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老實說,現在有時候我刻意迴避這玩意,不願意想,不願意說,為什麼,因為會弄得自己很難受。
它就好像一個拼圖遊戲,但不是在包裝盒裡,而是在一條長河中,只能儘可能地從河底和河邊找出儘量多關鍵性的碎片,反覆思考查證,最重要的是推敲和想像,剩下的就是拼裝,理清順序和關係只是時間的問題,最終我看到了它的真面容,是個女孩的臉,太大了,三分美麗,七分醜陋,遠遠超出所謂教育本身,更不用說公平不公平這種小問題,而她的眼睛告訴我:她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還不到時候。我知道,她是對的。
這幾天,偶然看到這個關於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活動,我還是下意識地點了進來,可能牽扯到只是家庭這個角度,我又有了想說一說的衝動。
好的模樣千千萬,各有各的風採,到處都是,只要自己想就能發現,但是有一點,能比著學來的的一定意義不大,關鍵是悟出來的,是不是自己的,而且能不能成體系。
重點是壞的模樣往往是通病,強大而又直紮根源,奴役我們的靈魂。
這也是故事開始的地方:
我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上學之前的最後一段時間,也是家庭作業拖拉到最後的一段時間,我坐在一張紅色桌子前,透著窗戶看著農村小院裡的風景,桌上放著一本800字的作文紙,題目忘了,要求用詞優美生動之類的東西,結果這一次作文一下午一個字都沒憋出來,倒是氣得扔了滿屋子的紙蛋蛋,也算是多次積累的一次爆發了,我心想,為什麼我要必須寫這東西,我也根本不擅長,甚至連一丁點靈感都沒有,但是不完成又不行啊,到時候兩頭都不樂意啊,硬性作業啊,別人也都得完成啊,搞不好就叫家長了,那咋辦?抄吧,然後那個下午,從記憶上來說的話,應該是我第一次預謀性地作弊或者叫撒謊,但是謊言被戳破了,怎麼可能不被戳破呢,因為那一看就不是我能寫出來的東西,現在回想,我希望當時得到的回覆寧願是:孩子啊,看來這方面你確實不大靈光啊,咱試試別的吧。但是沒有,好像所有人都認為就應該是那樣,體制是那樣就應該那麼做,所有孩子都是一模一樣的,而父母們,孩子的生命指路人,倒成了最堅定的擁護者,我從來沒從他們嘴裡聽到過關於教育關於學習之類的自己的思想,倒是整天聽到 要是不好好學習,將來沒出息。哇,聽這話的口氣只有老天爺才有那麼大的本事,但是老天爺卻沒這麼吝嗇。你看,不是大自然束縛了他們,而是某種東西潛移默化地控制了他們。
作為一個小孩子的我當時能知道什麼,能有多少想法,能有什麼決定權,當然也就不會在意,繼續地跟著流程走,直到一天,我看到姐姐拿著桌球拍,自然很興奮地要玩耍玩耍,她帶著我去了村裡的一個桌球桌,那個時候地面都是土地,桌球桌是兩塊方石頭用紅磚壘起來,桌面中間也是用紅磚當網,好在桌面還是很平的,桌球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姐姐的水平其實是菜的,但是她做了唯一需要做的事情,那就夠了。
正趕上當時學校的校長在學校裡面辦了個桌球興趣班,因為他本人就比較喜歡這項運動,還特意請了個專業的教練,我自然而然就去了,桌球和別的任何項目一樣,練好基本功是基礎,剩下的就看個人的天賦了,雖然是業餘的,但也偶爾會有和外面的人比賽的機會,我也體驗了勝利和失敗的感覺,也嘗到了進步的滋味,隨著水平的提高,父母的支持下,暑假的時間又來到了體校參加集訓,這就引到了另外一個事情,因為離家比較遠,需要每天來回趕,我記得當時他們問了我一句話:你覺得自己能行麼?實際上我是沒底的,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自己坐車去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但是我想要試一下,然後一個10歲大的孩子在2001年的時候開始每天早上坐著有人售票的公共汽車(那個時候從農村到市裡都是有人售票的),從芝麻大的農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完全一個人,在路上的這個狹小的空間和短暫的時間裡,見到形形色色的人,聽到形形色色的話,目睹到形形色色的事,而且有人經常問我:你一個人啊?你爸媽放心啊?讓我現在來回答的話:他們不放心,他們永遠也不會放心,但是在這件事上他們選擇了相信我,並且大膽地支持了我。
