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今天,世界各地的望遠鏡正試圖捕捉到這些原始的氫原子(科學家們稱之為中性氫),以確定宇宙黑暗時代的終結和第一個星系形成的重要時刻。儘管這些古老的原子仍然難以捉摸,但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研究小組,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找到它們。
MWA射電望遠鏡
根據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天文學家們利用Murchison寬場陣列(MWA)射電望遠鏡深入觀察宇宙的過去,尋找中性氫的特徵波長。雖然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然而,利用望遠鏡最近更新的陣列上的新設置,研究小組確定了中性氫信號強度的最低極限。
「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說,如果中性氫信號比我們在論文中設定的極限強,那麼望遠鏡就會探測到它,」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羅德島布朗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喬納森·波伯(Jonathan Pober)說。這意味著尋找這些古老分子的工作仍在進行,現在研究人員知道中性氫的足跡甚至比預期的要微弱。
在早期宇宙中流動的能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每個原子的電子都被分割,所有的原子都只剩下一個正電荷。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宇宙中誕生的第一種原子是帶正電荷的氫離子。幾十萬年後,宇宙冷卻和膨脹到足以讓這些氫離子重新獲得電子,再次變成中性的氫原子。這個時候的宇宙除了這些氫原子外,什麼都沒有,一片空蕩蕩。
因此,這些中性氫原子被認為是宇宙黑暗時代的主要特徵,科學家們只要探尋到這些氫原子在一百多億年前發射出來的輻射,就有了探索宇宙黑暗時代的關鍵線索。(最終,當足夠多的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第一顆恆星時,這些原子又被這些恆星輻射的能量再次電離,重新變成了氫離子。)
科學家們知道,中性氫的輻射波長為21釐米——然而,隨著宇宙在過去120億年中不斷膨脹,這些波長也變得越來越長。這項新研究的作者估計中性氫的波長已經延伸到了2米左右,這就是他們使用MWA在天空中搜尋的信號。
問題是,有許多輻射源(包括人造的和天體的)在發射相同波長的輻射,怎麼才能從中分辨出中性氫原子的輻射呢?波伯說:「所有這些其他信號源都比我們試圖探測到的信號強很多個數量級。即使是從恰好經過望遠鏡上方的飛機上反射出來的調頻無線電信號,也足以汙染數據。」
因此,波伯和他的同事們寫了一套方程式,在他們的觀察中識別並排除這些幹擾。在對天空拍攝了1200多張無線電波快照後,研究人員確定,他們發現的每一個2米的排放痕跡都來自他們所尋找的中性氫以外的地方。
雖然目前珍貴的原子信號仍未被發現,但新的研究成功地縮小了未來尋找中性氫的範圍。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結果有力地證明了MWA實驗正在引導這一搜尋行動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宇宙黑暗時代最後的遺蹟可能很快就會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