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的冰快化完了

2020-11-25 新華網客戶端

  一隻到達浮冰的北極熊 視覺中國供圖

  在一片細碎的浮冰中,一隻北極熊費力地向前遊著。它試圖趴在其中一塊上,但這些浮冰都太小了,無法承受它的重量。它已經不間斷地遊動了數十公裡,卻找不到一塊能讓自己休息的冰面。

  這樣的場面常常被北極科考人員的鏡頭捕捉到,但在更多時候,人們只是在海岸邊找到北極熊的屍體。屍檢結果顯示,這種善於遊泳的生物死於溺水。

  因為北極的冰川不斷融化,北極熊不得不跋涉更遠的距離尋找食物。至少從本世紀初開始,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北極熊體力所能支撐的範圍,它們最終筋疲力盡地溺死在茫茫大海之中。

  長達半年的白天與黑夜輪流統治這片北緯66度以北的地域,它包括覆蓋北冰洋的大冰蓋和周圍的凍土帶,包含丹麥、加拿大、俄羅斯、挪威、瑞典、芬蘭、冰島、美國8個國家的部分國土。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觀測數據,在過去40年裡,北極夏季海冰面積減少了近一半,只剩下約350萬平方公裡。從事北極氣象研究的美國羅格斯大學氣候學家、美國氣象學會會員珍妮弗·弗朗西斯最新的研究結果則預測,2040年前的某個夏天,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完全消失。

  「這可能摧毀整個北極的生態系統。」 弗朗西斯說,「這會直接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影響全球的生態和氣候系統。」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後果,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北極比北京還暖和

  3個月前,拿到北極氣溫分布圖時,弗朗西斯愣住了。根據計算機的測算,北極點附近被標註為綠色,這意味著北極此時的氣溫已經高於0攝氏度。而在同一時間,北京、莫斯科、多倫多等城市的平均氣溫都在0攝氏度以下。

  那本該是一年中北極最冷的時候。經歷了近半年的極夜,北極已經很久沒有被陽光照射了,往年這個時間,它的平均氣溫都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弗朗西斯查閱了挪威、丹麥等地研究所成立以來的數據,發現這是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這個結果並不讓她感到意外。作為較早做北極氣象研究的學者之一,她一直關注著北極的海冰情況。「目前北極海冰的體量僅為20世紀80年代的四分之一。」她在論文中寫道,「而我們領域的科學家原本推測,至少要到本世紀中葉,北極海冰的體量才會減少到這個程度。」

  過去的3年時間裡,她目睹北極的氣象紀錄一項一項被打破:北極的氣溫、北極地區地表冰層的融化程度、北極海冰的減少量……每一項結果都遠比過去學界對北極氣候的模擬結果要嚴峻。

  2003年,她曾和全球其他24名科學家參加了一場有關北極氣象環境系統的研討會。那時,她正在針對北極與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繫建立模型。當她憂心忡忡地拿出研究數據,發現其他學者研究洋流、溫度、大氣的數據都能與自己的研究結果相互印證。

  「北極的整個氣象環境系統正在朝岌岌可危的方向演變,阻止這種變化趨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朗西斯說。更讓她沮喪的是,他們從不同的方向研究北極,這些方向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所有的數據都指向了同一個結果。

  類似的情況也在南極出現。研究人員測算,現在南極大陸上冰蓋融化對海平面上升的貢獻是每年0.3毫米。

  經過反覆地研究與計算,弗朗西斯在2005年發表論文,預測北冰洋上的冰層可能在本世紀末的某個夏季完全消失。

  這個結論曾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自文明誕生以來,人類這個年輕的物種還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情形。氣候研究結果顯示,距今約12.5萬年前,北極曾經出現過比現在稍暖的情況,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的要高4~6米,今天紐約、上海所在的地方都沉沒在海水中。

  現在的情況不比那時樂觀多少。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觀測,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為每年3~6毫米,這個速度還在不斷加快。由於氣候變暖,格陵蘭地區的冰蓋逐漸融化,包括挪威、俄羅斯在內的國家的凍土也開始消融,建在上面的建築物發生垮塌,道路彎曲變形,樹木也紛紛倒下。