再回到當時,早上路上的時間過了,就是中午休息的兩個半小時,我幾乎每天中午都會去吃新華大蒸包,大肉包子9毛一個,6乃喜一塊,但是6乃喜相比較太小了,也就是太貴了,所以當時沒去吃過,看來當時就會比較著省錢了,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隔著個馬路有個漢堡包,我在門口轉悠了不知道多久,考慮要不要買一個漢堡吃,最便宜的10塊錢,那簡直是天價,除了車費身上所有的錢,還是吃包子省下的,最後還是買了,根本吃不飽,記憶中第一次欲望和理智衝撞的時候,理智敗下陣來了,那是第二次吃漢堡包。吃完了午飯,時間還充裕,也沒地方睡午覺,新華書店和商場四樓的影音區就成了落腳的地方,雖然沒完整看過多少書,大部分是軍事武器一類的,我想應該是受99年閱兵的影響,別小看這一點點知識,足夠形成對武器工業認識的雛形了,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那張透著智慧和想像力的爆炸頭封面,我認出那是掛在學校走廊牆壁上的一幅畫裡的那個人,而且帶著一句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始終不知道為什麼學校要掛上那句話,既然又不在乎想像力,那本手機大小的書裡叫阿爾拔,不叫阿爾伯特,而那也是我自己買的第一本書,不夾帶任何人的影響和建議。第二個落腳點就是影音專區,之所以去那個地方也是因為在那之前看過一些DVD,覺得很有意思,但是很有限制,直到這裡,我看到了以前沒看到過的,對電影的興趣也更大了,品味也開始有了萌芽,直到現在我也算是個資深影迷,而且我喜歡從電影中獲取知識,最重要的是,通過積累,我懂得分辨什麼是電影工業,什麼是電影藝術,什麼是垃圾。說到這裡,我有一個建議,如果你實在是不願意看書,請至少看看電影,不管哪一種,第一,要有選擇地看,第二,要反覆地看,第三,要思考感悟,第四,要分享,至少和你的家人。
中午的樂趣過去了,到了某一天下午該回家的時候,突然蹦出個念頭:我要走回家。那個時候20公裡的路程大部分是比較荒的,房地產還沒大面積拔苗助長,雖然天黑了,雖然也有一些小插曲,但最後也算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挑戰,而且絕對沒有作弊。你看,如果我能做到這個,那你也能做到那個,如果我的家人能做到這個,那你的家人也能做到那個。整個小學階段最有意思最有價值的記憶和經歷不是來源於學校,而是來源於我的家庭,一切的起點只是因為那個時間點上姐姐無心的一個桌球拍,而這整個故事,他們沒有被某種東西所控制。
初中可以說是最早比較系統地打開知識海洋的階段了,那時候感覺人人都是萬事通,我反而沒什麼好分享的了,因為我們都學過,又都沒學過,不過回過頭來我有個問題忍不住要題外問一下,就是當時都學過相對詳細的歷史,怎麼不管是現在的孩子還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人,對毛主席的概念和對其他歷史時期的領袖差不多呢?那怎麼可能差不多呢,搞不明白。再有一件事我始終不能釋懷,那是初三上學期的時候,期中考試的日子是定好了的,而姐姐的婚禮也定在了那一天,那個啟蒙我桌球帶我第一次吃漢堡包進電影院間接打開我眼光的姐姐,那個我記憶中佔據很重分量的姐姐,所以我決定要親眼見證姐姐生命中數一數二的日子,所以我告訴了父母這個想法(要知道,那也是需要勇氣的,這片土地上的孩子似乎都害怕某種東西),得到的回覆當然是意料之內的否定,而那一次,是我記憶中第一次真正違背自己意願地妥協,也是第一次真正勇敢地去想,去嘗試,現在回想,我應該也去和我的班主任說一下想法,說不定她會同意呢,她是老師,也是孩子,也是母親。