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隨著火箭點火倒計時,11月24日凌晨,我國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軌道,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此次嫦娥五號奔月「挖土」,不僅牽動著國人的心,其背後也集合了無數高新企業的產品助力和大國工匠們的技術合力,這其中就有溫嶺元素——浙江大元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合肥新滬屏蔽泵有限公司生產的屏蔽泵,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發射過程中承擔了為火箭加注燃料的任務。
「火箭燃料加注非常注重流量精準、運行可靠,小到一分一毫的改變,都會對油量加注產生很大影響,這對我們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大元屬於傳統行業,是做民用水泵起步的。但在過去近10年時間裡,我們已領先同行升級了企業的創新戰略,對應的產品和市場已從民用水泵轉向民用水泵+屏蔽電泵,去年實現了營業收入11.35億元,其中工業用屏蔽泵營收合計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對中高端市場的滲透和品牌影響力得到有效提升。」
大元起初涉足中高端屏蔽泵市場時,也曾碰了不少釘子。
就拿航天泵的研發來說,因為與民用泵的差別很大,一些技術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後來通過多方尋訪,他們找到了曾經擔任載人航天火箭燃料加注泵研發領域的專家,在不斷攻克種種困難後,大元才終於啃下了航天泵的技術「硬骨頭」。
比如說,電機屏蔽套是航天泵中的一個關鍵部件,看起來是一個普通的金屬圓筒,但對整個腔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屏蔽套焊接工藝難關的攻克上,大元就花了6個多月時間,經過30多次反覆試驗,才最終通過焊接工藝評定,形成了穩定可靠的操作流程。現在在酒泉、太原、西昌、文昌等衛星發射基地都有他們生產的航天泵。
為讓泵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元不惜重金,聘請泵業專家,對水泵進行技術創新,打造自己的品牌,並組織研發團隊,不斷推出高新產品。
根據該公司披露的公告資料顯示,目前大元共擁有各類專利數225項,其中子公司合肥新滬更是屏蔽泵行業內的領軍企業,掌握有輸送易氣化介質的內部加壓型多級屏蔽泵、超高溫屏蔽泵、全熔型屏蔽電泵等多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
如今,其生產的屏蔽泵,不僅成功為長徵五號火箭加注燃料,而且也已實現系列化,長徵六號、七號、五號系列火箭發射燃料加注任務均有新滬參與其中。
責任編輯:丁楚蘭
來源:中國台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