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來自北極的推送,實測溫度-3℃

2020-12-04 政知見

撰文 | 李巖 編輯 | 董鑫

萬萬沒有想到,跟小夥伴們告別三個禮拜之後,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從北極發來的第一篇親歷故事居然是為了「闢謠」。

北極地區通訊不便,這幾天政知君零星收到的幾條微信都只有一個主題:

聽說最近北極很熱,是真的嗎?

目前,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跟隨的「雪龍」號科考船已經行至北緯80度附近,名副其實在北極圈內,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

現在室外溫度 零下3℃

習慣了冬天的北方小夥伴們可能會認為,這個溫度不算太低。

不過,陸地與海洋不太一樣,因為有海風,實際體感溫度要低很多,甲板上的金屬扶手下已經結起了三釐米長的冰掛。(小編腦補:政知君伸出舌頭一舔,嘿,果然粘住了!)

32℃還是零下3℃?

從7月30日起,「雪龍」號就進入了北極圈,到現在一直航行在冰天雪地裡。開始是浮冰,現在已經有了厚厚的冰層,「雪龍」號也調整成為破冰模式,一路像開山一樣穿行。

船艙內的暖風一直很足,走出船艙則是寒風刺骨。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每到甲板拍照都要穿上防寒服,戴上圍巾、帽子、手套。

很抱歉,因為通訊信號實在不好,政知君拍的美圖只能等回來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根據實時監測,進入北極圈之後,室外氣溫一直保持在零下3℃上下,平均溫度與之前歷次北極科考監測到的數據相比並沒有明顯變化。

△進入北極圈之後,部分科考隊員在「雪龍」號甲板合影

為什麼與大家聽到的「北極32℃」差距如此之大?

我們要來搞清楚一個概念——北極地區和北極。

北極指的就是北緯90度的北極點,北極地區則是北極圈(北緯66°34′)以北的區域。這片區域約有2100萬平方公裡,其中800萬平方公裡是陸地面積。

之所以會有北極高溫的說法,主要是來自於上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發布「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氣溫距平分布圖」。

根據該中心的監測,北極圈內一些氣象站觀測到氣溫超過30℃,並連續3天平均最高氣溫處於歷史最高點,挪威和芬蘭還分別出現了33.5℃和33.4℃高溫。

想想看,咱們國家漠河和曾母暗沙的溫度顯然不會一樣,那麼有幾個高溫點出現在北極圈內也並不能代表著整個北極都是高溫。

天氣異常還是氣候變化?

從此次高溫的分布範圍看,更準確的說法是北歐局地高溫。

科考隊首席科學家助理、海冰組組長雷瑞波告訴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此時北歐地區出現30℃以上的高溫雖然罕見,但只是局部特例,相比於整個北極地區範圍還是太小了。

雷瑞波說,這些高溫的地區都在北冰洋附近的陸地,陸地、海洋、冰區的溫度本身就會有很大差別,陸地的氣溫相對更容易波動。

而作為北極地區的主體部分,北冰洋並不是夏季最熱或者冬季最冷的地方。在冰區或者大海上,太陽再猛烈,冰融化和海水蒸發都會吸收掉大量太陽輻射和熱能,相當於是升溫的緩衝,使得溫度變化會相對平緩,更可以緩解夏季北冰洋地區的升溫。

反之,冬天海冰「生長」釋放熱能,也可以緩解北冰洋地區的降溫。

從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北極地區海洋和冰區的氣溫、海溫都沒有異常。

這也是為什麼跟隨「雪龍」號的政知君一邊看著小夥伴「短袖帶夠了沒有」的關懷微信,一邊在甲板上瑟瑟發抖。

每次提到夏天太熱或者冬天不冷,咱們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氣候變暖」。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也去請教了「雪龍」號的氣候專家。專家表示,這屬於「天氣異常」,而非「氣候變化」。

