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主設計學位證書亮相 國徽圖案改為北大標識

2020-12-05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北大自主設計學位證書亮相 國徽圖案改為北大標識

  新年伊始,北京大學自主設計的學位證書昨日正式亮相。新學位證書融合了北大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設計中文正本學位證書時,還同步設計了英文副本。下周一,千餘名北大畢業生將首批獲得北京大學自主設計的學位證書。

  國徽圖案改為北大標識

  根據去年教育部頒布的《學位證書和學位授予信息管理辦法》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由各學位授予單位自行設計印製學位證書。與以往國家頒發的學位證書相比,北大學位證書按照現行規定不再使用國徽圖案,改為北京大學標識;證書正文中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授予學位改為「經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授予學位。

  北大學位證包括證書(內芯)和封套兩個部分。與清華學位證書採用豎版A4尺寸不同,北大的學位證書採用橫版國際標準A4尺寸,上方為北京大學標誌與中英文校名的標準組合。學位證書分為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層次,底色分別用棕紅色、藍色和綠色區分。

  設計英文副本便於國際交流

  根據國家規定,學位證書是否製作外文副本,由學位授予單位決定。北京大學同步設計了英文副本(EnglishCopy),整體風格和主要元素與中文正本保持一致。相比中文正本,英文副本更加簡約大方,符合國際潮流。

  據悉,此次學位證書設計對沿用多年的封套進行了優化。封面為燙金北京大學標誌和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證書字樣,十分醒目。內頁裝飾圖為北大代表性校園景觀:未名湖和博雅塔。封套和證書內芯色系一致,以區分學位層次。

  在防偽方面,北大學位證綜合使用多項防偽設計,證書底部裝飾條紋採用先進的防複印技術,中部使用無色螢光油墨印刷文字加網雲紋圖案。證書用紙為北大專用防偽水印紙,迎光透視,可見毛體「北京大學」校名。(記者張曉鴿)