  弗朗西斯最近的研究結果讓她「徹夜難眠」:北極在夏季出現冰層全部融化的情況很可能在2040年前發生,10多年前預測的倒計時一下子提前了60年。

  北極「空調」癱瘓了

  在北極異常「高溫」的同時,整個北半球大陸地區都在經歷寒潮或極端天氣。中國北京、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國密西根州等地在今年4月迎來大雪,美國西部地區出現嚴重的乾旱和異常的高溫。

  老一輩有關天氣的俗語「七九河開,八九燕來」和二十四節氣口訣失效了,作物也因為極端天氣欠收。即使是看似遙遠的亞熱帶沿海城市,也更頻繁地受到颶風威脅。

  「如果北極繼續變暖,我們將更頻繁地遭遇極端天氣。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沒有任何國家或城市可以倖免。」弗朗西斯說。北極地區的氣溫能夠影響到50千米高空的大氣環流,而這個高度的大氣環流則控制著北半球天氣的形成和發展。

  研究北極的科學家習慣把極地比作整個星球的「空調」,它能容納一定範圍內的氣候變化,調節溫度、溼度、天氣。但在經歷比正常時候高30攝氏度的「酷暑」時,它癱瘓了。弗朗西斯近年的研究甚至認為,現在北極的情況還會放大天氣的極端程度。

  因為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也遭遇威脅。高緯度地區的苔原提前變綠,蟲卵早熟,遷徙的鳥類因此錯過覓食時間。海冰縮減導致北冰洋海域浮遊生物聚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商業公司湧入北極,爭奪自然資源。

  目前學界的主流觀點是,溫室效應是造成北極冰川融化的重要原因,而這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造成的。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到2016年年底,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80萬年以來的最高值,約為第一次工業革命前的1.5倍。

  由於氣候系統對此響應要晚於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沒有人能確切地估計將來氣候的變化。「北極會是一個觀察的窗口。」弗朗西斯說,「目前的狀況很不樂觀。北極經歷了一系列很可能不可逆的變化。」

  她把北極比作地球氣候系統的「金絲雀」,因為北極地區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過去煤炭工人下井前,都是先放入金絲雀,判斷人類能否在井中存活。

  「更糟糕的是,一旦北極開始變暖、海冰融化,這個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這位學者說。白色的海冰本來能夠反射光線和熱量,但當冰層融化,深色的海洋水體會吸收更多熱量,融化更多海冰。北極溫度的升高還會讓大氣環流從低緯度地區帶來熱量,使北極的溫度繼續升高。

  北極暴暖,多地大寒

  在格陵蘭島的最北端,氣象觀測員寫下長達61小時溫度高於0攝氏度的記錄。天氣好的時候,那裡的海員只需要穿白襯衣和海軍制服就足夠禦寒。「北極暴暖,多地大寒」成為氣象學界近年的熱點問題。

  大約從2009年開始,人們以為全球變暖的速度減緩了——冬天越來越冷,各地氣象觀測站記錄也顯示,最近10年溫度升高的速率只有1950年時的一半。學界開始反思,氣候變暖是否因為人類活動導致,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加緊減排溫室氣體。

  這種懷疑一直到2017年年末才有了答案。因為南、北極觀測站數量極少,過去的統計是不完全的。如果把兩極的氣溫納入計算,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沒有緩解,這同時說明,極地變暖的速度遠超全球變暖的速度。

  對脆弱的地球氣候系統來說,一點點溫度變化都是致命的。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1~3攝氏度時,夏季北極海冰將消失,格陵蘭島厚度上千米的冰蓋發生不可逆的融化;如果溫度上升超過5攝氏度,冬季北極海冰也將消失,多年凍土融化,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釋放到空氣中。

  從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成立起,學界和政界多次形成氣候評估報告,2015年《巴黎協定》將2攝氏度升溫目標正式納入具備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但2017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由於北極圈內存在大量礦產和油氣資源,各國對北極資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為了奪回因蘇聯解體而存在爭議的地域,俄羅斯多次向聯合國大陸架委員會提交仲裁,還派駐了現役最大轟炸機執行巡航任務。