「一個天氣原因引起的氣溫異常,同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全球變暖不是一個概念。」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氣象首席預報員宋曉姜解釋稱,天氣觀測是一天或幾天範圍內「小尺度」的事情,會有天氣異常,是與當地以往的數據作比,而氣候的衡量尺度則要大很多,二者沒有必然聯繫。

宋曉姜認為,這次位於北極圈內的陸地氣溫達到30℃以上,具有很強的局地性,成因複雜,有可能是受到持續的暖高壓影響。

我們現在研究北極的參考數據,多數是來自於北冰洋沿岸國家的氣象站,但是靠近北極點地區沒有氣象站分布,也就沒有氣象數據。想要研究北極的氣候變化,還要對它進行更多的觀測和了解。

北極與北京

如果非要說北極與北京有什麼關係,絕對不是高溫,但北極的氣候變化真的會影響到北京。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北冰洋海冰的減少除了會給北極生態系統帶來威脅外,同樣會間接影響到其他地區。

包括中國。

「海冰減少後會影響到西風帶的強弱,西風帶在極區和中緯度地區之間充當了屏障的作用。西風帶強的話,寒流就比較難從極區進入到中緯度地區,反之就更容易。這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如2008年中國南方的凍雨以及近年來北美、北歐地區的暴雪等災害性天氣。」

雷瑞波告訴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已經有研究成果表明,北極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到我國華北地區冬季的風。

在2013年,北京的重度霧霾就是因為當年冬天的北風比較弱,而當年的北風之所以弱,和北極的環境變化、大氣形態是有關的。

北極熊要滅絕了嗎?

說回北極的生態環境。

要回答北極熊的生存問題,咱們得關注一下北極地區海冰的狀況。

北極熊是現今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它的活動範圍主要在海冰邊緣的融化帶,也就是有浮冰的海域,因為這裡會有它的主要食物——海豹。

海豹會從冰窟窿中冒頭出來透氣,北極熊就會趁機捕獲它們,成為自己高脂肪的營養來源。

當海冰融化,海豹變得難以捕食,北極熊就不得不忍飢挨餓。

「近40年來,北極海冰快速減退是地球表面發生的最顯著變化之一。」雷瑞波告訴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截至7月31日,今年北冰洋海冰的覆蓋範圍達到了1979年以來的第四低值。

「北冰洋海冰覆蓋範圍最小值出現在2012年9月,今年會不會繼續消融至歷史新低,還要看未來1個月的天氣。」

北極會不會「無冰」?

包括我國在內,國際上很多研究機構都有時間上的推測,但因為對北極海冰的觀測不夠、了解不夠,沒有一個數據是絕對準確的。在幾個誤差相對小的數值裡取一個平均值,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在2040至2060年間,北極地區可能會出現相對無冰的情況。

什麼叫「相對無冰」?雷瑞波解釋說,科學家們設定了一個最小值,即假設北冰洋的海冰降低到100萬平方公裡以下,就認為北極相對無冰。

從理論上來講,海冰的減少確實會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北極熊也可能會因此失去捕食場所。不過,幸好海冰消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這個過程當中,北極熊還有可能找到適應新環境的辦法。

2015年,一項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所做的評估報告認為,短期內氣候變化對北極熊的影響還不太明顯,其數量下降還不顯著。

北極熊的19個亞種居住在環北極圈的五個國家——加拿大、美國、挪威、格陵蘭和俄羅斯。其中3個亞種數量正在下降、6個亞種數量是穩定、1個亞種數量正在增加,還有6個亞種,科學家掌握的信息較少,無法衡量它們的數量或健康狀況。

雷瑞波說,這是因為北極熊難於觀測和跟蹤,對其的研究很多還來自於原住民的記載。

而對比留下的記載,目前北極熊的生存狀態確實不容樂觀,現在他們的體型偏瘦,還出現了吃同類甚至餓死的狀況。

一直有小夥伴問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看到北極熊了嗎?

