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北極的溫度高過了北京…

2020-12-05 人民日報

一隻到達浮冰的北極熊 來源:視覺中國

在一片細碎的浮冰中,一隻北極熊費力地向前遊著。它試圖趴在其中一塊上,但這些浮冰都太小了,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它已經不間斷地遊動了數十公裡,卻找不到一塊能讓自己休息的冰面。

這樣的場面常常被北極科考人員的鏡頭捕捉到,但在更多時候,人們只是在海岸邊找到北極熊的屍體。屍檢結果顯示,這種善於遊泳的生物死於溺水。

因為北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北極熊不得不跋涉更遠的距離尋找食物。至少從本世紀初開始,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北極熊體力所能支撐的範圍,它們最終筋疲力盡地溺死在茫茫大海之中。

長達半年的白天與黑夜輪流統治這片北緯66度以北的地域,它包括覆蓋北冰洋的大冰蓋和周圍的凍土帶,包含丹麥、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美國8個國家的部分國土。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觀測數據,在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從事北極氣象研究的美國羅格斯大學氣候學家、美國氣象學會會員珍妮弗·弗朗西斯最新的研究結果則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

「這可能摧毀整個北極的生態系統。」 弗朗西斯說,「這會直接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影響全球的生態和氣候系統。」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北極比北京還暖和

3個月前,拿到北極氣溫分布圖時,弗朗西斯愣住了。根據計算機的測算,北極點附近被標註為綠色,這意味著北極此時的氣溫已經高於0攝氏度。而在同一時間,北京、莫斯科、多倫多等城市的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

那本該是一年中北極最冷的時候。經歷了近半年的極夜,北極已經很久沒有被陽光照射了,往年這個時間,它的平均氣溫都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弗朗西斯查閱了挪威、丹麥等地研究所成立以來的數據,發現這是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這個結果並不讓她感到意外。作為較早做北極氣象研究的學者之一,她一直關注著北極的海冰情況。「目前北極海冰的體量僅為20世紀80年代的四分之一。」她在論文中寫道,「而我們領域的科學家原本推測,至少要到本世紀中葉,北極海冰的體量才會減少到這個程度。」

過去的3年時間裡,她目睹北極的氣象紀錄一項一項被打破:北極的氣溫、北極地區地表冰層的融化程度、北極海冰的減少量……每一項結果都遠比過去學界對北極氣候的模擬結果要嚴峻。

2003年,她曾和全球其他24名科學家參加了一場有關北極氣象環境系統的研討會。那時,她正在針對北極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繫建立模型。當她憂心忡忡地拿出研究數據,發現其他學者研究洋流、溫度、大氣的數據都能與自己的研究結果相互印證。

「北極的整個氣象環境系統正在朝岌岌可危的方向演變,阻止這種變化趨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朗西斯說。更讓她沮喪的是,他們從不同的方向研究北極,這些方向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所有的數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

類似的情況也在南極出現。研究人員測算,現在南極大陸上冰蓋融化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是每年0.3毫米。

經過反覆地研究與計算,弗朗西斯在2005年發表論文,預測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在本世紀末的某個夏季完全消失。

這個結論曾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自文明誕生以來,人類這個年輕的物種還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情形。氣候研究結果顯示,距今約12.5萬年前,北極曾經出現過比現在稍暖的情況,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要高4~6米,今天紐約、上海所在的地方都沉沒在海水中。

現在的情況不比那時樂觀多少。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觀測,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為每年3~6毫米,這個速度還在不斷加快。由於氣候變暖,格陵蘭地區的冰蓋逐漸融化,包括挪威、俄羅斯在內的國家的凍土也開始消融,建在上面的建築物發生垮塌,道路彎曲變形,樹木也紛紛倒下。

弗朗西斯最近的研究結果讓她「徹夜難眠」:北極在夏季出現冰層全部融化的情況很可能在2040年前發生,10多年前預測的倒計時一下子提前了60年。

北極「空調」癱瘓了

在北極異常「高溫」的同時,整個北半球大陸地區都在經歷寒潮或極端天氣。中國北京、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國密西根州等地在今年4月迎來大雪,美國西部地區出現嚴重的乾旱和異常的高溫。

