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複習重點知識_數學知識點_鄭州奧數網

2020-12-05 鄭州奧數網

  鄭州小升初已經開始,期末考試也快來了。在這個階段,有一套全面的複習知識匯總,對孩子的複習非常重要。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數學考試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體積和表面積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公式 S= a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公式 S= 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 ×2 公式:S=(a×b+a×c+b×c)×2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公式: S=6a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公式:V = 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公式:V = abh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公式:V = a3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 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 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算術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換律:a × b = b × a

  4、乘法結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質: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質:在除法裡,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8、有餘數的除法: 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方程、代數與等式

  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 數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學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並計算。

  代數: 代數就是用字母代替數。

  代數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數式。如:3x =ab+c

  分數

  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後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倒數的概念:1.如果兩個數乘積是1,我們稱一個是另一個的倒數。這兩個數互為倒數。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

  分數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0除外),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

  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

  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數量關係計算公式

  單價×數量=總價 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速度×時間=路程 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長度單位

  1公裡=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面積單位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1平方釐米=100平方毫米

  1畝=666.666平方米。

  體積單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釐米

  1立方釐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釐米

  重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

  編輯推薦:

  鄭州外國語教育集團「一體六校」介紹

  經緯中學、楓楊外國語中學2012招生人數

  鄭州實驗外國語小升初開始現場報名

  第十七屆「華杯賽」25號開始網上報名

相關焦點

  •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第三單元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第三單元 來源:鄭州家長幫   作者:綠羅花   2018-01-10 15:00:52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第三單元 關注奧數網官方微信 數學資料、數學真題、更有全國教育資訊微信搜索「奧數網」或掃描二維碼即可添加
  • 小學數學各年級學習規劃以及重點
    對於小學生來說,各個年級數學學習重點和要求是不一樣的。 一、二年級又稱小低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計算是關鍵,除了知識類的學習,興趣也十分重要更注重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要懂得學會預習和複習、書寫也要規範,需要多練習口算;三、四年級又稱小中年級。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
    摘要:2012年無錫小升初已經結束了,下個階段無錫奧數網小編:藍精靈格格巫就帶領大家來整理一下複習資料,十一七天假期我們每天來做全方位的複習吧。   無錫奧數網9月27日訊:2012年無錫小升初已經結束了,轉眼新的學期已經過去一個月了,即將迎來進入初中的第一個長假-國慶節。七天長假,身心放鬆固然重要,而對9月份的學習進行查漏補缺以及為小升初六年級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進行未雨綢繆更顯關鍵。因為第一次期中考試的成敗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升初的選擇。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四: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摘要: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開始,蘇州奧數網整理e度名師們對於五年級上冊數學的知識點規劃。     蘇州奧數網1月21日: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開始,蘇州奧數網整理e度名師們對於五年級上冊數學的知識點規劃。
  • 2010年小學五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秋季班招生
    數學學習目標:五年級是積累杯賽的關鍵時期,秋季課程中有很多知識都是杯賽的常考知識點,幫助學生攻破每一模塊,了解杯賽題型,讓學生直擊杯賽。在長期的奧數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同時對北京市奧數競賽及其小升初情況把握準確完整。 截至4月15日,所帶四個六年級班中,僅被北京前四名的中學錄取的人數已達21人,其中, 從三年級開始跟隨閆老師學習的孫啟哲,周玲西等9人被人大附中錄取!! 所帶幾個五年級班學生在今年各大杯賽中,有27人獲一等獎,35人獲二等獎,42人獲三等獎。
  •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各單元知識點匯總,附數學廣角專項測試題