當地時間8月4日18點30分,科考隊第一次發現了北極熊。

「雪龍」號的船長沈權告訴過政知君,北極熊看起來很可愛,其實很可怕。

現在是北極熊的捕獵時間,他們通體雪白不容易被發現,且冰上奔跑速度極快,是真正的猛獸。據說,北極熊可以把一個12英寸厚的密封罐撕開4英寸左右的洞,就像剝香蕉一樣簡單。如果科考隊員冰上作業的時候遇到了北極熊,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冰雪之境的精靈,請收下政知君顫抖的祝福。

資料 | 果殼網、澎湃新聞

校對 | 李喆

相關焦點

  • 北極出大事了!溫度高達38度!網友:這是北極?
    工業革命造成的環境汙染據統計,現在全世界平均溫度比工業革命之前高了7.5度,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地球數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建立起來的平衡很有可能被這個溫度差所打破北極圈內的Verkhoyansk小鎮本是冰雪覆蓋的地區卻出現了異常的高溫,甚至其溫度已經接近赤道附近的溫度了,這已經不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了
  • PS4機身各部位溫度實測:太滿意了-PS4,機身溫度,實測, ——快科技...
    此前曾有外媒對PS4的溫度以及功耗進行了實測,發現其最高溫度僅有45攝氏度左右,最大功耗則是140W,距離機身兩米開外的最大噪音為42dB,總體表現令人滿意。今天有一位技術宅玩家使用紅外測溫儀對PS4的溫度表現進行了全面的測試,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機身各部位在運行時候的溫度,有興趣的玩家不妨一看。
  • 實測最高溫度達 48℃ 體驗比亞迪唐 DM 高溫殺菌功能
    這一次我們拿了一臺比亞迪全新一代唐,針對「高溫消毒殺菌功能」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以「巴氏消毒法」為原理推車內高溫殺菌功能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DM的高溫消毒殺菌的原理是參考「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就是採用較低溫度(一般在60~82℃),在規定時間內對食品進行加熱處理,達到殺死微生物營養體的目的,是一種既能達到消毒目的又不損害食品品質的方法。
  • 研究揭示北極地表溫度的長期趨勢及潛在影響因素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25日,《氣候動力學》(Climate Dynamics)發表題為《近100年北極地表溫度的長期趨勢及潛在因果關係》(Long-term Trends in Arctic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otential Causality over the Last 100 Years)的文章,揭示了北極地表溫度的長期變化是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 那一天 北極的溫度高過了北京…
    「這可能摧毀整個北極的生態系統。」 弗朗西斯說,「這會直接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影響全球的生態和氣候系統。」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北極比北京還暖和3個月前,拿到北極氣溫分布圖時,弗朗西斯愣住了。根據計算機的測算,北極點附近被標註為綠色,這意味著北極此時的氣溫已經高於0攝氏度。而在同一時間,北京、莫斯科、多倫多等城市的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
  • 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500年前,歐洲人徵服北極的理由竟是要尋找一條通往中國的捷徑?
    北極,地球的最北點,這裡除了巨大的冰山,就是皚皚的白雪世界,這裡有著世界上最低點的溫度,也保存著世界上最遠古的冰山和積雪。500年來,人類為了徵服這片神秘的未知世界,付出過慘痛的的生命代價,而當時人類徵服北極的唯一理由只是要開闢一條從歐洲通往中國的新航道。
  • 這才是實測!漢EV冬季續航打折率54%,Model 3為58% |視頻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本來計劃到濱海服務區(西) 匯合,最後只能提前停在響水服務區(西)充電。因為電量低於20%時,漢EV的續航明顯不可信。作為對比,同測的Model 3在常溫下的掉電比為前半段1:1.2、中後段1:1.3、 尾段1:1.2,整體非常穩定。當我們以為,這次測試就這樣收場時,最刺激的返程實測開始了。
  • 「北冰源」海參 來自加拿大北極冰川的問候
    冷鏈加工傳承發展壯大,「北冰源」加拿大北極冰川參早已由當年的一個加拿大傳統手工捕撈工廠成長為今日年銷售過、億的全球性跨國品牌,於2018年搭乘這「一帶一路的」春風登陸中國。「北冰源」加拿大北極冰川參「北冰源」加拿大北極冰川參,來自加拿大北部北極冰川海域,加拿大幅員遼闊,緯度較高,冬季漫長而寒冷,尤其北部地區終年被冰雪覆蓋。寒冷水域的海參品質要優於溫暖水域,原因是寒冷水域海參成長時間長,體內營養物質和活性物質積累較多。
