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和恆星對我們有多大的直接影響?

2020-12-03 天文在線

在四種力中:引力、電磁力、核強力和核弱力,只有前兩種力,引力和電磁力,能遠距離影響物體(至少超過一個原子核的距離)。所以,如果行星和恆星對我們有任何直接的影響,那應該是通過其中一種或兩種力量。

眾所周知,月球的引力導致潮汐,但月球的電場實際上為零(但非常有趣的是,並非完全為零),其磁場是隨機的、分散的,幾乎不存在。

即使行星之間的引力作用也很小,但是引力的作用比磁場的作用強得多。這些微小的力的大部分被地球在太空中自由運動和下落的過程中抵消了(自由下落期間是你唯一感受不到引力的時間)。這隻留下了較弱的次級「潮汐效應」,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它們導致了潮汐,儘管看上去令人印象深刻,但所需的力非常小(具體來說,地球引力的強度差超過2米的潮汐)。

月球的引力引起潮汐,但實際上沒有其他的原因了。太陽的引力約佔月球引力的40%,而木星弱化了其他所有行星引力的總和,使其引力約為月球潮汐效應的20萬分之一。

潮汐力造成銀河對的合併 MRK 1034.

更重要的是,行星的引力和電磁影響並不是可怕的外科手術。任何一種都會以一種非常均勻的方式拉住你。它們不會一次抓住幾個細胞,改寫你對生活的熱愛或改變你的心情。重點是,可能我們對宇宙已知力量的理解排除了行星和恆星對人類有任何直接影響的想法。

土星環在其主要的衛星軌道內。潮汐力抵抗物體的重力聚集效應使衛星無法形成。

說句公道話,不能把某件事放進當前的模型中並不能立即把它排除在可能性的範圍之外。例如,很久以前流體力學非常擅長解釋像空氣和水這樣的物體是如何運動的,但同時也「證明」了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飛起來。另一個美麗的例子是1900年左右地質學家面臨的一個難題。

他們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地球至少有上億年的歷史(最後證明這是正確的儘管地球年齡還要更大),然而一個粗略的計算顯示,在此期間地球內部應該冷卻,以至於其他火山和地熱活動應該是絕對不可能的。

但當然,快速環顧四周,你會看到一個充滿鳥類和火山的世界。所以,如果周圍有什麼東西(鳥類和火山),不管流行的科學理論怎麼說,都沒有什麼區別。因為現實獲勝。它甚至被寫進了科學憲章第一行:「現實勝出」。

順便說一下,「飛行問題」後來通過考慮旋轉流和粘度得到了解決,「地球變暖問題」通過考慮放射性衰變(當時還沒有發現)得到了解決。

所以更好的問題不是「所謂的『科學』都能解釋古天文學術效應嗎?」而是「是否有古天文學術效應?」對古天文學術現象的研究很多,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結果都是負面的或不可重複的(科學上說「這不是一件事」)。自18或19世紀以來,科學界幾乎停止了研究,但他們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沒有多少科學論文,認真研究這類東西,部分因為結果是眾所周知的,部分是因為所涉及的實驗是很容易的,相對來說他們傾向於經常出現在中學科學博覽(這也是為什麼在自然雜誌上沒有關於小蘇打和醋火山的文章)。

