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科幻電影中的「瞬間移動」,人類能實現嗎?

2020-12-05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將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幾乎為零,聽起來就很酷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場景能實現嗎?「瞬間傳送」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技術支持呢?

動圖來源網絡

什麼是瞬間移動?

簡單地說,瞬間移動是指將物體傳送到另一個空間,或者自己本身在一瞬間能移動到他處的現象與能力。瞬間移動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經常出現在科幻作品當中。

20世紀30年代,美國作家查爾斯·福特在就曾解釋過瞬間移動,他認為可以通過電場進行瞬移,或是某種未知的場;柯南?道爾的《分解機器》中也曾設想用一臺機器將一個人分解後重新在其他地方裝配起來;去年上映的電影《星際迷航3》中描述的的瞬間傳送系統,是用儀器將人通過無線方式發送到某處,然後再重新組合起來。

《星際迷航》中瞬間傳送人類畫面,圖片來源網絡

「量子瞬間傳送」技術

那麼,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沒有什麼技術,可以實現瞬間移動呢?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的關係。「量子糾纏」最初是由愛因斯坦提出的,他認為,即便相隔很遠,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應的狀態變化。

實驗證實,量子糾纏確實存在

「量子糾纏」由此為「瞬間傳送」的理論基礎。1993年,IBM公司由查爾斯·班奈特領導的小組進行了EPR實驗。科學家們使用A、B、C三個原子,任務是把A的信息傳送給C。 第一步,是在B和C之間建立糾纏關係;第二步,A與B建立聯繫, A的信息會轉移到B;第三步,由於B和C是最初糾纏的,因此A的信息現在已經被轉移到C了。注意在這一過程中,原子A內的信息已經被銷毀,同時A並沒有移動到C所在的位置,而B和C的距離在理論上可以無限遠。

最近幾年的相關研究成果,讓大家興奮起來。2015年2月,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團隊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的成果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他們進一步發展了「非摧毀性的測量技術」,首次讓一個光子的「自旋」和「軌道角動量」兩項信息能同時傳送。同年,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量子光學專家馬丁·史蒂文斯和相關研究人員成功地將一束光在光纖中「瞬間傳送」了大約100公裡的距離。

瞬間移動能實現嗎?

以上這些研究成果好像讓瞬間移動成為一件可以預見的事。不過,理論是美好的,現實卻是非常麻煩的。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雖然現在在光子、原子等層面已經實現了量子隱形傳輸。不過其傳輸的是粒子的量子態,而不是粒子本身。「量子隱形傳態」並不會傳送任何物質或能量,它與我們一般所說的瞬間移動沒有關係,它既無法傳遞系統本身,也無法用來安排分子以在另一端重組成物體。

另外,人體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我們擁有著數以億計的細胞與分子、交錯的神經網絡以及信息與意識不斷的交換輸出。但如果我們想依託上述的技術原理實現瞬間傳送,就需要將人體進行拆分,得到裡面的原子的狀態,然後再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用新的原子進行重組。這裡面存在幾個問題,根據不可克隆原理,我們不可能構造一個能夠完全複製任意量子比特而不對原始量子位元產生幹擾的系統。也就是說,想要製造一個新的你,就必須毀掉本體。但若將原本的你毀掉之後,你就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傳送,不然你就會死去,最後在目的地重組的也是一個已經死去的你。

圖片來源網絡

而且,通過儀器來掃描-傳送-重組人體,就必須要對本體進行測量,因為是儀器就會有誤差,何況它要精準地記住3.5×1027個原子(一個體重為70千克的普通成年男性身體所包含的原子量)信息和位置。因此,如果重組時有些信息傳送出現偏差或者錯誤,那麼重組後的「你」還是「你」嗎?

所以,想要在現實中實現瞬間移動,可能性非常的小。當然,當初也有人曾信誓旦旦地說,人類永遠製造不出比空氣重的飛行器,但這並沒有阻擋飛機的誕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歡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和二維碼,把《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帶回家哦!