  • 北極溫度「超常」30℃近冰點:北極熊熱出汗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1日報導,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寒冷陰暗的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然而,今年卻與以往不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在2015年剩下的幾天裡,北極的溫度可能會打破紀錄超過冰點。而現在的溫度就已經接近冰點了,並且有可能會繼續升高。
  • 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北極變暖加劇:高於同期45華氏度,極圈溫度本周將高於冰點
    北極地區正經歷超過同期溫度45華氏度以上的極端天氣,這一最新溫度峰值也是其氣候迅速變化的明顯指標。《華盛頓郵報》於2月21日追蹤了這一現象。根據丹麥氣象研究所於本月19日至20日在格陵蘭島北部莫裡斯傑沙角(Cape Morris Jesup)氣象站的監測數據,該地區在超過24小時的時間範圍中溫度都高於冰點(0℃)。莫裡斯傑沙角氣象站也是世界最北端的氣象站。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Robert Rohde在社交平臺推特評論道,「多麼奇怪?」,正處於極夜狀態的北極氣溫仍然在冰點之上。
  • 你知道上周六北極溫度達到38℃嗎?這是一個創紀錄的高溫
    聯合國表示,正在努力核實有關西伯利亞一個小鎮上周末氣溫達到38攝氏度的北極新紀錄的報導
  • 這10種花,空有美麗皮囊,一條有味道的推送
    溫馨提醒,這是一條有味道的推送,若在進食或者飲水時觀看,請做好心理準備。[送心][靈光一閃][捂臉]1.大王花大花草科大王花屬20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的統稱。肉質、寄生草本,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的直徑有1米左右,重達10公斤。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 比北極還冷
    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目前北極地區的體感溫度也不過-24℃,也就是在北京會感覺比北極還要冷6℃!——儘管北極的氣溫目前在-24℃左右。
  • 改變中的世界盡頭——北極故事(3)
    為了支援蘇聯戰場,盟軍在北冰洋開闢了兩條秘密航線:一條跨越挪威海和巴倫支海,抵達蘇聯北部港口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史稱北極航線;另一條從美國阿拉斯加經白令海峽,到達蘇聯遠東地區。德軍通過潛艇對盟軍的北極航線進行騷擾。1942年,由於英國海軍的指揮失誤,編號為PQ-17的盟軍船隊遭德軍伏擊,2/3的船隻被擊沉,這是盟軍在北冰洋上最為慘重的失敗。「二戰」結束,冷戰開始。
  •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申鋮/「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 2018-07-28 21:01
  • 北極溫度"超常"30度接近冰點 德媒:北極熊熱出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1日報導,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寒冷陰暗的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然而,今年卻與以往不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在2015年剩下的幾天裡,北極的溫度可能會打破紀錄超過冰點。而現在的溫度就已經接近冰點了,並且有可能會繼續升高。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比北極還要冷
    這兩天,全國人民共同的感受就一個字——冷!根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今天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而且仍在繼續下降,預計今晚最低可能會達到-19℃。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
  • 北極溫度已飆到38℃,這個小鎮就是案例,人類行為正在改變北極
    北極溫度已飆到38℃,這個小鎮就是案例,人類行為正在改變北極自從人類開啟工業革命,人類的生活變得越好的同時,地球上的氣候環境似乎也在人類的大力發展下悄然發生著改變。當然,人類並不會無動於衷,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研究治理溫室效應的辦法,不過溫室氣體的排放也仍然在持續,這就導致在還沒有找到有效辦法去終止溫室效應的時候,地球局部便出現了極端的氣溫天氣。活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