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科學家為何要從氫原子裡尋找答案?

2020-08-28 寰宇科學新觀察

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今天,世界各地的望遠鏡正試圖捕捉到這些原始的氫原子(科學家們稱之為中性氫),以確定宇宙黑暗時代的終結和第一個星系形成的重要時刻。儘管這些古老的原子仍然難以捉摸,但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研究小組,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找到它們。

MWA射電望遠鏡

根據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項最新研究,天文學家們利用Murchison寬場陣列(MWA)射電望遠鏡深入觀察宇宙的過去,尋找中性氫的特徵波長。雖然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然而,利用望遠鏡最近更新的陣列上的新設置,研究小組確定了中性氫信號強度的最低極限。

「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說,如果中性氫信號比我們在論文中設定的極限強,那麼望遠鏡就會探測到它,」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羅德島布朗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喬納森·波伯(Jonathan Pober)說。這意味著尋找這些古老分子的工作仍在進行,現在研究人員知道中性氫的足跡甚至比預期的要微弱。

在早期宇宙中流動的能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每個原子的電子都被分割,所有的原子都只剩下一個正電荷。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宇宙中誕生的第一種原子是帶正電荷的氫離子。幾十萬年後,宇宙冷卻和膨脹到足以讓這些氫離子重新獲得電子,再次變成中性的氫原子。這個時候的宇宙除了這些氫原子外,什麼都沒有,一片空蕩蕩。

因此,這些中性氫原子被認為是宇宙黑暗時代的主要特徵,科學家們只要探尋到這些氫原子在一百多億年前發射出來的輻射,就有了探索宇宙黑暗時代的關鍵線索。(最終,當足夠多的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第一顆恆星時,這些原子又被這些恆星輻射的能量再次電離,重新變成了氫離子。)

科學家們知道,中性氫的輻射波長為21釐米——然而,隨著宇宙在過去120億年中不斷膨脹,這些波長也變得越來越長。這項新研究的作者估計中性氫的波長已經延伸到了2米左右,這就是他們使用MWA在天空中搜尋的信號。

問題是,有許多輻射源(包括人造的和天體的)在發射相同波長的輻射,怎麼才能從中分辨出中性氫原子的輻射呢?波伯說:「所有這些其他信號源都比我們試圖探測到的信號強很多個數量級。即使是從恰好經過望遠鏡上方的飛機上反射出來的調頻無線電信號,也足以汙染數據。」

因此,波伯和他的同事們寫了一套方程式,在他們的觀察中識別並排除這些幹擾。在對天空拍攝了1200多張無線電波快照後,研究人員確定,他們發現的每一個2米的排放痕跡都來自他們所尋找的中性氫以外的地方。

雖然目前珍貴的原子信號仍未被發現,但新的研究成功地縮小了未來尋找中性氫的範圍。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些結果有力地證明了MWA實驗正在引導這一搜尋行動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宇宙黑暗時代最後的遺蹟可能很快就會被曝光。

