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9月19日,珀金埃爾默(Perkin Elmer)攜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舉辦了「腫瘤免疫與個性化醫療---暨第二屆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年會」,邀請國內外頂級權威專家進一步解讀轉化醫學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展示腫瘤免疫與個性化醫療領域的最新前沿進展。來自全國各地的250餘位專家代表共同出席,儀器信息網作為特邀媒體報導了本次年會。
會議現場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光輝致辭
大會伊始,馬光輝主任首先致開幕詞,對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8年批准建立,1995年正式運行,實驗定位是從生物科學的應用中提取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基礎研究。轉化醫學工程共建實驗室由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攜手珀金埃爾默於2017年9月成立,其創立初衷是為了實現轉化醫學過程中從細胞篩選到組織分析乃至活體檢測過程標準化與系統化的流程,並依託於現有的生化公眾儀器平臺,通過對外共享,使相關的兄弟單位也可享受到一站式專業人員檢測的分析檢測服務。
共建實驗室配備了3名全職實驗人員和10臺技術最先進、可以涵蓋現階段轉化醫學領域相關實驗檢測的一系列儀器。從成立到現在運營的一年來,共建實驗室的發展已遠超預期:儀器設備已累計服務3200機時,服務包括北大清華以及外省市在內的近40家單位; 目前已完成實驗300次,組織技術會議40場,個人培訓50人次,累計參觀人數達60人次;相繼在Nat Mater、Nat Chem等期刊連續發表了高水平論文;此外,外泌體型和微球型腫瘤疫苗也逐步進入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實現了個體化的精準治療。
致辭後是特邀報告環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煒,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王韞芳研究院,北京大學雷曉光教授,301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韓為東,北京艾德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執行長彭思穎,康龍化成副總裁錢蘇博士,珀金埃爾默亞太區產品線經理Jonathan Cechetto以及共建實驗室副主任馮起等7位嘉賓依次做了精彩報告。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魏煒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煒為大家做了主題為「基於材料設計高效疫苗」的報告。報告首先介紹了馬光輝研究員的團隊基於獨創的微孔膜乳化技術,發展了納微球的均一可控制備平臺,並實現了相關設備和產品的產業化;在此基礎上,團隊構建了一系列智能化的材料型疫苗佐劑,在抗原攝取、細胞活化和抗原提呈方面協同強化免疫應答,實現了抗腫瘤的精準免疫治療,並已逐步進入臨床和臨床前研究。鑑於團隊實現了基礎研究與轉化應用的齊頭並進,魏煒研究員也分享了相關的寶貴經驗。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韞芳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王韞芳做了主題為「Deep Learning Translates Medical Imaging into Preci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Liver Diseases」的報告。深度學習方法模擬人類神經網絡,通過組合多個非線性處理層對原始數據進行逐層抽象,從數據中獲得不同層面的抽象特徵並用於分類預測。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深度學習方法日漸成熟,為實現醫學影像的自動分析及輔助醫生實現疾病的高精度智能診斷提供了新的契機。報告介紹基於深度學習的醫學影像方法在肝臟疾病精確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為未來肝病的細胞治療提供新思路。
北京大學教授 雷曉光
北京大學教授雷曉光做了主題為「化學生物學助力生物醫學與創新藥物研究」的報告,哺乳動物細胞的程序性死亡除通過凋亡通路以外還可以通過程序性壞死通路發生。在發現RIP3是在細胞程序性壞死通路必不可少的信號傳遞蛋白後,課題組利用正向化學遺傳學方法,通過高通量藥物篩選和後期化學生物學研究,開發出對程序性細胞壞死具有特異性抑制作用的小分子探針necrosulfonamide(NSA),從而進一步揭示出其細胞內靶蛋白為MLKL,並證明MLKL蛋白是RIP3的特異性底物蛋白,MLKL的磷酸化是細胞程序性壞死通路中不可或缺的步驟。
