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今後數周可能繼續融化

2020-11-27 中國天氣

隨著全球日趨變暖,冰天雪地的北冰洋正在和我們告別。

8月27日,美國科學家宣布,北冰洋海冰面積已下降至410萬平方公裡,創下歷史最低值。

面對北冰洋驚人的融冰速度,科學家倍感焦慮。美國《紐約時報》預測,北冰洋海冰將在2020年前徹底消失,成為一片「無冰洋」。


2012年8月(下圖)北極海冰面積比2007年9月18日歷史最小面積少大約7萬平方公裡

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最新數據顯示, 一星期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縮小了50萬平方公裡。目前海冰面積已降到410萬平方公裡,創下30多年衛星觀測史上的最低值,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7萬平方公裡,縮小的面積相當於英國的10倍。

「令人難以置信。面對這樣的事實,讓我不寒而慄。」美國羅格斯大學一名研究員說。

通常,北冰洋海冰面積會在9月中下旬縮到最小值,而今年8月就創下新紀錄,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科學家預計今後兩到三周內,待融冰季結束,海冰面積將持續降低,現最低紀錄將被進一步打破。

英國《每日電訊報》說,這是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強烈信號」。

研究員麥可·邁說,這一數據表明,北冰洋未來「無冰」現象,並非是杞人憂天。

上一次北極海冰面積最低紀錄發生在2007年9月24日,約為425.4萬平方公裡。


北極海冰(資料圖)

曾是巨大的淡水湖

北冰洋位於地球最北端,面積不足1500萬平方公裡,不到太平洋的10%,是全球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一個。由於位置的緣故,北冰洋也是四大洋中最冷的,在寒冷的季節,其冰層覆蓋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公裡。

北冰洋又是如何形成的?

瑞典科學家認為,2000萬年前,北冰洋最多只算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湖水通過一條狹窄的通路流入大西洋。然後在1820萬年前,由於地球板塊的運動,狹窄的通道漸漸變成較寬的海峽,大西洋的海水開始流進北極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科學家說,從1820萬年前開始,連接北冰洋和大西洋的費爾姆海峽開始變寬,隨著費爾姆海峽的擴張,海水開始湧入北冰洋,最後,北冰洋的淡水全換成了海水,在海底開始出現氧化鐵、氧化錳以及海洋生物。

變小了,變薄了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對北冰洋進行衛星觀測。科學家最先發現的是面積的變化,從1979年到2006年,一年的每個月份裏海冰覆蓋的面積都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中最明顯的是在9月份,大概平均十年下降9%,或者說平均每年減少10萬平方公裡。

在2007年的時候,科學家僅知道北極海冰的面積在以顯著的速度下降,但並不確定海冰的厚度是否也同時在下降。海冰的90%都位於水面以下,潛艇的聲吶能夠從下往上探測海冰的厚度。在1999年,通過比較先前的聲吶記錄,科學家發現在9月下旬,北冰洋中心部分的海冰厚度平均減少了1.3米。但是,由於聲吶採樣點過於稀少,這個結果並不可靠。

現在,情況則大為轉變,海冰變薄的事實已一錘定音。

2010年,科學家發射了「低溫衛星-2號」,專門用於監測北冰洋冰層厚度。研究發現,除了面積的萎縮之外,冰層厚度同樣正在出現變薄的現象。根據「低溫衛星-2號」的數據顯示,北極中部地區2004年的海冰總量約有1.7萬立方公裡,今年冬季為1.4萬立方公裡,而冰雪體積在2004年夏季的數值為1.3萬立方公裡,但現在則是7000立方公裡。