本文來源「科普中國頭條創作推送」

作者/艾星雨;

審稿/周堅鑫,地球物理學會;

高佩雯,中科院物理所物理博士

相關焦點

  • 科幻電影中的「瞬間移動」,人類能實現嗎?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將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幾乎為零,聽起來就很酷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場景能實現嗎?「瞬間傳送」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技術支持呢?
  • 像《奇異博士》電影裡的「瞬間移動」技能在科學界真的能實現嗎
    在《奇異博士》這部電影裡,男主角奇異博士有一項神齊的魔法技能,通過創造量子隧道,可以將自己或者他人傳送到另一個空間,在漫威的電影裡時空穿梭技能大量出現,讓科幻迷們深深的愛上了這項技能。與其說瞬間移動是一種旅行,不如說它更像是兩點之間的通訊,不同之處在於這種通信方式發送的消息是你的整個身體。在幾秒之內抵達度假地的夢想還需慢慢追尋,但也並非不可能實現。
  • 人類能夠實現「瞬間移動」嗎?量子力學告訴你將來或許可以!
    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人瞬間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如果人類有了這個技能,上下班再也不用擔心會堵車了,北京的擁堵狀況就會完全不存在,再也不會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旅遊,在交通上面花費的時間為「0」,這一幕不完全是科幻,如今在量子力學旅行的領域中我們已經有了重大的突破,光纖網絡數據的信息傳遞速度變得更快
  • 科幻還是科學,瞬間移動技術是否有望被實現?
    如果你對旅行中沿途的風景不感興趣的話,那麼瞬間移動絕對就是你的不二之選。想像一下,只要走入一個專用的傳送器,穿越數萬裡的距離不過是彈指之間而已。瞬間轉移時常出現在《星際迷航》等一系列科幻電影中,且《哈利波特》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瞬移的技巧。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世界中,人體的瞬移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其背後的緣由來自於數個物理學的基本法則。圖1:《星際迷航》中的太空人們在集體瞬間移動。
  • 「瞬間移動」或將實現,但是你敢用嗎?
    人類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用某種方法將人或東西,直接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而不用經過兩地之間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瞬間移動」。電影《星際迷航》中總有傳送或者瞬間移動的情節,可以把遠處的人直接傳送到飛船上來,也可以從飛船裡傳送出去。
  • 瞬移真能實現嗎?
    確實,瞬間移動最早見於我國明代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土行孫,他會突然消失,一轉眼又從別的地方冒出來。。也常見於各類好萊塢科幻大片,在科幻系列電影《星際旅行》中,發送人體是一件最稀鬆平常的事情。,這樣便達到了瞬間移動的效果。
  • 「瞬間移動」真的可以實現嗎?這個理論告訴你答案
    在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能見到瞬間移動的場景,將人從一個地方瞬間轉移到另一個地方。按照現在物理的發展,這種人類一直渴求的功能不再是個傳說,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瞬間移動」的過程卻要經歷死亡。「瞬間移動」呢?
  • 飛行汽車、瞬間移動、人造人,這些曾經的科學幻想,能實現嗎?
    有些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幻想過的設計、產品如今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例如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虛擬實境等等。除此之外,下面還要介紹三種十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就被提出來的科幻夢想,它們至今實現了嗎?首先要介紹的第一種科學幻想是會飛的汽車。筆者記得很清楚,上小學的時候讀一些兒童科幻讀物,偶爾能夠看到這種車的概念模型。
  • 傳說中的瞬間移動能超越光速嗎?
    對於人類而言,或者是對整個地球上的生物而言,我們衡量一個速度的標準就是每秒或者每分每時,從始發地到達目的地的時間,我們稱為速度。而在人類歷史當中,最快的速度莫過於現代的科技。比如火車,飛機,高鐵,火箭,等等。在我們地球上所看到的任何光,都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因為相對於來說,我們地球太小,我們人類太渺小,我們甚至可以用零秒來衡量在地球上光的速度。
