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長:把好院士「入口關」須「守正揚清」

2020-12-24 黎川發布

2019-11-12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陸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院士增選是院士隊伍建設的關鍵。」近日,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在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議上如是說。

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院士隊伍建設是中國工程院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早在去年9月中國工程院舉辦的首場「守正揚清」報告會上,李曉紅就強調:把好院士增選「入口關」必須做到「守正揚清」。

按照2019年增選工作日程安排,經各學部選舉和全院全體院士大會終選等程序,確定的新當選院士名單將於年底前公布。

李曉紅希望,中國工程院向黨和國家交出一份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答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忘初心 精忠報國

嶽母刺字的歷史典故大家耳熟能詳,「精忠報國」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

李曉紅把這4個字送給全體院士,並與大家共勉:處在新的歷史時代,精忠報國就是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忠於黨、忠於人民、報效祖國,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心存敬畏、砥礪前行。

實際上,追求科學真理、矢志科學報國是中國工程院的光榮傳統,以錢學森、朱光亞、侯祥麟、王大珩、張光鬥、師昌緒等院士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在開創新中國工程科技事業中功勳卓著。

建院以來,中國工程院老中青三代院士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體現了我國不同時期工程科技的最高水平。儘管如此,李曉紅坦言,對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期待,院士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倍感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匯聚英才、激勵科技人才成長,為國分憂、為國獻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李曉紅強調,面對當前國內外新形勢、新挑戰,院士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在為國分憂上更加主動作為,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勇做科技創新的先鋒與表率,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竭盡全力作貢獻。

珍視榮譽 固守長城

萬裡長城是中國偉大的工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在李曉紅看來,院士稱號是學術界的精神高地,是科技界的一面旗幟。院士隊伍要成為堅固的科技長城,一言一行不僅要與學術性相稱,更應與榮譽性相稱。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我們要像固守長城那樣守護我們的集體,不要讓院士稱號承載過多非學術的、功利的東西。」李曉紅說,院士要強化科學道德建設,加強自律,不要四處兼職,尤其是不要在非本專業領域掛名兼職,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

院士稱號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形象,不同於一般的教授、研究員,一旦出現學術、學風等問題引發社會關注時,人們往往首先把矛頭直指「院士」。

為此,李曉紅強調:「我們的長城絕不能像雷峰塔,今天你拿一塊磚,明天他拿一塊磚,最後塔就轟然倒掉了。倒下來是頃刻之間的事,但過程是漸進的。我們要切實增強危機感,高度珍視和愛護院士稱號的榮譽,決不能做自毀長城之事!」

牢記使命 薪火相傳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文明能夠綿延5000年生生不息,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能夠把文化接續傳承下去。

科學家精神亦是如此。建院25年來,老一輩院士為中國工程院積澱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優良傳統。他們憑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忘我的奉獻精神、高尚的學風道德,獲得了崇高的聲譽,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在全社會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院士隊伍的質量是院士隊伍建設的生命線,中國工程院有責任、有義務努力建設一支忠誠於黨和人民、高水平高質量的院士隊伍,讓院士隊伍不斷發展壯大、薪火相傳。」李曉紅說。

在此過程中,選好什麼樣的接班人尤為重要。李曉紅指出,院士要有知人、識人、選人的胸懷與慧眼,必須選優秀的建設者和守護者,讓充沛純淨的新鮮血液補充進來,選對、選準人能夠激勵更多卓越的工程科技人才加入到院士隊伍中來,而選錯一個人則會挫傷一群人。

他希望,院士們胸懷大局、著眼長遠,提攜後學、甘當人梯,秉持憂國憂民之心,從戰略的高度審視院士隊伍建設,把好院士「入口關」,守正揚清、客觀公正、嚴肅紀律,力戒圈子文化,堅決杜絕為候選人拉票助選等現象,切實履行好為國家舉賢薦能的神聖使命。

