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冰至今未能形成,創最晚紀錄,氣候警報再次響起

2020-11-02 知新了了



北極的冰是季節性的。它在夏天的陽光和相對的溫暖下融化,然後在秋天的寒意來襲時再次結冰。至少,應該是這樣的。但現在已經是10月底了,西伯利亞拉普塔夫海的冰至今還沒有重新凍結。這是有記錄以來北冰洋最晚的無冰日期,也使得整個北極海冰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降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

拉普塔夫海是北極海冰的主要孕育地。一般來說,在該地區形成的冰會隨著離岸風飄到北極的其他地方,幫助其他水體形成冰袋。然而,今年夏天,在北極圈和其他鄰近地區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延伸的熱浪。這意味著西伯利亞海岸的冰融化得比平時更快,留下了大片開闊的水域。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這些新開放的水域,直接的陽光照射,能夠使海洋溫度比平均溫度高出5攝氏度以上。今年10月份,溫暖的海水減緩了西伯利亞北極地區的再凍結。」



目前的多風和波浪條件,也進一步抑制了海冰的形成。冰的缺乏和由此產生的溫暖海水會嚴重破壞海洋豐富的生態系統,對魚類和其他生物造成嚴重破壞。而且,該地區的原住民社區也可能遭受損失,因為他們依賴海冰進行旅行和文化活動。冰形成的延遲對北極其他地區也有重大影響,會使整個地區的冰變得更加脆弱。

科學家不無擔憂的表示,「由於今年以來在拉普塔夫海,這麼晚都沒有觀測到海冰的凍結,所以今年秋天和冬天晚些時候形成的任何海冰都不會有足夠的時間變厚。更年輕,更薄的冰在夏季更容易融化。這意味著來年的海冰可能會比平時更早消失,留下大量的開放水域,吸收更多的熱量。」

沿西伯利亞海岸的北冰洋西北航行通道今年已經開通100多天,這次將創下最早開放和最晚關閉的紀錄。

今年秋天,拉普塔夫海並不是唯一經歷冰形成延遲的地區。這一問題的另一個令人震驚的例子就是:西北通道 ——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穿過北極的通道。西北通道的冰層今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早融化,使得這條航行通道暢通無阻。現在,它重新凍結的時間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晚。事實上,目前整個北極的海冰面積都創下了歷史新低。

科學家們表示說:「今年晚些時候,我們正處於北極海冰創紀錄低的未知水域。這是我們這個迅速變暖的星球發出的又一個「紅色警報」,它正試圖警告我們即將到來的變化。」



毫無疑問,氣候危機引發了這些變化。北極的海冰範圍在9月份達到了第二低值,與1981年有可靠衛星記錄開始以來每10年下降13%的趨勢一致。北冰洋的海冰也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弱,今年看來這一趨勢將加速。

如果不採取激進的措施,對全球經濟的每一個企業、部門進行脫碳,北極海冰將在該地區轉型的過程中遭受更大的損失。越來越多的研究警告說,該地區最早可能在2035年出現無冰的夏季。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由於全球變暖,該地區正在過渡到一種完全不同的氣候。但正如該研究的科學家所指出的,我們仍然有能力通過儘快減少碳排放來做出改變。


