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戒裡精靈女王說:幾千年過去了,歷史變成了傳奇,而傳奇變成了神話。
皮爾雷斯地圖
1960年7月份美國溫泉學院的教授哈普古德收到了一封回信,寄信人是美國空軍地質勘測隊的指揮官奧米爾,他在信上說:你說的雷斯地圖,我們已經查閱過了,這個地圖下部的海岸線與1949年英國瑞典聯合南極遠徵隊所探測到的南極洲的海岸線非常的吻合。
這裡所說的雷斯地圖是是一個叫皮爾雷斯的人所繪製的,只不過這個人並不是現代人,它是生活在16世紀前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上將。
他參加過很多次海戰,對地中海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也是一位繪製地圖的高手,美國空軍地質勘測隊所證實的地圖就是皮爾雷斯在1513年繪製的。
那個時代大航海還只是剛剛萌芽,葡萄牙人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時間是1519年,所以這張地圖的繪製時間還要早於環球航行,那個時候,全球的海域對於人類來說是相當陌生的,但是這張1513年的地圖,卻奇蹟般地準確地反映出了今天還在數百米甚至上千米冰層以下的南極洲的海岸線,這不是相當的神奇嗎?
我們知道,南極洲是在1820年發現的,所以皮爾雷斯本人肯定沒有到過南極,而南極冰層底下的地貌是直到1958年才被勘測出來的,所以皮爾雷斯這張圖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來自於更加古老的勘測資料。
皮爾雷斯自己在地圖上所作的說明了講了,他是根據20多張古代地圖繪製出這張圖的,原圖的很大一部分都遺失了,現在保留下來的部分顯示出了非洲的西南海岸線,南美洲的東南海岸線。
這些地方都很清晰,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最令人困惑的就是地圖下部的這塊地方,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他和現在地球上任何一段海岸線的都不吻合。
哈普古德教授是一位研究古代地圖的專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地質學家,提出了地殼移位理論。愛因斯坦還曾經給他書寫過序言。哈普古德經過研究,認為這條未知的海岸線長得非常像莫德皇后領地的瑪莎公主海岸線。
可是,現在那裡被厚達1600米的冰層覆蓋,所以他心裡很沒有底,就請教了美國空軍地質勘測隊,勘測隊的指揮官給他回了信,確認了它確實和勘測得知的冰層以下的南極海岸線相當吻合,肯定了哈普古德教授的想法。
這封信就像是一顆炸彈,炸出了無數的疑問。
如果這張雷斯地圖所繪製的是南極洲冰封以前的地貌,而皮爾雷斯又不是這幅圖的原作者,那這個原圖是什麼時候繪製的?又是誰繪製的呢?
南極洲冰封時間
說到這件事情對我們現有的知識有多大的顛復性,就不得不提到南極洲的冰川的形成時間。
當前學院派的主流觀點認為是2300萬年前冰蓋開始在南極大陸擴張,大約到了1500萬年左右,南極洲基本上就被冰川所覆蓋,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樣子了,但是,近期一些研究提出了非常大膽非常不同的想法。
研究者認為這個南極的冰封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逐步完成的,最後達到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的,可能是到6000到7000年前才完成的。
而哈普普古德教授認為南極洲原本不在現在的位置,而是更靠北大約3600公裡更加溫暖的地方,由於地殼的移位才到了今天的位置,愛因斯坦認為南極洲的地殼移位是由於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還有冰川沉積的不均勻作用導致的,換句話說的就是南極大陸越移動到接近地球的南端,它也就越接近被冰封的狀態。
說到這裡就要介紹一種理論,叫做地殼的快速移動理論,哈普古德的教授認為,地殼是存在快速移動的可能的。他的這個理論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板塊漂移,那種漂移的速度對人類的這個感官來說是極其遲緩!