相關焦點

  • 「清華版」學位證書明年將不再使用國徽標識(圖)
    澎湃新聞12月14日報導(記者 吳玉蓉) 當日,清華大學對外發布了自主設計的「清華版」學位證書,包括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證書。 據清華大學宣傳部消息,與「國家版」學位證書相比,「清華版」學位證書不再使用國徽圖案,改為清華大學校徽圖案,證書正文中由現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授予學位改為「依據《清華大學章程》」授予學位,體現了清華特色和清華標準。
  • 北大撤銷學位成被告,竟然敗訴?
    於豔茹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08級博士研究生,於2013年7月5日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2015年1月9日,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第118次會議,全票通過決定撤銷於豔茹博士學位。
  • 北大女博士涉論文抄襲學位被撤 告母校終審勝訴
    北京大學女博士於豔茹因涉嫌論文抄襲被母校撤銷博士學位一事尚未塵埃落定。  6月初,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市一中院」)作出終審判決,認定北京大學作出的撤銷於豔茹博士學位決定程序違法,亦缺乏明確法律依據,撤銷之前北大作出的撤銷學位的決定,同時駁回了於豔茹要求恢復其博士學位證書法律效力的訴訟請求,認為這一訴求「不屬於本案審理範圍」。
  • 北大直博生第五年退學,只拿到肄業證書。這人是傻,還是另有追求
    近日,知乎上有位90後,今年9月,從北大退學。他不是本科退學,是讀北大計算機圖形直博,而且是直博第5年退學。而整個學制不過是5年。直博退學的後果有多嚴重?直博退學意味著5年白讀,連個碩士畢業證書也沒有,只有一個蓋章的肄業證書。帖子一出,大家驚呆了,這是什麼操作?一共5年的學制,4年堅持下來了,在最後一年退學,這人是傻還是怎麼回事?
  • 小學數學「陰影題」,北大碩士無可奈何?家長:學位證可以撕了!
    前情提要近日,一名北大的「研究生母親」在家長群裡坦言自己拿不下這一道小學數學「陰影題」,題幹要求是讓咱們計算其周長!說實話這題的周長不難啊!家長是不是沒看清楚題目?或者說這是清華的學生來調侃北大的嗎?真的可以撕學位證了。不過你拿著北大的證也不容易,是否捨得呢?你可是通過答辯了的人啊!
  • 從清華北大自招夏令營看2013年自主招生命題趨勢
    2012年暑假,清華北大自招夏令營已過去。清華北大夏令營每年的最主要內容是考試,這個考試對次年的自主招生考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今年的自招夏令營可以看出2013自主招生的哪些發展趨勢呢?
  • 亮相央視 川北大木偶與「嫦娥一號」研發科學家互動
    此次演出季為期兩個月,來自南方10個省(市、自治區)的16臺劇目將集中亮相京城舞臺。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川北大木偶《龍門傳說》將於9月15日和16日晚在中國評劇院進行匯演。《龍門傳說》是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根據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鯉魚跳龍門」創作。
  • 北大推出《北大學科》第一季 全景展現八大學科風採
    如果你對大學的學習充滿好奇,不妨通過《北大學科》第一季預告片,了解一下北大各學科的特點,做好功課,迎接未來的大學生活。《北大學科》第一季預告片,八大學科率先解鎖!短短的視頻裡,匯聚了北大不同學科的各自精彩。假設與求證、質疑與思辨、科技與人文,在北大融匯一處,熠熠生輝。
  • 郴州口碑好的北大青鳥電腦培訓學校
    郴州口碑好的北大青鳥電腦培訓學校,  郴州科泰計算機學校已經成立16年,累積培養了八千多名學員並成功高薪就業,2019年畢業學員平均月薪為7670元,最高達到13000多元,就業率高達98%以上,位居全國榜首。8%,連續8年穩居前列。2010年線上教育青鳥雲平臺正式上線,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
  • 清華和北大哪個好?哪個綜合實力強?詳細數據對比來了!
    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 北大自主招生將抽籤隨機確定專家名單和面試順序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專電(記者魏夢佳)北京大學日前公布2016年該校自主招生簡章,並啟動網上報名工作。今年北大在普通類別的優惠分值上增加了降20分錄取的檔次,獲認定特別優秀考生最高可降至一本線錄取。
  • 北大英文校名漫談
    自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始,「Peking」一詞和北大的國際品牌就緊密聯繫在一起。北大意義上的「Peking」,現已超越了簡單的地名標識作用,成為北大(Peking University)對外形象識別的核心元素。地名「北京」得名於公元1403年(明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為北京。
  • 2019清華北大自主招生錄取高中巔峰排行榜發布!雅禮中學表現優異
    轉眼已經快到9月,清華北大2019年自主招生錄取名單終於姍姍來遲。截止目前,清華共公示了27個省市,北大共公示了23個省市的錄取名單。學科競賽網整理匯總了目前已發布的錄取名單,並按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分別製作了《2019自主招生錄取人數省市排行榜》和《2019自主招生錄取人數中學排行榜》。那到底哪所中學最受清華北大的青睞,哪個省市通過清北自主招生的考生最多?
  • 北大正為田剛建數學中心
    在論壇上,北大副校長陳文申首先主動談起了引起廣泛關注的「田剛事件」。今年夏天,田剛的老師、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首先開炮,提出「北大引進的海外人才一半是假的」,矛頭直指北大數學學院引進人才田剛。之後,北大新聞發言人、黨委書記等幾次回應「北大引進人才沒有問題」。整個夏天,數學界、新聞媒體一直處在「丘田之爭」的風波中。
  • 高考報考:北大PK清華,你會如何選擇
    根據教育部學位中心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來看,北大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上,都排名全國第一。   (信息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當然,對於"理"和"工"來說,沒有首選和非首選之分。
  • 北大博雅納米油撲朔迷離
    北大博雅納米油撲朔迷離2002年01月25日15:50:39 南方周末 王豐  一道揚州令,入帳3000萬    1月15日,揚州市近百家加油站接到一份通知,燃油添加劑從茲採用北大博雅公司的NANO牌產品。
  • 楊炳章:從北大到哈佛(圖)
    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後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1996年回國後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發表中英文著作《從北大到哈佛》、《不平則鳴》、《小平大傳》、《從革命到政治:長徵與毛澤東的崛起》等等。  作為學者的楊炳章頗有菸癮,考研究生時就曾經中途跑出來抽菸。現在他案頭上的菸灰缸裡更是時時裝滿了菸頭。
  • 這所大學聘請施一公任校長,揚言5年趕超清華北大,如今怎樣了?
    現如今每個城市幾乎都有自己的大學,就目前而言中國最高的學府莫不是清華和北大了。 北大創辦的時間比清華更早,當時還是清王朝統治時期,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啓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與清華一起做為全國最頂尖院校的存在
  •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系,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有網友為她感到高興,考上了最好的大學,而且還去了感興趣的專業,值得高興!也有很多人為鍾芳蓉感到惋惜,雖然是北大考古系,但畢竟還是考古系,這個專業太冷門了,沒錢途!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