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2020-09-17 中國青年網

挪威的朗伊爾城,位於斯瓦爾巴群島上、朗伊爾河谷的下遊,這裡地處北緯78度,距離北極點只有1300公裡,是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

曾經,這裡的冰川覆蓋率高達約60%,島上有白雪皚皚的山脈和綿延不絕的峽灣。如今,全球變暖正在對斯瓦爾巴群島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

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到本世紀末,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不受控制地上升,北極氣候的其他關鍵要素,包括氣溫和降水,也可能與20世紀時期的「正常」情況大相逕庭。

科羅拉多州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蘿拉·蘭德勒姆和瑪麗卡·霍蘭德近日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聯合研究成果。研究顯示,長期凍結的北極地區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氣候系統,其特徵是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的增加,這三個數值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觀測範圍。

蘭德勒姆對美國能源與環境行業新聞網站記者說:「全球變暖之下,北極的變化如此迅速、如此顯著,以至於其年復一年的氣候波動正在超出過去的範圍,這標誌著北極向新氣候狀態的過渡。」

蘭德勒姆和霍蘭德將未來的研究重點放在了一種十分嚴峻的假想氣候情形上。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社會不採取措施遏制溫室氣體排放,這種糟糕的假象將變為現實。

海冰減少,「新北極」初現

據丹麥和格陵蘭島地質調查局14日報導,格陵蘭島上遼闊而古老的冰架上,一塊面積達113平方公裡的巨型冰蓋上月終於滑落海中。隨著氣候變化,北極溫度升高,曾經堅如磐石的北極海冰已經漸漸消融,覆蓋面積不斷創新低。

蘭德勒姆和霍蘭德等研究人員專門考察了北冰洋海冰面積、氣溫和降水模式的變化。他們發現,海冰減少的變化程度遠超過去幾十年。換句話說,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至少有一個信號意味著「新北極」已經出現,即海冰的減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冰減少的情況只會變得更糟糕。在極端氣候下,夏季海冰覆蓋面積最晚將在本世紀70年代降至100萬平方公裡以下。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北極「無冰」狀態出現的時間將會提前。

據了解,海冰會對北極的溫度產生深遠的影響。冰有一個明亮的反射性表面,有助於將太陽光從地球上散射出去。厚厚的海冰還有助於使海洋隔熱,在冬天將熱量「鎖」在地下,並防止熱量「逃逸」到北極寒冷的空氣中。隨著海冰變薄和消失,海洋在夏天能夠吸收更多的熱量。而在冬天,熱量將會輕易穿過變薄的冰層散逸到空中,從而使大氣變暖。

而海冰減少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新的北極已經出現。如果全球氣溫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上升,本世紀末之前,全球氣候系統將會變得「面目全非」。

海冰的變化是一個明確的跡象,這表明氣候變化不是未來的問題,它已經極大程度上重塑了今天的地球。同時,這也為北極生態系統和依賴它生存的人類帶來巨大的困擾和擔憂。

氣候變化正在「進行時」

「新北極」將變得更溫暖、更多雨、冰層面積更少。過去常見的動物可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遷入的物種。人類利用海冰狩獵和捕魚的機會也可能會減少。

此外,人類應對災難的規劃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此前,規劃者經常通過查看過去的天氣數據來設計應災基礎設施,以保證其可以使用數年或在災害下承受一定程度的壓力。但隨著北極氣候的轉變,過去的數據已不再利於人們預測未來。

儘管這項研究為全球氣候的未來提供了一幅令人沮喪的圖景,但這並非不可避免。其他研究表明,世界各國如若在未來幾十年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將可能會放緩或阻止某些氣候變化。