  「如果不扭轉北極變暖的趨勢,他們到頭來可能什麼都得不到。」弗朗西斯說。在她眼裡,北極的將來「陰晴不定」,目前的變化是否可逆、負面的影響能否消除在學界仍有爭論。

  「只能說,如果人類可以快速作出響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變化的幅度和速度還是有可能降低的。除此以外,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隨時準備應對極端情況的出現。」

  106年前,鐵達尼號撞上冰山沉沒。如果它在北極冰層消失的日子駛過北大西洋,數千條生命將倖免於難。但對這個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擁有一個無冰的北極,絕對不是幸運。(記者 王嘉興

相關焦點

  • 北冰洋要化完了?北極氣溫達史上第二高,變暖速度翻一倍!
    而近日,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了另一個驚人的事實——2017年北極的年平均地表溫度仍然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值!北極在2017年的春季和夏季迎來了十年多年來的最涼爽的一段時間,但這種趨勢沒有延續到整年。
  • 地球的南極、北極都是冰天雪地,那月球的兩級呢?
    2020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答案更新啦,怎麼樣10月10號的答案是不是都已經答完了糧食應該也都領到了,10月11日的問題地球的南極、北極都是冰天雪地,那月球的兩級呢?可能有些小夥伴看到問題會比較懵,從來沒有注意過啊,別著急還沒有答題的小夥伴就和小編一起來提前看一下2020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10月11答案吧。
  • 南極冷還是北極冷?
    我們逐個來列出它們的數據,先說北極:北極不像南極是一塊大陸,它是一片被各大陸包圍的海洋,最中間是北冰洋,整個北極面積約1310萬平方公裡。北極的冬季最低氣溫可以達到-30至-40℃。全年溫度在零度以下,所以這裡到處都是浮冰,北極熊就依靠這些浮冰捕獵,可以說北極的環境製造了北極熊。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南極沒有南極熊?
    企鵝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同樣都是冰天雪地的環境,為什麼南極有企鵝,北極卻沒有;北極有北極熊,南極卻沒有南極熊呢?大約在15萬年前,北極熊才從棕熊中分化了出來,慢慢適應了在北極的生活。所以北極熊和它們的祖先一樣,都是生活在北半球的,南極對它們來說實在太遠了。而且熊不喜歡熱帶的環境,所以北半球的熊也不可能大老遠跑到南半球去。聽到這兒,你可能會問,那南半球的熊為什麼不去南極呢?
  • 人類將看不到北極海冰,大量北極生物或被迫滅絕
    然而那邊一波未平,這邊一波又起,近期國外有研究預測北極海冰將會在2035年消失。上一次間冰期發生在距今13~11.6萬年前,那時候北極地區的夏天氣溫要比現在高4攝氏度左右。,演變結果顯示到了2035年北極海冰基本消失完了。
  • 人類將看不到北極海冰,大量北極生物或被迫滅絕
    預測模型分析顯示,上一次間冰期的北極海冰之所以會大量融化,是因為春季就已經出現了強烈的陽光。而這一次間冰期的情況估計也會和上一次類似,因為研究人員利用該模型演示得出了短期預測數據,然後與現實數據相比,驚訝地發現該模型的預測結果與真實情況有高達95%的一致性,這說明該模型能夠更加準確預測未來北極海冰的發展趨勢。
  • 看北極漁業的「前世今生」,展望地球不一樣的世界盡頭!
    作者:HaraldLoeng北極漁業,不僅僅是冰雪覆蓋、未染纖塵的一片淨土,更是眾多北冰洋沿岸國以及泛北極地區眾多國家的漁業資源必爭之地。特別是全球變暖之後,北冰洋的冰川開始融化,純淨野生海洋生物於溫暖的雪水裡不時展露出那神秘的身影,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我們快完了,美國也快完了
    6月天氣越來越熱,戴口罩也越來越難過,看到這則消息,不得不感嘆:我們快完了,美國也快完了。
  • 北極冰川正快速融化,2030年可能化完,專家指出後果很嚴重
    說到底這跟北極變暖有關,北極變暖造成北極極地渦旋的束縛力減弱,導致極地渦旋冷氣流擴散到我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國家。為了應對全球變暖,早在2015年世界多個國家籤署了一份關於控制全球氣候暖溫的《巴黎協定》。希望到2100年,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 數百名科學家北極歸來帶回噩耗——北冰洋正在死去
