生科普宣傳活動。
  • 功能醫學助力健康中國行動
    由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健康中國」高峰論壇於2019年11月1-3日在廣東深圳召開。秉承「引領創新、合作共贏」理念的功能醫學分會,此次組織了全國200餘名從事功能醫學「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積極參會,全方位展示我國功能醫學前沿技術手段、最新科研成果和創新轉化產品,以實際行動促進「健康中國行動」。
  • 歙縣教育局舉行健康科普知識宣講活動
    1月8日下午,歙縣教育局舉行健康科普知識宣講活動,邀請歙縣人民醫院骨一科主治醫師周鵬為大家進行題為《頸椎病的預防與保健》的健康知識講座。周鵬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從頸椎病的發病原因、頸椎病類型、頸椎病治療等方面做了詳細講解,向幹部職工普及頸椎病預防知識。
  • 【健康中國行——各地行】健康龍江行動提檔升級 全面幹預健康影響...
    編者按: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全國各地隨之積極響應。一年以來,各地的健康行動取得了哪些進展?有哪些亮點?為充分展示分享各地區、各行各業和廣大人民群眾推進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的進展和成效,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亮點,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與新華網聯合推出「健康中國行動——各地行品牌傳播活動」。近日,新華網與多家媒體共同連線採訪了黑龍江省,探尋這片黑土地上開展的健康行動。
  • 血防防治進校園 健康知識入人心(圖)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周小媚報導:正值春夏季,血吸蟲病多發期,為進一步確保學生健康成長,4月17日下午,上饒縣血防站工作人員來到田墩鎮黃市棗山小學免費為學生們開展血吸蟲病篩查工作。 血防防治進校園 健康知識入人心  此次血防站抽調了精幹力量一行
  • 青島市政協委員田字彬:進一步普及醫學科普知識
    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制定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眾多醫護人員在處理繁忙的門診與住院業務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向病人、家屬講解各種基礎性的醫學科普知識,百姓(患者)最關心的健康問題,反而是他們最不明白的知識盲點,大批醫學專家卻只是專注於醫學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並不重視參與社會健康教育、醫學科普知識普及活動,當前在健康教育、醫學知識普及方面的問題是「知與行」脫節,乃至分離的現象異常突出,因為百姓健康知識的碎片化和信息不對稱,給許多所謂健康產業中追逐暴利的不良從業者創造了機會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知率仍...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為581萬人。  與此同時,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率仍比較低,更缺乏防治知識和主動就醫意識。7月23日,就社會關切,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系列行動發布會第五場給予了回應。
  • 人民日報:健康是責任 健身是任務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從「把體育鍛鍊作為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到「帶動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從「持之以恆開展群眾體育」到「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正深度融合,有力推動著健康中國建設,築起民族強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