相關焦點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科學家為何要從氫原子裡尋找答案?
    曾經有科學家推測,在第一顆恆星誕生的數百萬年前,整個宇宙是一片黑暗的海洋。大約從宇宙大爆炸後的40萬年開始,到此後的數億年間,被科學家們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黑暗時代的太空真的是空的,沒有恆星,沒有行星,更沒有生命,只有大爆炸形成的大量氫原子霧在無邊的黑暗中飄蕩。
  • 尋找宇宙「黑暗時代」
    的終結根據最廣泛接受的宇宙學理論,宇宙中的第一批恆星是在大爆炸之後幾億年形成的。不幸的是,由於天文學家的出現恰好是在被稱為「黑暗時代」的宇宙學時期之際,他們一直無法「看到」它們。在這個大約130億年前結束的時期中,氣體雲瀰漫著整個宇宙,使可見光和紅外光變得模糊。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仰望星空,感覺宇宙被繁星填滿了夜空。但是,當宇宙還處於初級階段時,宇宙中沒有恆星,沒有光源,整個宇宙黑漆漆的一片。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探測、測量和研究宇宙初生時代的信號,自從那個沒有恆星的時代在大約130億年前結束以來,這個信號一直在宇宙中傳播。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仰望星空,感覺宇宙被繁星填滿了夜空。但是,當宇宙還處於初級階段時,宇宙中沒有恆星,沒有光源,整個宇宙黑漆漆的一片。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探測、測量和研究宇宙初生時代的信號,自從那個沒有恆星的時代在大約130億年前結束以來,這個信號一直在宇宙中傳播。該團隊由華盛頓大學、墨爾本大學、科廷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
  • 再次突破:更接近130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結束髮出的信號
    仰望星空,感覺宇宙被繁星填滿了夜空。但是,當宇宙還處於初級階段時,宇宙中沒有恆星,沒有光源,整個宇宙黑漆漆的一片。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探測、測量和研究宇宙初生時代的信號,自從那個沒有恆星的時代在大約130億年前結束以來,這個信號一直在宇宙中傳播。該團隊由華盛頓大學、墨爾本大學、科廷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
  • 奇特原子終結宇宙「黑暗時代」:第一個星系形成時刻
    來源:新浪科技默奇森廣域陣列是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射電望遠鏡網絡,科學家利用該陣列在天空中搜尋中性氫的蹤跡,這可能是宇宙黑暗時代最後的遺存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曾經在數億年的時間裡一片黑暗,而一種原子可能就是開啟這個被遺忘時代的鑰匙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將所有的光「熄滅」的
    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產生了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分解了宇宙中像霧一樣的氫氣黑暗並不總是缺少光。也可能是光無法走得很遠。就像最亮的車頭燈會被濃霧遮住一樣,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也會被它們周圍的環境所籠罩。天文學家稱這段時間為宇宙黑暗時代,他們正在慢慢解開它是如何以及何時結束的謎題。最大的挑戰是天文學家依賴於光。沒有它,任何事物的直接觀察證據都很難獲得。即便如此,今年1月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公布的新發現,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直接證據,證明宇宙迷霧消散的時間點,讓新生宇宙的光線得以暢通無阻地傳播。
  • 宇宙「黑暗時代」發生了什麼?真的完全看不見?答案就在21釐米線
    然而,從那一刻起(宇宙在38萬年前發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直到數千萬年後第一顆恆星的形成,宇宙中沒有任何新光產生,更沒有我們所能看到的可見光。這就是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當恆星、星系和黑洞形成的時候就是黑暗時代結束的時候,宇宙進入了第二次光明的時代。如果大爆炸創造了第一束光,那麼在形成第一批恆星之前,不會有新的光源產生,直到宇宙5000到1億年之間才會發生新的光源。
  • 何為宇宙「黑暗時代」?
    而微波背景輻射特殊在我們只能了解宇宙38萬年那個節點上的信息,前後的「嬰兒宇宙」我們通過背景輻射沒法進一步了解。宇宙的「黑暗時代」那38萬年後到133億年前的這大約5億年的時間段,宇宙暗黑無界,宇宙學家稱個時間段為宇宙的「黑暗時代」。
  • 無線電波望遠鏡搜尋來自 130 億年前宇宙黑暗時代所發出的訊號
    然而,在宇宙形成的初期,宇宙中根本不存在恆星。一個國際科學團隊比起以往更近距離地偵測、測量、及研究來自所述時期的一個訊號,而這個訊號自從無星時代在大約 130 億年前結束以來,就一直在宇宙間運行。而目前,為了一道來自宇宙歷史中黑暗時期(dark age)的訊號,該科學團隊正在搜尋來自 MWA 的數據。了解這段黑暗時期能夠幫助科學家回答當今宇宙中的主要問題。科學團隊中的一員暨 UW 物理系的米格爾·摩拉利斯教授(Miguel Morales)表示:我們認為在那段時期的宇宙性質對於第一批恆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並推動當今宇宙的結構特徵。
  • 科學家首次捕捉到宇宙「第一縷曙光」
