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將所有的光「熄滅」的

2020-12-06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產生了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分解了宇宙中像霧一樣的氫氣黑暗並不總是缺少光。也可能是光無法走得很遠。

就像最亮的車頭燈會被濃霧遮住一樣,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也會被它們周圍的環境所籠罩。天文學家稱這段時間為宇宙黑暗時代,他們正在慢慢解開它是如何以及何時結束的謎題。

最大的挑戰是天文學家依賴於光。沒有它,任何事物的直接觀察證據都很難獲得。即便如此,今年1月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公布的新發現,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直接證據,證明宇宙迷霧消散的時間點,讓新生宇宙的光線得以暢通無阻地傳播。

是什麼生成了迷霧?

當光遇到物質時,許多事情都會發生。光可以反射回來,物質就像是一面鏡子,或者光可以直接通過,就像通過玻璃一樣,或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它可以被吸收。當光的能量恰好與它所遇到的原子的能量躍遷相對應時,就會出現這種特殊的情況(被吸收)。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原子吸收光的光子,並利用這些能量來增加自身電子的能量。

在大爆炸後的最初時刻,周圍沒有原子。然而,光仍然不能走得很遠,因為光在每一個轉彎處都會飛離自由電子。然後,第一個氫原子形成了,光子不再反彈。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光子的能量並不完全對應於氫的躍遷,所以它們可以自由地發射到宇宙中。宇宙微波背景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宇宙大爆炸38萬年後的「快照」。

再快進幾億年。氫氣充滿了宇宙。當氣體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時,第一批恆星誕生了。但問題是:既然恆星和氣體是由相同的物質構成的,那麼恆星發出的大部分光的能量剛好能被它們周圍的氫吸收。對今天地球上的天文學家來說,這些恆星被氫霧籠罩著。

霧是怎麼消散的?

隨著更多的時間的流逝。星系繼續形成恆星,恆星繼續發光。有時,一個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將氫原子中的電子完全逐出,使原子電離。這個電離的氫沒有電子,所以它不吸收光。因此,星光可以自由地放大過去。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這些光子將會電離一個星系周圍的大部分氫,完全驅散迷霧,讓星光開始穿越宇宙到達我們這裡。

維多利亞大學的天文學家喬恩·威利斯說:「想像一下爆炸波穿過那片氣體雲,但它不是聲音。它是光子,這些光子基本上製造了一個越來越大的電離氣泡,直到光子可以逃逸的點。」

發生這種情況的宇宙時代被稱為再電離時代。天文學家認為它在大爆炸後10億年左右結束——這是早期宇宙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威利斯說:「當中性氫的面紗被揭開時,就會發生這種奇妙的物理轉變。」「在這個時期,我們今天看到的天體物理學才剛剛起步。」但再電離遠非一個瞬時過程。

我們能看到什麼

芬克爾斯坦和他的同事在早期宇宙中觀察到一個由三個星系組成的星系團,它們發出的光的能量剛好可以撞擊氫原子的一個電子。(這種被稱為「萊曼-阿爾法輻射」的光以電磁波譜中的紫外線部分發出,但當它穿過不斷膨脹的宇宙到達我們這裡時,它已經延伸到紅外線了。)

利用「宇宙黎明調查」的結果,他們掃描了天空中最黑暗的部分,尋找紅外光,然後把範圍縮小到一個看起來特別亮的區域。然後他們使用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放大到這個區域。

芬克爾斯坦說:「很多研究報告說,當時很難找到萊曼-阿爾法。」「不同的是,我們發現了多個具有強烈輻射的星系都聚集在同一個區域。「這些強烈的輻射是最早的直接證據,證明星系團發出的星光電離了足夠多的氫,使其能夠在大爆炸後約6.8億年突破。」

天文學家仍在試圖縮小再電離發生的時間窗口,以及它是如何發生的。雖然主流的理論認為是星光造成的,但另一種觀點認為是來自超大質量黑洞的光線造成的。

芬克爾斯坦說:「一旦我們詳細了解再電離是何時發生的,以及它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的,那麼就可以非常嚴格地限制為再電離提供動力的各種力的模型。」如果它是星光,那麼關於光源的問題仍然存在:它是來自最亮、最大的星系,還是來自許多小星系?

新一代的望遠鏡,包括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和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有望在未來幾年內飛上天空,嘗試回答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將能夠探測到早期氫氣沒有吸收的波長,這是目前的望遠鏡無法看到的。威利斯解釋說:「如果你觀察氫吸收的波長,就會發現它只是一個面紗。」

一旦我們看穿了這層面紗,誰知道關於早期宇宙的秘密還在等著我們呢?

