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DIY化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玩家對於個性化需求也隨之增多。對於主流燈控主機來說更是層出不窮,豐富的燈效顏色融入到主機中來,不單止讓主機的去掉了傳統的沉悶,在硬體的質感和顏值上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對應硬體的燈效軟體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的可尋址ARGB燈效,技術的下放,第二代的燈效不再是高端硬體的專屬產品了,不如大眾玩家熟知的:Armoury Crate(AURA)、MSI Mystic Light等主流燈控軟體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Tt(Thermaltake)作為早期進入國內市場的臺系廠商來說,在前幾年以獨特和創新的帶有燈效產品來給予沉悶的DIY市場補充了個性化十足的產品,吸引了不少國內DIY玩家的目光。在產品的同類化嚴重的3pin ARGB燈控產品,各家的燈控效果大多是在互相複製,因為諸多因素的限制產品與產品之間的互動少之又少,同類化產品最大的弱勢就是較為單一和長時間使用的話就會出現疲勞感。為了打破這些同類化的束縛,Tt將更為設備的接口進行了數位化,使用調控元素豐富的軟體控制器來代替主板對設備進行控制,實現了設備的一對一細分燈效調控,使得點對點的燈效控制變得更有層次與玩家多變,既豐富了玩家的選擇,又帶來了區別於市場同類化的燈效。那麼這次就讓筆者帶各位進入這個由Tt數字燈控帶來的轉變。
首先來看下這次主機上使用的Tt這幾款當家的燈控產品:Tt Riing Quad 12 LED RGB風扇、Tt Floe DX RGB 240 一體式水冷、Tt ToughRam RGB DDR4 3200 2*8G內存。
Tt Floe DX 240 Tt的高端水冷一直採用的是asetek方案,所以在品控上基本無需擔心。那麼這次升級後的Floe系列水冷到底有什麼變化呢?DX240採用的是Tt雙光圈Riing Duo 12 LED風扇,除了聯動Tt自己開發的燈控軟體之外,並且還可以和華碩、技嘉、微星、華擎等帶有5V接口的主板實現聯動,還有一點就是Tt現在的燈控產品基本都可以與雷蛇的雷雲實行無障礙聯動。
Riing系列風扇不知不覺都已經出到第三代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代的燈效和二代的ARGB的視覺衝擊,第三代又會給玩家帶來什麼變化?這次的Tt Riing Quad風扇採用了少見的分層燈珠設計,四層導光燈珠風扇外圍有兩圈發光,採用18顆LED組成,軸心內圈也有兩圈發光,採用9顆LED組成。風扇扇葉採用的材質還是很精緻的,白色磨砂葉面,9扇葉軸承採用液壓軸承設計基本無需擔心風噪問題。
Tt的燈控產品都有著一個相同點就是風扇和水冷產品基本都是採用專用接口,那相關的軟體控制盒是必不可少,與其他控制盒不同的是TT的控制盒上居然有撥碼開關,這主要是因為想要實現點對點的控制,那一定不能簡單串聯,而是需要每個RGB設備都有專用可定位的接口,而單一控制盒的接口數量一定是有限的,所以在使用多個控制盒時為了區分控制盒就得對控制盒進行編號,撥碼開關就是因此存在的。一個燈控盒只能安裝5組風扇或者散熱器的對接,要是想多組風扇組合那可以採用燈控盒採用的C口串聯接駁來實行多組燈控產品的使用。
Tt ToughRam RGB DDR4 3200 2*8G內存也是Tt燈控生態的新成員。
TT給這款內存凹了個很特別的造型,導光條上的兩道切口讓內存的側面直接呼應上了TT的LOGO,為了讓缺口不影響產品質感,TT在缺口處又補了一道鍍鉻的高光金屬條,這個金屬條嵌在金屬拉絲的散熱片上,又進一步豐富了產品的視覺層次。
除了其馬甲的特色之外,作為燈控生態鏈一部分,這組內存內置10顆1680萬色高流明LED燈珠,每個2個一組,可以使用Tt的軟體來進行獨立的編程控制,和主板也可以實現同步燈效聯動。
裝機的機電產品方面,機箱使用的是Tt的挑戰者H6,機箱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前置面板的氛圍燈控導光區域。而電源因為這次的配置採用的配置不高,I5 10600KF搭配上RTX2080 公版所以這款GT650W電源足夠應付整套主機的供電。
機箱採用雙開合頁式的側板設計,在安裝配件時這種易開易拆的設計更符合使用者對於裝機的需求。
電源採用的這種14CM長度的設計,安裝起來非常方便,高效的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設計,全日系電源+多單元組合也是現在金牌全模組電源中較多的採用的設計方案。
