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如何從宇宙黑暗時代逃逸:黑洞讓宇宙變光明

2021-01-13 太平洋電腦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大爆炸之後大約5億年,光線是如何從昏暗的宇宙「黑暗時代」衝脫出來的?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可能揭曉宇宙最古老的謎團之一,而這個故事中令人驚奇的主角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天文大反派」——黑洞。

這個故事開始於大爆炸之後的幾分之一秒,當時宇宙正以指數級膨脹。在大約40萬年的時間裡,宇宙迅速冷卻,變成由基本粒子構成的宇宙湯,並形成了緻密的氫氣。這開始了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這一時期宇宙籠罩在黑暗之中。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被落入其中的漩渦物質盤環繞,黑洞上方有一個紫色光球,該現象包含著可以產生X射線的高能量粒子,它紫色光球向內聚集,將變得更加明亮,之後從黑洞噴射出來

早期恆星和星系釋放的任何光線都幾乎立即被周圍的密集中性氫介質吸收,但是莫名其妙地,星系際介質從寒冷和中性狀態變成溫暖和電離狀態。

宇宙學家理論認為,早期恆星和星系產生足夠強烈紫外線可以燃燒緻密氫氣,從而引發再電離紀元,使宇宙奇蹟地充滿光線,正如現今我們所觀測到的。科學家並未很好地理解該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因為其它理論顯示,黑暗時代中恆星和星系的紫外線輻射強度不足於通過中性氫來釋放。

但是基於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近期觀測的一項最新研究可能提供了重要線索。該研究報告發表在的最新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儘管黑洞以吞噬周圍光和物質而聞名,但是一些黑洞卻被認為噴射高能量X射線粒子。

宇宙中最早期恆星和再電離紀元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愛荷華大學菲利普·卡雷特(Philip Kaaret)稱,當物質落入黑洞時,它將開始旋轉,並且迅速旋轉會將一部分物質推出黑洞之外。它們產生的強風可以打開紫外線的一條「逃生通道」,這可能發生在星系早期階段。

卡雷特和研究小組研究了Tol 1247-232星系的錢德拉觀測數據,該星系距離地球6億光年,它是出現紫外線逃逸的最鄰近3個星系之一。2016年5月,錢德拉天文臺觀測到來自Tol 1247-232星系的單個X射線源,其亮度存在盈虧變化。卡雷特和同事們認為,這個X射線源不會成為恆星。

卡雷特說:「恆星並不會出現亮度變化,我們的太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實現亮度改變,它必須是一個較小天體,真實縮小至一個黑洞。」從黑洞噴射的X射線物質流好像是從鄰近氣體介質洞中爆發出來,從而使紫外線得以逃逸。

他還指出,很可能黑洞正在製造風,有助於恆星電離輻射逃逸,因此,黑洞可能使宇宙變得更加透明。當引力牽引物質朝向黑洞內部,黑洞會旋轉得更快,伴隨著黑洞引力牽引增強,這種旋轉速度將產生能量。

研究小組指出,在Tol 1247-232星系中,早期宇宙爆發的X射線擁有充足熱量和能量,將中性氣體和塵埃吹走,並且紫外線輻射「洩漏」出來。卡雷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解釋稱,宇宙中許多早期星系都存在著超級恆星,這些恆星進化非常快速,死亡後形成黑洞。黑洞周圍的物質非常熾熱(高達數百萬開氏度),並能形成X射線,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紫外線來自於熾熱恆星,溫度高達1000-100000開氏度。

雖然黑洞很可能具有這種機制,但是研究小組希望縮小黑洞類型,同時,他們表示,還有其它的可能性來解釋他們的觀測結果。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指出,另一種可能性來源是X射線噴射,來自於極亮(ULX)或者超亮(HLX)X射線源,ULXs被認為是包含恆星質量黑洞或者中子星的X射線雙星,HLXs被認為是類星體或者中等質量黑洞。

他們表示,使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反覆拍攝Tol 1247-232星系圖像可以揭曉是否X射線噴射源自單個來源或者多個來源。此外,研究小組開始觀測另一個類似的星系——Haro 11,並表示從兩個天體實例中獲得強有力的證據是不可能的。目前,他們希望觀測更多的星系進一步驗證。