人類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對那些生活在北極的人們來說,無論是人類、動物還是植物,氣候變化都不是未來的事。」蘭德勒姆說,「這是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氣溫升高,海冰消融,一個「新北極」已經出現
    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水可快速融化海冰是怎麼回事 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
    天氣網訊,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惡化,近期,北冰洋北極海冰面積出現急劇下降,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出現了極暖的「黑色海水」。那麼,北極海冰消融會產生哪些影響?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表示北極海冰消融不會對全球氣候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 熱浪來了,北極海冰還好嗎——聽專家詳解北極海冰的秘密
    海冰消融又會帶來哪些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助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雷瑞波。  局部高溫會導致海冰加速消融嗎?  今年夏季,全球多地出現高溫現象,北極圈內的一些陸地地區也難逃熱浪侵襲。人們不禁猜測,局部地區的高溫天氣會導致北冰洋的海冰加速消融嗎?
  • 氣溫飆升海冰不斷減少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北極海冰縮減 影響幾何?
    今年9月初,極區依然維持高溫,北冰洋邊緣的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海溫比常年高5℃,如果9月份出現環流的異常,不排除今年9月份北極海冰面積創造新紀錄。當氣候變化導致溫度升高時,海冰消融加劇,極晝入射的陽光可以更多地進入海洋,海水吸收更多熱量,溫度升高更快,進而導致更大規模的海冰消融,進而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脅低緯度、低海拔地區居民的生命安全、生產生活。
  • 北極消融雙刃劍:危及環境卻呈現豐富資源
    北極的升溫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升溫導致的海冰消融既帶來經濟方面的機遇,也帶來環境方面的巨大挑戰。隨著海冰的消融,開採北極礦產資源成為一種可能,同時也可以開闢出新的航道。與此同時,北極的消融也產生一系列可怕的環境影響,其中包括提高全球海平面,影響全球氣候以及威脅當地物種和居民的生存。
  • 北極海冰日漸衰減,科學家在行動
    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預估的記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期。根據衛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每年3月份最大,9月份最小。 根據衛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逐年持續減少,國際社會非常關注何時會出現北極夏季無冰狀態,即北冰洋的海冰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北極海冰範圍持續減小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近百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了0.74℃,陸地的增暖通常高於海洋,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尤為明顯;中高緯度地區明顯高於熱帶地區,北極地區的增溫更是全球平均的2倍,這與北極海冰減少對氣溫增幅的放大作用有密切的關係。
  • 北極海冰有所恢復?2019年冬季不再創新低,但這並非好消息
    儘管北極海冰一年中有增長和消融的周期循環,但對於北極而言,穩定的融化已經超越了季節性冰變化,海冰總量在過去40年的生長和融化季節中一直在急劇下降。而在今年1月份,對加拿大巴芬島冰川的研究表明,本世紀是大約11.5萬年來最溫暖的世紀。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根據挪威的氣象數據,過去30年來,該島冬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攝氏度,這對當地整個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氣溫正在飆升,海冰正在減少。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 北極海冰面積再現低值丨北極何時無冰?尚難準確測定
    國際社會非常關注何時會出現北極夏季無冰狀態,即北冰洋的海冰面積小於100萬平方公裡。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任宏利告訴《中國科學報》,這個時間節點可能在未來20~30年出現。不過,科學家對北極何時出現夏季無冰狀態還有爭議。最新海冰覆蓋面積預測根據衛星觀測數據,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每年3月份最大,9月份最小。
  • 為什麼北冰洋的海冰會跌到一個極端,創紀錄的低點?
    今年入夏,北極出現高溫異常,如:6月20日,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維爾霍揚斯克市(緯度67.5°N)白天最高氣溫達到了38℃,這是個罕見的數值,歷史同期此地的最高溫度僅為22℃。北極海冰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俄羅斯和西伯利亞上空的冰層特別缺乏。
  • 為何北極海冰融化南極海冰增多?
    「『雪龍號』受困主要是受到今年惡劣天氣影響,尤其是持續的東北風使得海冰不斷堆積,難以突破。」卞林根直言,「但是這並不能作為南極海冰增多的重要依據。」判斷海冰是否增加,不能單看一年的結果,還要看一個長期的變化過程。從目前來看,只有2012年和2013年兩年的海冰面積數值在多年平均值之上,尚不具備科學客觀的論據條件。
  • 南極海冰大消融,始於一個冰窟窿
    南極海冰自2015年之後開始出現歷史性消融。一項新研究找到真兇:一場風暴在冰上撕了個洞,啟動了海冰消融連鎖反應。 雖然是個老梗,不過就在2015年之後,《非2》上映不到5年,南極冰迎來了歷史性大消融,短短兩年就失去了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同樣令人意外的是,企鵝寶寶不僅沒事,還活得更加興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最近,兩項新研究分別揭示了原因。
  • 氣溫不斷升高,北極海冰持續融化,北極熊恐在80年內滅絕
    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棲息地被破壞北極熊,顧名思義生活在北極及周邊地區,它們擁有一身厚厚的皮毛和脂肪,能支持它們在嚴寒地區生活。北極熊是唯一一種需要被劃分為海洋哺乳動物的熊,它們雖然能夠在岸上生活,但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來自於北冰洋。
  • 全球氣候出現異常,未來北極氣溫仍會升高,或爆發「大災難」!
    北極圈內甲烷釋放氣象局表示,西伯利亞地區甲烷氣體不斷釋放,氣溫持續升高,這樣一來會造成北極圈內出現山火等等,山火的範圍不斷擴大,釋放的二氧化碳足以加快溫室效應的變化,然而這種情況在去年澳大利亞出現過,兩者似乎帶來的後果是一樣的,是加快溫室效應的變化。
  • 北極冬季氣溫升高已無可避免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北極報告北極冬季氣溫升高已無可避免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2日08:35
  • 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北極升溫正在釋放遠古生物?
    自從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可以說是越來越強,所以導致全球變暖持續的發展,而產生的影響也就出現了。如今全世界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南北極地區產生的影響也更加的強。在8月,根據紐西蘭科學報告指出,雖然全球變暖的趨勢不斷發展,應該科學研究團隊發出警告,紐西蘭的冰川融化已經出現了「超負荷」的模式,融化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狀態。
  • 日本揭示北冰洋海冰消融惡性循環機制,對北極航線意義重大
    日本揭示北冰洋海冰消融惡性循環機制,對北極航線意義重大 新華社東京10月2日電 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等機構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北冰洋海冰減少導致海水吸收更多太陽光,海水升溫導致更多海冰融化,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