    這意味著天文學對宇宙「黑暗時代」的研究,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而他們發現信號中的異常之處,還可能有助於科學家分析暗物質的性質。現在,儘管還有些關鍵問題沒有答案,但如果說我們對宇宙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也不算誇大其辭。
  • 科學家將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的信號
    DAPPER宇宙飛船將在月球背面寧靜的天空中傾聽來自宇宙「黑暗時代(Dark Ages)」的無線電信號。大爆炸後約37萬年,宇宙開始變得相當無趣。在那之後的數百萬年裡,周圍幾乎只有巨大的氫氣雲團,但隨著一切開始冷卻,這些氣體的口袋凝結坍縮並形成了第一批恆星和黑洞。隨著這些恆星的出現,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束光,自此結束了黑暗時代、進入了被稱為「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時期。
  • 光線如何從宇宙黑暗時代逃逸:黑洞讓宇宙變光明
    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大爆炸之後大約5億年,光線是如何從昏暗的宇宙「黑暗時代」衝脫出來的?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可能揭曉宇宙最古老的謎團之一,而這個故事中令人驚奇的主角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天文大反派」——黑洞。這個故事開始於大爆炸之後的幾分之一秒,當時宇宙正以指數級膨脹。
  • 宇宙的誕生,從10的負34方秒帶你看宇宙歷史之旅!
    宇宙的膨脹時間:10秒~10秒科學家認為宇宙在這個階段經歷了指數式的膨脹,這個過程被稱為暴脹。物理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暴脹理論,為的是要解決大爆炸理論的一些不足之處。在當時,大爆炸理論雖然很受歡迎,卻不能解釋為什麼宇宙為何如此平坦和均勻,也不能解釋為什麼宇宙的不同部分會同時開始膨脹。在暴脹期間,量子漲落可能會伸展開來而產生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在後來決定了星系的位置。
  • 宇宙中所有文明都懼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直接無視?
    宇宙中所有文明都懼怕「黑暗森林法則」,為何歸零者直接無視?科幻巨作《三體》在國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因劉慈欣一人就將中國的科幻小說推向了世界的高度。三體中的故事情節以及各種法則都是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暗森林法則。
  • 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再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俊賢教授發起組織的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 (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該項目使用安裝於智利CTIO天文臺4米口徑望遠鏡的超大視場暗能量相機,通過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系統搜尋宇宙黑暗時代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候選者(紅移~7.0),並使用國際大型望遠鏡進行光譜證認,以研究宇宙再電離和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與演化。
  • 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搭載衛星探測宇宙「黑暗時代」
    我們將在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星上搭載兩顆小衛星,做射電幹涉試驗,探測宇宙『黑暗時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2日說。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預測2018年全球科技大事件,嫦娥四號任務「榜上有名」。
  • 尋找「上帝粒子」 答案有望改變對宇宙的理解
    那麼,希格斯玻色子是什麼,找到它為何如此重要?   這一粒子能夠解釋質量的起源   希格斯玻色子是科學家按照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存在的一種粒子,最早在1964年由包括希格斯和恩格勒等在內的6位物理學家提出。這一粒子的使命是:解釋質量的起源。
  • 為何人類至今沒找到外星人?科學家提出黑暗森林理論!細思恐極!
    文/行走天涯為何人類至今沒找到外星人?科學家提出黑暗森林理論!細思恐極!可如果地球上只出現了人類,沒有出現其他的生物的話,那麼也許還能夠理解,但是既然地球是一顆存在著多種多樣生命的星球,則代表宇宙中至少也會存在著很多低等生命的,然而人類還是一無所獲。科學家曾經提出過很多種的猜測,比如外星文明不想被人類發現到。又或者低級文明距離人類太過於遙遠的原因。但很少有科學家提出過黑暗森林法則這一猜測。
  • π是如何計算的?去問氫原子啊!
    圖片來源:Benjamin Haas/Shutterstock時光倒流至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圓周率π的經典計算公式竟隱藏於量子物理學的世界中。但科學家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意外發現了π「潛伏」於物理界中。為何這會振奮人心?嗯,因為它揭示了量子物理學和數學之間極為特殊且前所未知的聯繫。