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農業經營模式、憲法權威、價值觀變革、設立跨行政區劃檢察院、反腐敗體制機制、混合所有制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張曉山:中國不可能僅有一種農業經營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張曉山撰文指出,對未來農業經營模式基本走向和發展道路的判斷應作為農地流轉政策導向的前提和基礎。我們的基本判斷是:由基本國情所決定,中國不可能僅有一種農業經營模式。在中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混合型、多樣化的農業經營組織形式以及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正在出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農業經營主體的構成是傳統農業經營主體(大量小規模兼業農戶、傳統小農戶)與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及農業企業)並存;中國的農業經營方式的構成是傳統農業、口糧農業(生存農業)與市場化、專業化和商品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並存。大農業與小農業並存。
摘編自《光明日報》
【韓大元:憲法沒有權威必然「誤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韓大元撰文指出,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更加多元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要落實依憲執政,必須全面實施憲法,使憲法具有生命力,擯棄一切形式的「憲法虛無主義」影響。首先,執政黨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依憲治國理念,徹底擯棄治國理念上的「人治」觀念。其次,高度重視憲法實施,完善憲法監督機制與程序,正確認識違憲審查制度的功能,採取有效措施糾正各種違憲現象。再次,切實貫徹「黨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原則。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黨既要「依憲執政」,又要「依法執政」,二者互為表裡,都是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第四,進一步提高黨的領導幹部的憲法意識,把憲法教育制度化。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幹部都應尊重法律、尊重憲法,養成尊重規則的氛圍。
總之,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體現了國家共同體的價值觀與共識。憲法沒有權威必然「誤國」。因此,今後我們需要繼續凝聚社會共識,重建社會信任,普及憲法知識,充分認識依憲執政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積極發揮憲法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中的作用。
摘編自《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韓毓海:中國正在經歷深刻的價值觀變革】
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近日在中國教育學專業委員會上發表演講指出,豢養一批從小車接車送的小霸王,恐怕是我們這代人最大的失策和絕對的失誤。想一想我們的責任,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價值觀,什麼樣的教育,我們的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革命性變革,過去一切被視為天經地義的、流行的、普世的價值觀正在失去意義、隨風而去。為了進行與過去時代不同的、新的形式的、更加偉大的鬥爭,我們必須洗心革面、真正回到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上去,我們需要重提一種最樸素的價值和信念。
毫無疑問,我們需要的這種價值觀就是上面說的「自由、平等和博愛」。這就是全人類最進步、也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觀,讓•雅克•盧梭先是把它寫在了一本獻給孩子的著作中,然後,卡爾•馬克思又把它寫在了人類追求解放和進步的旗幟上。使我們的孩子做一個能夠自食其力的人、一個願意為別人做些什麼的人、一個會與人平等相處的人,我們不需要精英教育,因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和體育幾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摘編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康慧珍]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