301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 韓為東
301醫院生物治療科主任韓為東報告圍繞主題「地西他濱和 PD-1 聯合治療淋巴瘤的策略分析」展開。課題組在臨床前實驗中發現低劑量DNA去甲基化藥物地西他濱(Decitabine)能夠改變機體表觀遺傳學狀態,增強T細胞殺瘤活性,從而提高抗PD-1抗體的臨床療效,並逆轉腫瘤耐藥性。報告介紹了課題組開展的地西他濱聯合抗PD-1抗體治療難治/復發性淋巴瘤的臨床試驗,已完成復發難治性HL(霍奇金淋巴瘤)部分患者的療程治療,並公布了試驗結果及初步療效評價。
北京艾德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執行長 彭思穎
北京艾德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執行長彭思穎分享了主題為「人源化模型在醫學研究和臨床中的應用」的報告。腫瘤免疫人源化小鼠模型是指將造血幹細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體內,在小鼠體內重建人免疫系統,在此基礎上移植人源的腫瘤組織,獲得腫瘤免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報告介紹了艾德摩自主研發的腫瘤免疫評價平臺Ideal-Immune,由於同時具有人的免疫系統以及人源腫瘤組織,能夠真實模擬人免疫系統與腫瘤相互作用的過程,可用於臨床前評價腫瘤免疫療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康龍化成副總裁 錢蘇
康龍化成副總裁錢蘇介紹了「康龍化成(CRO)整體解決方案助力小分子新藥研發」,從中了解到康龍化成成立於2003年,是醫藥研發外包服務(CRO)領軍企業之一,為全球製藥及生物技術公司提供臨床前的藥物研發服務,主營業務包括化學、生物、藥物代謝及藥代動力學、藥理、毒理等各個領域,涉及新藥研發臨床前的全流程。公司先後收購了Quotient公司、Xceleron公司、SNBL臨床試驗中心以及默沙東從事化學藥物CMO服務資產,並在杭州啟動年產200噸高級醫藥中間體及臨床用原料藥商業化生產項目,可為小分子新藥研發提供全套整體解決方案。
PerkinElmer APAC Image Scientist Jonathan Cechetto
珀金埃爾默亞太區影像產品線經理Jonathan Cechetto以「Quantitative imaging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precision medicine」為主題做了精彩的分享,介紹了珀金埃爾默產品在科研中的廣泛應用。珀金埃爾默的生命科學產品聚焦藥物篩選和轉化醫學領域,可為業內提供從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到臨床研究的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包括多標記檢測、多維活細胞成像,活體動物成像以及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代表性的有Operetta CLS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IVIS Spectrum 小動物活體光學成像系統、Vectra Polaris自動定量病理學成像系統等。報告介紹了用於轉化研究和精準醫學的定量成像產品,強調珀金埃爾默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獨特優勢。
共建實驗室副主任 馮起
共建實驗室副主任馮起做了關於「轉化醫學工程共建實驗室技術服務介紹」的相關報告。他提到「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工程共建實驗室」堅持「對外開放」理念,配備了3名全職實驗人員和10臺從分子到細胞、動物到組織水平的先進儀器,提供基本的機時服務和獨具特色的技術服務,幫助科研工作者設計課程,產生優質數據。同時,實驗室每月還會開展PKI學院、技術進修、集中培訓等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活動,並積極召開學術會議、應用研討、用戶會議等推廣活動,幫助客戶進一步提升對技術的理解和使用。
報告顯示,共建實驗室自去年建成以來,已累計服務3200機時,完成實驗300次,組織技術會議40場,個人培訓50人次,累計參觀人數達60人次,在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技術服務方面開拓了一個新模式。
大會期間,珀金埃爾默邀請現場各位專家老師進行共建實驗室的參觀,並進行相關介紹:
現場參觀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珀金埃爾默轉化醫學工程共建實驗室
實驗室儀器設備介紹
會議尾聲,珀金埃爾默進行了現場抽獎活動,並為中獎者頒發相應獎品:
會場抽獎環節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