美國《紐約時報》說,北冰洋海冰將在2020年前徹底消失,成為一片「無冰洋」。

而劍橋大學教授皮特·瓦德漢姆更為悲觀,「這一現象將不可避免的發生,可能會來得更早。」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南北兩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全球變暖加速環境巨變
    令人震驚的監測結果在地球上,南北極的冰川可以說是維持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標誌,根據NOAA科學報告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南極海冰面積在衛星記錄中經歷了最高和最低的範圍。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在2017年和2018年創下歷史新低。
  • 北極海冰面積創新低 多國巨頭備戰北極能源開採
    這一數值僅比2007年的記錄略低,但是由於夏季融冰季節尚有數周時間才結束,很明顯,記錄將被大幅度地打破。  冰天雪地的北極人跡罕至,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而這裡卻是資源的寶庫,包括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與化石能源、可再生生物資源以及水力風力等恆定資源。最近,隨著北極冰川的進一步消減,能源開發變得越發可行。
  • 北極海冰再度融化,打破記錄創下新低,北極危機如何解決?
    根據多方新聞報導,北極的冰已經開始不斷融化。而它會不會出現像科學家預言那樣,將會成為一個沒有冰的北極?對於人類而言,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如果北極的冰全部融化,就會導致海洋的水平面提升很多。導致海拔低的國家或者地區,註定被海水淹沒。
  • 北極出現「吹颱風」現象,7月海冰覆蓋面積創41年新低
    ,北極海冰大變,又出現了7月最低水平情況,這不得不說,大規模的冰川融化正在改變人類的生存環境,所以不是一個好消息,同時北極海冰融化之後,還會帶來更多的影響。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監測數據指出,在2020年7月,北極的海冰覆蓋面積平均為728萬平方公裡,這是1979年衛星測量數據以來7月的最低水平,也就是創下了41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2020年7月的海冰面積比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還要低219萬平方公裡,所以海冰面積的極具減少說明了北極地區的氣候確實已經出現了大變了,這是一個肯定性的數據。
  •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北極冬季海冰面積達歷史第七低值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1日15:10
  • 2020年北極海冰面積大幅降低
    今年的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自上世紀70年代末現代記錄開始以來的第二低水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對衛星數據的分析顯示,2020年可能在9月15日達到的最小範圍(374萬平方公裡)。冬季,凍結的海水幾乎覆蓋了整個北冰洋和鄰近海域。海冰經歷了季節性的變化——在春末和夏季變薄和收縮,在秋季和冬季變厚和擴張。
  • 北極融化:海冰、冰川大不同
    重點是,腳下的湖底,明明是北極點的多年海冰,怎麼到了可能崩塌的程度?這就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多年以來,科學家們用冰下的潛艇觀測、雷射雷達遙感、衛星地圖等手段密切地監視著北極海冰的變化,頻頻發出北極海冰可能消失的警告,而直到今天,我才在自己的腳下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 北美歐洲多國春季難覓春跡 或因北極海冰融化所致
    科學家認為,這樣的反常天氣和全球變暖引發北極海冰融化不無關係。暴雪降溫接連不斷 英國度過最冷復活節3月12日,受強冷空氣影響,通宵達旦的暴風雪「突襲」西歐,比利時、法國、德國等地交通遭到「重創」,民居斷電,數人死亡。受暴風雪的影響,3月12日比利時全境「高峰期」擁堵路段總裡程達到了1670公裡,創該國歷史新高。
  • 冰蓋374萬平方公裡創歷史第二低,北極「無冰時代」真會來嗎?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發布的一則關於北極海冰監測的新數據顯示,已經是所剩無幾了。在9月15日的時候,北極的海冰可能已經達到了年度最小覆蓋範圍,而2020年的這個時段的海冰覆蓋範圍也再次創下了新低。
  • 北極升溫顯著誘發北半球寒潮?——北極海冰融化及其影響的幾個未解...