    本學期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學了哪些知識?期末總複習如何進行呢?我們可以將全冊知識點分類整理,進行有計劃地複習,這樣才能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二年級數學上冊的知識點來梳理一遍。
  • 2017年春季上海小學五年級奧數:數論知識點
    2017年春季上海小學五年級奧數:數論知識點 來源:家長幫社區上海站   作者:羅軒老師   2017-04-27 14:31:53 2017年春季上海小學五年級奧數:數論知識點
  • 小學數學必考奧數題66道(有答案),做完發現孩子成績在悄悄增長
    奧數雖然是課外數學的一類知識體系,但是和課內一樣,必須進行體系化學習,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年級涵蓋的知識點和考察要求是不同的。體系化教學最大的特色是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符合孩子年齡階段認知特點。把奧數當作課內數學的拓展,相當於語文的課外閱讀。
  •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專項練習:圓柱體表面積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專項練習:圓柱體表面積 來源:青島奧數網      2016-06-21 15:44:31   六年級數學應用題專項練習:圓柱體表面積 關注奧數網官方微信 數學資料、數學真題、更有全國教育資訊微信搜索「奧數網」或掃描二維碼即可添加
  • 合肥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複習:第二單元
    合肥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複習:第二單元 來源:合肥家長幫   作者:展昭昭   2018-01-05 14:06:40 合肥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複習:第二單元 關注奧數網官方微信 數學資料、數學真題、更有全國教育資訊微信搜索「奧數網」或掃描二維碼即可添加
  • 小學二年級數學順口溜,背會記住重點知識,讓孩子輕鬆愛上學數學
    導語:小學二年級數學順口溜,背會記住重點知識,讓孩子輕鬆愛上學數學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小學階段的數學不難,也是是一些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單位的換算,方程的應用等。也確實是這樣的,常考的知識點也就那麼幾項,只要把這些基礎都打牢了,數學考試考滿分的大有人在。最怕的是孩子們基礎打不紮實,家長干著急,還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這是令家長最頭疼的事情,而且現如今的小學數學,雖然知識點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出題越來越新穎,有些比較難一點的題,就算是家長,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出來,更別說孩子了。
  • 考研數學是否重要,應該如何複習?你要了解的知識
    研究生考試包括初試和複試,其中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包括數學、政治、英語和專業科目。對於考數學的同學來說,考研究生界一直在傳一句話。今天談談考研的時候數學應該怎樣正確高效地複習。首先,研究生考試的數學分為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
  •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1-9單元知識點,用心複習,考試成績好
    四年級孩子在小學階段是一個轉折點,三年級之前有的孩子比較聰明,不太認真學習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然而到了四年級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稍有馬虎,學習成績就有可能落下來。當然,落後一段時間可以再追趕上去,但那要花費更多的精力。
  • 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上學期月考知識點總結,孩子早看早得分
    複習與鞏固知識很多孩子平時會忽略複習,但複習是很重要的,它能讓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牢固,孩子可以在月考前抓緊時間把近段時間的知識再複習一下,鞏固基礎,衝刺難題。3.除了應對月考的三步走,花花老師還為初二的孩子們準備了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月考知識匯總——《八年級12月月考知識匯總》。【七年級(初一)請查看昨日文章;九年級(初三)的月考資料明天將會奉上,各位家長稍微等待一下哦!】
  • 小升初英語70個重點句型_英語知識點_鄭州奧數網
    在小升初衝刺複習階段,英語的複習應該重點放在詞彙背誦和句型語法複習上。下面是小升初必備的70個重點句型,供鄭州小升初的同學們學習。doing sth   feel like doing sth hate doing sth like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be afraid of doing sth   be interested in doing sth make a contribution to   最後,預祝鄭州小升初
  • 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學習方法:複習方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數學學習方法:複習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複習方法   (1)複習筆記和捲紙。對學習的內容務求弄懂,切實理解掌握。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的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識是怎樣產生的,是如何展開或得到證明的,其實質是什麼,應用它如何拓展加寬等。
  • 二年級數學期末複習衝刺,重點學校卷,題型新,知識點全,滿分難
    這份二年級數學期末鞏複習衝刺卷,很多題目來自全國重點學校往年期末卷,題型新,知識點全,稍有不慎,滿分難!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以及善用數學的數學思維能力。第一題涵蓋的知識點多而廣,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應用思維能力。題1考查學生在測量物體長度時通過認讀刻度數字計算物體長度的測量思維能力。
  • 小學四年級數學重要性及銜接性
    一到三年級是小學的基礎期,四年級是小學的轉折期,是小升初準備的關鍵期,尤其是計算方面。通過蘇教各年級重點知識點,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下四年級的重要性以及銜接性。3.複習計算方面:四年級數學是小學一二三年級數學計算計算基礎和綜合運用的能力總結,這一年將學習完小學整數基礎計算,如加、減、乘、除法的豎式。
  • 小學數學五大運算定律
    數學的五大運算定律,在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數學學習中,都是要經常用到的。五大定律知識整理如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即a+b=b+a 。
  • 四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卷:小知識點多,丟三落四的習慣難獲高分
    #四年級數學上冊#大家好!我是我行我數李老師,歡迎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來查看更多的教育文章,同時歡迎您點讚+轉發+收藏。四年級數學:量角、畫角的常見錯誤,學生該如何避免出錯?第2題要畫平行線和垂線,畫垂線別忘記了標直角符號。第3題要認真讀題,千萬不要忘記了要畫高。統計與應用1、20題中最大數據是150,圖上共有8格,每格代表20最合適。2、畫圖略3、4594、答案不唯一,如:參加打球和書法的一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