相關焦點

  • 尋找宇宙「黑暗時代」
    的終結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理論,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是在大爆炸之後幾億年形成的。不幸的是,由於天文學家的出現恰好是在被稱為「黑暗時代」的宇宙學時期之際,他們一直無法「看到」它們。在這個大約130億年前結束的時期中,氣體雲瀰漫著整個宇宙,使可見光和紅外光變得模糊。
  • 何為宇宙「黑暗時代」?
    「宇宙微波背景是我們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當宇宙剛剛38萬歲時刻在天空上。望遠鏡猶如時間機器,我們看到的是宇宙的過去。 ——史蒂芬.霍金近年來,伴隨著望遠鏡技術的大發展,我們人類能看見的宇宙越來越遠,越來越早期,古老的宇宙面貌好似將被我們一眼窺盡。
  • 光線如何從宇宙黑暗時代逃逸:黑洞讓宇宙變光明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大爆炸之後大約5億年,光線是如何從昏暗的宇宙「黑暗時代」衝脫出來的?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可能揭曉宇宙最古老的謎團之一,而這個故事中令人驚奇的主角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天文大反派」——黑洞。這個故事開始於大爆炸之後的幾分之一秒,當時宇宙正以指數級膨脹。
  • 科學家將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信號
    DAPPER宇宙飛船將在月球背面寧靜的天空中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無線電信號。大爆炸後約37萬年,宇宙開始變得相當無趣。隨著這些恆星的出現,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束光,自此結束了黑暗時代、進入了被稱為「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時期。
  • 宇宙「黑暗時代」發生了什麼?真的完全看不見?答案就在21釐米線
    如果宇宙中沒有光,生物也就沒有眼睛,我們將永遠不會知道黑暗的存在。黑暗將會毫無意義。——c.s.劉易斯我們知道微波背景輻射(CMB)發生在宇宙年齡只有38萬年的時候,此時大爆炸殘留的輻射(光子)向任何方向同時發出,均勻的充滿了整個宇宙。但在CMB之後的宇宙經歷了神秘的「黑暗時代」!這個時期宇宙中沒有恆星、星系,只有原始的中性氣體雲。
  • 美DAPPER將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無線電信號
    DAPPER宇宙飛船將在月球背面寧靜的天空中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無線電信號。隨著這些恆星的出現,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束光,自此結束了黑暗時代、進入了被稱為「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時期。截止到目前,我們探測到的最早信號來自於宇宙大爆炸1.8億年後由氫產生的無線電波,其可能是由首批恆星跟周圍氫相互作用產生的輻射引起的。這意味著它來自於宇宙的黎明--但我們人類能追溯到更久遠的黑暗時代嗎?
  • 如果太陽突然熄滅,地球多長時間會陷入黑暗?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如果太陽突然熄滅,地球多長時間會陷入黑暗?,我們的太陽系就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知道了太陽是銀河係數千億恆星中的一顆,它已經燃燒了50億年的時間,還能夠再燃燒50億年之久,當我們知道太陽燃燒是因為內部核聚變的反應,我們就明白了,太陽也是有壽命的,它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當它內部的氫燃料燃燒完之後,太陽也會熄滅,這個時候有人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太陽突然熄滅,那麼地球多久會變得黑暗,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
  • 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搭載衛星探測宇宙「黑暗時代」
    我們將在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星上搭載兩顆小衛星,做射電幹涉試驗,探測宇宙『黑暗時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2日說。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預測2018年全球科技大事件,嫦娥四號任務「榜上有名」。
  • 光的勝利將打破二元宇宙觀點,全然純粹的光和幸福是未來時代
    許多銀河天使存有都會利用太陽系和宇宙之間的電漿線性通道進行星際旅行。這些天使存有以為我們太陽系和其它太陽系一樣散發出正常的電漿。奇美拉和執政官利用這些正常電漿來掩飾異常的負面電漿,然後對這些旅行的星際存有進行植入物的植入,強迫他們轉世在地球。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科學家為何要從氫原子裡尋找答案?
    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科學家為何要從氫原子裡尋找答案?
    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 我們的宇宙將如何死去?