現在有時候我會很同情老師,同情他們在學校教育的戰線上,只是個老師。這一次,我的靈魂開始慢慢顯露了,父母,又和以前一樣被某種東西控制了。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借著話題我也多次回頭問過父母當時關於姐姐結婚的問題,也延申了很多別的關於教育關於矛盾的問題,我聽到的最多的回覆就是:等你有了孩子當了父母就知道了,到時候你也會那樣做;既然改變不了社會,就得去適應它。我始終不同意這個觀念,我始終相信:我改變不了社會,我還控制不了我自己麼?終於,矛盾來了,而我的位置也轉變了,小姨子初四上學期跟著姐姐在這邊借讀,到了寒假就帶著任務回家了,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讓家長去指定的書店買一個指定的計算器用來做函數用,家長群裡也有計算器的照片,當時就有一些家長其實就牴觸了,就發牢騷了,我接過來看了一眼計算器的樣子,我認識它,和它的同類其他產物一樣,醜陋低質量還不便宜,我隱約記得家裡面某個箱子裡是有一個多功能計算器的,是我的姐姐上初中的時候買的,當時也沒有統一要求,都是自己選擇著買的,甚至我初中的時候都沒去買,不如我的還是不如我。然後媳婦就找了出來,是個卡西歐,函數計算功能也都有,並且使用一切正常,我估計不同的計算器算出來的數應該都一樣吧,我很堅定地告訴她們,我們不另外買,我們就用這一個就夠了,然後我看到她們臉上有一絲絲的不安,那種發自骨子裡的不安,我說:如果老師問你,你就實話實說,在計算器這個事上,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就絕對不以浪費為代價,就算我們沒有,也會自己去選擇。她們贊同並支持了我,我也相信一個真正的老師心裡也不會反對的。到了開學,小姨子回來之後,我們問她怎麼樣,結果又是意料中的別人都買了,那些發牢騷的的家人們最後還是妥協了,事實上計算器也沒用幾次。你看,別的家長們也被某種東西控制著。
再到她高中第一個星期結束回到家的時候,不是興致勃勃地和我們分享新環境的發現和樂趣,也不是認識新朋友的故事,而又是帶著任務:去書店買指定的三本詞典,三百好幾十塊錢,想像一下她們看到的解釋都是標準的統一的,那還有什麼意思?難道不是應該教孩子如何拓展思維,如何突破思維定勢麼?那幾本詞典又是沒用幾次。你看,孩子們其實從小就被某種東西給限制了。
如今我也是一名父親,當看到那麼多家長盲目跟風地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那麼多家長習慣性地因為感冒給孩子打抗生素,那麼多的小年輕瘋狂地為了欲望和虛榮通過手術改變自己的身體髮膚等等等等,並且伴隨著一句話:人家別人都這麼弄,人家誰誰誰(帶著各種頭銜)這麼說的,現在都怎麼樣怎麼樣。我意識到那些東西更厲害了扎得更深了,而結果更嚴重了!
我不懷疑家長對孩子的愛,
我只是看不到有多少是家長自己的,有多少是孩子內心需要的。
看上去現代人好像懂得很多東西,但是實際上越來越不了解自己,過分高估人類創造的東西,低估人類本身的天賦。這裡必須要提一句:人類文明或者人類創造或者人類智慧,這裡面的這個人類一詞從來指的就不是每一個人。這種字詞是最容易誤導人,讓人變得愚蠢的。
我們害怕的遠比我們信仰的多得多,所以我們妥協順從的遠比堅守的多得多,更不用說去鬥爭,然而我們指望自己能建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的孩子比我們優秀?
語言所能表達的是非常有限的,每個人的路也不一樣,但這恰恰是最美好的,我所能告訴的只是通過文字描述我個人的一丁點小故事小想法,而你生命的意義要靠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探索去發現。
別總是急著去抓住多少,先想想自己被捆了多少,能卸下多少。
是我太盲目以至於看不清而變成傻瓜?
是我太膽小以至於做不到而變成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