老一輩有關天氣的俗語「七九河開,八九燕來」和二十四節氣口訣失效了,作物也因為極端天氣欠收。即使是看似遙遠的亞熱帶沿海城市,也更頻繁地受到颶風威脅。

「如果北極繼續變暖,我們將更頻繁地遭遇極端天氣。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沒有任何國家或城市可以倖免。」弗朗西斯說。北極地區的氣溫能夠影響到50千米高空的大氣環流,而這個高度的大氣環流則控制著北半球天氣的形成和發展。

研究北極的科學家習慣把極地比作整個星球的「空調」,它能容納一定範圍內的氣候變化,調節溫度、溼度、天氣。但在經歷比正常時候高30攝氏度的「酷暑」時,它癱瘓了。弗朗西斯近年的研究甚至認為,現在北極的情況還會放大天氣的極端程度。

因為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也遭遇威脅。高緯度地區的苔原提前變綠,蟲卵早熟,遷徙的鳥類因此錯過覓食時間。海冰縮減導致北冰洋海域浮遊生物聚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商業公司湧入北極,爭奪自然資源。

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是,溫室效應是造成北極冰川融化的重要原因,而這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到2016年年底,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8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約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1.5倍。

由於氣候系統對此響應要晚於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沒有人能確切地估計將來氣候的變化。「北極會是一個觀察的窗口。」弗朗西斯說,「目前的狀況很不樂觀。北極經歷了一系列很可能不可逆的變化。」

她把北極比作地球氣候系統的「金絲雀」,因為北極地區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過去煤炭工人下井前,都是先放入金絲雀,判斷人類能否在井中存活。

「更糟糕的是,一旦北極開始變暖、海冰融化,這個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這位學者說。白色的海冰本來能夠反射光線和熱量,但當冰層融化,深色的海洋水體會吸收更多熱量,融化更多海冰。北極溫度的升高還會讓大氣環流從低緯度地區帶來熱量,使北極的溫度繼續升高。

北極暴暖,多地大寒

在格陵蘭島的最北端,氣象觀測員寫下長達61小時溫度高於0攝氏度的記錄。天氣好的時候,那裡的海員只需要穿白襯衣和海軍制服就足夠禦寒。「北極暴暖,多地大寒」成為氣象學界近年的熱點問題。

大約從2009年開始,人們以為全球變暖的速度減緩了——冬天越來越冷,各地氣象觀測站記錄也顯示,最近10年溫度升高的速率只有1950年時的一半。學界開始反思,氣候變暖是否因為人類活動導致,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加緊減排溫室氣體。

這種懷疑一直到2017年年末才有了答案。因為南、北極觀測站數量極少,過去的統計是不完全的。如果把兩極的氣溫納入計算,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沒有緩解,這同時說明,極地變暖的速度遠超全球變暖的速度。

對脆弱的地球氣候系統來說,一點點溫度變化都是致命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1~3攝氏度時,夏季北極海冰將消失,格陵蘭島厚度上千米的冰蓋發生不可逆的融化;如果溫度上升超過5攝氏度,冬季北極海冰也將消失,多年凍土融化,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釋放到空氣中。

從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成立起,學界和政界多次形成氣候評估報告,2015年《巴黎協定》將2攝氏度升溫目標正式納入具備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但2017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由於北極圈內存在大量礦產和油氣資源,各國對北極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為了奪回因蘇聯解體而存在爭議的地域,俄羅斯多次向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提交仲裁,還派駐了現役最大轟炸機執行巡航任務。

「如果不扭轉北極變暖的趨勢,他們到頭來可能什麼都得不到。」弗朗西斯說。在她眼裡,北極的將來「陰晴不定」,目前的變化是否可逆、負面的影響能否消除在學界仍有爭論。

「只能說,如果人類可以快速作出響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變化的幅度和速度還是有可能降低的。除此以外,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隨時準備應對極端情況的出現。」