    除了北極熊,如今普通公眾對北極的冰蓋也有了更多了解和關注,特別是2012年的一則北極海冰面積再創新低的新聞:8月27日,美國科學家宣布,北冰洋海冰面積已下降至410萬平方公裡,創下歷史最低值。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一星期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縮小了50萬平方公裡,已降到410萬平方公裡,創下30多年衛星觀測史上的最低值,比1979年至2000年的最低均值少247萬平方公裡,縮小的面積相當於英國的10倍。面對北冰洋驚人的融冰速度,科學家倍感焦慮。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據悉,格陵蘭島以北海域擁有北極地區最為古老和厚實的海冰,即使夏季也不會融化,被稱為「最後的冰區」,被認為是北極抵禦全球變暖最後的「堡壘」。然而,今年以來該處海域的海冰已連續兩次發生崩裂。科研人員稱,這是由於今年北半球持續的熱浪以及暖風侵襲北極地區所致。
  • 北極告急!8月海冰融化接近破紀錄,或再加重地球氣候危機
    雖然北極海冰面積在7月出現創紀錄新低,而且之後北冰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仍高於平均水平,但在8月中旬之後,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仍然顯著放緩。最終,來自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8月北極月平均海域面積為503萬平方公裡,這比史上最低的2012年的平均範圍高出了310000平方公裡,但比1981年至2010年8月的平均值低了217萬平方公裡,這是北極海冰史上第二低的8月。從整個月來看,東西伯利亞海的海冰損失最為明顯,因為該地區持續存在的冰最終融化了。
  • 北極擔憂!NASA公布了德克薩斯州大小的冰層融化的數據
    今年,北極的冰似乎已經達到了頂峰,有些冰的水平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2019年冬季的最高氣溫與2007年衛星記錄的北極冰層最小值持平。冰的範圍並不是歷史上最低的,但已經在1981年到2010年的平均峰值之下達到了頂峰。美國宇航局表示,今年的最大輻射面積達到571萬平方英裡(1478萬平方公裡)。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近30年衛星微波遙感數據製作的歷年1月4日南極海冰分布圖上,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從1978年至2011年間的1月4日,「雪龍號」所在海域海冰均基本消融,是進行科考、登陸比較好的備選區域。而今年同日該海域海冰面積相比歷史同期明顯增加,人們不禁疑惑:南極海冰在不斷增多嗎?
  • 北極海冰有所恢復?2019年冬季不再創新低,但這並非好消息
    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進行,北極海冰的總量繼續呈下降趨勢。這種情況在過去的一年中也不例外,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在今年冬天,北極海冰達到年度極大值的時候,海冰面積顯著偏少,是衛星1979年觀測以來第七低的水平。
  • 北極海冰達到2020年最低值,此前的預測集體失靈?
    逐年北極海冰範圍數值,北極海冰範圍數值減少趨勢明顯,2012年9月份海冰範圍數值創歷史記錄,2020 2020年9月15日,北極冰雪海冰範圍為374萬平方公裡,這一數值比氣候平均值低40%以上,橙色曲線為歷史平均的北極海冰範圍
  • 南極海冰面積銳減至歷史最低點 融化速度還在加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美國宇航局日前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報告稱,美國宇航局在分析了2014年到2017年間的衛星數據後發現,在這四年內,南極洲海冰的覆蓋面積驟然減少了200萬平方公裡,幾乎和北極近40年損失的一樣多,不僅如此,海冰融化的速度還在不斷加快。研究人員表示,海冰對於地球的氣候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隨著越來越多海冰融化,更多太陽的熱量將被深色的海水吸收,導致全球氣溫上升,並影響極地生態系統。
  • 北極海冰縮減至有記錄以來第二低水平
    作者:文樂樂據《自然》報導,今年,北極海冰萎縮到了有衛星測量記錄的40多年來的第二低水平9月15日,冰層僅覆蓋了374萬平方公裡的北極水域。除今年外,只有2012年北極海冰的年最小覆蓋面積降至400萬平方公裡以下。
  • 【2020年9月創有記錄以來最熱月份 北極冰面第二低】據外媒報導...
    【2020年9月創有記錄以來最熱月份 北極冰面第二低】據外媒報導,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機構10月7日宣布,2020年9月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第二低,科學家預測,將在本世紀中期的夏季完全融化。數據顯示,2020年9月比平均溫度高0.63攝氏度。
  • 全球變暖 北極海冰或將消失
    中國氣象報記者 谷星月剛剛過去的8月,北極海冰以508萬平方公裡排名有衛星觀測資料以來,同期海冰覆蓋歷史第三少。然而,進入9月後,北極海冰面積迅速減少,目前已低於400萬平方公裡,頗有逼近歷史極值年(2012年)的趨勢。北極海冰在9月15日達到了夏季最小範圍,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二低。來源NASA海冰面積能否再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