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在日本和柬埔寨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

2020-12-05 騰訊網

在日本和柬埔寨發現的這兩種冠狀病毒都是在實驗室冰櫃中儲存的蝙蝠中發現的,是在中國以外發現的第一批新冠病毒親屬,這是令人驚訝的發現。

柬埔寨的研究人員告訴《自然》雜誌,他們在冰箱中儲存的馬蹄蝠中發現了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同時,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也報告了另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該病毒也存在於冷凍蝙蝠糞便中。

2010年在柬埔寨捕獲的Shamel的馬蹄蝠中發現了與SARS-CoV-2相關的冠狀病毒

圖片來源:MerlinD. Tuttle / SPL

該病毒是在中國以外發現的第一個新冠病毒親屬,這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整個亞洲範圍內搜索這種大流行動物的起源。有力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於馬蹄蝠,但它是直接從蝙蝠傳給人還是通過中間宿主,仍然是一個謎。

柬埔寨的這種病毒是2010年在該國北部捕獲的兩個Shamel馬蹄蝠(Rhinolophus shameli)中發現的。該病毒的基因組尚未進行完全測序-亦未發表發現-使其對大流行的全部意義難以確定。

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學家VeasnaDuong是這次柬埔寨的舊樣本搜索的直接領導人,並於11月初將初步的研究結果與《自然》雜誌分享。Veasna Duong表示從柬埔寨馬蹄蝠中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甚至與它的祖先密切相關,它能夠提供有關新冠病毒是如何從蝙蝠傳給人類的重要信息,並為大流行的起源提供可能的尋找方向。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EtienneSimon-Loriere表示,這種新病毒可能與新冠病毒的關係相距甚遠,在這種情況下,對其進行研究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多地了解該病毒家族的多樣性。

2013年從日本馬蹄蝠(Rhinolophuscornutus)中發現的Rc-o319冠狀病毒與柬埔寨發現的情況類似,該病毒與SARS-CoV-2共享81%的基因組,與新冠病毒親緣關係太遠,無法提供有關大流行病起源的見解。

但是,柬埔寨研究小組的進化生物學家AliceLatinne表示,無論柬埔寨小組發現什麼,這兩項發現都是令人興奮的,因為它們證實與SARS-CoV-2密切相關的病毒在馬蹄蝠中,甚至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發現的蝙蝠中都相對常見。

柬埔寨的病毒

Duong表示,對新蝙蝠病毒的短片段(長324個鹼基對)的初步基因組測序表明,新蝙蝠病毒與新冠病毒和RaTG-13中在同一區域是相似的,表明這三個病毒密切相關。Latinne表示,該區域在冠狀病毒中高度保守,通常用於快速識別病毒是新病毒還是已知病毒。但尚不清楚RaTG-13或新病毒是否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

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學家ErikKarlsson表示,在另一項分析中,柬埔寨團隊使用當地可用的技術對新病毒基因組的約70%進行了測序。該序列缺少有關病毒關鍵部分的說明,例如編碼冠狀病毒通常用於進入細胞的刺突蛋白的基因。Duong表明,對該部分進行測序將表明該病毒是否可以感染人類細胞。

Rc-o319

Duong說,在與SARS-CoV-2相關的已知冠狀病毒中,新發現的Rc-o319似乎是最遠相關的。在細胞研究中,日本研究小組發現該病毒不能與SARS-CoV-2進入人體細胞所使用的受體結合,這表明它不能輕易感染人。

另有多名研究者表示,他們正在或計劃收集更多的蝙蝠樣本,希望能夠發現其中一個或多個與新冠病毒緊密相關。

《自然》雜誌還針對新冠病毒大流行起源採訪部分傳染病或病毒學科學家

中國杭州浙江大學傳染病研究員AaronIrving表示,其他尚未發現的新冠病毒的相關親屬或許也保存在實驗室的冰櫃中,他還計劃測試蝙蝠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儲存樣品中的新冠病毒抗體。

2013年在中國雲南省馬蹄蝠(Rhinolophusaffinis)中發現的RaTG13是新冠病毒最近的親戚。Irving還表示,新病毒必須與新冠病毒至少有99%相似,才能成為當前大流行病毒的直接祖先。RaTG13和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僅相差4%,但這種差異代表了40至70年的進化,因此它們具有共同的祖先。儘管相隔數十年,但這些病毒足夠相似,可以使用相同的受體進入細胞,而且細胞研究表明,RaTG13可以感染人。在2015年至2019年之間捕獲的其他馬蹄蝠和穿山甲中還發現了其他幾種冠狀病毒,目前已知它們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