106年前,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沉沒。如果它在北極冰層消失的日子駛過北大西洋,數千條生命將倖免於難。但對這個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擁有一個無冰的北極,絕對不是幸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 比北極還冷
    截止昨晚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體感溫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 北京體感溫度達-30℃!比北極還要冷
    根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今天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1℃,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而且仍在繼續下降,預計今晚最低可能會達到-19℃。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目前,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
  • 北京居然比北極還冷?人類能撐過這個「冷冬」嗎?
    2021年1月7日早晨6點前後,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直逼零下20攝氏度,打破了自1966年以來的氣溫記錄,創造了歷史新低。很多早起外出的市民簡直要被凍哭,網友紛紛喊話"太冷了,要回北極禦寒"。但是,北極真的比北京暖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明真相!
  • 北極野火和海冰融化加劇,西伯利亞6月最高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10℃
    世界氣象組織24日表示,西伯利亞「超常和持續已久」的溫度導致北極部分地區比佛羅裡達更溫暖,並連續第二年發生了「破壞性」的野火。該組織警告說,俄羅斯極地海岸的海冰面積在迅速減少。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從今年1月到6月,西伯利亞溫度已經比平均氣溫高出5℃以上,6月的最高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10℃。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努利斯(Clare Nullis)24日在日內瓦的記者會上表示,本周西伯利亞部分地區的氣溫再次達到了30℃,同時,該組織估測,自今年1月以來的碳排放總量達到了18年以來的最高值。
  • 北京迎1966年以來最冷早晨:體感溫度比北極還要冷
    今天北京更冷了,已經是1966年以來最冷早晨。今天(1月7日)06時,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迎來1966年以來最冷清晨。今天白天,北京仍有陣風6、7級,最高氣溫僅-7℃,天寒地凍,公眾出行保暖工作要做好,避免在戶外長時間逗留,謹防凍傷。
  • 這是一條來自北極的推送,實測溫度-3℃
    根據實時監測,進入北極圈之後,室外氣溫一直保持在零下3℃上下,平均溫度與之前歷次北極科考監測到的數據相比並沒有明顯變化。我們現在研究北極的參考數據,多數是來自於北冰洋沿岸國家的氣象站,但是靠近北極點地區沒有氣象站分布,也就沒有氣象數據。想要研究北極的氣候變化,還要對它進行更多的觀測和了解。北極與北京如果非要說北極與北京有什麼關係,絕對不是高溫,但北極的氣候變化真的會影響到北京。
  • 北極出大事了!溫度高達38度!網友:這是北極?
    有不少預言家都預言過,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雖然可信度並不高,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自從步入2020年之後,整個世界的災難確實多了起來。工業革命造成的環境汙染據統計,現在全世界平均溫度比工業革命之前高了7.5度,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地球數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建立起來的平衡很有可能被這個溫度差所打破
  •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甲烷正大規模釋放,地球或成為一顆火球!
    北極溫度再創新高,甲烷正大規模釋放,地球或成為一顆火球!自從進入工業化時代,人類活動愈加頻繁,地球的生態系統遭到前所未有的大改變,如今仍在持續加劇中。人類絲毫不以為然,繼續無止境的活動,無論排放汙氣還是亂扔垃圾,都給地球造成極大的負擔。
  • 北極溫度「超常」30℃近冰點:北極熊熱出汗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1日報導,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寒冷陰暗的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然而,今年卻與以往不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在2015年剩下的幾天裡,北極的溫度可能會打破紀錄超過冰點。而現在的溫度就已經接近冰點了,並且有可能會繼續升高。
  • 北極溫度比武漢還高?美國「熱死人」,為何今年夏天如此不友好?