    黑洞在遙遠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將成為宇宙中僅存的物質形態。NASA / JPL-Caltech / Judy Schmidt短短幾十年前,人們還相信宇宙的膨脹會停止。在此之前很久,大約是距今幾萬億年之後,宇宙中星系之間就已經因為距離遙遠而互相看不到了。在距今100萬億年後,宇宙中的所有造星運動都將停止,我們習以為常的「恆星紀元」開始走向盡頭。「恆星紀元」結束之後,是漫長的「衰落紀元」。在此紀元中,恆星將逐一熄滅,星系將失去光明。
  • 假如太陽突然熄滅,地球上的人類還能存活多久?
    而近年來隨著人類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對於太陽的了解也是越來越深,比如說我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能量其實都是來源於太陽。 不過,前段時間網友卻有一位腦洞比較大的網友,提出了一個假設性問題,那就是如果太陽突然熄滅了,那對於我們地球上的人類,以及其他的地球生物而言,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假如太陽突然熄滅,地球上的人類還能存活多久?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 宇宙歷經黑暗時代 曾十億年沒有光亮
    這說明現在觀測到的該星系的光是128億年前發出的,因而該星系至少誕生於128億年前。    這個新發現的古老星系誕生於宇宙大爆炸最初的2億年。根據目前科學界普遍認可的大爆炸理論,我們的宇宙是137.5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形成的。
  • 宇宙的盡頭:光的墜落
    我們目前生活在宇宙學家所說的石器時代,這是一個由星光主導的宇宙時代。目前,僅我們的銀河系就有數千億顆恆星在閃耀,數萬億個星系分布在整個宇宙的可觀測範圍內。每顆恆星都是聚變的工廠,將較輕的元素轉化為較重的元素,在此過程中釋放能量,並為行星和生命創造家園。但這個時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事實上,我們已經過了恆星形成時代的全盛時期。問題是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研究小組成員目前正在搜尋這架位於偏遠西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數據,以尋找宇宙這個鮮為人知的「黑暗時代」信號。了解這一時期將有助於解決當今關於宇宙的主要問題。那個時代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方式。在一下這個黑暗時代之前,宇宙是熾熱而稠密的。電子和光子有規律地相互纏繞,使宇宙變得不透明。但當宇宙的年齡不到一百萬年時,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就變得罕見了。不斷膨脹的宇宙變得越來越透明和黑暗,開始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研究小組成員目前正在搜尋這架位於偏遠西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數據,以尋找宇宙這個鮮為人知的「黑暗時代」信號。了解這一時期將有助於解決當今關於宇宙的主要問題。那個時代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方式。在一下這個黑暗時代之前,宇宙是熾熱而稠密的。電子和光子有規律地相互纏繞,使宇宙變得不透明。但當宇宙的年齡不到一百萬年時,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就變得罕見了。不斷膨脹的宇宙變得越來越透明和黑暗,開始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研究小組成員目前正在搜尋這架位於偏遠西澳大利亞的射電望遠鏡數據,以尋找宇宙這個鮮為人知的「黑暗時代」信號。了解這一時期將有助於解決當今關於宇宙的主要問題。那個時代物質在宇宙中的分布方式,很可能決定了星系和星系團的分布方式。在一下這個黑暗時代之前,宇宙是熾熱而稠密的。電子和光子有規律地相互纏繞,使宇宙變得不透明。但當宇宙的年齡不到一百萬年時,電子-光子相互作用就變得罕見了。不斷膨脹的宇宙變得越來越透明和黑暗,開始了宇宙的黑暗時代。
  • 無線電波望遠鏡搜尋來自 130 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所發出的訊號
    然而,在宇宙形成的初期,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恆星。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比起以往更近距離地偵測、測量、及研究來自所述時期的一個訊號,而這個訊號自從無星時代在大約 130 億年前結束以來,就一直在宇宙間運行。在那段時期,物質散布於宇宙中的方式可能塑造了當今宇宙中星系及星團散布的方式。在黑暗時代之前,宇宙很熾熱,且密度很大。電子及光子規律地互相吸引,使得宇宙變得不透明。但是,當宇宙年齡還不到 100 萬年時,電子與光子間的互動變得稀少。擴張中的宇宙逐漸變得透明且黑暗,而開始了黑暗時代。這個沒有恆星的時代持續了數億年之久,在這期間中性的氫,也就是不帶電的氫原子,佔據了整個宇宙。
  • 宇宙可能在黑矮星爆炸中走向黑暗
    物理學家認為,距今無數億年之後,當所有的恆星燃盡,宇宙會變成了一個寒冷、黑暗的廣闊空間,沒有任何有趣的事情發生,或可能發生。隨著空間本身不斷膨脹,物質變得稀薄,可用的能量變得越來越少。宇宙在接下來的無窮時間裡會陷入一個名為「熱寂」的情境。  但是在所有的光線永久熄滅之前,可能會有幾場「煙花」謝幕。天文學家認為,緻密恆星白矮星將是古老的宇宙中最後剩餘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