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將所有的光「熄滅」的
    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產生了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分解了宇宙中像霧一樣的氫氣黑暗並不總是缺少光。也可能是光無法走得很遠。就像最亮的車頭燈會被濃霧遮住一樣,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也會被它們周圍的環境所籠罩。天文學家稱這段時間為宇宙黑暗時代,他們正在慢慢解開它是如何以及何時結束的謎題。最大的挑戰是天文學家依賴於光。沒有它,任何事物的直接觀察證據都很難獲得。即便如此,今年1月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公布的新發現,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直接證據,證明宇宙迷霧消散的時間點,讓新生宇宙的光線得以暢通無阻地傳播。
  • 宇宙的終點——黑洞
    如果我們要把擺脫地球引力的控制,那麼火箭發射的速度至少需要提到11.2km/s(第二宇宙速度,又稱為地球的表面逃逸速度)。不同天體的表面逃逸速度也不同,這與質量關係密切。那麼,有沒有可能在宇宙中有這樣一種天體,它的表面逃逸速度能超過毎秒30萬千米,比光速還要快?
  • 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最不燒腦的解讀,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很久以前, 大家對黑洞的理解都只是猜測,一直都沒有得證據, 直到 2019 年 4 月 10 日 , 人類才首次通過全球 8 臺射電望遠鏡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它長這樣:黑洞的特點是質量極大,密度極大, 引力極大,但是體積極小的一種天體。 任何物體甚至光線都不能逃脫。說到這,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有黑洞呢? 或者說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孕育了生命,卻留下一個冰冷黑暗的未來
    宇宙的未來,一片黑暗恆星,是宇宙活力的象徵,只有存在恆星,才能提供生命賴以生存的能源,但是宇宙中所有恆星都存在壽命。一顆年輕的恆星產生後,會穩定散發光和熱,當一顆恆星的壽命終結,會坍塌成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根據宇宙膨脹理論,我們可以計算出在距離地球144億光年的區域,其目標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就達到了光速,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距離地球144億光年區域所發出的光線,已經無法到達地球。如果考慮到宇宙膨脹的歷史,那麼能夠到達地球的光線,最多可以追溯到距離地球465億光年的區域,這也是以地球為中心可觀測宇宙範圍的由來。
  • 宇宙「黑暗時代」發生了什麼?真的完全看不見?答案就在21釐米線
    然而,從那一刻起(宇宙在38萬年前發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直到數千萬年後第一顆恆星的形成,宇宙中沒有任何新光產生,更沒有我們所能看到的可見光。這就是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當恆星、星系和黑洞形成的時候就是黑暗時代結束的時候,宇宙進入了第二次光明的時代。如果大爆炸創造了第一束光,那麼在形成第一批恆星之前,不會有新的光源產生,直到宇宙5000到1億年之間才會發生新的光源。
  • 黑洞也有種類——宇宙中的三種黑洞!
    關於黑洞,老早就有人提出了。1798年,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就根據牛頓的力學理論推測:「一個像地球、直徑為太陽250倍的發光恆星,在其引力的作用下,將不允許它的任何光線到達我們這裡。」我們先從宇宙飛船說起。
  • 回力棒效應:從黑洞逃逸的光線會再次被拉回黑洞
    最新觀測一些X射線並未直接逃逸黑洞,而是通過吸積盤反射光線被拉向黑洞幾十年以來,科學家一直懷疑從黑洞周圍逃逸的光線會像回飛棒一樣再次被吸附回來
  • 尋找宇宙「黑暗時代」
    的終結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理論,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是在大爆炸之後幾億年形成的。不幸的是,由於天文學家的出現恰好是在被稱為「黑暗時代」的宇宙學時期之際,他們一直無法「看到」它們。在這個大約130億年前結束的時期中,氣體雲瀰漫著整個宇宙,使可見光和紅外光變得模糊。
  • 你知道宇宙中最近的最紅的最大的超大黑洞嗎?
    可這些在宇宙的尺度中都太小了,即使是能裝下130萬個地球的太陽,也只是宇宙制霸天體黑洞面前的「地球」。黑洞,宇宙中的王者級怪物。這些暴力天體潛伏在空曠黑暗的宇宙中,它們是物質緊密堆積的產物。一旦超過事件視界,光都無法逃脫。據估計,僅在銀河系內部,就存在著1000萬到10億個黑洞。由於光線無法逃逸,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黑洞。只能通過萬有引力的影響,發現其中的一小部分。
