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合唱。視頻來源:上海嘉定(記者:塗軍、蔡陳皓)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條條大路都寬敞……」
近日
在上海嘉定
一首由漢語、藏語和彝族語
三種不同民族語言演唱的《我的祖國》
感動了不少觀眾:
「眼淚根本止不住」
「現在回想起來又想哭了」
觀眾正在觀看演出
現場的演唱者
是來自上海、青海和雲南
三地的學生
這場演出跨越了1800多公裡
背後還有一個
關於愛與夢想的故事
……
趙興洲的學生正在上海演出
「這裡的孩子不能沒有音樂」
節目排練的負責人之一
——年近六旬的趙興洲
原是上海市嘉定區
楊柳初級中學的老師
2019年
臨近退休的他
報名參加了援青支教工作
來到海拔約4000米的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
擔任久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音樂教師
趙興洲指導學生彈奏鋼琴
剛到久治縣
趙興洲發現
學校絕大多數學生是藏族
他們在歌唱、舞蹈等藝術領域
有與生俱來的天賦
但偏遠高原中學與外面的世界
仿佛隔了一堵又高又厚的牆:
學校沒有音樂老師
學生們也從來沒上過音樂課
僅存的樂器年久失修
缺少配件
趙興洲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這裡的孩子不能沒有音樂」
不顧高寒缺氧的不適
趙興洲夜裡獨自一人
把樂器都修理了一遍
一周後
這座高原音樂教室
第一次響起了鋼琴聲
趙興洲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他從最基礎的樂理開始教起
通過編寫漢語課件
教孩子們識譜、節拍、樂器
在他的第一節音樂課
孩子們紛紛湧上前「研究」樂器
給初二的孩子們上課的時候
初一的學生放學早
就圍在教室門口聽
……
趙興洲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音樂不僅給這些孩子帶來快樂
更成為他們與外界連接的橋梁
趙老師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民族寄宿制中學,給孩子們上音樂課。
一年時間
趙興洲譜寫了七首歌曲
有的講述援青幹部的平凡往事
有的飽含對青海的熱愛眷戀
還有一首專為這所中學譜寫的漢語校歌
《神山的花園》
六旬教師兩赴高原支教
只為這個願望
2020年暑期
趙興洲圓滿完成
支教任務
回到上海不久
趙興洲的嘴裡開始念叨:
「我放不下這些可愛的孩子
想為他們再做點什麼」
2020年9月,趙興洲重返校園,孩子們熱情地向他問好
2020年9月14日
趙興洲帶著一個小目標
再次啟程來到青藏高原
希望趁著身子骨還能動
搭一座「音樂橋梁」
把有音樂天賦的孩子
帶到上海去參演
認識外面的世界
2020年11月,趙興洲帶領學生前往上海參加演出
11月19日
他帶著16名藏族學生
輾轉果洛-西寧-連雲港
經過長途飛行
抵達上海浦東機場
從小生活在
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
體驗坐飛機的感覺
這些孩子新奇又激動
2020年11月,趙興洲帶領學生前往上海參加演出
跨越山河
她們看見
不同於雪域高原的
另一片天空
也迎來人生第一個專業舞臺
視頻來源:新聞晨報
網友:一生多麼有幸
遇到這樣的老師
演出結束,學生們與趙興洲擁抱
網友評論說:
「趙興洲和這些孩子的故事
就是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還有一個月退休
趙興洲熱淚盈眶:
「這場演出沒有落幕,
而是另一段奮鬥的啟程」
趙興洲在觀看演出
希望孩子們和趙老師
一起把音樂的夢想延續下去~
更多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