  • 科學家認為:通過量子糾纏,人類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瞬間移動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能夠瞬間隱形轉移到某個位置。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能夠使用科學技術,實現人類的瞬間移動,擁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近日,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或許利用量子傳送機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 一派胡言:瞬間移動有可能實現嗎?
    我們在定義這一概念的時候需要兩套衡量標尺,其一關於時間(瞬間),其二關於空間(移動)。本文暫且不討論瞬間移動與光速旅行所重疊的那一部分,只討論在正常時間邏輯下的空間閃現。我們可以在很多玄幻/科幻題材的小說/電影裡看到關於瞬間移動的情節。如果瞬間移動技術能夠在未來實現並廣泛應用的話,搖號限號?堵車搶票?不存在的。
  • 隱身、穿越……人類真能實現特異功能嗎?
    (772) 讀新聞 看世界【素心素食素問 譯自 英國衛報】科技能否追上科幻1965 年上映的電影《史前行星之旅》,其背景正是設定在今年這部電影想像人類在 2020 年擁有了太空旅行超能力,可以瞬間穿越到金星,並戰勝那裡的食人植物。類似的電影還有 1989 年上映的《回到未來 2》,設想到了 2015 年,消費者可以買到真正擺脫重力束縛的懸浮滑板。人類還有哪些科技幻想尚未夢想成真,眼下的科學現實究竟到了什麼水平?
  • 「瞬間移動」真的能實現?來探神奇的量子世界
    還記得這樣的場景嗎?電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門」,瞬間就穿越來到另一個空間……在量子世界裡,這或許不是幻想。就在今天凌晨,我國發射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問:世界上真有「絕對安全」的通信嗎?答:這得先說說通信中信息是如何被竊取的。傳統光通信是通過光的強弱變化傳輸信息。從中分出一丁點光並不影響其他光繼續傳輸信息,測量這一丁點光原理上就能竊取信息。
  • 科幻電影中的地外移民,人類能做到嗎?
    科幻電影的本質與發展「科幻」的本質,是「科學」與「幻想」。幻想,從人類誕生開始,就存在於世。富於想像,是人類與其他物種的最大區別,也因此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神話。霍金2017年在騰訊大會的演講更是悲觀,認為人類若再不注重能源保護,幾百年之內地球就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一定程度上,科幻題材對劇情、時間線的大膽呈現,正推動著人類思考前路。
  • 如果人類能進入四維空間,就能實現瞬間移動嗎?物理學給出答案
    孢子驅動器可以瞬間從空間中的一個位置「跳躍」到另一個距離很遠、沒有連接的位置。這個想法被斥為一個巨大的科學錯誤,但在適當的環境下,它可能會從科幻小說領域走向現實科學。星際迷航飛船上的曲速驅動系統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如果我們有這種技術,就可以很容易地跨越到恆星的距離,但這在今天仍然是科幻小說。星際迷航發現號的孢子驅動為超光速旅行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機制,這種機制甚至可能優於曲速驅動。
  • 瞬間移動很可能實現,你的穿梭可以用量子來轉變!
    我們在科幻電影裡面經常看到瞬間移動的效果,這絕對是一個很高明的手段,你可以瞬間轉換得到一個你想去的地方,而且幾乎不會浪費任何的事情,所謂瞬就是佛教裡面的一個詞,意思是快到不能形容!由此可以瞬間移動真的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夢幻,其實美女小倩也想瞬間移動哦。
  • 科幻電影裡關於2020年的那些腦洞,它們都實現了嗎?
    大家懷舊的原因嘛,看它的另一個譯名《公元 2020》(電影中的故事其實是發生在 2019 年年底)。1982 年上映。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更是出版於 1968 年。《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 2020年了,人類竟然還沒有學會瞬間移動
    人還沒學會瞬間移動在大家的預測中,我們本應該在今年掌握「瞬間移動」這門絕技的。在2014年出版的《Shift 2020》一書中,有預測2020年將開啟「納米移動時代」,人們不僅會掌握心靈感應,瞬間移動也將成為可能。我掐指一算,雖然納米移動顯然沒戲了,但現在應該是「量子移動時代」。
  • 現實中如何瞬間移動?
    文章轉載自:新發現雜誌人類發明了多種交通工具,力圖克服空間的障礙,卻仍然無法滿足需求……還有沒有更快捷的辦法移動我們沉重的肉身?追求高速,當然不能止步——在浩瀚的宇宙中,哪怕用光速飛行都會耗時彌久。怎樣才能更快地位移呢?
  •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
    「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能實現科幻中的超時空傳輸嗎?(新浪科技配圖)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記者喻菲 楊春雪 高杉)科幻電影《星際迷航》講述了人類這樣一個夢想:太空人在特殊裝置中平靜地說一句,「發送我吧,蘇格蘭人」,他就瞬間被轉移到另一個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