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0日 14:24 來源:東南早報
參與互動神秘的「鱉王」真實身份經過多方求證,確定為亞洲鱉。
接連兩日,早報持續關注承天寺的「鱉王」,不少市民也對「鱉王」興趣濃厚,但對於「鱉王」的真實身份,網絡上引起了一番不小的爭議,有人說是黿,又有人指出其不像黿,是鱉。昨日,3名從浙江趕來泉州的護黿志願者將「鱉王」的照片發給國內多位兩棲動物類專家鑑定,多名專家表示,承天寺內的「鱉王」並非黿,而是亞洲鱉。
進展 浙江護黿志願者來泉鑑別
前日(8月8日)上午,在聽聞泉州疑似發現黿的消息後,杭州艾綠環境發展中心的環保志願者吳柱第一時間聯繫上了早報記者,隨後,他與兩位攝影志願者來到泉州一探究竟。
據吳柱介紹,黿屬於世界瀕危保護動物,號稱「水中熊貓」,國內黿的數量可能不到200隻,且數量日益減少。浙江省的甌江流域是黿的故鄉,為了保護黿,吳柱和一些志願者專門成立了黿守護者團隊。「聽聞泉州發現黿,我們十分興奮,如果確認這真的是黿,那麼福建將是又一個發現黿的省份。」吳柱說。
昨日(8月9日)上午,3位志願者來到承天寺內,但考慮到天氣及水質原因,「鱉王」已於前日下午放入正殿前的放生池中。與「鱉王」擦肩而過的志願者們,只能把報導的相關圖片及視頻發給了國內的權威專家進行鑑定,但是,通過專家們反饋回來的信息,基本可以確定「巨鱉」並不是黿。
推斷 「鱉王」實為亞洲鱉
昨日上午,在吳柱的幫助下,記者聯繫上了浙江省永嘉縣水產站陳志儉站長,作為親眼見過黿的水產專家,陳站長告訴記者,承天寺的鱉王,不是黿。黿的特徵跟鱉王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頭部和背甲的差別。「我也把圖片發給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學會專家、溫州大學張永普教授鑑別,他也認定這不是黿,極有可能是亞洲鱉即中南半島大鱉。」陳站長說。
此外,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也聯繫到了黃山生命科學院呂順清教授及IUCN SSC龜鱉組的斑鱉專家聞丞,經兩位專家鑑定,該巨鱉系亞洲鱉。據專家分析,亞洲鱉的吻突比較長,背盤前緣有一排大疣粒,而黿幾乎沒有吻突,背盤前緣光滑。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專家曾巖也認定該巨鱉為亞洲鱉。曾巖感嘆:「中國原產的大鱉已很罕見了,不是特別大的有珍珠鱉、孔雀鱉、刺鱉等,特別大的可能是亞洲鱉或非洲鱉。」
呼籲 更多人一起保護瀕危動物
據悉,黿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在自然界已生存了1.75億年,可與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相提並論,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數量比大熊貓還要少,有「活化石」、「水中大熊貓」之譽。黿棲息於水質澄清、流速緩慢且深的江河及水庫、山澗深潭裡,善於鑽入泥沙,行動遲緩。目前,除了浙江甌江流域還有少量黿殘存外,其他地區已十分罕見。
「我們此行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辨別巨鱉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黿,如何保護黿。」吳柱說。
「鱉王」身份蓋棺定論,該院監院上錘法師表示,不管是不是黿,他們都會妥善安置好巨鱉,讓其在放生池中棲息。(傅恆 王柏峰 文/圖)
【責任編輯:梁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