他的理論叫做地殼移位,他把地殼比喻成一個桔子皮,包裹著地球內部的結構,桔子皮和果肉之間並不是完全附著的關係,而是通過一些白色纖維相聯繫的,而這些纖維只要是外力足夠大,一般是可以把它掰斷的,所以這個桔子皮和果肉才可以分離。
這個橘子皮也就是地殼在長時間地球自轉離心力的作用下,還有在極不均勻的冰川分布的作用之下,內部的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加上一個外部非常有利的觸發條件,比如彗星撞擊地球,整個地殼就會在極短時間內發生一個巨大的移位。
這就像桔子皮和果肉之間的聯繫纖維斷掉了,但是,請注意,這不是所謂的板塊漂移,而是整體地殼的移位,這種移位對於全球來講會製造巨大的災難,會有巨大的洪水、海嘯、火山、地震,還有電磁風暴等等都會隨之而來。於是就有人推測目前南極洲的皇后領地,他的海岸線從公元前13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的這段時間裡,很可能是適宜人類居住的。
這個說法呢也得到了實驗的證實,因為雷斯地圖上所對應的今天南極洲的羅斯海,這個部分是沒有冰蓋的,只是有一層幾百米厚的浮冰。華盛頓特區的卡內基學院的研究者就用艾度這種測量方法探測羅斯海沉澱物,證明這個羅斯海最早的冰川沉澱物是出現在公元前4000年,換言之也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也就是封凍南極洲的最後一塊冰所形成的時間距今可能還不到6000年。
人類文明的原點
一般認為,人類的文明從最早的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到現在也就是6000年左右,中國人習慣把自己的文明稱為上下5000年。雖然印度河的文明可能更早一些,但是,一般最遠的定位也就是在距今6000年左右,你讓6000年以前的原始人去測量經度、緯度,再繪製出準確的陸地海岸線,那實在是太天方夜譚了。
其實,畫出了南極古代海岸線的地圖,還不止是雷斯地圖,還有另外幾幅,其中一張是法國數學家和地質學家費納烏斯在1531年所繪製的一張心形世界地圖,這張圖上的南極洲的形狀和今天的地圖就很類似了,而且位置也已是在現在的極地。
但是,這張圖海岸線上有不少獨立的山地和河流,內陸則就是一塊板,沒有標出山川、河流的細節,那麼我們可以推測這張圖的繪製時間是在冰雪快要封凍整個南極大陸的時候,那個時候大陸的內部已經冰封了,而沿海地區呢還是適合人類居住的,還標出了山脈、河流。
哈普古德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斯特拉坎對費納烏斯地圖進行了分析,認為這張圖是綜合了更古老的地圖繪製出來的。他和雷斯地圖一樣,對南極洲海岸線的描述和現在勘測到的結果相當吻合。
另外兩張關於南極洲的古代地圖,一張是比利時的地圖專家過墨卡託在1569年繪製的,這位墨卡託說起來,又是大大有名。因為他發明了墨卡託投影法,這是現在都還在使用的標準的繪製地圖的方法之一,在墨卡託所繪製的世界地圖當中,南極洲和費納烏斯地圖上的位置已經一樣了,但是已經沒有了海岸線附近的山脈和河流。也就是說,冰雪已經完全覆蓋了南極洲,看起來墨卡託所使用的原圖在時間上要晚於費納烏斯的地圖。
最後一張圖是18世紀法國的地圖專家,同時也是法國科學院院士菲利浦布阿奇繪製的,這張圖完成於1737年,這張圖上的南極洲則完全沒有冰雪,有一條巨大的河流把南極洲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所以可以推測在這幾張南極洲的古代地圖裡,這一張圖,他的原圖比其他幾張都更為久遠,那個時候,南極洲還完全沒有被冰封。
地圖的繪製有南北向緯度和東西向的經度,緯度通過觀測星座和太陽的位置很容易就能夠解決,但是如何找準經度一直是一個難題,直到1770年約翰哈裡森發明了天文鐘才能夠準確繪製地圖的經度,地圖的準確性才大幅提高。
然而在這4張古代南極的地圖裡面,相對經度卻都有很高的水平。
雷斯地圖在非洲和南美洲的位置上只有0.1度的偏差,這個數據還是考慮到皮爾雷斯在翻制地圖過程中引入的誤差,也就是說拷貝的人他沒有原圖作者做的好,原圖的精度更加準確。
說到這裡,那麼問題來了,是誰積累了這些遠古的知識呢?
這些人必須具備很高的數學、測繪、地理甚至是航空測繪的知識才能夠繪製出如此精準的地圖,而且測繪時間跨度大,從南極洲完全沒有被冰雪覆蓋到有了冰雪再到冰蓋的範圍擴大最後到南極洲完全被冰雪覆蓋。
也就是這些地圖的原作者們必須身處一個有著完備技術手段的史前文明當中。這幾張地圖所展示的知識挑戰了人類文明的認知,當前的人類學普遍認為人類的文明存在時間也就是6000年左右,,那個時候,人類還處於石器時代,披著獸皮住在山洞裡,以狩獵為生。連超出自己習慣活動地區一英裡以外的地方都搞不清楚,又怎麼能夠繪製出南極洲準確的海岸線地圖呢?
南極洲在徹底被冰封之時也就是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以前大約也是我們這一次人類文明發端的時候,在埃及、在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發端時間都定位在6000-7000年前,如果做一個比較大膽的腦動推測,會不會也是那一段時間人類文明經過了一個很大的斷層,之前的人類掌握著發達的知識,史前人類留下了南極洲海岸線最後一張準確地圖之後不久,由於某種外部力量人類遭到了全球性的滅頂之災,發達的文明隨之也一起滅絕。之後,文明從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還有黃河流域又重新出現,只不過這一次出現是從頭開始、從最原始的狀態開始。
冰川快速融化時期是距今8000-7000年之間,它製造了全球大洪水,而按照今天的推算南極洲最後被冰封時間大約是距今6000年以前,也就是全球大洪水之後南極洲被冰封,有沒有這種可能,由於南極洲地殼的移位,快速移動,移動到了現在的位置被冰封起來,又吸納了大量的海水形成了冰川,讓全球性的大洪水消退,使得渡過浩劫的倖存者們從山上下來得以回到平原地帶,用對過去文明僅存的一點記憶重新開始了農耕生活從而發展出了今天的文明
我們這一次文明的起源時間和南極洲最後冰封的時間大體相接近,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