在散熱上,H6也不含糊,直接上雙360的設置,前置與上置均可安裝360水冷。所以對於機箱的散熱基本是不用擔心的。對於這種可以應對現在主流高功耗的配置在兼容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前置面板的燈控設計,則採用了彈針觸點連接器,後期紮好線後也可以隨意拆卸前面板,體驗非常友好。
在安裝中,冷頭採用的的這種可隨意調整位置的扣具設計,可以按照不同的硬體來進行調整與安裝,主板處理器和散熱器固態等基本安裝好了等待入箱安裝。
箱體的內部空間真的非常充足,ATX主板安裝進去完全沒有鋪滿,估計是需要更大型的E-ATX主板才能有鋪滿的感覺,無論是顯卡限長還是散熱器限高,對於大型硬體的兼容這款機箱都是無障礙的兼容模式。
這款機箱還配置了一個顯卡支架,用以應對最近新推出的3090、3080這種重型核彈基本是沒有問題的。
亮機後,可以更直觀的體驗到整套Tt燈效生態鏈的炫酷之處。無論是箱內還是箱外,基本都有著不同的地方,不多說了,直接看圖。
Tt的這套燈控產品給人帶來的燈效體驗怎麼形容呢? 那麼用通俗點的說法來說下,Tt的產品在其設計上採用了色彩分離的概念,這種RGB體驗確實帶來更多的驚喜與不同,層次感的突出讓整體的在色輪展現也很充分,均光也做的非常不錯,而且還可以通過軟體來進行燈效的強弱調控,每個區域段的色彩可以設置成特別細緻的獨立分區等等強大的功能。那麼這麼完整燈效需要一款強大的軟體來進行調控。
其實Tt的燈控軟體下載的種類還是非常齊全的,那麼這次就來挑兩款主要的燈控軟體來說下其在整套燈控生態鏈中起到的作用。
其實使用最多的還是TT RGB PLUS Software和TT NeonMaker Light Editing Software這兩款軟體,RGB PLUS是一款整合性強的設備控制軟體,而NEON MAKER則是一款整合性更強大,更方便的可編程細分燈珠色彩軟體。
平時使用的最多的應該還是設備控制RGB PLUS,只要打開或關閉下方的燈光開關按鈕,就能知道這個接口所對應的產品,在設定好產品型號後你也可以在下面備註一下以防自己忘記。上半部分是風扇的控制區域,TT的風扇都沒有常規的PWM插座,不過通過對系統信息的調取,TT的風扇一樣可以進行PWM調速,當然你也可以手動控制風扇的轉速。下半部分就是燈光了,首先因為TT這個系列的產品通常都有多個區域的RGB,所以燈光部分打頭的就是區域選擇,通過這些圓形的選項卡你可以切換到該設備的不同區域來進行燈光設定,並且它能精確到區域內的每個燈珠,比如這裡就可以清晰地看到Riing Quad擁有恐怖的54枚燈珠。
選定區域後你可以對該區域內燈珠的運轉模式進行設定,光預設模式就有多達21種、色彩也同樣可以在色輪上隨意選擇,如果你美術功底過硬,甚至可以通過調色盤來精確控色、最後燈光的亮度、速度等等都可以進行自定義,這種細分化功能整合讓整個燈控系統的界面更為簡單易懂,RGB Plus這款軟體不僅可以進行設置,還能從Neon Maker中導入預設所以這兩款軟體是互相通用的,這也把傳統刻板的燈控變得更為靈活。
Neon Maker與RGB Plus一樣進入界面後需要先設置控制器接口上的設備型號,與RGB Plus不同的是在Neon Maker內,界面使用了更為易懂的圖形排列,在軟體界面的小方框內拖入所需要控制的設備型號即可操作。進入界面後類似間接軟體的分區設置板塊。然後雙擊產品的圖標後可以打開產品的詳情圖,在詳情圖中每個格子就代表一枚燈珠,我們可以從右側的色彩池內選取我們需要的顏色填充到格子內,這樣我們就會獲得一個維持1s的燈光狀態塊,你可以把他理解為動態視頻中的一幀(一個靜態畫面)。為了讓靜態的塊變成動態的燈光效果,我們需要在時間軸上創建多個狀態塊,可以選擇一幀一幀的創建,也可以選擇使用左側的特效工具來快速獲得相應變化的塊,這裡使用了外旋工具來創建。最後你可以在相同的時間點上進行不同設備的設置,以此來獲得不同風扇之間的互動效果,要是比較懶的話,可以直接套用軟體內已經預設好的效果來進行編輯。總之這款燈控軟體的可玩性真的非常高,一天半天是完全懵逼的,等你摸清它的操作後,就變得更簡單,更隨心所欲了。
總而言之,這次Tt燈控產品的使用讓筆者的觸動還是非常多的,數控化的導入,讓燈控脫離的模式單一的同類化,同質化,讓現在所提倡的聯動化生態鏈更好的融入到燈控這個領域中去,至少在電腦DIY這塊,使用這種點對點,細分化的軟體還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不得不說Tt這套主打數位化燈控的設備有著自己非常優秀的特點,希望後續還會推出更多更完善的燈效生態產品來滿足越來越苛刻的玩家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