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3點多,貴陽的天氣格外溫暖,清鎮市某小區內,一個剛剛從抗疫一線下來的醫生媽媽正帶著自己多日未見的2歲的小女孩子,在小區院子裡玩耍,小女孩在前面歡快地走著,媽媽跟在後面看著自己的孩子,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一場塌天橫禍即將向他們襲來。
19歲的大學生楊某因生病一直休學在家,和父母爭吵了幾句,父親說了句,「有本事,你去殺人放火。」於是,楊某竟然真的衝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衝下樓來,找人發洩。
楊某下樓後,正看見當醫生的媽媽陪著小女孩玩,於是楊某將小女孩當作殺人目標,繞過女孩身後的媽媽,以最快的速度衝向女孩,將小女孩按在小車上,舉起菜刀,在短短幾秒的時間內連砍5刀,刀刀砍向小女孩的頭部,致使小女孩當場躺在血泊之中。
楊某砍完女孩,竟然毫無懼色,舉起雙臂高喊:「我不是弱者,我要報復社會。」還向自己的母親打電話,說自己殺了人。
很快,楊某被當場逮捕,然而與楊某無怨無仇的小女孩就這樣結束了她鮮活的生命,女孩一家也陷入無限的痛苦中。
據當地警情通報,楊某在校期間,就與寢室同學,老師、宿管關係較為緊張,學習生活不愉快,當天其父與校方溝通過程中,楊某突然情緒失控做出法理不容的惡事。而楊某之前還從樓上往樓上扔過塑料瓶,把樓下汽車的擋風玻璃砸碎,其父母都是下崗職工,還要花錢給人修車,因此對楊某愚蠢的行為也是以打罵為主。
楊某的問題是典型的發洩型人格,個人學習生活不如意就將情緒發洩到第三人,甚至報復社會,這種人格形成的根源有自身價值取向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
暴力發洩型人格的出現大多源自一個以暴力解決問題的家庭,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犯了錯誤,或者沒有達到家長的滿意,家長就以打罵的方式來解決的話,孩子就無法學會控制情緒,更不會以溝通和理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無法通過與人正常交流來解決問題的人往往思想會越來越狹隘,不會以已推人,換位思考,陷入個人情緒的小世界裡無法自拔,當不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形成心理疾病,而報復社會的行為往往就是心理扭曲的一個表現。
大學生不可謂讀書不多,不可謂受教育少,而教育並沒有讓這樣的孩子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及其他人之間的矛盾,如何堅守與人為善的道德底線,這不得不說是教育的缺失。
而父親在兒子情緒已經瀕臨失控時,說的那句話,正是不良家庭教育的體現,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教育不是從小去引領孩子如何控制情緒,如何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而是一味地指責孩子,貶低孩子,甚至說一些過分的話,就會讓孩子陷入不明是非、指不到解決問題的出口的混沌中。
但無論如何,個人生活的不如意都不能成為自己犯罪的理由,楊某已經成年,而心理如此扭曲,行為如此惡劣,等待他的一定是法律的嚴懲。其父母稱會賣房子來賠償受害者家庭,可見楊某的父母並沒有放棄他,但可惜為之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