參與柬埔寨團隊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One HealthInstitute副主任TraceyGoldstein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全新病毒,它們在2019年底被發現之前就已經存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十年前的菊頭蝠中發現一種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
    2010年的菊頭蝠標本中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與當前的新冠病毒密切相關。與此同時,日本研究小組也在冰凍蝙蝠糞便標本中發現了另一種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從動物傳給人的,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就當前研究成果來看,強有力的證據表明病毒起源於菊頭蝠,但它究竟是蝙蝠直接傳給人,還是通過中間宿主傳播仍是個謎。
  • 巴斯德研究所:柬埔寨蝙蝠體內發現疑似新冠病毒
    吳哥時報訊 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網站昨日刊發報導,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柬埔寨本地蝙蝠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該發現將對科學家們研究新冠起源有幫助作用。巴斯德研究所的這次發現,是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的近親或祖先。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觀察者網 訊)新冠病毒起源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在全球範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近期,日本科學家又有所發現。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6日報導,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的研究小組近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從日本固有種蝙蝠糞便中檢測出了與新冠病毒一致度達81%的病毒,但他表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同時,另一個團隊在柬埔寨一種蝙蝠上,也發現一種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的病毒。
  • 美媒:科學家在柬埔寨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報導稱,尋找與新冠病毒相似的其他冠狀病毒有助於解開謎團,幫助我們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完成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從而引發當前疫情的。有病毒學家告訴《自然·新聞與評論》記者,他們已經在柬埔寨發現了這樣的冠狀病毒。研究項目負責人、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韋斯納·東說:「我們就在找這個,然後找到了。既讓人興奮,又出乎意料。」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新冠病毒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蝙蝠?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近親
    美媒稱,據英國《自然·新聞與評論》雜誌報導,科學家在柬埔寨和日本實驗室儲存的冷凍蝙蝠與蝙蝠糞便裡,發現兩種與新型冠狀病毒相似的病毒。報導稱,尋找與新冠病毒相似的其他冠狀病毒有助於解開謎團,幫助我們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完成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從而引發當前疫情的。有病毒學家告訴《自然·新聞與評論》記者,他們已經在柬埔寨發現了這樣的冠狀病毒。研究項目負責人、金邊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學家韋斯納·東說:「我們就在找這個,然後找到了。既讓人興奮,又出乎意料。」
  • 新冠病毒溯源有新發現,武漢是第一個疫區不等於起源地
    研究人員發現,106個樣本顯示出有新冠感染的跡象。血清學數據顯示,在報告第一例新冠病例之前,美國人就已經接觸過新冠病毒。11月23日,《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稱在日本和柬埔寨發現了跟大流行病毒密切相關的冠狀病毒,且這些病毒都是在實驗室冰櫃中儲存的蝙蝠中發現的,是在中國以外發現的第一批新冠病毒親屬。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2月份,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但3月份來自中國的2項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穿山甲或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管軼和胡豔玲團隊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發現,穿山甲身上攜帶有新冠病毒相關的冠狀病毒,基因組相似率在85.5%-92.4%。但認定中間宿主要求其病毒基因組相似性達到99%以上,因此,不足以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柳葉刀》:糖尿病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中國日報7月1日電 近日,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在內的全球20位頂級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成立的國際專家組,於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實用性建議》,發現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於該疾病的風險更高。同時,該病毒實際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為新發糖尿病患者1。
  • 首次在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但與新冠、SARS無密切關係
    考慮到土地利用和開發的變化,緬甸的居民更有可能與當地的野生動物進行密切的接觸,因此研究團隊將研究重點放在該地區。從2016年5月到2018年8月,研究團隊從該地區的蝙蝠身上採集了750多份唾液和糞便樣本。
  •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是什麼關係?
    1975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這一類病毒正式定名為套病毒目冠狀病毒科。2019新型冠狀病毒效果圖在自然界中,冠狀病毒廣泛存在於動物體內,但是,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必須依賴宿主細胞才能繁衍」。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人、鼠、豬、貓、犬、禽類等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肝臟和神經系統疾病。
  • 新冠病毒現有突變並不可怕,但需密切監測新突變
    新冠病毒變異後傳播能力增強沒有充分證據,但變異確實可能影響藥物和疫苗研發。研究人員除了分析公共資料庫上的109個新冠病毒基因組之外,還分析了新完成測序的11個病毒基因組信息,他們認為整體突變程度較低,同時也發現了類似突變,並將總共120個新冠病毒分成G1型和G2型,分別對應上一項研究的S型和L型。譚文杰等人也認為尚不清楚這些突變是發生在疫情爆發之後,還是在動物宿主階段。
  • 科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
    作者:馮麗妃新冠病毒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相關研究結果7月2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一直有難度,因為已知冠狀病毒會重組(不同病毒之間交換遺傳物質),而且病毒的小的基因組亞區可能具有不同的祖先起源。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40至70年前分化自蝙蝠病毒
    作者:馮麗妃新冠病毒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一發現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相關研究結果7月2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一直有難度,因為已知冠狀病毒會重組(不同病毒之間交換遺傳物質),而且病毒的小的基因組亞區可能具有不同的祖先起源。
  • 石正麗向nature正式提交新冠病毒源頭補充材料
    該病毒來自2012年到2015年該課題組對雲南省墨江縣通關鎮礦井的採樣(相關研究請參考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51-z)。新冠病毒可能的來源研究報告,初步揭示了
  • 日本菊頭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0%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日本固有的菊頭蝙蝠身上也檢測出了類似新冠的病毒。日本共同社26日報導稱,由於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的細胞,故村上認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但他強調,為了日本不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必要詳細調查野生動物帶有怎樣的病毒,是否可能傳染給人類」。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
    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突變,有兩個亞型傳染力有差異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
  • 研究:日本菊頭蝙蝠身上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0%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病毒學副教授村上晉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專業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在日本固有的菊頭蝙蝠身上也檢測出了類似新冠的病毒。日本共同社26日報導稱,由於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的細胞,故村上認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但他強調,為了日本不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必要詳細調查野生動物帶有怎樣的病毒,是否可能傳染給人類」。
  • 新證據:怎樣算是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擴展了「與新冠患者密切接觸」的定義,因為中心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短暫接觸中傳播。之前,疾控中心將密切接觸描述為「某人在傳染性人群周圍六英尺(約1.8米)內停留了15分鐘以上」。現在,疾控中心將「密切基礎」的定義修改為「24小時內在具有傳染性的人周圍6英尺內累計停留15分鐘以上,即使該時段不是連續的」。疾控中心宣布這一消息的同時,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描述了佛蒙特州的一名懲教人員如何在與六名患有新冠的囚犯「多次短暫接觸」期間感染了冠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