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科舉考試,我為何只得第四?皇帝:誰叫你姓丁,就該第四!

2021-01-15 陶陶愛歷史

北宋,是一個出名相的時代,寇準、王安石、司馬光、呂蒙正、呂端等名臣並行於世,其事業功績無論大小高下,都多少能名垂青史。然而只記得他們,並不能反映大宋歷史的複雜多樣性,因為所謂的奸臣庸相併不比前者少。宋真宗時期,有一個名叫丁謂的才子就是這樣庸碌無能,只知投機弄權的宰相。

丁謂,生於宋朝初年,出身於一個普通人家。他自幼讀書,憑藉他聰穎的天資和勤奮的學習,取得了相當出眾的成績,能寫一手好詩文,故被稱為江南才子。有人甚至說,丁謂之才可與韓愈、柳宗元相比。然而丁謂雖才華橫溢,但人品不佳,心胸特別狹窄。

宋太宗醇化三年(992),年方26的丁謂參加科舉,並且不出意料的高中進士。他成績位列甲等,排名第四,狀元被孫何摘得。說實話,丁謂的成績雖未能名列三甲,但也著實非常優秀,換做旁人,早就高興的暈了過去。然而丁謂自負其才,壓根也不滿自己的成績。於是,他向皇帝上書反映,自己的文章為何只能名列第四。

對於丁謂的抱怨行為,宋太宗有些不爽,於是他立即發話道:「甲乙丙丁,他姓丁就應名列第四,還有什麼話好說!」既然皇帝發話了,丁謂再也不敢爭辯什麼。之後,丁謂評價他的聰明強幹,在官場上一帆風順,只用三年多的時間,就躋身於地方大員之列。宋遼戰爭爆發後,丁謂負責軍隊的後勤工作,為穩定大後方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宋朝和遼國籤訂澶淵之盟後,丁謂出任代理三司使,成為朝廷最高朝政長官。此時的丁謂,還仍能保留能臣的形象,還沒步入奸邪的行列。

然而,丁謂在宦海中長期沉浮,逐漸沾染了官場中的邪氣,忘記了自己曾經立志為國為民的初心。為了跟進一步地獲取帝王的賞識,丁謂逐漸走上了政治投機客的邪路。宋遼籤訂澶淵之盟後,大宋被迫要向遼國交納歲幣。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是卻損害了大宋天子的神聖性。為了重新建立皇帝的權威,宋真宗和大臣王欽若相互勾結,準備製造一場全國性的神化祥瑞活動。真要說的話,這種活動對於百姓和國家可謂是百害無一利。雖然皇帝爽了,但卻也勞民傷財。

要製造這種大規模的迷信活動,需要大量的資金,此事自然要過問全國經濟的總負責人——計相丁謂。被問及此問題後,丁謂早就揣摩到天子的心思,遂肯定道:「國庫很充裕,放心幹吧!」於是,宋真宗、丁謂與王欽若朋比為奸,共同推進這場荒唐的神化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宋真宗大興土木、四處巡遊,花費了巨額資金,而這些錢都是丁謂幫助提供的。人民的膏血,就這樣被白白浪費。

宋真宗泰山封禪之後,丁謂受到了帝王的賞識和依賴,成為紅極一時的執政大臣,成為了名相寇準的下屬。起初,寇準對丁謂的才幹十分賞識,經常向朝廷推薦他。然而在造神運動之後,寇準認為自己看錯了人,於是與丁謂日漸疏遠。丁謂成為執政後,與寇準成了同事,一同在官署中辦公。關係不和的兩人,開始屢生齟齬。

一開始,丁謂還想和寇準修復關係,畢竟寇準名聲大、功勞高,遠不是自己可比,所以他在寇準面前經常會放低姿態。在一次應酬活動中,丁謂和寇準在同一桌上吃飯。寇準喝湯時,不慎將湯汁弄到了鬍鬚上。丁謂看到後,立即拿出手帕,親自幫寇公擦湯汁。然而寇準卻絲毫不領情,當眾譏諷他是下賤巴結。被駁了面子的丁謂惱羞成怒,於是發誓與寇準為敵。

宋真宗死後,劉太后當權,寇準為了限制後宮當政,屢次勸諫劉太后。於是,丁謂看準機會,夥同劉太后一起陷害寇準,將其流放於嶺南。寇準被流放,丁謂失去了最大的對手,從而能夠真正意義上的權傾朝野。宮內之事由劉太后主事,朝堂則由丁謂執掌。

然而「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丁謂權力過大,引起了同事們的一致反感。其貪贓枉法、排除異己乃至於假造祥瑞的事跡,開始傳入了皇帝的耳朵。此外,丁謂在營建帝王陵墓時,任人唯親,擅自改變墓穴位置,導致帝陵漏水。震怒之下,劉太后將丁謂發配到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比政敵寇準流放的地方還要遠。在路上,丁謂還遭遇了盜賊的搶劫,一生積累的財寶大部落入賊手。