    北極溫度比武漢還高?美國「熱死人」,為何今年夏天如此不友好?要說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哪裡,絕對會有很多人異口同聲的回答到南極或者是北極,在進入2020年之後這一切似乎發生了改變,北極的溫度開始急劇升高,甚至已經超過了我國被稱為汗蒸房的武漢。
  • 北極溫度"超常"30度接近冰點 德媒:北極熊熱出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1日報導,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寒冷陰暗的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然而,今年卻與以往不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在2015年剩下的幾天裡,北極的溫度可能會打破紀錄超過冰點。而現在的溫度就已經接近冰點了,並且有可能會繼續升高。
  • 科學家發現南極最低溫度可達-100℃,比北極低得多,什麼導致的
    ,發現南極地區的雪面溫度低於零下90°C 是冬季時整個南極高原經常出現的溫度,其中有近100個觀測點出現過零下98°C的低溫,在南極洲的東南部高原上甚至出現過零下100℃的極端低溫(沒有確鑿的溫度計記錄,因此不被認為是刷新紀錄)。
  •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申鋮/「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 2018-07-28 21:01
  • 北極的冰快化完了
    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北極比北京還暖和  3個月前,拿到北極氣溫分布圖時,弗朗西斯愣住了。根據計算機的測算,北極點附近被標註為綠色,這意味著北極此時的氣溫已經高於0攝氏度。而在同一時間,北京、莫斯科、多倫多等城市的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  那本該是一年中北極最冷的時候。
  • 網友紛紛表示要到「北極避寒」,難道北京真的比北極還冷嗎?
    本文轉自【中國天氣網】;今天(1月7日)早晨,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逼近-20℃,度過1966年3月份以來最冷清晨,很多早起外出的小夥伴被凍到懷疑人生。 △今早出門,睫毛上了「冰凍妝」。圖via@通州羅美兒 @Jutmcute △同事家的玻璃甚至凍裂了。
  • 靈魂拷問:北京今天真的比北極還冷嗎?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月7日)早晨06時,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降至-19.5℃,迎來自1966年3月份以來最冷清晨,很多早起外出的市民都被凍得叫苦不迭,不少網友還紛紛表示:「感覺北極也沒有那麼冷了,要到北極避寒。」小編看到這些吐槽和氣溫截圖也嚇了一大跳,難道北京今天真的已經冷過北極了?
  • 北極突然出現臭氧層空洞
    (尤其是極地渦旋)在北極驅動生成了一個新的臭氧層空洞。製冷劑但是,這種化學反應很少在北極發生。南極通常比北極冷。春季的溫度經常下降到即使在太陽下山時也會影響臭氧消耗的水平。在北冰洋,由於北冰洋春季溫度通常會更高一些,這使得消耗臭氧的化學反應更難發生。但是今年不同。極地渦旋鎖定在北極上空,那裡聚集了冷空氣,為在臭氧層中形成孔洞創造了完美的環境。順便說一句,強北極渦仍在北極停留,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冬天如此溫和的原因。
  • 近幾年地球變化不斷,撒哈拉沙漠下雪,北極凍土不斷融化
    其實在近兩年的時間內地球上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在我們看來,這不過是一次又一次自然災害的到來而已,就像是《流浪地球》當中的開場白一樣,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或許真的等到那一天來臨的時候,才會有人重視這些自然災害吧。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
    當我們說到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下著大雪的冬天,因為我國的北方到了冬天 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寒冷,到了冬天就會去我國的南方過冬,當時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終年寒冷,每天都是冬天,這個地方就是地球上最冷的北極,在北極居住的人是最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 只有世世代代的因紐特人在這裡居住
  • 海水溫度偏高 北極海冰面積創10月最低紀錄
    丹麥研究人員28日表示,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達到10月的歷史低點,指出異常溫暖的季節意味海冰增長的速度不如平常。根據外媒報導,丹麥氣象研究所(DMI)科學家Rasmus Tonboe博士說,「10月北極海冰的面積將是有紀錄以最低,海冰的增長速度將低於正常數值」。北極海冰面積紀錄可追溯至1979年。研究人員已在9月注意到北極海冰面積儘管沒有刷新2012年的紀錄,但仍創下第2低紀錄。海水溫度偏高導致10月新冰形成的速度減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