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禪至高無上,朱元璋為何沒去?專家:宋真宗封禪壞了一鍋粥

2020-11-29 鬼龍看歷史

封禪泰山,這是古代所有皇帝的夢想。自從秦始皇封禪泰山後,很多皇帝都躍躍欲試。歷史上真正去泰山封禪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後面三個皇帝都受到爭議,尤其宋真宗更是受到大肆謾罵。

到泰山上封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封禪泰山需要滿足四個條件,功至、德洽、符瑞、受命。《史記·封禪書》裡就記載:「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要求皇位正統也比較簡單,但對於天下大一統就比較難了,可謂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古人對於大一統的解釋是這樣的,「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即大一統之義也。」按照這樣的解釋,朱元璋是可以去泰山封禪的,他為何沒有去呢?

歷史專家給出一個原因,宋真宗封禪泰山徹底拉低了封禪的檔次。宋真宗在佔據優勢的條件下屈辱求和,還籤下了澶淵之盟。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下,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強烈勸說宋真宗御駕親徵,宋真宗拒絕了。

當時的局勢對宋朝明顯有利,可宋真宗以每年給遼一定金銀為「歲幣」於澶淵定盟和解,史稱「澶淵之盟」。宋真宗在位後期,痴迷符瑞之說,在王欽若、丁謂的鼓動下沉溺於封禪之事。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輿論方面準備充分,宋真宗從汴京出發,一行萬人浩浩蕩蕩前往泰山。宋真宗幹了這幾件事,改幹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登泰山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

在刻字開頭,宋真宗就表現出厚顏無恥地一幕,他說:「朕聞一區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昇平,此邦家之大業也;考茂典而薦至誠,登喬嶽而答純錫,此王者之昭事也。結繩以往,茫茫而莫知,方冊所存,章章而可辨,罔不開先流福,累洽儲休,長發其祥,永錫爾類。」

瘋狂不?如果宋真宗有資格去泰山封禪,那麼至少有200位皇帝可以去泰山封禪。反觀朱元璋,他從社會最底層崛起,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決定國家命運的人。朱元璋從登基到駕崩,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