在大起大落之後,丁謂似乎幡然醒悟。當他經過寇準的流放地時,本想見其一面,似乎是要親自道歉。然而寇準卻對丁謂恨之入骨,直接回應道:「給我滾,我不想見你!」最終,丁謂在天涯海角呆了好些年,最終還是得到了宋仁宗的寬恕,回到內地養老,最終以71歲高齡去世。對於丁謂,史學家們對他很不客氣,說他是「黨惡醜正,幾敗國家」。以史鑑今,忘記初心的丁謂,為今人留下一步值得回味的人生教材。

相關焦點

  • 明朝一場科舉考試,主考官主動洩題,考生卻拒絕作弊,傳為佳話
    我們知道古代的讀書人主要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而歷代科舉考試中也不缺作弊的例子,為了作弊,學生們也算花樣百出。  而明代的《萬曆野獲編》與《枝山野記》,都提到了劉子欽參加科舉考試以及為官時的一些趣聞。
  • 長慶科考案:主考官利用科舉維護貴族派,皇帝利用科舉籠絡朝臣
    在科考案被揭發之後,穆宗雖然立即重新舉行考試重新錄取人才,但是錄取結果依然充斥著政治因素,作為皇帝的穆宗竟然在科舉考試當中錄取不合格的人員,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不想得罪某位大臣。由此可見,當時的政治環境錯綜複雜,就連九五至尊的皇帝都不能倖免。
  • 古代的科舉考試有多難,少年苦學到頭髮斑白,才勉強得到一官半職
    所以在古代才出現了大批鬱郁不得志的詩人或者是才子。 科舉考試難不難 古代的科舉考試確實很難,要不然也不會有人考到五六十歲才獲得了一官半職。如果想看考試難不難,還得先看科舉考試都考些什麼。 歷朝歷代的科舉制度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在同一個朝代,不同帝王的統治下,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會有所變化。
  • 曾經「百花齊放」的科舉考試為何只有進士科笑到了最後
    科舉考試起於隋唐,興於兩宋,衰亡於明清。關於科舉,很多人都知道「狀元」、「榜眼」、「探花」、「八股文」、「金榜題名」、「名落孫山」等等這些關於科舉制度的詞彙。但是科舉考試在最早的時候,並沒有這些說法。而這個機會,正是科舉。科舉考試改變了之前看出身,重門第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了貴族血緣世襲關係和門閥士族對政治資源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了可能。部分社會中下層的寒門子弟終於有機會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華和抱負的機會。
  • 漢字故事:「目不識丁」說「丁」字
    成語「目不識丁」,常用來諷刺一個人不識字或沒有文化,連最簡單的「丁」字也不認識。有這樣一則笑話,說是從前有個財主姓丁,他兒子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位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財主可急壞了,聲稱誰若能教會丁少爺一個字便賞銀十兩。一位老秀才聽說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便自告奮勇登門任教。於是,老秀才每天都教丁少爺認「丁」字。一晃9天過去了,財主提出要考一考。
  • 遼寧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四姓建立朝代最多,第一姓為天子後代
    遼寧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四姓建立朝代最多,第一姓為天子後代文/侃侃史話在中國東北部,有一個既沿海又沿江的省份,這裡不僅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還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新樂文化、紅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等,並保留著瀋陽古公、清昭陵、清福陵等歷史古蹟。
  • 古代科舉考試高中,如何慶祝?談談鹿鳴宴和瓊林宴
    由於朝堂之上需要源源不斷的輸送人才,政府便實施了相關鼓勵政策,籠絡天下學子積極地參與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為國效力。 比如在科舉考試舉辦前,朝廷便會通過當地政府機構為貧寒學子派發盤纏、路費,設有專門的住處,凡是前來趕考的學子,都可以免費吃住。再有就是在科舉考試後,由朝廷舉辦的為通過科舉考試的學子慶祝的相關宴會,拿現在來說,也是「謝師宴」。
  • 科舉制的廢除加快了清朝滅亡?清政府為何要廢除科舉制?
    科舉制度歷史悠久,創製於隋,直到清朝末年被廢。科舉制到明朝時達到鼎盛,趨於成熟,為何到了清朝就被廢除,而且廢除後的第六年清朝就滅亡了,是不是清朝的滅亡與科舉制有關?清代科舉制度基本沿襲了明代的八股取士,主要禁錮文人思想。科舉制度在選拔人才上體現了公平公正,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劣勢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到了近代,科舉制根本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清朝科舉制度的廢除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如果想要了解科舉制如何被廢除,那麼要從根源出發,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過程。
  • 錢姓源於彭姓 起源和錢有關
    錢姓和錢有關?  《百家姓》裡第二個姓是錢。錢姓的起源還真和錢有關。據《史記·楚世家》記載,五帝之一顓頊有個曾孫叫陸終,他有6個兒子,其中老三就是壽星彭祖。彭祖姓籛名鏗。在商朝,他就當官,官名是守藏史。
  • 科舉制才不是什麼高考,人家明明是公務員考試啊!