  • 用手電筒照射夜空1秒後關閉,這束光線能飛到宇宙的什麼地方?
    對於人類來說,光的存在也十分重要,在夜晚的黑暗中,可能隱藏著各種危險,因此人類懼怕黑暗,嚮往光明,隨著科學的一步步發展,在夜晚時我們也可以照亮整個世界。而手電筒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設備,特別是在野外時,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那麼你在使用手電筒時,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用手電筒對著夜空中照射,隨即關閉手電筒,這一束光線去了哪裡?可能抵達宇宙盡頭嗎?
  • 愛因斯坦說過,黑洞是多維空間多維世界的通道,黑洞在縮小宇宙
    黑洞是宇宙中的一個神秘物體,它們憑藉強大的吞噬能力一直在星際中穿行。甚至科學家們也認為宇宙中存在著四維的、五度的、先進的文明。必須能夠自然進出黑洞,達到時空穿梭的目的。 早在一百年前,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提出,宇宙中所有物體都有扭曲空間和時間的能力。利用物體間的相互吸引,在重力作用下,時空變形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曲率半徑與物體之間的重力直接相關。 事實上,宇宙本質上是一個多維時空世界,但目前我們地球上的空間是相對簡單的三維空間。
  • 如果宇宙質量為王,那為什麼靠近小黑洞更容易被撕碎?
    因此,引力也成為了當時宇宙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它並非某種看不見的、超距的力,而是因為宇宙中的物質或能量扭曲了空間的結構本身產生的幾何性質。如果問宇宙中曲率最大的區域在哪,你可能都知道黑洞的曲率最大,因為黑洞的質量大。
  • 如果宇宙質量為王,那為什麼靠近小黑洞更容易被撕碎?
    因此,引力也成為了當時宇宙最令人費解的概念之一,它並非某種看不見的、超距的力,而是因為宇宙中的物質或能量扭曲了空間的結構本身產生的幾何性質。如果問宇宙中曲率最大的區域在哪,你可能都知道黑洞的曲率最大,因為黑洞的質量大。
  • 宇宙中的恆星多得難以計算,但為什麼宇宙卻那麼冰冷和黑暗?
    由此可見,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大得難以計算的,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恆星其實就是一個個「大火球」,在它們的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激烈的核聚變反應,並向周圍釋放出巨量的光和熱。比如說太陽這顆普通的恆星,其釋放出的能量只有大約22億分之1被我們地球吸收,地球就變成了一個充滿溫暖和光明的世界。
  • 宇宙邊緣有個超級大黑洞
    據英國《每日郵報》3日報導,天文學家在已知的宇宙邊緣附近發現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比太陽大10億倍,位於和銀河系大小相當的星系中,距離地球128億光年。
  • 宇宙黑洞旋轉動態壁紙_黑洞路由 黑洞mac - CSDN
    奇妙的萎縮的黑洞當一個粒子從黑洞逃逸而沒有償還它借來的能量,黑洞就會從它的引力場中喪失同樣數量的能量,而愛因斯坦的公式E=mc^2表明,能量的損失會導致質量的損失。因此,黑洞將變輕變小。沸騰直至毀滅所有的黑洞都會蒸發,只不過大的黑洞沸騰得較慢,它們的輻射非常微弱,因此另人難以覺察。但是隨著黑洞逐漸變小,這個過程會加速,以至最終失控。
  • 科學家將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信號
    DAPPER宇宙飛船將在月球背面寧靜的天空中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無線電信號。大爆炸後約37萬年,宇宙開始變得相當無趣。在那之後的數百萬年裡,周圍幾乎只有巨大的氫氣雲團,但隨著一切開始冷卻,這些氣體的口袋凝結坍縮並形成了第一批恆星和黑洞。隨著這些恆星的出現,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束光,自此結束了黑暗時代、進入了被稱為「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時期。
  • 在黑洞外面,看不到黑洞裡面,那如果在黑洞裡面呢?
    距離黑洞越近,所受的引力作用就越強,要擺脫黑洞,所需要的逃逸速度就越高,而當物體與黑洞的距離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逃逸速度就超越了光速,包括光在內,沒有任何物質可以從中逃逸而出,所以這一部分區域就變成了完全不可見的,而這一部分的區域就被稱之為黑洞的視界範圍。
  • 深度︱黑洞是宇宙的掠奪者還是清道夫?科學家:黑洞也會爆炸
    黑洞拿地球來說,以第二宇宙速度即11.2千米/秒飛行就可以逃離地球的引力束縛;但是對於黑洞來說,它的第二宇宙速度之大,已經超越了光速,所以連光都無法從黑洞逃逸出來。所以射進黑洞的光沒有反射回來,我們的眼睛也自然看不到任何東西,只有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