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溫度偏高 北極海冰面積創10月最低紀錄

2020-12-05 環球觀

丹麥研究人員28日表示,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達到10月的歷史低點,指出異常溫暖的季節意味海冰增長的速度不如平常。

根據外媒報導,丹麥氣象研究所(DMI)科學家Rasmus Tonboe博士說,「10月北極海冰的面積將是有紀錄以最低,海冰的增長速度將低於正常數值」。北極海冰面積紀錄可追溯至1979年。

研究人員已在9月注意到北極海冰面積儘管沒有刷新2012年的紀錄,但仍創下第2低紀錄。海水溫度偏高導致10月新冰形成的速度減慢。

DMI在聲明中說,在西伯利亞以北的北極東部,水溫比正常溫度高了2到4度,在巴芬灣(Baffin Bay),水溫比正常高1到2度。

該研究所表示,這個情況遵循了近年來觀察到的趨勢,被稱為「惡性循環」。

Tonboe表示,「在過去幾年中,這是一種趨勢,漫長的北極開闊水域季節使海水更長時間地被太陽照射變得溫暖,導致冬季縮短,冰層不再像以往那樣厚」。

相關焦點

  • 10月北極海冰又是史上最低,氣候「臨界點」已經到來?
    自從9月中旬的海冰最低點過後,北極就正式進入到了封凍期,這個季節北極海冰會在不斷降低的氣溫中逐漸增長,但2019年10月,情況有些不同——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2019年10月中,北極海冰範圍從月初的衛星記錄第三低點緩慢增加到10月13日至10月30日衛星記錄最低點,到月末海冰範圍達到了衛星觀測史上的第二低點
  • 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今後數周可能繼續融化
    2007年9月18日歷史最小面積少大約7萬平方公里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最新數據顯示, 一星期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縮小了50萬平方公裡。目前海冰面積已降到410萬平方公裡,創下30多年衛星觀測史上的最低值,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7萬平方公裡,縮小的面積相當於英國的10倍。「令人難以置信。面對這樣的事實,讓我不寒而慄。」美國羅格斯大學一名研究員說。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27日,據新華社報導,北極海冰的總量已下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證實了該地區的急劇變暖,而且可能是更劇烈的變化即將到來的前兆。  科學家稱,追蹤海冰範圍的衛星在周末發現,海冰的覆蓋面積為大約158萬平方英裡,不到北冰洋表面的30%。
  • 東北華北持續6月氣溫偏低 平均氣溫創最低紀錄
    核心提示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統計顯示,2009年11月以來,我國東北華北地區氣溫偏低已持續了近6個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8℃,創1978年以來同期溫度最低紀錄。持續低溫對春播、春耕等造成嚴重影響。寒意為何遲遲不去?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 破紀錄強風暴肆虐北極圈,4月海冰差點又最低
    儘管不久前的4月份北極海冰下降的速度接近常年平均水平,但因為之前的顯著偏低,4月北極海冰範圍在衛星觀測史上仍然為第四低——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4月的北極海冰面積平均為1373萬平方公裡。同時,與上世紀90年代及更早時期的海冰相比,現在的北極大多以成長了僅一年的冰為主。
  • 北極海冰至今未能形成,創最晚紀錄,氣候警報再次響起
    但現在已經是10月底了,西伯利亞拉普塔夫海的冰至今還沒有重新凍結。這是有記錄以來北冰洋最晚的無冰日期,也使得整個北極海冰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降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拉普塔夫海是北極海冰的主要孕育地。一般來說,在該地區形成的冰會隨著離岸風飄到北極的其他地方,幫助其他水體形成冰袋。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事實上,不管今年9月的北極海冰面積能否創造新紀錄今年9月海冰面積偏少已沒有爭議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提交三次關於當年9月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了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 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 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2020-09-24 18:01:42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大幅降低
    今年的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自上世紀70年代末現代記錄開始以來的第二低水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顯示,2020年可能在9月15日達到的最小範圍(374萬平方公裡)。冬季,凍結的海水幾乎覆蓋了整個北冰洋和鄰近海域。海冰經歷了季節性的變化——在春末和夏季變薄和收縮,在秋季和冬季變厚和擴張。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是怎麼回事 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