    科舉制是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在古裝劇中也經常會出現相對應的趕考場景。高考和科舉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時代下人才選拔的產物,但科舉制的本質是為國家選擇幹部,類似於公務員考試,吸收了各階層有才之人進入官僚體系,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科舉制具有相當的開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競爭性,對古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九龍朝》科舉考試100題試題答案解析
    《九龍朝》科舉考試100題試題答案解析 作者:阿越來源:未知發布時間:2013-06-26 10:18:37 【1-10題】1、「醜小鴨」這個形象來自,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的作者是: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答案:徐志摩6、以下表示條件反射的一個成語是:朝三暮四,耳濡目染,望梅止渴,樂不思蜀答案:望梅止渴7、世界著名通訊社與所在國家搭配不一致的一項是:新華社——中國,合眾社——英國,美聯社——美國,法新社——法國答案:合眾社——英國8
  • 唐太宗為了不讓姓武的人做皇帝,冤殺了好多忠臣良將!
    這些話在當時倒是有很多人相信,就連皇帝也常常被這些道士們愚弄,十分相信他們那些迷信荒唐的說法。在唐太宗在位的時候,有些道士在民間裡傳揚著一些有關天下皇位的秘密話,他們這樣說「唐王朝從第三代開始起,將會有一個姓武的人出來當皇帝,到時候李家的天下將會歸武家管轄。」這些話逐漸傳開了,後來居然傳到了唐太宗的耳朵中,他當然覺得很不高興,這可是會危害到他的統治呀!
  • 李世民將身邊姓武的悉數除掉,只有武則天例外,這是為何?
    李世民將身邊姓武的悉數除掉,只有武則天例外,這是為何?文|小愛坐上帝王之位的人好像是各形各色,有的是沒得選擇只得順從,比如光緒皇帝;有的是早有一顆帝王之心,比如李世民。但是他們似乎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好猜忌。
  • 從翟天臨事件談古代科舉中的"死了也要考"
    科舉考試之苦,在這則杜撰的故事中描繪得栩栩如生。鬼是已死之人,而死亡是世間最悲最苦之事,「大不了一死」,按理說,一旦做鬼也就無可畏懼,但鬼聞聽歲試二字,依然肝膽俱裂,莫不股慄,可想而知生前已經對此恐懼到何等田地。但耐人尋味的是,他們深更半夜聚在一起的「娛樂項目」依然是作八股文,一面叫苦連天一面躍躍欲試,可見「毒癮」之深,欲罷不能。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案是什麼 科舉鄉試答案大全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庫答案介紹 科舉鄉試答案大全" src="http://imag... 行書 85.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年號叫什麼? 貞觀 86.西周時期出現的十五國風是指? 十五種地方民歌 87.孝文帝拓拔宏屬於以下哪個民族? 鮮卑族 88.以下不是中國四大發明的是? 中藥 89.以下誰不是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
  • 丁真在線闢謠不姓丁,卻暴露了他的學習成果,拼音水平不如小學生
    丁真走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他個人的微博粉絲已經有一百多萬了,甚至超過了娛樂圈的很多明星,丁真是幸運的,通過一個視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因為沒有讀過書,丁真不會說漢語,但走紅後籤了國企,必須要重新學習。一直以來大家對丁真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很多人知道他是理塘人,知道他有一個小馬,他希望自己的小馬可以跑第一,對丁真也有很多誤解,丁真都會在線闢謠,最近丁真又發微博稱自己不姓丁。丁真在為自己闢謠的時候也很可愛,他一直在學習中,所以他還不能熟悉使用漢語,於是丁真把自己不姓丁,打成了丁真不信丁,其實大家都懂他是什麼意思。
  • 《叫我萬歲爺》:穿越古代體驗皇帝生活,且看六宮妃嬪如何爭寵
    這類型中的優秀遊戲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主要是實在是太多的,策略玩法只是這些遊戲中的一部分,當然以策略為主的也不少,只不過這類遊戲大部分都是單機,即使有交流系統,也沒有什麼用,因為遊戲本身的單機玩法將其隔開了,所以最終造成了不同的結果。《叫我萬歲爺》這款遊戲初看名字的時候會覺得挺狗血的,但遊戲的內容還蠻多的。
  • 《夢幻西遊3D》科舉鄉試答題答案是什麼 科舉鄉試答題答案一覽
    陶淵明 52.金屋藏嬌說的是哪一位皇帝? 劉徹 53.洛陽紙貴指的作品是下面哪一部? 左思的《三都賦》 54.清明寒食是吳王為了紀念哪一個大臣設的規矩? 介子推 55.四羊方尊是哪個朝代的文物? 商 56.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出自誰之口?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清軍為追殺明朝皇室,不僅把國內掀翻了天,連跑到國外的都要「引渡」回來,卻忘了有句俗語叫「燈下黑」,看似最嚴密的地方,其實也是最易出現疏漏的地方。就在北京城內,清軍眼皮子底下,本文的主角,崇禎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煥,成功開溜。
  • 此科考案遭大臣舉報4年,皇帝:嚴懲!結果20名考官被處以極刑
    在同一年鄉試時,兩個參加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考場都出現了嚴重的科場案,這在中國科舉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順治皇帝對順天舞弊案的涉案人員進行了嚴厲懲處,那麼對幾乎同時期案發的江南鄉試案,順治皇帝會怎麼處理呢?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