朱元璋在遺詔中說:「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所以,朱元璋不屑去泰山封禪。

相關焦點

  • 唐玄宗泰山封禪,發生了多起離奇事件,至今也沒答案
    封禪的意義在於向天下昭示,我當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正兒八經的,你看看這些封禪的君主,大都是經過點事的,簡單來說就是去上面嘚瑟一圈,求個心安理得。我個人覺得這個事就是前面君主都去嘚瑟一圈,後面感覺自己也挺厲害的,如果要是 不去嘚瑟一圈,並且不搞出點花樣來就白瞎自己的威名。
  • 秦始皇為何選擇在泰山封禪,又為何不讓史官記載過程?
    秦始皇封禪典禮的記載也只有這一句了:先令人清理好道路,參加封禪的人先在泰山封天,後在梁父山禪地。史書說,秦始皇令隨從人員嚴格保密此事,所以封禪典禮的過程沒能記載下來,只知道秦始皇用的禮儀,是太祝祭祀上帝的禮儀。
  • 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究竟用什麼辦法勸阻了他?
    本期話題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舉行的祭祀天地神祗的隆重典禮,為什麼封禪一定要在泰山舉行?為什麼春秋霸主齊桓公想要封禪泰山,管仲卻要編瞎話來勸阻他呢?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到公元1912年末代清帝溥儀宣布遜位,為正史本紀所承認的422位歷朝在任皇帝中有幸登上泰山完成封禪大典的只有區區六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和宋真宗。所謂封禪,指的是古代帝王舉行的祭祀天地神祗的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儀式。
  • 中國人用「泰山」指代「老丈人」,那麼「泰水」又指的是什麼呢?
    為什麼人們習慣管老丈人叫「泰山」呢,這一稱呼背後的淵源又是什麼?今天,筆者便為大家剖析「泰山」與「嶽父」之間一語雙關的原因。在唐人所著的《酉陽雜俎》中,收錄了這樣一則故事:公元725年,李隆基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封禪。唐玄宗親率文武百官出巡,一行人大張旗鼓地來到東嶽泰山,搞了一場封禪大典。
  • 齊魯儒小賢|關於泰山,小賢有幾點要去的理由,不知當講不當講!
    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泰山具有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泰山景區分麓、幽、妙、奧、曠五區,其中麓區山水相映,古剎幽深,位於泰山南麓中路與西路之間的環山路線;幽區綠蔭環繞,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於岱廟沿中路至南天門之間;過南天門經天街至玉皇頂一段,雖地勢平坦,但別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這一段被稱為妙區;泰山之陰為後石塢,此處林木蒼鬱,花草茂盛
  • 才子:科舉考試,我為何只得第四?皇帝:誰叫你姓丁,就該第四!
    宋真宗時期,有一個名叫丁謂的才子就是這樣庸碌無能,只知投機弄權的宰相。丁謂,生於宋朝初年,出身於一個普通人家。他自幼讀書,憑藉他聰穎的天資和勤奮的學習,取得了相當出眾的成績,能寫一手好詩文,故被稱為江南才子。有人甚至說,丁謂之才可與韓愈、柳宗元相比。然而丁謂雖才華橫溢,但人品不佳,心胸特別狹窄。宋太宗醇化三年(992),年方26的丁謂參加科舉,並且不出意料的高中進士。
  • 《墨子》和《禮記》中記載的神秘事件,秦始皇泰山封禪是見外星人
    地外文明曾經光臨泰山!這是中國北京天 文臺的學者,新近做出的假設。「泰顛來賓」和「山出器車」這兩則記載分 別來自《墨子》和《禮記》。「泰顛來賓」中的「泰」,應指中國山東省境 內的泰山;「顛」,應為「山之頂端」;「賓」有兩 層涵義:一是「客人」;二是「服從」。聯繫上下 文,將「賓」理解為名詞「客人」之義似更為恰 當。若此則「泰顛來賓」應指有賓客來到泰山之 頂。那麼這些「賓客」是何許人也?
  • 為什麼秦始皇在位時沒人敢造反,看看五次巡視都幹了什麼你就懂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出巡的路上——沙丘,對於秦始皇的出巡很多人認為是鎮壓六國叛亂;也有人認為是去東方求取仙藥;更有人說秦始皇這樣做是想要宣傳自己的功績。雖然很多人對於秦始皇出巡評論的頭頭是道,但是對於這五次出巡做了什麼卻不甚了解,下面咱麼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 泰山上的二蟲兩個大字,是什麼意思呢?郭沫若的解釋顯得很有道理
    泰山是五嶽之尊,是山東省境內最負盛名的山,並且關於泰山的神話傳說和歷史記載,也是其他名山不能比的。相傳泰山是東嶽大帝的化身,而且歷史上有幾個中國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泰山進行過封禪大典,例如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和漢光武帝劉秀。
  • 「五嶽之尊」巖巖泰山十首詩詞:曠然小宇宙,一覽眾山小
    由於歷朝帝皇的封禪,泰山地位尊崇,享有「五嶽之尊」的榮耀。正因為泰山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所以登臨泰山,有俯視天下的感覺。孟子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話的意思很明白:登東山,只能俯視魯國;登泰山,就能俯視天下。
  • 良知是宇宙至高無上的法則
    良知應該是宇宙至高無上的法則。但是,我們無需刻意敬畏,只需自然而然地遵循。最近之所以自我感覺良好,就是因為所思所做,都基本上遵從良知、不越底線。背離良知的,儘量不去想更不去做。雖知行仍有脫節現象,比如偶有抱怨的話,但能及時反省自己。簡簡單單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就是致良知。很多人和事,其實並不複雜,只是人心變複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