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婿開車上千公裡到東北丈母娘家拜年 回杭州路上一摸屁股竟鼓了一個「包」
昨天(2月12日)初八,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開了三間手術室,做了19臺手術。大多數是過年期間油膩的和辛辣的吃多了,每天熬夜「玩過頭」,抵抗力下降,發痔瘡了。肛腸科主任沈忠提醒,一定要注意假日健康,避免後股之憂啊。
開車上千公裡到東北丈母娘家拜年屁股上竟然鼓出了一個「包」!
初七開工第一天,肛腸科來了41位病人,這個數量是平時的兩倍,收治病人創下歷史之最,手術排了27臺。
沈忠主任說,他前天接診了一位三十出頭的小夥子,過年回湖南老家,越吃越辣,天天聚會喝酒,還不吃蔬菜,每天都折騰到凌晨才睡,時不時通宵。這樣的生活沒持續多久,小夥子開始便秘、便血。前兩天回到杭州,早上解大便時,突然發現自己肛門好像有東西「漏出」了,這才來到醫院,醫生判斷為痔瘡脫落。
27歲的小海(化名),來自安徽,在杭州工作也不少年了,是一名標準的「新杭州人」。小海剛結婚沒多久,媳婦是東北人。今年春節,他先帶著媳婦一起回了自己老家過年,之後決定從安徽開車前往東北的丈母娘家去拜個年。
小海的媳婦不會開車,他只能自己一人開。從老家開到丈母娘家,有1000多公裡,來回一趟便是三四千公裡。東北天冷,小海和媳婦回去那幾天,幾乎天天吃火鍋。
這一趟來回,小海開車回家的路上隱隱感覺屁股上有點不對勁,有點疼。一摸,屁股上竟然鼓出了一個「包」!
初五那天,小海回到杭州,連忙來到家附近的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就診。接診的裘建明副主任醫師說到,小海這是肛周膿腫。主要是來回開車久坐,再加上他過年期間油膩的和辛辣的吃多了,熬夜自身勞累,抵抗力下降造成的。
醫生為小海做了肛周膿腫切排手術。肛周膿腫屬於細菌感染,常表現為肛周持續性劇烈疼痛,且疼痛逐漸加重。長期開車,還容易引發便秘。杭州的計程車司機當中,有不少人會出現便秘。
去廁所「努力」好幾次還是徒勞
自我感覺有東西「漏出」肛門
市紅十字會醫院肛腸科門診這兩天也有不少肛瘻、膿腫、便秘、痔瘡的患者。「大多在27-40歲之間,來治療時都已經有便血、排便困難、腹痛、肛門脹痛等明顯症狀。」肛腸科金哲柱主治醫師介紹,這兩天科室裡需要手術的有十幾例,41歲的吳女士(化名)就是其中一例。
春節期間,吳女士連續幾天招待客人,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上午忙完了又開始張羅下午的飯局,感覺比平時上班還要辛苦。
大年初四晚上,她送走了客人,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肚子有些不舒服,她去上了廁所,很難排便。第二天也沒有排便成功。年初六上午,又去廁所「努力」了一下,這一次,她感覺有東西「漏出」自己的肛門,而且很痛。她想,大概是痔瘡又犯了,於是,去家附近藥店配了常規的痔瘡藥膏塗抹疼痛處。
但擦藥後,疼痛絲毫沒有緩解,無論站著還是坐著,屁股都疼,大便也不敢排了。大年初七,坐立不安的吳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市紅會醫院。
「你這個是痔核脫出伴嵌頓,之前幾天的便秘是它的誘因。」金哲柱告訴吳女士,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她春節期間的過度勞累和飲食單一。
「吳女士這幾天每天大魚大肉,幾乎不吃素菜,喝水也很少,導致她嚴重便秘,誘發痔瘡脫落。」金醫生說,此外,身體疲勞、抵抗力差也會誘發痔瘡。
在做了腸鏡,排除腸道問題後,昨天上午,吳女士進行了痔瘡手術。
「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是預防痔瘡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金哲柱還提醒,60歲以上,尤其是平時沒有做過腸鏡檢查的人,如果大便習慣突然改變,比如大便變細或形狀變化,或是便後反覆出血,且服藥後仍反覆出血,甚至出現體重減輕、慢性腹痛等症狀,應當儘快就醫,並進行腸鏡等腸道檢查。
「腸道疾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之勢,但是很多人都不以為然,對腸道疾病不予重視。大多數腸道疾病的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腸鏡檢查在腸道疾病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
(責編:王麗瑋、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