    天氣網訊,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惡化,近期,北冰洋北極海冰面積出現急劇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出現了極暖的「黑色海水」。那麼,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哪些影響?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表示北極海冰消融不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北極海冰面積再現低值丨北極何時無冰?尚難準確測定
    圖片來源:All Canada Photos/Alamy不久前,全球33家主要研究機構提交了對今年9月海冰覆蓋面積的展望。其中,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提交的數值顯示,9月海冰面積將減少到380萬平方公裡,這將是有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第二小值,僅大於2012年創紀錄的357萬平方公裡。
  • 科學家發現南極最低溫度可達-100℃,比北極低得多,什麼導致的
    ,發現南極地區的雪面溫度低於零下90°C 是冬季時整個南極高原經常出現的溫度,其中有近100個觀測點出現過零下98°C的低溫,在南極洲的東南部高原上甚至出現過零下100℃的極端低溫(沒有確鑿的溫度計記錄,因此不被認為是刷新紀錄)。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來源NASA  海冰面積能否再破紀錄?  事實上,不管今年9月的北極海冰面積能否創造新紀錄,海冰面積偏少已無爭議。  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  魏科表示,2012年之所以會形成歷史極值,除了當年夏季極區的溫度偏高以外,也受當年夏季極區的環流影響——2012年8月極區形成了異常強大的繞極氣旋,影響了極區的海冰和海水分布,形成了當年9月創紀錄的最小海冰範圍。  今年9月初,極區依然維持高溫,北冰洋邊緣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海溫比常年高5℃。如果9月出現環流異常,不排除今年9月北極海冰面積創造新紀錄。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事實上,不管今年9月的北極海冰面積能否創造新紀錄,海冰面積偏少已無爭議。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每年6月到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7、8三個月的月初提交三次關於當年9月的預測情況。在業內,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代表了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北極驚現黑色海水,「中央空調」或失效?
    據電熱匯所知,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報導:9月,北極海冰面積急速下降,成為有觀測紀錄以來的第二低值,究其原因,北冰洋,地球四大洋之一,世界最小最淺又最冷的大洋,出現了「黑色海水」。甲烷,導致海水溫度升高,這種偏暖程度較為嚴重的海水便被稱為黑色海水。
  •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1日15:10
  • 北極海冰再度融化,打破記錄創下新低,北極危機如何解決?
    根據多方新聞報導,北極的冰已經開始不斷融化。而它會不會出現像科學家預言那樣,將會成為一個沒有冰的北極?對於人類而言,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北極的冰全部融化,就會導致海洋的水平面提升很多。導致海拔低的國家或者地區,註定被海水淹沒。
  • 寒冷北極 緣何頻頻「高燒」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分析數據顯示,2月10日北極附近急劇升溫,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約27℃。而隋翠娟則認為,這與冬季氣溫整體偏高、北極加速變暖有關。   據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監測顯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極中心區域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巴倫支海北部尤其暖,偏高15℃左右,只有俄羅斯西北部及格陵蘭的東北部地區偏冷。有專家指出,北極地區不僅在變暖,而且加速變暖,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
  • 北極告急!北冰洋海冰縮小至史上第二小,分析:寒潮或更頻繁
    北極海冰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四季的變化源於太陽輻射總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北極來說也是如此,在夏天,北極海冰範圍會逐漸縮小,並且在9月達到一年中的最小水平,在達到最低點後開始回升,並且在第二年3月前後達到最大。
  • 史上第二熱的11月!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
    史上第二熱的11月!美機構:海冰面積再縮減 2019-12-17 12:36: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卓靈 | 字號:A+ |A- 據「中央社」報導,16日,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表示,2019年的11月是140年全球氣候紀錄中第二炎熱的11月,北極海冰也縮減至接近史上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