知識改變命運!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氣溫飆升海冰不斷減少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臭氧空洞難愈 巨型冰塊斷裂「新北極」正在形成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今年3月北極地區臭氧的月平均濃度打破了歷史最低記錄。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海水溫度偏高 北極海冰面積創10月最低紀錄
    丹麥研究人員28日表示,北極地區的海冰面積達到10月的歷史低點,指出異常溫暖的季節意味海冰增長的速度不如平常。根據外媒報導,丹麥氣象研究所(DMI)科學家Rasmus Tonboe博士說,「10月北極海冰的面積將是有紀錄以最低,海冰的增長速度將低於正常數值」。北極海冰面積紀錄可追溯至1979年。研究人員已在9月注意到北極海冰面積儘管沒有刷新2012年的紀錄,但仍創下第2低紀錄。海水溫度偏高導致10月新冰形成的速度減慢。
  • 北極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 今後數周可能繼續融化
    2007年9月18日歷史最小面積少大約7萬平方公里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最新數據顯示, 一星期以來,北冰洋海冰面積縮小了50萬平方公裡。通常,北冰洋海冰面積會在9月中下旬縮到最小值,而今年8月就創下新紀錄,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科學家預計今後兩到三周內,待融冰季結束,海冰面積將持續降低,現最低紀錄將被進一步打破。英國《每日電訊報》說,這是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的「強烈信號」。
  • 北極海冰持續融化 最古老海冰發生崩裂
    北極貫穿流是北極地區最為強大的洋流之一。通常情況下,北極貫穿流會將海冰從西伯利亞帶往北冰洋沿岸地區,進而促使海冰在此聚集和凍結。受此影響,格陵蘭島北部海域的海冰往往會異常堅固和厚實。  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員沃爾特·邁耶介紹,格陵蘭島北部海冰由于洋流影響發生堆積,平均厚度達4米,最厚的部分甚至可以達到20米並形成冰山。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眾所周知,9月是每年北極海冰面積最小的月份。從2015年開始,國際海冰預測網絡活動(SIPN)每年6-8月向全球科學家徵集當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的預測結果,各個研究機構需要在6月初、7月初和8月初提交三次關於當年9月的預測情況,SIPN代表了北極海冰在季節和季節內預測的最高水平。
  • 北極海冰縮減至有記錄以來第二低水平
    9月15日,冰層僅覆蓋了374萬平方公裡的北極水域。除今年外,只有2012年北極海冰的年最小覆蓋面積降至400萬平方公裡以下。美國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家Cecilia Bitz在一份聲明中說:「從出生至今我所見證的是,夏末的海冰減少了50%。」
  • 北極出現「吹颱風」現象,7月海冰覆蓋面積創41年新低
    橫跨北冰洋的冰蓋同時對生物的影響肯定也是在緩慢的出現,這比初期定義的一個「基本海冰範圍」總面積至少濃縮了15%。按照科學家的預測情況來看,未來夏季無冰將可能成為現實。而根據《氣候》雜誌指出,北極在15年之內夏季可能基本上沒有冰的覆蓋了,所以30年夏季無冰是一個「極限值」,而最快可能在15年內就無冰了,這將觸發全球的氣候「臨界點」,氣候可能發生巨變。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 南極海冰正急速擴張 北極海冰日益捉襟見肘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科學家於今年9月份宣稱,北極海冰量仍低於正常水平——已經持續數年的減少趨勢還在繼續,以至於北冰洋海冰覆蓋面積日益「捉襟見肘」。隨後,研究又發現,在北極海冰不斷融化的同時,南極海冰量卻居高不下——自上世紀70年代末有衛星觀測紀錄以來,2014年南極周圍海域的海冰覆蓋面積再刷紀錄。
  • 北極渦旋闖入我國,河北極寒賽西伯利亞!網友:氣候正在亂套?
    北京時間1月6日,北極渦旋大舉進駐我國,1月6日晚8點的超級計算機初始場數據上看,北極渦旋中心已經來到了我國東北地區,而隨著北極渦旋的大舉南下,北極渦旋引導巨量的極寒空氣滲透到我國內蒙古和河北等地,帶來了異常強烈的嚴寒天氣。
  • 30年升溫10℃ 「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北極海冰達到2020年最低值,此前的預測集體失靈?
    2020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中性,秋季開始,一個弱的La Nina處於發展狀態,在這樣的年份形成海冰最小值,可以看做真正意義上的海冰極值。2020年是夏季沒有極渦異常活動,且不是厄爾尼諾年裡,北極海冰最少的一年。 每年海冰面積呈現周期性變化。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新聞背景  剛剛過去的冷冬讓「北極海冰」這個詞被頻頻提起。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窗口,北極海冰的氣候效應一直是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有關國家競相開展北極海冰研究,以預測北極生態系統的變化、評估變化趨勢並制定相關對策。而我國研究人員近期也對此做出了獨創性的研究。
  • 北極海冰精準預測,不僅僅關係氣候變化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近發布了今年北極海冰最小覆蓋範圍預測結果,根據該所海冰研究團隊研發的北極海冰集合同化數值預測系統,2019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最小值約為420萬平方公裡,接近歷史第二低值。  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北極海冰面積與人類生活有什麼關係?
  • 北極告急!北冰洋海冰縮小至史上第二小,分析:寒潮或更頻繁
    據美國宇航局(NASA)和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研究人員給出的分析,北極海冰可能在2020年9月15日達到其年度最小範圍。北極海冰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四季的變化源於太陽輻射總量的增加和減少,對於北極來說也是如此,在夏天,北極海冰範圍會逐漸縮小,並且在9月達到一年中的最小水平,在達到最低點後開始回升,並且在第二年3月前後達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