「我們要永葆這支隊伍的精氣神,將科學報國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今天要為明天和未來跑出好成績。」李曉紅說。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啟動!
    來源:揚子晚報(谷業凱)  編輯:雙一流高校  記者今天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啟動,院士增選總名額將不超過每位院士至多可提名3位候選人,院士可單獨或聯名提名。候選人獲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為有效,且僅能接受3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學部院士應不少於2位。1941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選的提名權與選舉權。  候選人方面, 候選人的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5周歲 (1956年7月1日以後出生)。
  • 張兵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甘曉華
    張兵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甘曉華 發布日期:2019-06-23 08:41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張兵會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甘曉華一行,並就深化項目合作等進行座談交流。
  •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院士調研國星宇航聯合實驗室
    9月17日,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院士,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東一行蒞臨國星宇航與電子科技大學的聯合實驗室——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考察調研,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亞飛,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等領導陪同調研。
  •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川大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寰)日前,四川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志成受聘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和四川大學特聘院士聘書。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為其頒發了聘書。李言榮校長在聘任儀式上說:「周志成院士作為學校培養的傑出校友,是國內外本領域學術非常活躍的年輕院士,當前正值他本人事業的旺季,此時加盟川大,讓我們很受感動。」據了解,四川大學早在1945年就創辦了航空系,後因國家高校院系調整,整體遷移至北京航空學院。2011年,為了響應國家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的號召,川大正式創建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
  • 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鄒德慈逝世
    12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方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學術顧問、原院長鄒德慈先生因病於2020年12月28日23點28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7歲。
  •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3.有關全國學會可推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省級科協可推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同一院士候選人可同時通過有關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推選。(二)推選名額有關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的推選名額不作限制,但應該嚴格堅持標準,寧缺毋濫。
  • 平江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展在平江縣檔案館開展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周杏 方巍)8月18日,平江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展在平江縣檔案館開展。展覽主題為「科技創新、引領未來」,展覽主要介紹平江籍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眾託、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中國工程院院士向錦武三位院士的光輝事跡。
  •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楊雅雯  「我的潰瘍已經70多年了,你們能幫我治好嗎?」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89歲的傅大爺拖著大面積爛枯的左小腿,坐在付小兵團隊醫護人員的面前,眼中滿是期待。  「我們試試吧。」聞著撲鼻的惡臭氣味,付小兵鄭重地點了點頭。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6位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鹿心社會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24日訊(記者 陳貽澤)12月2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在南寧會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一行。廣西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希望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各位專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加強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助力廣西把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做實做大做強。黃璐琦表示,廣西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前景很好。
  •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澎湃訊 2019-03-26 21:49 來源:澎湃新聞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關於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
    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精神,中國化學會現啟動向中國科協推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以下簡稱「兩院」)院士候選人的工作。(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化學、化工及相關工程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國國籍的正高級工程師、研究員、教授或具有同等職稱的專家。(三)院士候選人年齡不得超過65周歲(1956年7月1日以後出生)。
  •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病逝,今年已有10位院士逝世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6日訊 日前,武漢大學官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寧津生院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3月15日16時06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祝賀聶建國院士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35次理事會通過,我系聶建國教授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他也是這次增選中唯一當選的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近日,聶建國教授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通知,祝賀他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教授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1994年於我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訪問贛南醫學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訪問贛南醫學院   4月26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藥學院院長,國家新藥篩選中心主任、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丁健蒞臨贛南醫學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奉賢區中心醫院院長艾開興,南昌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李葆明,贛州市衛生局局長廖偉陪同指導工作。
  • 廈大成立航空航天學院 工程院院士尹澤勇任首任院長
    為獻禮94周年華誕,廈大宣布成立航空航天學院,聘請航空發動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出任學院首任院長。  今年校慶,廈大收到校友、社會捐款7000多萬元,最大兩筆是:廈門綠地美置業有限公司捐贈3000萬元,用於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建設;華廈眼科醫院集團捐贈2000萬元,用於廈大馬來西亞分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國際法高等研究院」建設。
  •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關於推選202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
    市學會、基金會、基層組織: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2021〕2號)要求,北京市科協作為推選單位,現就北京地區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