    看完了央視播出的這一期[世界周刊]北極一年,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北極或面臨數十年夏季無冰他們不僅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北極科考,還帶回了噩耗——北冰洋正在死去!目前地球南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6倍,到本世紀末海平面的上升將淹沒很多沿海地區,導致每年4億人在巨大的洪澇災害中掙扎。格陵蘭和南極的冰流失已處於最壞的狀態,2010年代南北極的年均損失是4750億噸,是上世紀90年代年均損失810噸的6倍。
  • 北極變暖或致北極熊開始捕食海豚
    但是挪威科學家報告稱由於北極冰層消失嚴重,並且近年已經出現兩個幾乎無冰的冬天,可能導致海豚向北遷徙,並有可能在途中被峽灣中的冰塊困住。Aars說:「照片中的這兩隻海豚很有可能就是在浮起來通過冰面的小孔呼吸時被這隻北極熊捕到了。但即使當時這兩隻海豚看到了北極熊,它們可能也別無退路。」
  • 花20萬去一趟北極,60萬去一次南極,值嗎?
    但是我們卻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錢花時間去看一看世界,而且越來越多的人,走的越來越遠,甚至遠到南極和北極。2017年11月份的時候,聽到一個旅行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了一組數據:2017年,預測有大概6000的中國人前往南極旅遊。而去南極旅遊的費用大概是60萬每人,去北極稍微便宜些,大概是20萬每人。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
  • 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海冰融化會加速病原菌傳播?
    這次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直接給出了我們一個氣候變化的答案,那就是「全球變暖,北極恐面臨「夏季無冰」」,它們帶回來了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氣候的影響表現得越來越強,並且這次的北極活動包含了近20個國家的數百名科學家,是大家統一給出的結果。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
  • 在北極,人類有著怎樣的探險史?丨文化客廳
    主講人| 馬睿 綜合整理 | 徐悅東隨著全球變暖,北極航道上的堅冰逐漸融化,如何可持續地開發北極成為了這個世紀許多國家的重要戰略。對於北極,人類有著怎麼樣的探險史?在北極蒼茫的冰蓋上,又誕生過什麼樣悲壯的故事?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同時,俄也是最早向北極派出科考隊的國家,早在彼得大帝時期,沙俄海軍航海家維塔斯·白令曾於1728年穿越北極圈,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在此後200多年的時間裡,俄從未停止過對北極的探索。冷地熱土,北極之地引人垂涎北極地區擁有不可估量的地緣政治價值。
  • 【願望認領時間】去一趟北極有多難
    【畫作】《去北極滑冰這是多麼讓人嚮往的畫面呀,沒有去過北極的朋友,難道你不嚮往嗎?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只是被現實悄悄地塵封到內心的一個小角落裡。當我看到孩子這張畫的時候,我很感動,因為他的願望和我的夢想產生了共鳴,他的願望把我內心孤獨的那個夢想拉了出來,它們好像成了朋友,我很想做他畫面中陪他去北極的那個小朋友,難道你們不是嗎?孩子畫這張畫時,我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觀察。
  • 北極探險回顧--中國人的北極探險之路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公室以及從事極地探險的多位專家日前向記者追述了中國人探險北極的非凡歷程。  1951年,武漢測繪學院高時瀏到達地球北磁極,從事地磁測量工作,成為第一個進入北極地區的中國科技工作者。
  • 臨近北極的城市,城內景色宛如童話般,當地禁止生小孩和死亡
    然而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卻不是很多,這些地方也都被人類佔領完了。但是,即使是在一些不那麼適合居住的地方,同樣也會有居民,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之一。它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城市,朗伊爾城。這個城市是位於挪威的背部,而它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你甚至在地圖上很難找到它的身影,因為它是世界上離北極最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