例如,把報紙上所有的古天文學術預測按隨機順序讀給別人聽(這被稱為「盲法實驗」),看看哪一個最接近準確。你會發現,「正確的一個」大約每12次試驗中被選出一次。

簡而言之,無論其他行星和恆星對我們個人有什麼影響,都完全被當地的「噪音」所淹沒(比如路過的卡車的引力和電磁場),更糟的是,似乎沒有成為需要解釋的影響。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askamathematician-The Physicist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恆星與行星對我們的直接影響究竟有多大?佔星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物理學人:四種力量:重力、電磁場、核強和核弱,只有前兩種力量,重力和電磁場可對遙遠的物體產生作用(距離至少有一個核原子那麼遠)。因此,如果行星和恆星對我們有直接影響的話,這種影響應該是通過重力或電磁場或者兩者來發揮作用的。
  • 行星和恆星對我們產生多少直接影響?佔星學有說服力或理論支撐嗎
    物理學家:在四大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中,只有前兩者,即引力和電磁力會對一定距離外的物體產生影響(至少是大於一個原子核的距離)。所以如果行星和恆星能對我們產生直接作用,那一定是通過這兩種力。
  • 一顆恆星有多大?
    原標題:一顆恆星有多大? 一顆恆星有多大?我們的地球已經夠大了,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矮恆星有時和行星一樣小,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直徑只有2萬千米;太陽的直徑是比鄰星的7倍;距離我們最近的紅巨星北河三,直徑超過太陽8倍;參宿七,獵戶座最明亮的藍超巨星,直徑是北河三的十倍;紅超巨星參宿四更大,它正在成為超新星的邊緣;紅色特超巨星大犬座VY直徑20億千米,是太陽直徑的1400多倍。
  •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有多大?會不會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
    根據現代天文學家們觀察到的宇宙星球數量來看,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億計數的恆星,而恆星的周圍又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行星。就拿我們常見的太陽來說,太陽的周圍就有八大行星圍繞,而其他恆星的周圍更不知道有多少顆行星圍繞,總而言之,只會比想像中的多。
  • 恆星的冷知識:恆星都有行星嗎?
    恆星能夠變成行星嗎?所有的恆星都有行星嗎?由於新科技、探測器的使用,現在科學家每天都在積累太陽系和宇宙的新數據。我們已經知道,宇宙大爆炸、黑洞、其它星系。今天讓小編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些更多的恆星冷知識。一顆星星在成為恆星的時候可能會失敗,並且開始表現得更像一顆行星,他們沒有足夠的質量可以繼續發光,並且變成矮星。
  • 恆星和行星的區別 恆星和行星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宇宙中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其他七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天體是恆星,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那麼,恆星和行星的區別在哪裡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一顆十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在50光年外超新星爆發對地球影響多大?
    十倍質量的恆星是超新星爆發的下限,當然在晚年期間非常有可能超新星爆發,那麼超新星爆發對於行星的衝擊有多大?一顆超新星爆發期間(幾周到數月)所輻射的能量大約是太陽一生中輻射總能量差不多!如果在其行星軌道上存在生命星球的話,那麼其結局是可以預知的!在科幻片《星際迷航11》中就有非常詳盡的描述!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科學家:看完就明白了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科學家:能塞滿50億太陽宇宙浩瀚無邊,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多得真的是數不勝數,大約在1億顆左右,不僅如此,整個宇宙中空間大約有700萬億億顆的恆星,身處在地球之上,永遠無法感受到地球有多大,而人類走出外太空才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是極小的一個行星,那麼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嗎?
  • 行星一定圍繞恆星轉嗎?科學家:這顆行星的個頭,要比恆星還大
    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天體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行星,然後是恆星、衛星、隕石、小行星。當然,如今黑洞作為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神秘的天體,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自從今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成功問世,現如今人們對於黑洞的討論和研究也越來越多。
  • 繞行恆星的天體叫行星?很多行星並不繞恆星運行,它們是流浪行星
    太陽系中的行星確實全都圍繞太陽運行,受到太陽這顆恆星的引力制約,而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很多並不受恆星制約的行星,它們就像流浪者一樣,游離在宇宙空間之中,我們給這樣的行星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流浪行星。這些流浪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多數的行星都是恆星的附屬品,它們通常誕生於恆星誕生之後,一出生便圍繞恆星運行,永不離去。
  • 宇宙中最大恆星到底有多大?
    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著無數的星球,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顆星球罷了。科技發展以來,人類能夠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原本在人類眼中已經非常大的地球,進入太空之後才發現,太陽系當中比地球大的行星也有很多,在太陽系之外,更是多不勝數了。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到底有多大? 在太陽系當中,中心是太陽,而太陽是一顆恆星,我們地球與太陽相比較的話,的確是非常的渺小。太陽的直徑能夠達到地球的109倍,體積上是太陽的130萬倍。
  • 恆星與行星對人直接影響究竟有多大?佔星學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
    儘管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但關於佔星術預測吉兇仍然大有市場,不妨來了解下,佔星術到底用的是啥道理!影響人時運和心情的果然是水逆嗎?其實逆行不止是水星,還有金星和火星,當然行星都會逆行,不過是明顯一點或者不明一點而已!不過我們不扯那麼多,以水逆為例來說說時運和心情果然有水逆有關嗎?
  • 太陽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在恆星中算中等,最大的恆星有多大?
    恆星的體積基本都比行星大,質量和壽命也是如此。一個太陽就是地球的130萬倍,而它在恆星中也只處於中等。地球其實是一顆年輕的行星,它的壽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太陽的巨大我們已經無法想像了,就是這樣的太陽,放在恆星這個群體中也不過是中等大小,銀河系中比它大的恆星不計其數。天狼星就是一顆,它的體積是太陽的2倍多,亮度也比太陽高。恆星的體積就是這麼大,這是天生的,沒辦法更改。那迄今為止,我們觀測到最大的恆星有多大呢?
  • 幼小的行星被它們的恆星「烤熟」了
    )本周的期刊中的一篇文章裡有詳細闡述。這一項研究不僅窺見了這些年輕系外行星的不幸命運,還考察了一個恆星能多大程度影響它的行星的宜居性。 V1298 Tau 距離地球大約350光年,體積約為太陽的1.3倍。
  • 幼小的行星被它們的恆星「烤熟」了
    )本周的期刊中的一篇文章裡有詳細闡述。這一項研究不僅窺見了這些年輕系外行星的不幸命運,還考察了一個恆星能多大程度影響它的行星的宜居性。V1298 Tau 距離地球大約350光年,體積約為太陽的1.3倍。然而,年輕的恆星往往會釋放出比太陽強1000—10000倍左右的X射線輻射。
  • 到目前為止,最大的行星有多大?會存在和太陽一樣大的行星嗎?
    而是和太陽一起繞著太陽半徑以外的的一個質心公轉!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能有多大準確的說即使沒有證據我們也能計算出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因為行星的質量是有上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有兩個原因,但造成的因素只有一個:引力!
  • 人類發現的最大行星有多大?會不會比太陽還要大?
    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之中,最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這幾大類,拿太陽系來說,一共有1顆恆星、8顆行星、數百顆衛星和無數的彗星、小行星等組成,當然,這些天體的大小構成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有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系外行星或者圍繞著那些遙遠的恆星的行星存在。這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引人深思。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太陽系中最大行星是木星,那麼在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又有多大?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可能有多大準確的說即使沒有證據我們也能計算出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因為行星的質量是有上限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有兩個原因,但造成的因素只有一個:引力!再有就是引力坍縮能會導致中心溫度急劇增加,如果氫原子之間的碰撞突破了原子核之間的庫倫障壁,那麼內部的核聚變就會開始,這顆「行星」就升級成了恆星,當然這個質量太大,需要木星的80倍左右!但各位不要著急,我們在ITER核聚變堆中用的就是氘氚聚變燃料,而在自然界中氚極痕量,但氘的比例達到了0.02%,儘管不多,但在一顆行星中,這個數量仍然是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